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八章_记忆_课件.ppt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8138332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2.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_记忆_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第八章_记忆_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第八章_记忆_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第八章_记忆_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第八章_记忆_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八章 记忆,结构一:(自学) 第一节 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了解) 第二节 了解巴特利特的记忆研究(了解) 第三节 记忆的过程(了解) 第四节 启动效应与记忆系统(了解),第四节 最新研究实例(理解),结构二:,第一节 记忆研究的变量和材料(掌握),第二节 掌握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掌握),回忆法、再认法、再学法、重建法、部分报告法、 记忆广度法、分散注意法,第三节 内隐记忆(掌握),一、内隐记忆的研究领域 二、内隐记忆现象的理论解释 三、内隐记忆的测验方法,实验心理学,1.记忆实验的自变量有哪些?记忆实验的材料有哪两类? 2.在20 世纪50 年代中期以后,用信息加工(或讯息处理)的观点去解释

2、记忆,将记忆分为哪三个系统? 3.研究记忆的传统方法有哪些?,4.何谓内隐记忆?何谓内隐记忆的研究领域?5.何谓任务比较方法学?何谓实验性分离? 6.补笔和知觉辨认的方法特点是什么(从间接测量上分析)?,实验心理学,一、记忆实验的基本变量,第一节 记忆研究的变量和材料(掌握),1、自变量,(1)刺激材料的性质,研究的自变量必须具备“定性”和“定量”两个条件。,以实验的刺激材料为例,若各个刺激单位性质不稳定或者渗入其他性质的材料,那么实验就不可能获得准确的量值。艾宾浩斯设计“无意义音节”,目的就是寻求能获得准确的量值。,实验心理学,所谓定性(qualitification),也就是保持刺激的性质

3、,克服不确定性,这是实验有效性的又一个保证。在记忆实验中,设计无意义刺激材料为的是防止产生联想,由于被试者在知识、经验、理解上的不同,一旦产生联想,就会产生不同的记忆效果。,设计有意义刺激材料,要求划分“相等的意义单位”即定量(quantification),也是为了使每个被试者在实验中接受性质相同的自变量。只有这样,实验才能实施定量,结果才能比较。,实验心理学,(2)刺激呈现的速度(影响记忆的类型)、间隔时间的长短(过短容易产生似动和视觉潴留);刺激的空间位置和距离;学习的遍数和时间等。 (3)刺激作用的感觉通道或方式,实验的干扰条件。 (4)实验研究要求回忆还是再认,或其他方式。 (5)指

4、导语。,实验心理学,2、因变量,传统记忆实验的因变量按照实验的内容和记忆过程的特点基本分成二大类:回忆类和再认类。回忆实验要求被试全部或部分再现先前所接受的刺激材料;而在再认实验中,被试是面对再次呈现的刺激材料,进行有选择地同一再认。这二类记忆实验在程序上、内容编排上、难易程度上都有差异。,实验心理学,(1)回忆类实验 这类实验共有三种:系列回忆、自由回忆和对偶回忆,(2)再认类实验 这类实验有两种基本程序。,第一是“是/否”式的实验,这是一种“二择一”程序。 第二是“迫选再认”的实验,这是一种“多择一”程序。,实验心理学,3、控制变量,记忆实验中要求实施控制变量有的是外显的,有的却是内隐的。

5、控制外显的变量相对容易些。从构思实验起,就要充分考虑刺激材料、呈现方式、实验环境、仪器性能、间隔时间、计量精度、感觉通道、样本大小、被试者分布以及指导语等环节的编排准备,一般都要有效地防止干扰,保证实验顺利地进行。,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关于控制那些无从确切把握的干扰因素。这种干扰包括被试的动机、态度、情绪等社会性的额外变量,以及机体内部的变量,如饥饿、病症、疲劳等。研究表明,记忆过程中被试者机体内部的波动是十分活跃的,其中的奥秘目前还远远不能得到全面揭示。认识到有这一干扰,无非是使实验研究者更加重视控制额外变量。有经验的研究者往往采取间接的步骤,以把这种干扰尽可能地限制住。,实验

6、心理学,二、记忆研究的材料,记忆实验选用的材料是相当广泛的。一般说来,凡是人们在生活中能感受到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实验材料,但是实际上由于实验室的条件限制和为了进行实验的方便,在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一般要符合以下标准: 材料对每个被试者来说,在熟悉程度上应是相等的。这样才能保证所有被试者从同一基线开始学习,测出的效果才能归之于实验条件的作用。,实验心理学, 材料在数量上或意义上可以分为相等的单位。这样既便于记分,又便于对实验结果作数量化的分析。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倘若以掌握全部材料所需要的时间或尝试的次数作为记分标准的话,就无需把材料分成相等的单位。 材料应为被试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学会和掌握的

