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灸法(西学中).ppt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8204736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8.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灸法(西学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灸法(西学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灸法(西学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灸法(西学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灸法(西学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法,主讲 :潘晓彦,第一节 灸法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灸用材料 第三节 灸法的分类和应用 第四节 施灸法、灸量和灸法补泻 第五节 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 第六节 灸法的注意事项,灸 法,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激发经气,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灸,烧灼,第一节 灸法的概念和特点,一、概念,二、灸法的作用特点,常用于治疗脏腑虚寒证及实寒证如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痛、痛经、经闭、胃脘痛、寒疝、腹痛、泄泻、痢疾等。,(一)温经散寒,素问 异法方宜论篇载:“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作用,凡气虚下陷或阳气欲脱之危

2、证,皆可用灸法,以扶助虚脱之阳气。临床常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久泄、久痢、痰饮等。,(二)扶阳固脱,扁鹊心书记载:“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灸能使气机通畅,营卫调和,故瘀结自散。常用于治疗气血凝滞 之疾,如乳痈(急性乳腺炎)初起、瘰疬(颈淋巴结核)、瘿瘤等疾病。,(三)消瘀散结,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可调理亚健康状态。,(四)防病保健,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医说针灸说:“若要安,三里莫要干。”,免

3、疫调节,(五)引热外行,“引郁热之气外发”某些热病 实热(疖肿、带状疱疹、丹毒等)、阴虚发热,适应症广,疗效显著。操作安全,容易掌握。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特点,性属温热,纯阳之性;芳香无毒,主灸百病艾叶 易燃,渗透艾 药源丰富,价廉艾绒 芳香;易燃,温和;使用方便其他,第二节 灸用材料,艾:属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均有生长,以蕲州产者为佳,故有“蕲艾”之称。,一、艾及艾制品,艾叶,气味芳香,容易燃烧,火力温和,名医别录载:“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最佳灸料,农历35月采集新鲜肥厚艾叶;曝晒干燥,捣碎去杂梗、泥沙;晒、捣筛反复多次,形成艾绒。 粗艾绒:间接灸 细艾绒:直

4、接灸,艾绒的制作,孟子有“七年 之病,求三年之艾” 之说。,艾绒的保藏,注意防潮、防霉、防蛀。,即艾条 无药艾条 普通药艾条有药艾条 太乙针雷火针,艾炷:,艾卷:,为锥形艾团,根据临床需要分大、中、小三种规格。燃尽一个艾炷称为一壮。,艾制品,灯心草、黄蜡、桑枝、桃枝、硫磺、药锭、药饼等。,火热类,非火热类,毛莨、斑蝥、旱连草、大蒜、白芥子等。,二、其它灸用材料,直接灸 瘢痕灸 (化脓灸)无瘢痕灸(非化脓灸)艾炷灸 隔姜灸 间接灸 隔蒜灸隔盐灸 艾灸类 隔附子饼灸 温和灸 灸法 悬 灸 雀啄灸回旋灸艾卷灸 (条) 实按灸 太乙针灸雷火针灸温针灸 温灸器灸各种温灸器非艾灸类 灯草灸天 灸,灸 法

5、分 类 表,第三节 灸法的种类和应用,把艾炷放在穴位上施灸,称为艾炷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1直接灸,根据施灸部位有无灼伤化脓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两种。,2间接灸,将间隔物置于艾炷与皮肤之间,点燃施灸的方法。根据间隔药物的不同,间接灸又有多种灸法。,(一)艾炷灸,灸法种类和应用, 选择体位舒适、平正、宜于持久; 安放艾炷穴位局部涂以少许葱、蒜的汁液,增加刺激,放置中、小艾炷; 点火施灸病人感到灼痛,可在施灸处周围轻轻拍打以减轻疼痛。灸完一壮后,用纱布蘸冷开水轻檫灸处,反复灸79壮。 灸后处理敷膏药,灸后护理。,(1)化脓灸(瘢痕灸),适应证:慢性顽固性、反复发作 (哮喘、慢性胃肠炎、发育

