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7 诗三首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8102538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7 诗三首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7 诗三首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7 诗三首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7 诗三首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7 诗三首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7*诗三首1作家作品古诗十九首是梁代 文选 “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 19首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 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 12 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曹操(155220)字 ,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 、军事家和 。少机警,有权术,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

2、后起兵伐董卓,复击灭袁术、袁绍。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措施,终于统一了北方。位至大将军、丞相,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他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启示。有曹操集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 “长歌” “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原作共两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陶 渊 明 ( 365 427) , 一 名 , 字 元 亮 , 世 号 。 浔

3、 阳 柴 桑 ( 今 九 江 西 南 ) 人 。 ( 朝 代 ) 杰 出 的 文 学 家 。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 41 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 (自称五柳先生)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2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开创了 一体,为古

4、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2给下列加线词注音芙蓉( ) ( ) 譬如( ) 青青子衿( )呦呦鹿鸣( ) 鼓瑟吹笙( ) 何时可掇( )越陌度阡( ) 契阔谈( ) ( ) 三匝( )周公吐哺( ) 羁鸟( ) 暧暧( )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遗:采之欲遗谁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2)顾:还顾望旧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大行不顾细谨(鸿门宴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当:对酒当歌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师

5、表 )(4)度:越陌度阡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5)厌:何厌之有海不厌深(6)归:守拙归园田不迎而自归(孔雀东南飞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 3 -1萧统 五言诗 孟德 政治家 军事家 文学家 乐府 潜 靖节先生 东晋 田园诗2f rng p jn yu s shng du m qin q yn z b j i3 (1)wi,动词,赠送,给予/形容词,遗留的(2)动词,回头看/动词,看望,拜访/动词,考虑/副词,难道(3)介词,对着/副词,必定,一定/动词,对等,比得上/副词,将要(4)动词,过/名词

6、,常态/量词,次,回/du,动词,推测,估计(5)动词,满足/动词,嫌弃(6)动词,返回/动词,妇女被休回娘家/动词,归依1请简要概括涉江采芙蓉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主人公采摘芙蓉欲送给远方的心上人,却因与心上人分居两地而忧伤难过的故事。2短歌行中还用了比喻的修辞,请体会下列诗句中比喻的作用。(1)譬如朝露,去日苦多。(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1)将短暂的人生比作转瞬即逝的早上的露水,将短暂的人生说得具体可感。(2)将人才比作明月,明月不可得,说明人才的难求。这两个句子将不可视、不可触的“忧思”借具体鲜明的形象表达出来,将作者对人生的慨叹、对人才的渴求在苍凉悲壮之中表达出来。3这

7、首诗多处运用典故,请找出这些典故,并与同桌讨论,体会它们的作用。诗句 出处 作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表达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诗经小雅鹿鸣 表示对招贤纳士的热情- 4 -鼓瑟吹笙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管子形解 表达了作者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贤才的心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史记鲁周公世家作者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渴望求贤以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4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这四句诗表达了曹操对人生苦短的慨叹。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雄心大志,曹操虽然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遇到了不少挫折和失败。他深感奋斗中的艰难,也因年岁的增长,光阴的流逝,

8、为理想尚未实现而忧愁,所以才有人生短暂之叹。这一“叹”不是无所作为者、蹉跎岁月不思进取者的叹息,而是渴望得到贤才帮助以实现建功立业雄心的英雄之叹。 “人生几何” “去日苦多”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的写照,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昂扬的斗志。5请简要分析“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的表达效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羁鸟”和“池鱼”与作者在官场中的状态具有相似性, “羁鸟”和“池鱼”都失去了最适合它们生长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而诗人的处境和它们并无区别,从而表达了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和对自由的向往之情。6认真阅读归园田居一诗,请思考:实际上平常无奇的农村场景

9、,为什么在作者笔下会变得如此美丽?诗人在对官场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思,彻底逃离它之后,对于田园生活更增添了感情。从诗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内心闲适、自在、喜悦。他把平常的农村景物饶有兴致地写入诗中,而这些景物一经入诗,便和他的感情相互交融,相互生发,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境。所以,我们读起来,也会觉得其中蕴含着盎然的诗意,普通的景物也具有了美感。1下列加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青青子衿(jn) 呦呦(yo)鹿鸣 越陌(mi)度阡B鼓瑟吹笙(shng) 绕树三匝(z) 暧(i)暧远人村- 5 -C羁(j)鸟恋旧林 狗吠(fi)深巷中 久在樊(fn)笼中D守拙(zu)归园田

10、 周公吐哺(b) 榆柳荫(yn)后檐2下列词句书写错误的一组是A月明星稀 误落尘网中 鸡鸣桑树颠 B我有嘉宾 长路漫浩浩 池鱼思故渊C譬如朝露 兰泽多芳草 桃李罗堂前 D契阔谈讌 复得反自然 少无适俗韵3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长路漫浩浩 漫:广阔无尽的样子B枉用相存 存:生存C守拙归园田 守拙: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D契阔谈讌 契阔:聚散,这里有久别重逢的意思。4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老同学见了面,个个都很开心,大家不拘一格,那场面可真热闹。B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C司光马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真是不刊之论。D所有这些都是有口皆碑的事实

