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六国论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得下咽(yn) 奉之弥繁(m) 洎牧以谗诛(j)B弊在赂秦(l) 率赂秦耶(l) 弃之如草芥(ji)C暴霜露(bo) 小则获邑(y) 革灭殆尽之际(di)D胜负之数(sh) 岁不我与(y) 思厥先祖父(ju)【答案】A【解析】B 项,率应读 shui;C 项,暴应读 p;D 项,数应读 sh。 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暴霜
2、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答案】C表结果,可译为“以致” 。 3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道:原因B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完:彻底C子孙视之不甚惜 视:对待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礼待 【答案】B【解析】完:保全。 4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2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C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答案】B【解析】B 项与例句都是名词做动词;A 项为形容词做动词;C、D 两项为名词做状语。 5 下 列 句 子 中 , 画 线 词 全 属 于 使
3、动 用 法 的 一 项 是 ( ) 诸 侯 恐 惧 , 会 盟 而 谋 弱 秦 后 秦 击 赵 者 再 , 李 牧 连 却 之 后 人 哀 之 而 不 鉴 之 川 泽 纡 其 骇 瞩 于 其 身 也 , 则 耻 师 焉 吾 从 而 师 之 若 不 阙 秦 , 将 焉 取 之 以 地 事 秦 , 犹 抱 薪 救 火 君 将 哀 而 生 之 乎 A B C D 【答案】A6下列各句中, “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C惜其用武而不终也D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答案】D【解析】D 项, “而” ,连词,表因果关系,因而;A、B、C 三项为
4、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却。 7 下 列 翻 译 ,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悲 夫 ! 有 如 此 之 势 , 而 为 秦 人 积 威 之 所 劫 , 日 削 月 割 , 以 趋 于 亡 。A 真 可 悲 啊 ! 有 这 样 的 局 势 , 却 为 了 秦 人 积 下 的 威 势 胁 近 , 一 天 天 地 割 让 , 而 趋 于 灭 亡 。3B 真 悲 观 啊 ! 有 如 此 的 形 势 , 却 被 秦 国 的 一 贯 暴 力 所 挟 制 , 一 天 天 地 割 让 , 而 趋 于 灭 亡 。C 可 悲 啊 ! 有 这 样 的 形 势 , 却 被 秦 国 积 久 而 成 的 威 势 所
5、胁 迫 , 一 天 天 地 割 让 (土 地 ), 而 趋 于 灭 亡 。D 可 悲 啊 ! 有 这 样 的 形 势 , 却 因 为 秦 国 的 暴 力 威 胁 , 一 天 天 地 割 让 (土 地 ), 而 趋 于 灭 亡 。【答案】C1下列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国论的本意不在悲叹六国的灭亡,而在借此批评北宋统治者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政策。B作者对赂秦的“韩、魏、楚”三国持否定批判的态度;对“燕、赵”义不赂秦,最后战败而亡,持赞赏和惋惜的态度。C 本 文 运 用 了 大 量 对 比 论 证 , 尤 其 突 出 了 六 国 与 秦 国 生 产 力 发 展 水 平 的
6、对 比 , 指 出 了 六 国 灭 亡 的 必然 性 。D作者指出赂秦的根本原因是“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这也为“讽今”做了准备。【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项,本文没有分析生产力发展问题。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菲律宾等国家为了搅动南海局势,近来不断谋求大国介入南海事务,这无疑是抱薪救火,势必对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造成极大影响。B一时间,密密麻麻的牛羊遍布玛多草原,人们在享用其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在日削月割地侵蚀着生态。C如此经营,将难以形成合作伙伴对品牌的依赖,以至于他们往往会因蝇头小利而背盟败约。D他们早已把主流价值观如弃草芥抛之荒野,结
7、果自作自受、害人害己。【答案】A【解析】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除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菲律宾等国家的行为本就存有祸心,故错。3将下列句子合成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4他主张“尚威” ,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并“施之于今” 。苏洵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 “定所尚”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A B C D【答案】B4请用一
8、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观点。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是群雄割据的时代。 六国论中的“六国” ,就是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原本强盛的六国却因宗法势力的强大,因循守旧,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衰落。秦强盛起来后,积极向东方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所谓“合纵” 。但他们又各 有 自 己 的 打 算 , 所 以 这 种 联 合 并 不 巩 固 。 秦 国 采 取 “远 交 近 攻 ”的 军 事 战 略 , 韩 、 魏 、 楚 三 国 都 紧 靠秦 国 , 因 此 直