6、障碍、体虚),操作: 燃尽 1周 56周蒜汁艾炷膏药 化脓 灸疮 瘢痕79壮,艾炷灸-直接灸, 将施灸处涂少许凡士林,安放中、小艾炷,点燃灸之; 出现灼痛时用镊子夹去艾炷或压灭,更换艾炷再灸; 连续灸37壮,以皮肤轻度红晕为度。 适应病症:一般虚寒性病症。,艾炷灸-直接灸,(2)非化脓灸(无瘢痕灸),操作:燃剩2/5凡士林艾炷 红晕37壮, 制作姜片:将鲜姜切片,厚0205cm,直径约2cm,中间用针穿数孔; 定穴,把姜片放在穴位皮肤与艾炷之间,点燃至尽,除灰烬; 当患者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姜片烧坏时更换姜片; 灸57壮至皮肤潮红。 作用:解表散寒、温中止呕,艾炷灸-间接灸,2、间接灸,(1)

7、隔姜灸, 制作蒜片:将独头蒜切片厚02 05cm ,中间用针穿数孔; 定穴,把蒜片放在穴位皮肤或肿块与艾炷之间,点燃至尽,除灰烬; 患者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蒜片烧坏时更换蒜片; 灸57壮至皮肤潮红。 作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杀虫。,艾炷灸-间接灸,(2)隔蒜灸,隔蒜片灸,隔蒜泥灸,隔蒜灸的另一种形式叫铺灸,又称长蛇灸。,艾炷灸-间接灸, 病人仰卧屈膝,肚脐凹陷者,将盐填平脐孔。 隔以姜片,置艾炷于其上,点燃灸之。 患者出现灼痛时更换艾炷再灸。一般灸510壮。 (亡阳脱证不拘壮数,灸至病情好转为止。) 作用:回阳救逆,温中散寒。,艾炷灸-间接灸,(3)隔盐灸,操作:神阙灸,适应证:急性寒性腹痛

8、、吐泻、痢疾、小便不利 等;亡阳虚脱证。,操作方法: 附子研粉,以黄酒调成厚0.5cm,直径2cm的药饼,中间穿数孔。 将附子饼置于穴位皮表与艾炷之间,点燃施灸。 患者出现灼痛时更换艾炷,灸57壮,以皮肤红晕为度。 作用:回阳救逆,温中散寒。,艾炷灸-间接灸,(4)隔附子(饼)灸,适应证:疮疡久溃不敛,虚寒性外科阴证; 阳痿、早泄、遗精等命门火衰证。,操作方法: 适量白胡椒粉加面粉与水调成饼,厚0.5cm,直径2cm ,中央凹陷。 放适量的药末(丁香、肉桂、麝香)填平凹陷。 置艾炷于上施灸,灸57壮,以温热舒适为度。 作用:温中散寒、活血通经。,艾炷灸-间接灸,(5)隔胡椒饼灸,(二)艾条(卷

9、)灸,艾条(艾卷) 纯艾条(清艾条)药艾条(太乙神针、雷火神针等),艾条灸,悬 灸,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慢性病,灸法种类和应用,急性病,范围较大病痛,用艾条在穴位上灸灼的方法。,指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穴位上方约23 cm的施灸方法。 施灸时间1020min,以皮肤温热红晕为度。,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距离相对固定,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温和灸促进混合痔术后组织修复的临床研究 *温和灸法治未病,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

10、下活动地施灸,一般施灸1015分钟。,雀啄灸,*雀啄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雀啄灸治疗术后腹胀 *雀啄灸治疗足跟痛38例,上 下 移 动,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左右移动或往复回旋熏烤施灸。,回旋灸,(二)艾条(卷)灸,在施灸部位垫上布或纸,点燃药条一端后,趁热按到施术部位,使热力透达到深部的灸法。,实按灸,灸法种类和应用,雷火针灸,痹、痿 虚寒,太乙针灸,(三)温针灸,操 作,适应证,适用于既需要针刺留针,又需施灸的疾病,灸法种类和应用,针刺得气后留针,将约2 cm长的艾条套置在针柄上,或将艾绒搓捏于针尾处,点燃施灸至艾段燃尽。若用艾绒

11、,可灸35壮。适于既要留针又施灸的患者。操作时在施灸部位用硬纸片垫衬,以防艾绒脱落烫伤皮肤。,将艾绒放入特制的温灸器内,点燃后施灸的方法。操作方法:将艾绒及药末点燃后,置于温灸器中,待器具烧热后手持长柄在施术部位上方来回熨灸,1530 min,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适应证:痹痛、麻木、痿证,以及妇女、儿童、畏灸者。,(四)温灸器灸,灸法种类和应用,温灸器灸,灸法种类和应用,非艾灸类包括火热类和非火热类两种。其中非火热类是利用药物的刺激作用皮肤发泡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天灸”或“自灸”。,(五)非艾灸类,天 灸,灸法种类和应用,灯火灸 概念:用灯心草蘸油点燃,焠烫穴位的方法。 作用:祛风解表、清