7、。若一次使用的材料过多、费时过长,势必会影响实验的效果,同时让被试这么长时间留在实验室中也是不可能的。,实验心理学,根据上述标准,在记忆实验中可选用的材料还是很多的。这些材料概括起来有二大类:言语材料和非言语材料。言语材料又可分为无意义的和有意义的两类。,1、无意义材料,无意义音节是言语材料中的一种,言语材料是指音节、字母、单词、句子、诗歌、散文和数字等。其中音节、字母和某种条件下的数字都属于无意义的言语材料。,实验心理学,艾宾浩斯首创了“无意义音节”,目的是为他的记忆实验提供大量难度相等的材料,控制刺激项目可能引起的联想。他设计的无意义音节字共有2300个。每个由一个元音和首尾两个辅音组成。

8、它的实验以自己为被试者。具体运用时,他把一切可能的拼合都一一单独写在一张纸片上,把它们洗均,然后从中抽出每一字表所需要的数目,直到每个音节都用过为止,然后把所有的纸片重新洗一遍。采取这种方法可能会碰到熟悉的组合字,但艾宾浩斯认为,对一个稳定的被试者来说,只要学习的字充分多,那些偶然出现的误差就能得到平衡。,表8-1 无义意音节字母表举例,实验心理学,2、有意义材料,有意义的记忆研究材料的内容和种类十分广泛,可以是句子、诗歌、散文、词汇到图形、音乐等,很难尽述。研究者使用有意义材料从事记忆研究时,一点也不比使用无意义材料容易。,将有意义材料分解成容易归类的或便于定量的子单位,这些子单位可以是“意

9、群”、“韵律”、“音节”、“词性”、“长度”等等。,实验心理学,3、其他刺激材料,其他刺激材料,如图形材料,设计时要考虑“复杂性”、“抽象性”和“相似性”这三个因素。前人的经验表明:被试者面对要求其学习、记忆的图形刺激所做的“意义搜索”过程,要比我们通常认为的“留下感觉印象”的过程复杂得多。由于这个原因,实验者为了取得有效的结论,选择刺激材料的任务就显得很艰巨。,除了“图片材料”外,其他比较特殊并具有典型性的材料还有许多,如听觉记忆材料、嗅觉记忆材料、动作记忆材料。,实验心理学,第二节 传统记忆研究的方法,从艾宾浩斯发明节省法以来,记忆与学习的研究方法发展迅速。记忆研究的成果和方法息息相关,巴

10、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18491936)说过,方法学每前进一步,我们便仿佛上升了一级阶梯。50年代,斯珀灵(Sperling,1960)成功地研究了瞬时记忆,也是因为他首创了“部分报告”的方法。方法上的创新既要求创新者具有了解现有方法的基础,还要求对具体条件、设计思想等方面的问题作统筹考虑。这里提到的传统方法,只是区别于内隐记忆方法而言。,实验心理学,一、回忆法(recall method),它是当原来的识记材料不在面前时,要求被试者再现出原来识记材料的方法,故而也称再现法(或复现法)(reproduction method)。,回忆法又可分为三种主要形式:系列回

11、忆法、对偶回忆法、自由回忆法。,1、系列回忆法(serial recall method) (1)系列回忆法(或依序回忆法)是后人对艾宾浩斯以及早期关于回忆研究程序的概括,这种方法的主旨是要测量被试者达到某种记忆标准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或学习遍数,所以又称为学习时间(遍数)法(method of learning time)。,实验心理学,(2)系列回忆法的基本程序:实验者根据材料特点先确定“熟练的标准”,要求被试者背诵实验材料,直到符合标准为止。为了达到所订“标准”,被试者需要一定的时间或者经过多次“尝试”,实验者再根据时间或遍数确定被试者的回忆水平。,这项研究表明,系列的开始部分,或最初学的项

12、目较容易记忆,末尾部分或最后(时间最近)学习的材料也容易记忆,而中间部分是最难记忆的。这就是系列材料效应(或序位效应)。,实验心理学,(3)提示法(anticipation method):在限定的一次或几次呈现刺激材料之后,要求被试者背诵,主试在被试者背诵发生迟疑时进行提示,在发生错误时予以纠正,直到全部背出。实验者根据记下的提示次数或校正次数,计算得分。“提示”量的反面就是“预料”量,即哪些项目经提示就能“预料”。,实验心理学,2、对偶回忆法(paired recall method),(1)对偶回忆法又可称为成对联合法(或联对法)(paired associates,简称PA),是由卡尔