11、,歹徒想抵赖是徒劳的。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非洲足联主席哈亚图在韩国郑梦准等人的支持下,将与现任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角逐下届国际足联主席的职位的竞选。B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两大领域内,中国科技界以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的姿态勇敢地迎战,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表现不俗。C近几年来,关于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东方文化将成为 21 世纪主导性文化以及 21 世纪将成为中国文化或东方文化的观点,十分流行。D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6以下六首绝句分别描写了四季的景物。按春夏秋冬分类正确的一组是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12、。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枝。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无奈人心复有忆,今螟将渠俱不眠。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6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常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胡鹰掣旋北风回,草尽平原使马开。臂上角弓如却月,当场意气射生来。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里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A B C D7将下列诗句按作者分类,正确的一项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13、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A BC D8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 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 ,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B 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C 归田园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

14、在远道。- 7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1下面对涉江采芙蓉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B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C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两句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出来了。2涉江采

15、芙蓉一诗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分析。短歌行曹 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头悲凉慷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抒发诗人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喟叹,奠定了全诗低沉忧思的感情基调。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借用了诗经子衿的成句,诗句

16、语气婉转,情味隽永,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慕。- 8 -C“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诗人的“忧”来自于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于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D全诗化用典故,援引诗句来抒写自己的怀抱,皆恰到好处,浑然一体而不露痕迹,在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情绪。4清人吴淇在读了曹操的短歌行后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你认为短歌行是“怜才”之诗吗?谈谈你的理解。(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17、,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少无适俗韵”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解说。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中的“羁鸟”“池鱼”有何比喻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1下列各句中,

18、画线字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远道不可思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B谁肯相为言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9 -C遗我双鲤鱼 深追先帝遗诏D书中竟何如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3“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却东西门行曹 操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 ,随风远飘扬。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注】转蓬:飞蓬,古诗中常以

19、飞蓬比喻征夫游子背井离乡的漂泊生活。相当:相遇,相逢。1诗歌前八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奈何此征夫”至“何时返故乡”六句,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征夫的生活?这些内容体现了什么主题?(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归园田居(其二)- 10 -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里人,披草共来往。想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1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试作简要分析。2诗人借对乡居生活的描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017 年高考天津卷】1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

20、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 注 ,秋风斜月钓舟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2017 年高考天津卷】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2)羽扇纶巾,谈笑间,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 (李密陈情表 )(4)复道行空,_?(杜牧阿房宫赋 )(5)谨庠序之教,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 11 -1C【解析】A 项,呦:yu;

21、B 项,暧:i;D 项,拙:zhu,哺:b2D【解析】“反”应该为“返”。3B【解析】存:问候。4C【解析】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A 项,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B 项,付之一笑: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D 项,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5B6C【解析】分别对应的是春夏秋冬。7C8C【解析】“山水田园”应该为“田园”。(一)1D【解析】D 项说“含蓄地表达出来”不对,这里采用的是直接抒情,没有采用含蓄的手法。- 12 -2诗歌前四句描绘一位思妇采摘芙蓉花送给在外的游子,却又无法送到的情景,以乐景写哀情,间接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五、六两句采用“悬想”的手法,设想

22、游子在外的情态,表现思妇的痛苦思情。最后两句先叙述了“同心离居”的生活现状,后直接抒发无尽忧伤之情。3A【解析】A 项“全诗低沉忧思的感情基调”错误,应为“慷慨激昂,积极向上”。4可以理解为“怜才”之诗。全诗通过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的再三咏叹,抒发了自己求贤若渴的感情,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二)1“韵”指本性、气质,“适俗”就是迎合世俗。诗人说自己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这显示了诗人不流于世俗、不与人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2诗歌用“羁鸟”“池鱼”来比喻诗人自己,表明诗人误入官场之中,像笼中的鸟、池中的鱼一样备受约束;诗人用“恋旧林”“思故渊”表达自己的追求,表明对官

23、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喜爱。【解析】注重把握这些意象体现的意义,比如“羁鸟”指在笼中的鸟,诗人以此自比,说明诗人把做官看作是被囚禁在笼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之情。而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也说明诗人对“旧林”“故渊”,即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喜爱。(三)1D【解析】A 项,动词,思念/名词,情思。B 项,动词,问讯,告诉讯息/名词,话。C 项,读wi,给予,馈赠/读 y,遗留。D 项,两个“书”都是名词,书信。2这两句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作为起兴,领起下文,引出下文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思念,奠定了全诗忧愁思恋的感情基调。【解析】具体解答时,应从使用的手法答起,然后再分析其在全诗中的