12、热解痉、化 痰开窍。适应症:惊风、痄腮等火热类 黄蜡灸 概念:将黄蜡烤热熔化治疗疾病的方法。 桑枝灸 概念:以桑枝烧燃用作灸材的方 法。,非 艾 灸 类,操作:点穴、燃火、爆焠,灸法种类和应用,毛莨:截疟、平喘、通痹疟疾、 哮喘、痹证等。斑蝥:破癥散结、攻毒逐瘀神 非火热类 经性皮炎、痹证等。旱莲草:截疟疟疾大蒜:喉痹白芥子:通经止痛、利气化痰 痹、哮喘、阴疽痰核等,非 艾 灸 类,灸法种类和应用,三伏:夏至之后第三、第四庚日,立秋后第一庚日处 方:白芥子 马兜玲 生姜汁等操 作:制成约1.2*1.2 *0.5 cm饼状用胶布固定于相应穴位25小时禁 忌:同化脓灸,灸法种类和应用,非 艾 灸

13、类,三伏灸,一、灸感概念 灸感指灸疗时患者的自我感觉。一般灸法:局部温热,微微灼痛。可由浅达深,亦可循经传导。化脓灸法:灸时灼痛难忍,灸后化脓留瘢。,第四节 灸感、灸量和灸法补泻,二、灸量,1. 概念,指施灸数量的多少。通过艾炷的大小、壮数来计算。,运用时结合患者体质、年龄、病情、施灸部位等 因素考虑。一般直接灸用小炷或中炷,间接灸用中 炷或大炷。,灸量不足,火候不到,就达不到 治疗目的。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的体 质、年龄、施灸部位、病情等因素 确定灸量。,2灸量原则 火足气至,适度而止。,灸 量 选 择 一 览表,三、灸法补泻,1灸法补泻的原则: “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2操作方法补法:点燃

14、艾炷,不吹其火,待其自灭。艾灸火力温和,持续时间长,渗透力强,使真气聚而不散。泻法:点燃艾炷,口吹其火,使其快燃速灭,促使邪气消散。,操作步骤: 1、取穴:风池、大椎、曲池、合谷、尺泽。 2、配穴:风寒加风门、肺俞、列缺;气虚加足三里;身痛加大杼;腹痛、腹泻加神阙。,第五节 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一)感冒,感冒常由外感风寒,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等为主要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普通感冒。治则:疏风解表散寒。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

15、度。每日12次,至治愈。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57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至痊愈。,特别提示:对于体虚易感冒者,可在夏季进行预防性治疗。 在感冒流行季节可按上述方法预防性治疗一周。,操作步骤:,(一)感冒,操作步骤: 1、取穴:中极、气海、三阴交。 2、配穴: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寒凝加归来、地机;气滞加肝俞、太冲。,(二)痛经,痛经多因体质素弱,气血不足,

16、冲任失调,胞宫失养,复因情志失调、或经期受寒饮冷,以致经血滞于胞宫而成。以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中发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原发性痛经治则:温养冲任,通经止痛。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每个月经周期,以月经前34天开始治疗, 5次为1疗程,共治疗三个月经周期。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

17、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710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以每个月经周期的月经前34天开始治疗, 5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特别提示:灸法具有温肾暖宫、活血化瘀的功效,治疗原发性痛经 疗效较好。月经前后及行经期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忌劳累。,操作步骤:,(二)痛经,操作步骤: 1、取穴:翳风、颊车、地仓、合谷、阳白。 2、配穴:风邪胜者加灸太阳、风池;气虚者加灸足三里。,(三)面瘫病,面瘫常由风寒外袭,入中面部经络,以一侧面部肌肉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本病相当于

18、西医的周围性面瘫。治法:疏风通络,行气活血。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2次, 710次为1疗程。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57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5次为1疗程。,操作步骤:,特别提示:面瘫早期,应重灸翳风穴,悬灸时间在 30分钟以上为佳。面瘫恢

19、复期,可增加悬灸神阙穴以补益正气。 面部皮肤娇嫩,应避免灼伤皮肤。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风寒。,(三)面瘫病,操作步骤: 1、取穴:天枢、足三里。 2、配穴:胃脘胀痛者加中脘、内关;湿盛者加上巨虚、阴陵泉;脾胃虚弱者加脾俞、公孙、气海;命火虚弱者加命门、肾俞、关元、神阙;肝木乘脾者加脾俞、太冲。,(四)泄泻病,泄泻亦称腹泻,常有脾胃虚弱、湿邪内盛而致,以致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为临床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治法:健脾化湿。常用悬灸法、隔盐灸法。,(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

