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几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教育目的的界定与构成,教育目的的特性,教育目的的类型,良好教育目的的标准,1、个人本位论,2、人格本位论,教育有没有目的,3、文化本位论,4、生活本位论,5、伦理本位论,6、 社会本位论,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教育目标,1、历史沿革,2、当今分析,一、教育有没有目的,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的教育主张是,真正的教育是与儿童的生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心理健康理论杜威的重要结论是“教育即生长”。,郑金洲老师的观点,第一,把教育活动所产生的效果与教育目的混同起来了。 第二,把教育过程与教育目的混同起来了。 第三,把生长与进步混同起
2、来了。阅读并讨论:杜威的“教育即生长”包含有哪些观点?请谈谈你对杜威的“教育即生长”的看法。,杜威论教育目的 杜威把教育目的区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一类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前者是教育本身的目的或者说是“活动里面的目的”,后者是从外面强加给教育活动的目的。郑师的评价杜威在教育目的上的矛盾主张,是他对教育、人、社会关系认识的反映。他要求教育遵从人的兴趣、欲望等,同时又不得不面对社会的外在要求和压力,三者的难以调和,就使得教育目的忽而“无”,忽而“有”了。,马克思:“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
3、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的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二、教育的目的是什么1、相关概念的界定 (1)功能是指一个事务系统所具备的对周围其他事物发生作用的能力或根本属性,是事物存在的重要特征,主要由物质结构所决定。 (2)教育功能是教育对人或社会
4、所具有的作用。A、本体功能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B、衍生功能社会功能。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促进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3)目的现代汉语词典将目的解释为:想要达到的结果或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2、教育目的的界定与构成教育目的是对教育对象所要达到的规格和要求所做出的规定。任何一个教育的目的,在其构成上,似乎都离不开这样两个组成部分:一是素质,二是职司。前者是指对教育对象的身心素质做出的规定,后者是对教育对象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或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挥作用作出的规定。,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方针: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
5、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内容包括教育的性质、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径等。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针;相同的历史时期因需要强调某个方面,教育方针的表述也会有所不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讨论:试从其他角度续谈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抽象性(一般性),预期性(理想性),终极性(不可及性),(二)教育目的的特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
6、8日颁布 “第五条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讲 教育目的(续),一、教育目的的类型 二、几种教育目的观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四、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教育目标,制定者,实现 与否,国家、政府或社会团体提出的教育目的,个人提出的教育目的,理想的教育目的,实际的教育目的,表现 形态,承载者,外显的教育目的,内隐的教育目的,(三)教育目的的类型,学生的教育目的(实然 be),教师的教育目的 (实然 be),政府的教育目的 (应然should be),社区的教育目的 (实然 be),(四)良好教育目的的标
7、准在我们看来,作为良好的教育目的,应体现出这样一些特征: 教育目的应能与实际的教育情境紧密相联。 教育目的的确应能与社会所要求的人才培养标准紧密相联。 教育目的要具有在教育活动中得到检验的可能性。,三、几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 (一)个人本位论 1、背景:盛行于18世纪和19世纪上半叶,正值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尖锐,作为启蒙运动思想家的卢梭,他在教育方面的批判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社会和封建教育。面对理想的个人与现实的社会的矛盾,他只能用抽象的个人去反对他所处的那个具体的社会,只能以颂扬个人的价值去反对社会的价值,只能以顺乎人的天性的主张去反对压制人的天性的社会,其实质,是从教
8、育的角度为他所向往的社会鸣锣开道。卢梭的许多主张表面上是教育主张,实质是社会主张,他用个人去反对社会,是他批判当时社会的一个手段。 2.代表人物:卢梭、美国教育家帕克、马斯洛、罗杰斯,3、基本观点(1)根据个人需要制定教育目的(2)注重个人价值,注重人身心的和谐发展(3)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4)持人本善的观点,强调把人培养成“自然人”,而不是社会的“公民”,思考讨论题:试评价个人本位论1.在当时个人与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且具有对抗性的情况下,从反封建的角度看,进步思想家肯定个人价值、贬低社会价值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 2.强调个人价值、强调个人能动性,强调具体的社会现实对个人的压抑和残害,是有道
9、理的 ,但是,他们没有如实地把个人看作具体社会中的现实的人,没有看到人的社会制约性,而是从人的先天本性去解释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企图通过顺应和发展人的先天本性的教育去抵抗和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这就片面夸大了人的能动性和教育的社会改造功能。,(二)人格本位论 (三)文化本位论 (四)生活本位论 (五)伦理本位论,(六)社会本位论 1、背景盛行于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资本主义社会日益繁荣,但矛盾也日渐显露,肯定社会需要和社会价值,主张教育所培养的人应与社会合作,应为社会服务,其实质,是从教育的角度寻求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巩固。,2、基本观点(1)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