13、金斯(Calkins, 1896)于19世纪末提出。,实验心理学,(2)对偶回忆法实验一般有两种程序,一是预期法,二是检验法。, 预期法 预期法(anticipative method)的程序分成两步:第一步先单独显示刺激项目,要被试者努力预想对应的反应项目;第二步将刺激项目和反应项目成对呈现。刺激材料全部呈现完毕后,实验者改变顺序做第二轮。每出现一次刺激项目就要求被试者尝试报告反应项目,不管被试者能不能报告,间隔一过就同时呈现刺激项目和相对应的反应项目作为强化或反强化,如此,一轮一轮做到被试全部记住为止。,实验心理学,预期法的实验程序使人联想到“系列回忆”中的提示程序。它们相同吗?,实验心理

14、学,预期法汲取了提示法的养分并作了改进;首先改变了序列呈现的顺序,实验者每做完一轮就改变呈现排列,克服了上一提示对下一项目的刺激效应。其次改变不规则的插入式提示,排除了实验者提示操作中的额外干扰,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刺激-反应程序。,实验心理学, 检验法 检验法(test method)程序不同于预期法的地方是,被试者先学习材料的所有刺激和对应的反应项目。检验一般不规定速度,允许有足够的时间让被试者回忆,但具体操作时实验者仍可限定时间,比如 30秒。检验程序也是一轮一轮地进行的,以被试者全部通过为终结,而每实验一轮要改变呈现顺序。根据这样的安排,检验阶段的刺激出示顺序必须不同于预期程序,实验心理学

15、,检验法本质上更适宜对人类学习记忆的研究,因为在条件反射式的学习中如果延迟强化,其效果是有很大差别的;在检验程序中动物的条件反射同人类的言语学习间的差别就更明显了。,实验心理学,3、自由回忆法,(1)自由回忆法(free recall method)对所回忆的资料在顺序上不加限制。,(2)自由回忆法的程序比较简单,(3)自由回忆规律,自由回忆的顺序表现出一定的结构,自由回忆并没有耗尽全部有关记忆,实验心理学,自由回忆法能体现系列材料效应 系列中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项目通常学习得快一些,而且错误少一些,而中间位置的项目学习起来则难得多。这就是系列位置效应。,近因效应(或时近效应)表示末尾刺激的词

16、记忆最好;,首因效应(或初始效应) 表示最先呈现的刺激回忆效果次之。,实验心理学,二、再认法,1、 再认法 (recognition method)是检查记忆保持量的方法,它是把识记过的材料(亦称旧材料)和未识记过的材料(亦称新材料)混合在一起,要求被试者把两种材料区分开来。,心理学自从引入了信号检测论(或讯号侦察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简称SDT)后,再认记忆的研究工作如鱼得水,难以处理的问题也容易解决了。这主要是因为信号检测论有二个指标,用指标d来表示再认能力,就不受心理偏向影响了。,实验心理学,三、再学法(relearning),1、 再学法也称节省法,此法

17、是要求被试者学习一种材料,达一定标准后,经过一段时间,再以同样的程序重新学习这些学过的材料,达到初次学习的标准为止。,2、节省的百分数:,实验心理学,四、重建法,1、重建法(或重构法)(reconstruction method)。它的程序简单地说就是请被试者复现刺激项目的次序或排列。,2、重建法的实验程序一般都分两步: 第一步,先由实验者向被试者呈现有一定次序或位置的刺激系列; 第二步,将原刺激系列打乱后,交给被试,要求按照刺激呈现的次序或位置复原。当然,适合重建法程序的刺激材料并不限于文字言语,并且刺激项目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二维甚至更复杂的。,实验心理学,3、记分 实验者要做的工作中最主要的

18、也许是如何记分。通常用的指标是以重建顺序的错误数或正确数衡量回忆水平,例如在闵斯特伯格的实验中,记分标准均以位置为准则,如果被试者将“黄绿”材料误构成“绿黄”,则累记为两个错误。实验中达到正确顺序的最大量是: (单个系列的项目数-1)系列数=正确顺序数 由于一系列中可能发生的最大错误数与最大正确数相同,即:,实验心理学,五、部分报告法(partial-report procedure),部分报告法的刺激呈现与全部报告法相同。斯珀灵的研究将全部刺激项目排成 34 的矩阵,刺激以50 毫秒的时程呈现,在刺激消失的同时,某一信号随即出现,被试者根据约定信号的种类(例如音调:高音第一行;中音第二行;低

