1、第三讲 科学与技术,主讲人 杨莉教授,第三讲 科学与技术,科学 技术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一、科学,1、科学 1979年版的辞海:“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实践经验的结晶。”(3997页); 1982年出版的简明社会科学词典:“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因素。”,保加利亚学者伏尔科夫:“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 美国科学学专家小李克特:“科学是一种社会组织起来探索自然规律的活动。” 1974年出版苏联大百科全书:“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职能是总结关
2、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历史进程中,科学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和最重要的社会体制。”,著名英国科学家、科学学创始人贝尔纳:是一种建制;是一种方法;是一种累积的知识传统;是一种维持和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是一种重要的观念来源。科学还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活动:新知识生产的活动;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生产知识的活动;极大创造性地活动。,2、科 学 的 特 征, 理性和实证性 自然科学必须有实证材料和数据,必须反映客观真理,经过实践检验。 探索性和创造性 揭示新属性,提出新观点;创造新的物质成果。 通用性和共享性 自然科学不同于社会意识形态,科学无国界 一般生产力和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3、预测性和可检验性,3、科学的社会特征,社会性 科学组织的社会性、功能的社会性、评价的社会性等 文化性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流文化、起到文化引领作用 历史性 认知性,4、科学的划界标准,逻辑经验主义:有意义的命题才是科学命题,意义标准语可证实性相联系;后来用可检验性或可验证性代替可证实性。 批判理性主义: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只能被经验证伪。 历史主义:科学与科学之间不存在绝对分明的界限。一派以库恩、拉卡托斯为代表,认为科学渗透着社会心理因素;一派以费耶阿本德为代表,认为科学与非科学没有绝对界限。 科学实在主义:邦格的多元论认为不满足12个条件的知识领域都是非科学。,5、伪科学,伪科学:自觉不自觉
4、假冒科学的名义附会科学术语将非科学装扮成科学,或者把科学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伪科学的类型: 江湖骗术型 学术骗术型 政治骗术型 商业骗术型,二、技术,1、技术 西方:技术 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意为技艺、手艺、技能、本领。 中国古代:技术泛指“百工”,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考工记指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天、地、材为自然界和物质的特征。工有巧工匠的技术。,亚里士多德:技术是制作的智慧; 培根:技术是操作性的学问; 18世纪末法国哲学家狄德罗在他主编的百科全书中把技术(Art)定义成“为完成特定目标而协调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相结合的体系”。 狄德罗:“为
5、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目的性规则性工具性体系性,从字面理解:技是技巧或技能,术是规范和要求。技术是规范化的技巧或技能,也就是方法,还包括实现技能技巧的各种工具或设备;技术是满足社会需求的活动;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技术具有高智力品格的商品属性。,何谓“技术”: 技术:人类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法的总和。(哲学大词典1992年版779页),当代对技术本质的认识: 人类活动的行为方式,做事或制作的方法。 劳动手段的总和 对自然规律有意识的运用,是科学的物化。,二、技术的基本特征,1、技术是人类社会需要与自
6、然物质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即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2、技术是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的统一。主体要素:知识、经验、技能客体要素:工具、机器、设备3、技术本身有一个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发展过程。科技论文、发明是技术活动中的一个环节。4、 技术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标志。,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1、科学和技术相互区别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性质和功能不同科学是认识世界,发现、遇见客观规律;技术是改造和利用世界。知识体系和观念形态的科学属于精神文明范畴; 工具体系和人造世界的技术属于物质文明范畴。科学的任务是发现、预见;技术的任务是发明、创造。,科学和技术的基本任务与结构不同科学回答:是什么
7、? 为什么?;技术回答:做什么?怎样做?。科学是由概念、定律、定理、公式、学说等知识单元构成;技术是由设计方案、规程、准则、程序标准等单元构成。,科学和技术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不同科学活动: 个别 一般 物质 精神技术活动: 一般 个别 精神 物质科学的研究方法:抽象、概括、分析技术的研究方法: 想象、综合科学致力于在认识上穷根究底,做到理论上的“清清楚楚”;技术致力于在行动上可行有效。在实践上达到“实实在在” 科学认识的实质:产生概念、提出假说、建立理论;技术活动的实质:创造物质产品。,科学和技术研究领域和相关知识不同科学研究在纯化和理想化的的条件下进行,不需考虑时代、民族或地域的特点及经济效益
8、;技术是综合运用多门知识,同时还涉及经济、社会、法律、地域、心理、生理、安全、环境、艺术和伦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科学和技术的实现目标和结果不同科学活动的过程:多样性 一元性模糊性 精确性技术活动:一元性 多样性科学活动的成果:概念、原理、定律、理论体系等;技术活动的成果:产品、工具、机器、设备、装置等。,科学和技术的衡量标准不同科学的衡量标准: 真理性标准技术追求功利性,其衡量标准:可行、有效、实用、满足物质需求。科学和技术的劳动特点不同科学研究的目标相对不确定,很难估计其突破性;技术研究有相对明确的目的性,有相对明确的时间控制和费用投入。科学活动的个体性强技术活动的集体性、协作性强,科学和
