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五章 现代管理思想.ppt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8227309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现代管理思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五章 现代管理思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五章 现代管理思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五章 现代管理思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五章 现代管理思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章 现代管理思想,第一节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第二节 管理理论新思潮,第一节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孔茨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61)和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80),对1980年前的管理学领域内精彩纷呈的理论、主张等做过一个精辟的归纳与分析。他认为到1980年为止,管理学至少已发展有十几个学派,典型的有以下几个学派 1.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学派认为,管理是个过程,由五个职能组成,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返回,下一页,第一节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内容: (1)管理是一个过程。 (2)根据在企业中长期从

2、事管理的经验,可以总结出一些基本的管理原理,这些原理对认识和改进管理工作能起到一种说明和启示的作用。 (3)可以围绕这些基本原理展开有益的研究,以确定其实际效用,增大其在实践中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4)这些基本原理只要还没有被实践证明不正确或被修正,就可以为形成一种有用的管理理论提供若干要素。,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5)管理是一种可以依靠原理的启发而加以改进的技能,就像医学和工程学一样。 (6)管理中的一些基本原理是可靠的,就像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原理一样。 (7)管理人员的环境和人物受到文化、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影响,但也吸收同管理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 2.社会系统

3、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是美国管理学学者巴纳德(1886-1962)首创的管理学派。其特色是以协作系统为核心论述企业内部平衡和对外条件适应的组织管理理论。社会系统理论的要点是:,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1)组织是一个合作系统 (2)组织存在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巴纳德认为,组织不论大小,其存在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明确的目标、协作意愿和意见交流 (3)组织效力与组织效率原则。要使组织存在和发展,不仅要包含三个基本条件,而且必须符合组织效力和组织效率这两个基本原则 (4)管理者的权威来自下级的认可,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3.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

4、派是从社会系统学派发展而来的。它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赫伯特西蒙,其代表作为管理决策新学科。西蒙由于在决策理论方面的贡献,曾荣获197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1)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2)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3)满意的行为准则,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4.系统管理理论学派 系统管理理论侧重于用系统的观念来考查组织结构及管理的基本职能,它来源于一般系统理论和控制论。代表人物为卡斯特等人。卡斯特的代表作是系统理论和管理。 系统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是由人们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并且共同工作着的要素所构成的系统。 该学派认为,组织系

5、统中的任何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子系统的变化。,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5.经验主义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戴尔,他的代表作伟大的组织者、管理:理论和实践;德鲁克,其代表作有效的管理者 6.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也叫数理学派或运筹学派,它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管理科学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就是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解答,以达到企业的目标。,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7.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较新的管理思想,它的

6、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伍德沃德等人。 美国尼布拉加斯大学教授卢桑斯在1976年出版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一书中系统地概括了权变管理理论。其基本思路是:先确定有关的环境条件,然后根据权变关系的理论,求得与之相应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以最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他提出一个观念性的结构,并用矩阵图来加以表示。这一结构由环境、管理观念与技术、它们两者之间的权变关系三部分组成。,返回,上一页,第二节 管理理论新思潮,一、战略管理理论 企业战略理论研究时间并不长,自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仅有半个世纪。从时间跨度来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战略管理理论 尽管这一时期学者们的研究方法和具体

7、主张不尽相同,但从根本上说,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企业战略的出发点是适应环境 (2)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 (3)企业战略的实施要求组织结构变化及与之相适应,返回,下一页,第二节 管理理论新思潮,2. 20世纪80年代的战略管理理论 迈克尔波特(M. E. Porter)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兼任许多大公司的咨询顾问。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理论取得了战略管理理论的主流地位。波特认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是获取竞争优势,而影响竞争优势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企业所处产业的赢利能力,即产业的吸引力;二是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竞争地位。因此,竞争战略的选择应基于以下

8、两点考虑: (1)选择有吸引力的、高潜在利润的产业不同产业所具有的吸引力以及带来的持续 (2)在已选择的产业中确定自己的优势竟争地位,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 管理理论新思潮,3. 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战略管理理论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导致竞争环境日趋复杂,企业不得不把眼光从外部市场环境转向内部环境,注重对自身独特的资源和知识(技术)的积累,以形成企业独特的竞争力(核心竞争力)。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又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企业核心能力。从此,关于核心能力的研究热潮开始兴起,并且形成了战略理论中的“核心能力学派”。,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 管理理论新思潮,二、企业再造理

9、论 1.企业再造理论产生的背景 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严重的挑战;知识经济的到来与信息革命使企业原有组织模式受到巨大冲击。面对这些挑战与压力,企业只有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与创新,才能真正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走出低谷。 2.企业再造的基本含义 企业再造,按照哈默与昌佩所下的定义,是指“为了飞越地改善成本、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business process)作根本的重新思考与彻底翻新”。,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 管理理论新思潮,3.企业再造流程的过程 企业再造流程的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诊断原有流程 (2)选择需要

10、再造的流程 (3)了解准备再造的流程 (4)重新设计企业流程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 1.“学习型组织”理论产生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的到来,使信息与知识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相应诞生了学习型组织理论。,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 管理理论新思潮,2.“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思想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明确指出:“ 90年代最成功的企业将会是学习性组织,因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他认为“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 3.组织成员的五项修炼 彼得圣吉认为,在学习型组织的领域里,有五项新技术正在逐渐地会集,使“学习型组织”正在变为一种创新。他称这五项“学习型组织”的技能为五项修炼,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 管理理论新思潮,第一项修炼是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 第二项修炼是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el Models 第三项修炼是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 第四项修炼是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 ) 第五项修炼是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 ),返回,上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