19、音第三行)报告相应的刺激行项目。根据被试者报告的准确率很容易计算出被试者的记忆量。,实验心理学,例如,对每行有4个字符刺激,被试者平均报告量是3.04个,则准确率为76,又知刺激项目的总字符是 34=12个,以 76计准确率,则被试者的瞬时记忆量为 9.12个。,Sperling的部分报告法实验材料,实验心理学,六、记忆广度法,1、记忆广度法(memory span method):是研究记忆材料呈现一次后所能记忆最大量的方法。,实验心理学,研究者事先准备好一系列若干项目的刺激材料,各项目分别有3到12个左右的数字符号。实验时,主试者口述或用速示器向被试者呈现某个刺激项目,刺激消失即请被试者按

20、照同样的次序说出刺激内容。实验的目的是根据被试者的反应,度量他能正确记忆多少项目。刺激内容可以是数字、符号、单词等等。为了避免误差,研究者一般得准备多套等价的材料,每个刺激只对被试者使用一次。,实验一般从一个短的刺激开始,逐步增加长度,直到被试回答发生错误为止。,研究记忆广度的数字表,实验心理学,七、分散注意法(distractor method),分散注意法(distractor method)程序的关键是在记忆的保持阶段。为防止被试者利用刺激间隙进行重复练习,必须把他的注意从记忆的材料上转移开来.,实验心理学,1959 年彼得森他们设计被试者对三个字母的组合或三个辅音字母的组合(例如 XJ

21、R)进行记忆测验。刺激以三个音串的方式呈现1 秒钟,紧接着给被试者一个三位数字,让他从这个数字开始每次减去3地倒着计算。实验者在适当的间隔时给予一个信号,这时被试者必须立即对原刺激作出回忆。当时他们确定的回忆间隔分别定在 3,6,9,12,15 和 18 秒以后。有实验证明,仅间隔3 秒钟,被试者显然就有了遗忘(回忆的正确率是90左右),而到18 秒钟时,回忆的正确率猛降到了10以下,其遗忘的发展和艾宾浩斯曲线的趋势十分相近。,实验心理学,第三节 内隐记忆,沙克特 不同记忆任务上的不同成绩由不同的记忆结构所引起,并非指内部过程的本质,它只提供对有关资料的一个有用的描述。记忆的多重结构意味着记忆

22、的不同类别或组合,无疑,这些不同类别的记忆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且常在记忆任务的操作上发生相互作用。,证据:在有意识的外显恢复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相对独立的记忆系统,即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实验心理学,特征:被试者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它只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能自然地表现出来,这种任务的操作不依赖于被试者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故这种记忆也被称作无意识记忆(或潜意识记忆)或无察觉记忆。,实验心理学,一、内隐记忆的研究领域,自20世纪初50年代以来,关于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已经积累了不少资料。概括起来,内隐记忆主要来自五个不同

23、但又相互交叉的研究领域:再学时的节省,阈下编码刺激的作用,无意识学习,启动效应以及健忘症病人的残余学习。,实验心理学,(一)再学时的节省,斯莱梅卡等人(Slamecka et al, 1985)认为,可以把再学时的节省当作内隐记忆的指标,再学一个先前学过的词表并不依赖于先前学习片断的外显记忆,外显记忆在这里是指能完全再认或回忆学习过的材料。而对那些不能再认和回忆的材料,由于曾经学习过,再学时就会缩短时间表现为节省,这就可以认为是内隐记忆的作用。纳尔逊(Nelson,1978)发现,既不能回忆又不能再认的项目也表现出节省。,实验心理学,(二)阈下编码刺激的作用,不为被试主观知觉到的刺激,能被知觉

24、系统作出高水平的加工。,实验技术: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及创造想象性故事和幻想(imaginative story and fantasy production)等 。,实验心理学,西安 兵马俑,北京 长城,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 ,实验心理学,最近的研究清楚地表明,在被试很少或没有对阈下刺激的外显记忆的条件下,存在着对这些刺激的内隐记忆。,实验心理学,实验1:,Wilson Zajone(威尔逊和扎琼, 1980)给被试者呈现几何图形,由于呈现时间仅1毫秒,因此,被试者无法有意识地知觉到这些图形。 结果:由强迫再认作指标的外显记忆仅在随机水平上;当给被试者呈现两个图形

25、其一是呈现过的,另一是新出现的并要求他们选择较喜欢的一个图形时,却表现出明显的内隐记忆,被试者明显地偏向喜欢已呈现过的那个图形。,实验支持,实验心理学,实验2:刘易基(Lewiki,1985)程序:在给被试者阈下呈现一个形容词和名词组合(如 old-tree)后,再问及有关名词的问题时(如Is a tree big or old tree), 结果与分析:被试者趋于选择呈现过的形容词。,实验心理学,(三)无意识学习,实验1: 雷伯等人(Reber et al, 1976)关于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的一系列实验。 程序:呈现根据不同人工语法规则产生的字母串,被试者分别在内