9、技术社会价值、意义及影响不同科学具有广泛的认知意义,对文化教育和社会文明有重要的价值,科学有长远的、根本性的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技术技术有直接的经济价值、军事价值,技术推广对生产发展和经济振兴有重要的价值。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责任”,科学不承担直接责任,而技术需要承担直接“祸首”的责任。,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科学与技术的共同性:有关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一、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出课题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手段。恩格斯在论及近代工业技术与科学发展的关系时就指出:“从十字军东征以来,工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并产生了许多力学上的(纺织、钟表制造、磨坊),化学上的(染色、冶金、酿酒)以及物理学上
10、的(眼镜)新事实,这些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使新的工具成为可能,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才第一次成为可能。”,二、科学研究和科学成果可以指导技术发展,科学可以成为技术的先导并转化为技术。例如:19世纪电磁理论 第二次技术革命;光受激辐射理论,微波波谱学激光技术;原子物理学 核工业技术分子生物学 基因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 计算机技术,科学与技术的比较,2、科学和技术相互联系 根本目标是一致的 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 科学技术一体化,四、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哲学,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工程技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五、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及发展趋势,科学技
11、术发展的重心律 科学技术的加速度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的数学化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发展趋势,(一)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心律,1、科学技术活动的中心转移意大利(15401620) 英国(16601750)法国(17601840) 德国(18401910)美国(1910现在) 2、学科发展的不平衡性 力学 物理学 化学 物理学 生命科学、系统科学,(二)科学技术的加速度发展趋势,1、当代科学技术成果呈指数增长的趋势 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90%的知识是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的 科技论文; 每天发表论文60008000篇 新学科; 学科门总数已经达到6000多门 技术专利; 每
12、年数量达120万件,2、科技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科技人员知识的半衰期是5年左右; 工程师所掌握的知识90%与计算机的最新发展有关; 社会劳动结构和工作岗位不断变化。 高智能职业,3、现代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周期越来越短蒸气机: 100年电话: 56年电子管: 31年汽车: 27年雷达: 15年电视机: 12年晶体管: 5年激光: 1年,4、科技研究力量成倍增加 科技人员;全世界每10年数量翻一番1800年:1000人 1850年:1万人1900年:10万人 1950年:100万人1970年:320万人 (资料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科技规模;大型、巨型项目越来越多 科研经费;其投入是20
13、世纪初的1000倍卡文迪什实验室:1930年:2500磅1970年:50万磅,(三)科学技术的数学化发展趋势,数学模型化的趋势; 完整严密的演绎结构系统; 形式化的数学语言; 数学自身的发展加大和加深了科学数学化的趋势。,(四)科学技术的高度分化与综合发展趋势,1、研究的完整性 微观层次到宏观层次; 从层次、过程、结构和功能等诸方面揭示自然界规律; 2、研究对象的多学科性 多学科的研究方法; 多学科联合攻关;,3、学科的多对象性 各门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越来越紧密;如: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离不开材料科学的配合 各门学科不断扩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如:人工智能的研究,必须要向认知科学、心理学、脑科学
14、等领域延伸。 4、科学研究的信息化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已经广泛渗透于各个科学技术领域。,(五)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 人文社会科学引入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课题的研究和学科建设;如:数量经济学、数理哲学、计量历史学、技术美学等 人文社会科学开始关注和研究科学家活动和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如科学道德、科学社会学、科学家的人文理想等 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共同探讨各种社会问题;如:自然、生态、资源、环境等问题 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在发展中互为环境和条件,五、科学技术哲学,1、用哲学的视角审视科学技术 2、科学技术哲学的历史线索 3、科学技术哲学的主要内容,3、科学技术哲学的主要内容 自然观 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