24、作用。由分析可知,这两句诗运用了起兴手法,为全诗奠定了忧愁思恋的感情基调。- 13 -3对比。梦中丈夫在“我”身旁,这是“我”一直期盼的,梦中的“我”感到的是甜蜜;但梦醒后发现自己只是空欢喜一场,丈夫仍远在他乡。这里通过梦中情景跟梦醒后的现实的对比,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心理落差,表达了“我”的失落和内心的悲伤。(如答“虚实结合”等,言之成理亦可)【解析】通过分析“梦见”与“忽觉”“我旁”和“他乡”可知,这里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结合诗歌的内容不难看出,这一手法的运用,突出表现了“我”以为见到了丈夫,而后知道终为一场梦的失落和悲伤。(四)1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鸿雁的境遇及其春来冬去的候鸟特征,表现征人的

25、辛劳困苦。然后以蓬草随风飘荡,无所归止,永远无法回归故土,表现征人漂泊在外的无奈与孤独。这几句诗为下文描写征人的生活做了很好的铺垫。【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通过分析可知,诗歌前八句通过“鸿雁”和“转蓬”这两个意象,表现了征夫的生活境遇,运用的是比兴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具体分析即可。2 ( 1) 出 征 之 遥 , 远 赴 万 里 , 镇 守 四 方 ; 出 征 之 苦 , 马 不 解 鞍 , 甲 不 离 身 ; 出 征之 久 , 年 岁 飞 逝 , 老 之 将 至 ; 故 乡 之 思 , 返 还 无 期 , 徒 作 渴 念 。 ( 2) 这 些 方 面 紧 密

26、 联 系 ,共 同 反 映 了 征 夫 思 乡 不 得 归 的 主 题 。【诗歌鉴赏】曹操的乐府诗,往往慷慨而多气,甚有风骨。这首诗以沉郁悲凉之笔写征夫思乡之情,也显示了曹诗的这一特色。这首诗开头连用比兴,最后又以比兴作结,首尾相互照应。鸿雁、转蓬、神龙、猛兽、狐狸,其表象各不相同,诗人却善于抓取它们有助于表现主题的特征来描写,全诗显得和谐统一、浑然一体。尽管诗歌大部分篇幅是比兴,描写主题的只有寥寥数句,但比兴起到了延伸、拓展、强调主题的作用,所以整首诗仍然给人以含蓄深沉、内蕴丰富之感。(五)1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宁静恬淡的乡村生活图景。诗人摆脱了官场生活之后,回到了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

27、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到来。那扇虚掩的柴门,那间幽僻的- 14 -居室,已经让诗人与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隔绝。他时常和乡邻们共话桑麻,农作物的生长牵动着诗人的喜忧。【解析】题目要求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进行分析。可先总述画面特点,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首诗从不同方面描写了诗人的乡居生活,学生需重点把握诗人的日常活动。2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表达了对闲适自在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同时,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生活的清贫,暗示自己安贫守志的高洁品质。【诗歌鉴赏】本诗是归园田居第二首,着意写乡居生活的宁静。先是从正面写“静”。生活在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

28、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造访。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那虚掩的柴门,那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喧嚣俗念都远远地隔绝了。不过,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复墟里人,披草共来往”,常与乡邻们共话桑麻。在诗人看来,与淳朴的农民披草来往,不是世俗的“人事”;共话桑麻,也不是 “杂言”。与充满尔虞我诈的官场相比,这里别有一番风趣。这是以外在的“动”写出内在的“静”。乡村生活也有它的喜乐悲欢。“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然而这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这单纯的喜惧表示乡居生活使诗人的心灵明净了,感情纯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

29、一步展示心之“静”。1 ( 1) 人 景 相 融 的 宁 静 画 面 : 断 桥 边 夕 阳 西 下 , 树 影 倒 映 水 中 , 鸟 雀 在 枝 头 相 互 依 偎 , 诗人 独 自 欣 赏 美 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名师点睛】该题可以形成三个步骤:一、找出描绘性句子,判断哪是叙述,哪是写景,从诗中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二、细读,从哪些修饰语看出它是在描绘,如形容词、修辞手法。三、再看哪些地方可以进行补充。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日落断桥人独立”为叙述,- 15 -“水涵幽树鸟相依”为

30、写景,答题时应用概括性词语总述,从“幽”“人独立”“鸟相依”可以判断为“宁静”,其次再联系诗句,运用联想和想象具体描绘画面。(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分析作者“清游”“静处”的情绪状态即可。【名师点睛】分析心境,即分析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31、一是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三是注释暗示信息。该题中关注第二方面,从句中“心无累”“世有机”入手分析。(3)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任选一种)【名师点睛】诗词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就是把握景、情、意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鉴赏时不仅要

32、辨识作品运用了哪些技巧,而且要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效果。本题重在对情和景的关系(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考查。2 (1)羁鸟恋旧林(2)樯橹灰飞烟灭(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4)不霁何虹(5)申之以孝悌之义【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羁” “樯橹” (强虏) “霁” 。其中“霁”指雨雪停止,天放晴。复习时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名师点睛】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 16 -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