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五课 文化创新.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813406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课 文化创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五课 文化创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五课 文化创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五课 文化创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五课 文化创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课 文化创新,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2、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源泉:人类在实践中创造文化;离开实践,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动力: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推动文化不断创新。,基础: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准备条件。,文化创新,(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促进人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2)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注意几个误区,误区一、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

2、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误区二、文化创新的渊源和源泉是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是唯一的来源,也是文化创新的本质。,下列关于文化创新的认识正确的是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 B C D ,D,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中蕴含的道理是(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C、书本和实践都是文化创新的来源D、文

3、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能否创新,B,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 一幅卷轴在“鸟巢”中央徐徐打开,光影变幻中,展现出一幕幕风格各异、气势磅礴“中国画卷”,向世界立体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风采。而这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文化就会萎缩,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A B C D,B,(2008广东卷17)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明(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

4、文化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A,(2009广东卷)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这表明A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的继承性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建筑艺术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B,【注意】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另一方面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有反作用,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因此把握二者关系,首先要准确判断哪些现象属于社会实践,哪些现象属于文化创新。其次,要根据材料和有关知识判断材料体现的是决定关系还是反作用关系,从而确定应该运用的教材

5、理论。再次,要真正把握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二、文化创新的意义,1、文化创新的意义(作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看漫画,运

6、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取之不尽注:本题漫画根据罗琪的取之不尽改编。(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5分)(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5分),(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5分)漫画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对中国古典名著进行影视翻拍的现象。中国古典名著蕴涵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用影视翻拍的方式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对它的普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漫画更主要的是提醒人们不应仅仅从中国古典名著中获得创作源泉,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应有正确的态度。,(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5分)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7、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影视翻拍中国古典名著时不应该“全盘照搬”或“断章取义”。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2、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1)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2)、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 的使命和职责,自觉投身于社会实践,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8、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注意几个误区,误区一: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依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注意:文化创新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我们不能否认创作者的灵感和自身的聪明才智对文化创新的影响,但是,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因此,上述观点中 “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是错误的。文化创作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认为“文化创新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的观点是错误的。文化创作者要真正实现文化创新,就必须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误区二: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注意: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但文化创新有利于发展

9、先进文化。,注意几个误区,误区三、文化创新的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不科学。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是一方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但是文化创新还有一个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从而也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误区四、文化创新是文化事业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吸取营养,创造出无愧时代和人民的文学作品,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三、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向,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

10、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基本途径)之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文化创新的具体途径(重要途径),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批判继承是基础,是起点。有批判继承才有创新,才能不断创

11、造新文化。)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创新是在批判继承基础上融会新实践经验的升华创新,是发展。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三、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向,3、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基本途径)之二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

12、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3、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基本途径)之二,(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它民族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

13、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注意几个误区,误区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注意:错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误区二:文化创新就要求外来文化为我所用。注意: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对文化创新所起的作用是双向的。中外文化交流对世界各国文化创新起着重要作用。误区三: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是矛盾的。注意:二者是可以统一的。文化交流中“海纳百川”表明文化竞争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交流、合作、共处。,注意几个误区,误区四:面向世

14、界,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注意: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因为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 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取长补短的过程。除此之外,要实现文化创新,还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需要坚持正确方向,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注意几个误区,误区五: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只要进行实践,我们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注意: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

15、,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所以社会实 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同时,由于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闻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明创新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准备 了更加丰富的条件。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只要进行实践,我们就能实现文化创新”的认识是不全面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但 要实现文化创新还需要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同时文化创新博采众长,不同民 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个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此外,我们还要坚持正

16、确方向,客服错误倾向。,(2008江苏卷23)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C,(2009江苏20)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这充分说明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A B C D,A,(2008高考广东卷)看漫面,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7、。 注:本题漫画根据方成的洗澡改编(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只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的偏差。(2)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

18、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三、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向,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1)、是什么: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这是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是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2)、为什么:这两种倾向都是不利于文化创新的错误