26、隐指导条件或外显指导条件下学习这些字母串,然后再给被试者一些未学过的,根据相同规则产生的字母串,让其识别这些字母串是否符合语法规则。 实验结果:他们的研究证明,即使在不能有意识地、外显地知道这些规则时,被试者还是能够学会确定符合语法的字母串;在语法规则较为复杂时,记忆性的内隐学习比规则发现性的外显学习更有效。,实验心理学,(四)启动效应,重复启动(repetition priming):指前后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即后呈现的测验刺激完全相同于前呈现的启动刺激。在启动研究中,最常应用的测验方法有词汇确定(lexical decision)、词的确认(word identification)、以

27、及词根或词段补笔 (word stem or fragment completion)。,间接启动(indirect priming):学习材料中出现,在测验材料中出现同类或相反的刺激。精确地说,重复启动范式与间接启动范式是有差别的,重复启动要求前后两次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间接启动除包含重复启动之外,还允许两刺激有所差别(Roediger et al,1990)。,(五)健忘症病人的内隐记忆,1968 年,英国神经心理学家沃林顿和韦斯克兰茨首先在对健忘症患者的启动效应研究中发现了内隐记忆现象。,实验心理学,沙克特(Schacter et al, 1987)等人证明,健忘症病人能学习一些虚构

28、的关于人们的信息,但不能外显地记得他们刚被告知过此信息。且健忘症病人对先前呈现的旋律有偏好的现象。他们还发现,在一个短暂的接触之后,健忘症病人能较快地发现隐藏的图形。,实验心理学,二、内隐记忆现象的理论解释,(一)什么是内隐记忆,1、从现象上看,内隐记忆是被试在操作某任务时,不经有意识地回忆而存贮在大脑中的信息却会在操作中自动起作用的现象。这就反映出了先前所学内容的存在和作用。其特征是,被试对信息的提取是无意识的。,例:被试首先学习一系列单字,然后要求他在速示条件下(30 毫秒)辨认学过的单字以及另外一些未学过的单字。,实验心理学,2、从研究模式看,内隐记忆是启动效应的一种。,例:让被试学习一

29、系列单字后,把缺一些字母的缺笔字填上适当的字母成为有意义的单字。(如a_a_in 填成assassin ,_ys_ry 填成mystery 等等),实验心理学,3、从测量上看,内隐记忆是另一类记忆任务,这类任务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去回忆所学习的内容,而是要求被试去完成某项操作,在被试的操作中反映出其所学内容的作用。这也是一类测量方法,即间接测验,或可称为内隐记忆测验,也有人称之为不自觉记忆测验。在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研究中,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就是相分离的两种测量结果。,实验心理学,4、在心理学研究理论上看,研究者在对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进行深人研究后,提出一种理论假设多重记忆说,推测记忆系统可划分为

30、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这两个在机能上相对独立的记忆系统。这就可以认为内隐记忆是通过间接测量和推理得出的,是一种假设的记忆系统的名称。,实验心理学,(二)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2007年全国统考心理学考研试题),关于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现有的结果至少在四个方面显示出外显和内隐记忆的不同:,实验心理学,1. 学习加工的水平对两种记忆具有不同的影响。对新形成的联系的内隐和外显记忆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意义加工。但意义加工的水平对外显记忆的效果影响较大,而对内隐记忆则影响较小。,实验心理学,2、学习和测验呈现方式的变化,对两种记忆具有不同的影响。,雅克比和达拉斯(Jacoby Dallas,1981

31、)发现,学习阶段所用听觉方式呈现材料,测验阶段用视觉方式呈现材料可减弱启动效应,使以单词辨识为指标的内隐记忆成绩显著降低,而对以再认为指标的外显记忆则没有影响。,实验心理学,3、两种记忆保持的时间不同。,这一研究目前具有不同的结果:有实验表明启动效应可持续几天或几周,而在相同的时间间隔下,再认能力则显著消退。,但也有实验表明:某些启动效应非常短暂,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消退。而相同时间里的外显记忆却可保持,实验心理学,4、干扰因素的影响不同,格拉夫和沙克特(Graf Schacter,1987)的研究表明,某些干扰因素可以显著影响外显记忆,而对内隐的单词补全的启动效应则没有影响。,实验心理学,(三

