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病,Infective diseases,细菌性痢疾(菌痢) Bacillary dysentery,概念 痢疾杆菌所致的肠道传染病 病变部位 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重 病变特征大量纤维素渗出形成假膜假膜性炎 临床表现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P334,里急后重,“里急”是指肚子里面的内急,一阵一阵的肠痉挛既疼痛又想大便后重是指大便刺激肛门时产生的便意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大便了,因为基本上都拉完了,即使拉出来也只是水样便或极少量的伴有脓血样的大便但是病人一直有里急后重的感觉,老觉得想拉,就一直在厕所不敢出来。,病因与发病机制,致病菌: G(-)痢疾杆菌 福氏,宋内氏,鲍氏内毒素
2、志贺菌 内毒素/外毒素 传染源: 患者及带菌者 传播途径: 消化道(粪-口途径)(苍蝇为媒介) 发病情况: 夏秋季多见,好发于儿童,发病机制,病菌口逃脱胃酸、sIgA抑制回肠下段在结肠内繁殖直接侵入肠粘膜固有层内繁殖毒血症 粘膜渗出性炎(假膜)发热 外毒素 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N系症状 里急后重、左下腹痛初期水样便 肠鸣音亢进,急性细菌性痢疾(1-2W)慢性细菌性痢疾(2月)多由急性菌痢转变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福氏菌,宋内菌),分类 (肠道病变特征、临床表现、临床经过),急性细菌性痢疾 Acute bacillary dysentery,部位:乙状结肠、直肠 经过: 卡它性炎 初期 假膜性炎
3、 特征 溃疡形成 溃疡愈合,(1)卡它性炎 初期,表现: 粘液分泌亢进,粘膜浅表糜烂 肉眼: 粘膜皱襞肿胀,散在点状出血 镜下: 粘膜及粘膜下层充血水肿 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2)假膜性炎-特征,肉眼: 粘膜皱襞顶部出现假膜,糠皮状成片灰白色,暗红色(出血),灰绿色(胆色素浸染) 镜下:结肠粘膜假膜性炎 粘膜层:充血水肿,中性粒C浸润;粘膜浅表坏死 假膜:粘膜表面,由大量纤维素、坏死物、中性粒C、红C、细菌、浆液等形成,(3) 溃疡形成,假膜脱落(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地图状”溃疡(1W) 溃疡多较浅表,假膜:粘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糠皮样膜状结构 地图状溃
4、疡:假膜被蛋白溶解酶溶解,成片脱落,大体: 结肠粘膜面假膜和地图状溃疡,假膜浸染胆色素成灰绿色,镜下:结肠粘膜假膜性炎,假 膜,粘 膜 层,粘膜 下层,镜下:结肠粘膜假膜性炎,假 膜,粘 膜 层,纤维素,中性粒C,脱落上皮组织,中性粒C,镜下:结肠粘膜假膜性炎,假膜,粘膜层,粘膜层:充血水肿,中性粒C浸润;粘膜浅表坏死 假膜: 粘膜表面,大量纤维素,坏死组织、中性粒C 、细菌,急性细菌性痢疾(假膜性肠炎),假膜: 渗出的纤维素、白细胞和坏死的黏膜组织及病原菌等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的膜状物,(4)溃疡愈合,愈合瘢痕收缩,粘膜呈放射状,临床表现,全身中毒症状: 发热、头痛、乏力 WBC 毒血症 消化道症状 阵发性腹痛、腹泻肠蠕动亢进 里急后重炎症刺激肠壁神经末梢及肛门括约肌 黏液脓血便假膜脱落、溃疡出血 并发症 少见 肠出血、肠穿孔、关节炎,中毒性菌痢,特点: 多见于27岁儿童 起病急、病情重;严重毒血症:中毒性休克、呼衰 消化道症状轻:卡它性肠炎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滤泡增生肿大,滤泡性炎,慢性菌痢(2月) Chronic bacillary dysentery,肠道病变 新旧溃疡同时存在 大体: 溃疡较深(多达肌层),边缘不规则呈息肉状增生,底部不平整 肠壁增厚、变硬甚至肠腔狭窄 镜下:溃疡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瘢痕形成 临床症状: 便秘与腹泻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