20、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 4、隔盐灸法:取神阙穴,用纯净食盐填敷于脐部,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中间以针刺数孔,上置大艾炷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次艾灸710壮。每日1次,57次为1疗程。,操作步骤:,特别提示:隔盐灸前应清洁神阙穴局部,艾灸时时刻 询问患者的局部感觉,避免烫伤。,(四)泄泻病,操作步骤: 1、取穴:局部压痛点。 2、配穴:血海、梁丘、犊鼻、膝眼,阴寒重者加阴陵泉、足三里。,(五)膝痹病,膝痹常因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劳损、肝肾不足、外邪痹阻经脉所致。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以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

21、要临床表现。活动或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常反复发作。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法:通痹止痛。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710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操作步骤:,特别提示:注

22、意膝关节的防寒保暖,增强体质, 肥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避免久行、久立。,(五)膝痹病,操作步骤: 1、取穴:颈部压痛点、颈夹脊、大椎、肩井。 2、配穴:督脉劳损者加命门、腰阳关;气血不足者加足三里、神阙;风寒胜者加风门、肺俞;气滞血瘀者加膈俞。,(六)项痹病,项痹常因督脉劳损、气血不足、感受外邪等导致经脉痹阻,以项部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颈部活动受限,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的颈椎病。治法:活血通经。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温盒灸法。,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

23、次, 710次为1疗程。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710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 5、温盒灸法:将温灸盒置于所选的施灸部位中央点燃艾条后,放在施灸穴位上方灸盒中的铁纱上,盖好封盖以调节温度,每次每部位灸2030分钟,一次可艾灸数穴。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操作步骤:,特别提示:灸法对颈椎病的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疗效较好。 同时要劳逸结合,减少颈部劳损,防

24、风寒,适当颈项功能锻炼。,(六)项痹病,操作步骤: 1、取穴:腰部压痛点、腰夹脊穴。 2、配穴:肝肾不足者加肾俞、志室;阳虚者加命门、腰阳关;寒湿重者加大肠俞、气海俞。,(七)腰痛,腰痛常因肝肾不足、外邪侵袭、经脉气血痹阻所致,以腰部及腰骶部的慢性疼痛、时轻时重、缠绵不愈、休息可缓解、劳累后加重、常有固定压痛点为临床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慢性腰肌劳损。治法:补益肝肾,温经通脉。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温盒灸法。,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710次为1疗程。 4、隔姜灸法:用鲜姜

25、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57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 5、温盒灸法:将温灸盒置于所选的施灸部位中央点燃艾条后,放在施灸穴位上方灸盒中的铁纱上,盖好封盖以调节温度,每次每部位灸2030分钟,一次可艾灸数穴。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操作步骤:,特别提示:腰部压痛点要重灸。,(七)腰痛,作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配合。施瘢痕灸时,必先征得患者同意。体位宜舒适平正,便于准确定穴,利于安放艾

26、炷和施灸。,第六节 灸法的注意事项,一、施灸前的准备,二、施灸的顺序,上 下 阳 阴背 腹 左右对称头身 四肢 依次施灸少、小 多、大,第六节 灸法的注意事项,三、灸法宜忌,1、眼区、大血管处,禁灸或慎灸。2、颜面五官部、头部、乳头、心前区、大血管部、肌腱处、关节活动皮肤皱折处、阴部、肌肉菲薄、骨骼突起处,均不可用化脓灸。3、妇女妊娠期、月经期,少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用化脓灸及刺激较强的天灸。4、谨防烧灼皮肤和衣物。,四、灸后的处理,第六节 灸法的注意事项,1、化脓灸、天灸局部护理 2、水泡 小水泡不要擦破,任其自然吸收;大水泡用消毒针刺破后放出水液,涂甲紫药水。 3、灸后调摄 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受热、冒寒;灸疮化脓期间要注意休息,严防感染。,五、施灸注意点,第六节 灸法的注意事项, 1诊室环境 ,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减少烟雾过浓污染。 2施灸时注意安全,防止艾火脱落,烧损皮肤、衣物。 3灸疗中若发生晕厥要及时处理,方法同晕针。 4对于过饥、过饱、过劳、酒醉、情绪不稳定者, 不宜立即施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