32、)内隐记忆的理论解释,1、多重记忆系统说,多重记忆系统说的核心是认为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同一自变量在两种测验方式下会得到不同实验结果)反映了记忆系统存在着不同的子系统。在多重记忆系统理论看来,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就分别代表了记忆的两种不同子系统。,实验心理学,观点1: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 塔尔文等人提出启动效应(内隐记忆现象)代表一种新的记忆系统,即知觉表征系统(Perceptual representation system),且用随机独立性的概念来论证这一观点。,实验心理学,观点2:陈述记忆和程序记忆 斯夸尔(L.R.Squire)把记忆分为两类:陈述记忆(declarative memo

33、ry)和程序记忆(Procedural memory)。陈述记忆是唯一能进入意识中的可以觉察的记忆,而程序记忆只能通过记忆系统的操作来实现。,实验心理学,观点3:知觉表征系统和语意记忆系统 图尔温等(Tulving et al.,1990)设计了新的实验,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多重记忆说的观点。实验发现:在外显记忆测验中,针对同一目标的两种不同线索,结果表现出中等程度的相关;而在内隐记忆测验中,针对同一目标的两种不同线索,结果却是无关的。由此证明内隐记忆的表征和外显记忆的表征是不同的,内隐记忆代表知觉表征系统,这种系统没有单字的固定痕迹,是无痕迹的记忆系统(traceless memory sys

34、tem),但它可能包含单字的多重分布特征,每一重表征的唤起是通过一个特殊的线索来实现的。,实验心理学,2、加工说(processing view),解释内隐记忆现象的另一种理论为加工说,加工说认为,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反映了两类测验所要求的加工过程不同,并不说明记忆系统存在着在机能上相独立的两个不同的子系统。,它与多重记忆系统的观点是对立的。,实验心理学,罗迪格(Roediger,1990)提出传输适当认知程序的观点,认为,外显记忆测验要求概念驱动过程内隐记忆测验要求材料驱动过程,实验心理学,三、内隐记忆的测验方法,心理学家为了研究复杂的心理现象,曾经用过形形色色的测量方法,但归纳起来,不外乎

35、两种:一种是直接测量(direct measures),另一种是间接测量(indirect measures)。,传统的记忆测量,主要有再认和回忆两种。,近十年来,认知心理学家们正采用间接测量方法来研究记忆。,常见的间接测量方法还有知觉辨认法。,实验心理学,(一)、经典的测验方法,罗迪格等人(Roediger et al.,1993)归纳了13种内隐记忆测验的类型,包括:残画辨认,词干补笔,残词补全,词汇决定,词的确认,知觉辨认,同音词拼写,相关信息的自由联想,新联系的完词,偏好判断,条件作用,习惯化,单词提取,人脸辨识等。归纳起来,主要可分为词干补笔和知觉辨认二大类。,实验心理学,1、词干补

36、笔(word-stem completion) (1)定义: 词干补笔是指被试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测验时提供单字的头三个字母,让被试补写其余二或三个字母构成一个有意义的单字。,例如 jui_填成 juicesto_填成store,实验心理学,(2)补笔的另一种形式是残词补全,残词补全(word-fragment completion),是让被试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把缺一些字母的缺笔字填上适当的字母成为有意义的单字,如a_a_in填成assassin,_ys_ry填成mystery等,虽然词干补全测量的是一些永久性的知识,但这些知识的提取也依赖于实验中发生的事件。,实验心理学,(3)经典实验,沃林顿

37、和韦斯克朗茨(Warrington Weiskrantz,1970)对健忘症病人所作的实验。,实验心理学,2、知觉辨认(perceptual identification),(1)定义 知觉辨认乃是在实验中,被试首先学习一系列单字,然后要求他在速示条件下(30毫秒)辨认学过的单字以及另外一些未学过的单字。通常的结果是,学过的单字辨认率显著高于未学过的。,实验心理学,【变式1 】:词汇决策实验,在词汇决策实验中,被试首先学习系列单字,然后要求他对呈现的单字与无意义的字母串作出判断。通常反应时间是因变量。,(2)知觉辨认的变式:,实验心理学,【变式2】: 模糊字辨认,模糊字辨认(word frag

38、ment identification)是指在测验时呈现的单字的字母不大清楚,要求被试辨认是什么字。,【实验材料制作技巧】利用幻灯机投射焦距变化,焦点未集中时,屏幕上的投射是模糊不清的,由此造成模糊字。,实验心理学,他让被试(正常人)在三种条件下学习反义词。 条件一为无上下文,被试看到“xxx冷”而大声说出“冷”字,这是要求被试加工:“冷”字的字形。条件二为有上下文,被试看到“热冷”的目标字并大声读出“冷”字,这是要求被试加工冷字的意义。条件三为产生(generation)条件,被试看到“热?”,而要求被试说出“冷”字,这是条件一和条件二的结合,却要求被试既加工字形,也加工意义。三种条件下,被