9、接 受 到 秦 国 的 威 胁 和 侵 略 , 在 秦 国 强 大 的 军 事 和 外 交 攻 势 下 , 纷 纷 割 地 求 和 , 并 最 早 被 消灭 , 齐 、 燕 、 赵 三 国 随 之 相 继 灭 亡 。 六 国 灭 亡 , “非 兵 不 利 , 战 不 善 ”, 其 原 因 是 多 方 面 的 , 绝 不 仅 仅 是因 为 割 地 赂 秦 。 苏 洵 不 从 其 他 方 面 去 论 证 , 而 抓 住 六 国 破 灭 “弊 在 赂 秦 ”这 一 点 来 论 证 , 是 为 其 针 砭 现实 服 务 的 。【答案】六国破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苏洵只抓住“弊在赂秦”这一点来论证,是为其
10、针砭现实服务的。【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段,了解其大意;然后给语段内容划分层次;最后概括出重要信息形成关键词。本段文字主要讲了六国灭亡的背景和原因,这包括秦国强大后逐步吞并六国的土地,六国灭亡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割地赂秦。另外,文段指出了苏洵只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论证的意图。5根据要求,默写六国论中的相关名句。(1)作者在六国论中开门见山,提出全文中心论点的语句是“ , , , ”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5(3)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 。 ”此言得之。(4)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 【答案】
11、 (1)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2)暴秦之欲无厌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3)薪不尽 火不灭 (4)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1 【2017 年高考天津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为 迎 办 第 十 三 届 全 国 运 动 会 , 市 容 园 林 系 统 集 中 力 量 营 造 整 洁 有 序 、 大 气 靓 丽 、 优 质 宜 居 的 城 市 形 象 。B随着厂商陆续推出新车型,消费者又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新能源车上,不少新能源车的增长在 15%到30%左右。C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将为尽早实现京津冀北运河全线通航打好基础,并将成为北运河的一个重要旅游节点。D当人类信息
12、以指数级别爆炸式增长时,我们需要能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协助,帮助我们让生活更加便捷轻松。【答案】D【 解 析 】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病句。A 项,搭配不当,“营造”“形象”不当,可以是“营造城市环境”。B 项,语意重复,“又”“再次”去掉一个,“15%到 30%左右”去掉“左右”。C 项,成分残缺,主语残缺,应该是“完成后的河道综合治理工程”。2【2016 年高考江苏卷】下 列 各 句 中 , 所 引 诗 词 不 符 合 语 境 的 一 项 是 ( )A “闲 云 潭 影 日 悠 悠 , 物 换 星 移 几 度 秋 ”, 往 事 历 历 , 所 有 的 记 忆 都 在 时 光 里 发 酵
13、 , 散 发 出 别 样 的味 道 。B “拣 尽 寒 枝 不 肯 栖 , 寂 寞 沙 洲 冷 ”, 正 是 这 种 难 言 的 孤 独 , 使 他 洗 去 人 生 的 喧 闹 , 去 寻 找 无 言 的山 水 、 远 逝 的 古 人 。C “长 风 破 浪 会 有 时 , 直 挂 云 帆 济 沧 海 ”, 青 葱 少 年 总 是 信 心 满 满 , 跃 跃 欲 试 , 渴 望 在 未 来 的 岁 月中 大 显 身 手 。D “帘 外 雨 潺 潺 , 春 意 阑 珊 ”, 初 春 的 细 雨 淅 淅 沥 沥 , 撩 拨 了 无 数 文 人 墨 客 心 中 关 于 江 南 的 绵 绵情 思 。【
14、答案】D【解析】本 题 考 查 理 解 诗 歌 的 内 容 , 解 答 此 题 , 首 先 要 根 据 平 时 所 学 , 准 确 理 解 各 选 项 中 的 诗 ( 词 ) 句 的语 境 , 然 后 再 同 选 项 的 表 述 进 行 比 较 。 D 项 , 此 项 错 误 在 于 , 选 项 中 所 引 的 词 句 是 南 唐 后 主 李 煜 所 写 的 透6露 出 绵 绵 不 尽 的 故 土 情 思 的 婉 转 凄 苦 的 哀 歌 , 表 达 的 是 凄 苦 之 情 , 不 是 如 该 选 项 所 说 的 “关 于 江 南 的 绵绵 情 思 ”。3【2015 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一段文
15、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的茶俗以大众化为主流,茶馆茶客盈门,就完全足以说明这一点;而文人雅士在饮茶上另有讲究。历来的研究者在饮茶著述中,他们试图交给人们一种优雅的饮茶方式:即茶舍要雅致,茶叶需上品, 入茶之水最好是甘冽的泉水;主宾身份情趣要相宜,或有诗文唱和,书画助兴;或会心赏鉴;切忌主宾不 解茶道和饮茶时佐以荤食;茶舍布置混乱,茶具粗劣,也是犯忌之事。 (1)为了表达简明,画线的词语有两处应该删除,序号分别是_和_。(2)画线的标点有两处错误,序号分别是_和_。【答案】 (1) (2) 4【 2013 年 高 考 福 建 卷 】 下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16、。 亚 马 孙 研 究 所 实 施 的 “亚 马 孙 生 物 圈 -大 气 大 规 模 实 验 ”科 研 项 目 确 认 , 亚 马 孙 森 林 正 在 经 历向生 物 物 理 紊 乱 状 态 过 渡 , 农 业 生 产 的 扩 大 和 气 候 变 化 是 造 成 亚 马 孙 森 林 生 态 紊 乱 的 主 要 原 因 。 有 语 病 句 子 的 序 号 : 修 改 : 【答案】 删 去 “经 历 ”(或 : 在 “过 渡 ”后 补 上 “的 过 程 ”。 ) 【解析】本 题 考 查 辨 析 并 修 改 病 句 的 能 力 。 第 句 的 病 句 类 型 为 成 分 残 缺 , “经 历 ”后 缺 少 宾 语 中 心 语 ,可 在 “过 渡 ”后 加 上 “的 过 程 ”或 者 删 去 “经 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