19、倾向,必须予以克服,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3)、怎么办:坚持正确方向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2008山东卷28)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山东文化底蕴深厚。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充分利用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

20、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2)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强省,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继承山东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立足山东改革开放的实践,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创作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同时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促进山东文化产业发展。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建设文化强省的积极性。(若答出“不断融入时代精神”、“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培育文化人才”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2009安徽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

21、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3)请你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怎样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安徽改革开放的实践,汲取营养,推动文化创新。继承我省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交流,推陈出新。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

22、需求,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促进文化的全面繁荣。,(2009福建卷)某校高二(1)班的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相关链接】医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抚民,使汉初社会凋敞残破的局面得以改观。史称“萧规曹随”。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修养生息政策,使因为日益增强。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甲同学:“萧规曹随”反映曹参推崇的是“

23、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一: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过程。,文

24、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继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二:创新与借鉴、融合,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

25、,为我所用。我们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澳门是一个国际性城市,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中西合璧的文化,教堂与牌坊、基督与天地(神)共生共存,使澳门呈现非常独特的文化景象。澳门文化自立于世界的事实说明( ) A保持文化的独立性才能保存本民族文化 B文化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

26、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 D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果,D,1、“流水不腐,户枢不蠧。”文化发展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要使这条大河水道畅通,水清质美,就必须清理和维护好它的“源”与“流”。这要求我们在文化创新中,必须( ) 重视文化的继承 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抵御落后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侵蚀 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A B C D,D,2、人民网文化专题编者按指出:“我们相信中国优秀的诗歌和诗人肯定不只那些时常见诸报端、见诸诗刊的名字,更浩荡的诗群隐藏水面之下,托浮着水面上的冰山一角。”这强调了( ) A文化能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 B文化是鼓

27、舞人心的精神力量 C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文艺创作来源于群众的经验,C,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文化部长孙家正在论及文化创新问题时曾指出:“优秀的艺术传统是中华民族祖先文化创新的积累和结晶,不断创新是这一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代中国的艺术创新是中国传统艺术向现代形态的转化与重塑”。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谈谈为了振兴中华民族,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应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3分)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

28、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3分),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3分)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那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被称为“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被称为“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3分),第29届夏季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在“鸟巢”国家体育馆拉开帷幕。 材料一 “鸟巢”由瑞士建筑家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中方总设计师)等合作完成,它借鉴了中国传统的

29、空间观、宇宙观和建筑观理念,也吸收了世界体育建筑史上的成功经验。 材料二 对于“鸟巢”设计初稿,有关专家提出设计方案不符合“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举办理念,也不符合我国“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修改后的方案大大减少了用钢量,同时缩小了投影屏幕以减少光、声污染。 联系材料,运用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鸟巢”设计成功的秘诀。(7分),(1)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鸟巢”的设计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国情。(3分)(2)继承是创新的前提,“鸟巢”的设计做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2分)(3)“鸟巢”的设计吸收了世界体育建筑史上的成功经验,做到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分)

30、,(2008广东卷37)(10分)看漫面,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本题漫画根据方成的洗澡改编(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2分),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只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的偏差。,(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8分)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

31、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标志设计灵感来源于“火凤凰”的概念,主体是两个人共擎奥运圣火奔跑的形象。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中之王,是吉祥、永生的代表,高贵美好的象征。以凤凰的形象作为火炬接力的标志,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时代风貌和精神,象征通过火炬接力把北京奥运会吉祥美好的祝福传遍全中国,带给全世界。 问题:请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简要谈谈“火凤凰”的诞生所蕴涵的道理。,问题:请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简要谈谈“火凤凰”的诞生所蕴涵的道理。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火凤凰的诞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立足于社会社会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火凤凰的诞生,是奥运火炬传递的需要,是全国一心共办奥运的需要。文化创新离不开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火凤凰中蕴含着当代中国人追求和谐进步的时代风貌和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