39、试的一半用直接测量方法测验即再认;另一半用间接测量方法测验即知觉辨认。实验结果见下图。,雅各比(Jacoby,1983),实验1,实验心理学,在三种实验条件下再认和知觉辨认的击中概率,实验心理学,用直接测量方法(再认法)来测量,结果显示出:产生条件下击中概率高,有上下关系条件次之,无上下关系最差。与此恰恰相反的是用间接测量方法(知觉辨认)来测量,三种实验条件的结果显示出:无上下关系条件下击中概率最高,有上下关系条件次之,产生条件最差。这样雅各比在正常被试身上做的实验结果竟和沃林顿和韦斯克朗茨在病人身上做的实验结果何等相似。由此可知,直接测量方法和间接测量方法所得的实验结果正好相反。,实验心理学

40、,在知觉辨认测验中,三种实验条件的结果显示出:无上下文关系条件下击中概率最高,有上下文次之,产生条件最差,这说明意义变量抑制了知觉辨认的成绩。,实验心理学,【变式3】 残词补全测验,实验心理学,(3)任务比较方法学(task-comparison methodology),任务比较方法学就是用不同的测验任务来揭示同一自变量(或自变项)的不同作用。,它的基本假设:完成不同的测验任务所需要提取的信息是不同的,因而参与的心理加工过程也不相同。这样,用不同的测验任务可以揭示不同的心理机能。如果同一自变量使不同测验任务有不一致或类似结果,就可以据此推完成这些不同测验任务的心理状态和过程之间存在差异或类似

41、。,实验心理学,(二)、非语词信息的内隐测验,1、熟悉的非言语信息的内隐测验,这种类型的内隐记忆研究中,首先呈现图片或线条画给被试,这些图片或线条画都是熟悉的三维物体的二维特征。或者是有生命,如狗和牛;或是无生命的,如桌子或汽车。内隐测验时,要求被试识别知觉上已不完全的刺激,比如不完全的残图或简短呈现的物体的图片等非言语项目。为了考察图片和词之间的转换问题,测验时还辅以呈现残词或快速呈现的单词等言语项目。,实验心理学,实验1:(自己看) 实验时最初呈现的是最不完全的形式,接下来逐渐呈现稍微完好一点的图片,直到被试能够识别。在1小时或2周间隔后,呈现新、旧残图。,结果表明:年龄越小的儿童比年龄大

42、的和成年人在达到识别时,需要更多的尝试,启动效应用第二次呈现的识别成绩与第一次呈现的识别成绩的比例来表示。比例分析表明存在显著的启动效应,重要的是,在启动效应的大小上没有年龄效应。与启动效应的结果相对照,在yes/no再认测验上则有很大的年龄效应,从3岁到成人,外显记忆稳定地增加,而启动效应量在1小时和2周保持间隔之间出现了衰退,但每个年龄组在长时延迟后仍显示出相当大的启动效应。,实验心理学,(二)新异非言语信息的内隐测验,【经典实验1】,点阵的启动效应,在对严重健忘症病人的神经心理学研究中,使用的目标材料是33点阵中5点的空间排列,它是由4条线连接组成的特殊因素。在给健忘症病人和一组控制被试

43、呈现一系列这种点阵之后,用“点完成”测验来评估启动效应,在这个测验中呈现的是未被连接的5个点,要求被试用直线连接这5个点组成任意图形,每个图形都有许多可能的连法,主要是看被试是否倾向于把这些点连接起来构成他们曾经学过的图形。,实验心理学,结果:健忘症病人组和控制组都有启动效应,并且还观察到启动效应和外显记忆的分离,在要求被试外显地记忆前后启动过的点阵的再认测验中,健忘症病人的图形启动效应却未受损坏。,实验心理学,物体决定任务,【经典实验2】,材料性质(可能,不可能图形) 材料新异性(学过,未学过) 特征编码(全部,局部),实验心理学,(三)、内隐学习的测验方法,内隐记忆侧重于知识的提取,内隐记

44、忆测验指向的都是记忆的提取过程。指导语也是测验开始前给出的。在编码阶段,给出的指导语目的只是在于控制实验变量以形成分离而不是形成两种测验类型。,内隐学习则不同,虽然有人认为内隐学习是内隐研究领域之一,但内隐学习范式与内隐记忆范式是有差别的,内隐学习更着重于知识的获得和编码,其指导语针对的是被试的学习方式,因此,内隐学习的测验方法与外显测验基本上是相同的,两类学习的差别只是在于被试以何种策略去编码知识。,实验心理学,第四节 最新研究实例(理解),内隐学习“三高”特征的实验研究 (杨治良 叶阁蔚.心理科学,1993,16(3):138-144),实验心理学,1、研究假设: “探索在高强度练习和准确