10、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2)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因此,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使个体社会化,使个人适应社会生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公民。(3)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受制于社会,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都靠社会提供营养,人的一切都从社会得来。(4)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不具有任何决定教育目的的价值。,思考讨论题:试评价社会本位论 1、在当时社会与个人矛盾虽也存在但在维护现存社会制度的人看来并不具有对抗性的情况下,资产阶级思想家肯定社会价值,反对个人主义,也是必然的、合理的。 2、强调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对社会的依赖性,强调社会的价值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性
11、,强调教育应使个人认同社会、服务社会,一般来说,这是有道理的。但是他们不愿承认社会还有待变革和超越,忽视个人能动性在社会变革中的巨大作用,企图通过维护社会陈规的教育使个人消极适应现存社会,从而否定了个人能动性和教育的社会改造功能。,四、我国教育的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包括清末时期的教育目的、民国时期的教育目的及建国以后的教育目的。(二)对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分析1、对全面发展的理解:(1)指人的体能、技能和智能的全面、和谐发展。(2)指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完整和谐发展。(3)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辨证统一的。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动力。(4)“四育说”:德智体美,(三
12、)我国当今教育目的的理论分析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教育必须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对教育目的性质的规定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表述的是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3.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的是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讨论思考题:结合“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的主张,评析一下我国当今的教育目的是何价值取向。,五、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教育目标1.三者之间的关系,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谢谢倾听!,(二)人格本位论 1、人格的定义 A、哲学 人格不
13、是超越历史超越现实的抽象,本质上是人的一种社会品质; B、社会学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在社会团体中的角色和地位特性的综合; C、心理学 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2、主要观点与“个人本位论”相比,“人格本位论”更注重受教育者完整人格的陶冶,它虽然也主要是指向人的和谐发展,但不似“个人本位论”那样仅从人的本性出发,仅强调顺应人的自然发展,它在突出人的价值的同时,也比“个人本位论”更多地关注到了社会的需要。这是一种
14、介于“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之间的一种教育目的观(但主要是偏向于“个人本位论”)。代表者有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及日本近代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三)文化本位论“文化本位论”强调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的关系,以为教育活动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教育目的的制定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在文化教育学家中,“文化”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在他们看来,凡文化必须具有价值,而与价值相联系的事实,就是我们称之为文化的那种东西,文化是历史创造的财富的总和,文化价值实现于文化财富之中。斯普朗格在这认识的基础上,把文化进一步划分为四个组成部分:团体精神、客观精神、规范精神、人格精神。,(四)生活本位论“生
15、活本位论”把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以为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或以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注重的是使受教育者怎样生活。这方面突出的代表是斯宾塞和杜威。斯宾塞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美的生活”作准备,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人们怎样生活,教会他们运用一切能力,作到“对己对人最有益”。杜威主张,应把教育理解为教育生活,“教育即生活”。,(五)伦理本位论“伦理本位论”也是介于“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之间的教育目的观,但它更偏向于社会本位这边。康德从自然与人、个体与社会、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对立中来认识和把握教育目的。他认为教育,就是要使本能驱使的自然人转变为能够自觉运用社会规范
16、来支配行动道德的人,也就是通过文化的熏陶使人摆脱自然个体的束缚而变得有教养,从而塑造“文化道德”人来。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目的应该依据伦理学,教育方法则依据心理学来决定。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借助知识的传授使受教育者能明辨善恶,陶冶意志,养成去恶从善的品德。,2、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当今的教育目的,对于这一目的,可从下列几方面去认识:(1)马克思的人全面发展学说是其主要理论依据。( 2)“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对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的规定。(3)“教
17、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表述的是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4)“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的是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五育说”和“四育说”。,、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继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3、新课程体系下的教育目的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