45、反馈条件下的内隐学习以及内隐学习效应”。 2、方法 2.1实验材料 100张半身照片:50人参加拍照,一式二份; 照片的两个特征:正侧维度(显著),容貌维度(非显著);,实验心理学,评分标准: 正侧维度:很侧,1;较侧,2;适中,3;较正,4;很正,5。 容貌维度:很丑,1;较丑,2;适中,3;较美,4;很美,5。,实验心理学,2.2 被试 45名: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5人。 外显组:先看相片,后翻看背面,累计三次无误归类;写出分类规则,并确认。 内隐组:先看相片,后翻看背面;累计三次无误归类。 控制组:不作练习。,实验心理学,选取50 张人物相片,根据明显的和不明显的两个维度把相片分成4类,

46、每类相片有4 张,练习和测验相片由共同的底层规则支配,在学习时,要求外显被试努力寻找相片分类的规则,对内隐被试只要求他(她)们把相片正确归类。两类被试进行相同的测验,要求被试对每张(共16 张)相片作4 次回答。第一判断选择的组号表示非常确信相片属于哪一类,第二判断表示如果第一判断失误,该相片还可能属于哪一类,第三、四判断依此类推。,2.3 实验程序,实验心理学,统计方法,根据相片组号给被试的分组判断记分: 第一判断正确,记3分; 第二判断正确,记2分; 第三判断正确,记1分; 第四判断正确,记0分; 每个被试总分最高163=48分 根据维度判断(以第一判断为准)记分: 相关,记2分; 无关,

47、记0分; 每个被试总分最高162=32分,实验心理学,3.结果分析,4.分析与讨论,经过相同的测验后,不同的学习方式(内隐和外显)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差别,结果出现了内隐学习效应,并且发现了内隐知识和内隐学习的高选择力,高潜力和高密度贮存三大特征。,实验心理学,考研试题及分析,1 名词解释:部分报告法2 名词解释:内隐记忆,外显记忆,实验心理学,3 、简答: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设计有哪些优点,使得他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4 、简答:什么是负启动效应?负启动实验的方法学思想是什么?典型的负启动实验应如何安排?5、 简答: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及典型实验证据?,6 、实验设计: 试做一个检查倒摄抑制的实

48、验设计。,实验心理学,7、 实验设计:一个研究者要研究记忆编码方式和材料性质对记忆效果的影响,基本方法是先给被试呈现60个单词,检验记忆效果。请你做一个实验设计,包括问题提出、研究假设、实验方法与实验设计(被试选择、实验材料的设计与分配、实验设计类型、对研究变量和额外变量的操作与控制、如何实施实验、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等内容)。 请设计一个23的实验,要求具体说明: 1)研究的问题及研究假设: 2)研究者所感兴趣的因素及每个因素所包含的水平: 3)研究的因变量指标: 4)研究中需要控制的变量以及如何控制: 5)结果如何分析: 6)如何从数据推论结论。,实验心理学,8、实验设计:,用信号检测论的方

49、法设计一个测量内隐记忆存在的实验,、要明白什么叫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相关内容。 、怎样检验它的存在?这是一个因素型的实验研究。自变量是内隐记忆的有无。、怎样操纵自变量?可以无意中提前给一些被试看需要后来辨别的图片(实验材料)(实验组内隐记忆),另一组不但让他们看,而且要求他们记住这些图片(实验组显性记忆), 而另一部分不给他们看。(控制组没有记忆)。,【思路】,实验心理学,、因变量。由于要求用信号检测论方法,那么可以选择辨别力指数作为测量指标。分组进行试验,让被试区分图片。实验过程根据信号检测论的方法进行。 、不要忘记考虑无关变量控制。 、被试、实验仪器和材料、实验程序 7.统计:如果三组的结果差异显著。尤其是内隐记忆组与控制组的结果显著,即可推论内隐记忆存在。由此可见,即使只设计两组也可以。显性记忆组可有可无。,实验心理学,09心理学考研真题,实验心理学,【参考答案要点】,1、该实验的目的是考察健忘症病人的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是否有分离趋势。自由回忆测验测得的为外显记忆,而词汇辨认对应的则是内隐记忆。 和正常人相比,健忘症病人的内隐记忆是否也受到了相应的损害。实验结果说明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否可以分离。(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