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捷克斯洛伐克史.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7970700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14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捷克斯洛伐克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捷克斯洛伐克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捷克斯洛伐克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捷克斯洛伐克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捷克斯洛伐克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捷克斯洛伐克史Czechoslovakia, history of捷克斯洛伐克是中欧旧国,包括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和斯洛伐克的历史领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奥匈帝国崩溃所分出的几个省分组成了捷克斯洛伐克国家(1918)。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它是东欧最繁荣和政治最稳定的国家。1938?1945年被纳粹占领,1948?1989年则为苏联所控制。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和平地分为两个国家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1914年前的历史区现今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两个国家所在的欧洲地区,在数百年的过程中最初由塞尔特(Celtic)族,继之由日耳曼族,最终由斯拉夫族定居。此地区出现的主要政治和历史区域是波

2、希米亚、摩拉维亚和斯洛伐克。这些区域在1918年联合组成近代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家之前的一千多年中,政治上的互相依存程度虽有不断变化,但一直是共存的。波希米亚与摩拉维亚捷克共和国的构成地区一直保持着紧密的文化和政治联系,而且事实上在它们的大部分历史中,都受到联合治理,可是毗邻匈牙利小平原的斯洛伐克,却被匈牙利人统治了几乎长达千年之久,在1918年前的大部分时期中称为上匈牙利。起源和早期历史波希米亚波希米亚的名称起源于塞尔特语,经拉丁语而来。塞尔特族居民被日耳曼族取代后,其中的一个日耳曼部族马科曼尼人(Marcomanni)居住于波希米亚,其他部族则定居在邻近地区。大摩拉维亚的统一已知的摩拉维亚最早

3、居民是博伊人(Boii)和佐特尼人(Cotini),两者均为塞尔特族。约西元前15?前10年,这些居民被日耳曼族的夸迪人(Quadi)接替。西元567年,由于阿瓦尔人(Avar)的到来,日耳曼人被迫从多瑙河中部后退。8世纪晚期,摩拉维亚由斯拉夫人定居,他们没有特定的部族名字而采摩拉瓦河之名统称为摩拉维亚人。经过摩拉瓦河盆地,开发了一条从波罗的海到亚得里亚海的重要贸易路线。796年左右,查理曼大帝摧毁阿瓦尔帝国,他分给摩拉维亚人一部分阿瓦尔帝国领土,以酬谢他们的帮助,摩拉维亚人将其视作得自查理曼的封地。于是他们成为他的松散属国,但他们的诸侯享有独立,并常对查理曼及其继承人虔诚的路易一世(Loui

4、s I the Pious)和日耳曼人路易(Louis the German)开战。截至9世纪前半期,摩拉维亚已变成公爵莫吉米尔一世(Prince Mojmir I,约818?846年在位)统治下的一个联合王国。833年左右,莫吉米尔把尼特拉地区(今斯洛伐克的西部)纳入其版图。他的继承人(846年后)罗斯蒂斯拉夫(Rostislav)成功地保卫并巩固了这个国家。他与东法兰克帝国(从843年开始在日耳曼人路易的统治下)的关系,取决于政治考虑和基督教之进入斯拉夫人的地域。雷根斯堡(Regensburg)、帕绍(Passau)和萨尔斯堡(Salzburg)的主教竞相试图使中欧斯拉夫人改变信仰,但仅获

5、得有限的成功。萨尔斯堡大主教约于828年在尼特拉圣化了一座教堂。845年,雷根斯堡曾为14个来自波希米亚的酋长施行了洗礼。莫吉米尔的摩拉维亚,对于帕绍显然有比对于萨尔斯堡更为频繁的接触。20世纪的考古学发现表明,传教士在860年前获得显著的进展;他们在米库尔齐采(Mikulcice)和其他地方修建了石头教堂,作为基督教徒礼拜的场所。但罗斯蒂斯拉夫不满意说拉丁语的法兰克教士,而向拜占庭皇帝迈克尔三世(Michael III)要求派遣讲斯拉夫语的教士。863年,一群教士在希腊籍的两兄弟康斯坦丁(Constantine,后改名西里尔Cyril)和美多迪乌斯(Methodius)率领下从君士坦丁堡到达

6、。他们不仅以斯拉夫语布道,而且把圣经译成斯拉夫语来传教。人们把第一份斯拉夫语字母表的创造归功于康斯坦丁。880年,美多迪乌斯从教宗(教皇)若望八世得到对其工作的正式认可,其中包括斯拉夫语礼拜仪式。罗斯蒂斯拉夫的继承人斯瓦托普卢克(Svatopluk)以其处理政治事务的方式见称。在日耳曼人路易死后(876),他得到大量住有斯拉夫居民的领土。他创立的大摩拉维亚包括全部波希米亚、今波兰的南部和匈牙利的西部。美多迪乌斯在世时,斯拉夫教士占有优势;但是在他死后(885),尼特拉的主教威钦(Wiching)禁止美多迪乌斯的信徒在摩拉维亚活动,致使他们中的多数人迁移到保加利亚。教宗史蒂芬五世(Stephen

7、 V)废弃了其前任的做法,并取缔斯拉夫语礼拜仪式。斯瓦托普卢克又继续推行了几年他的扩张政策,但在890年以后不久就使东法兰克的阿努尔夫(Arnulf)成为他的仇敌。892年阿努尔夫深入摩拉维亚的远征开始了一个纷乱时期,而当阿努尔夫与匈牙利的马札儿人(Magyar)结成联盟时,纷乱益发加剧。斯瓦托普卢克的继承人莫吉米尔二世试图保护他的世袭财产未能成功,在905?908年间的某一时期,大摩拉维亚终止了作为独立国家的存在。斯洛伐克斯洛伐克人也是斯拉夫人的一支,与捷克人有近缘关系,但也许确有不同。他们可能是在6或7世纪从西里西亚进入斯洛伐克的。有一个时期他们曾隶属于阿瓦尔人,但在9世纪时,摩拉瓦河与中

8、央高地之间的区域构成大摩拉维亚的一部分,当时斯洛伐克居民从西里尔和美多迪乌斯接受了基督教。9世纪90年代,日耳曼国王阿努尔夫召来马札儿人帮助他反对摩拉维亚,斯洛伐克正挡在他们的路上。在10世纪的前10年,摩拉维亚人的国家被摧毁,经过一段混乱时期,斯洛伐克在11世纪成为匈牙利王国的领地之一。波希米亚的普热美斯王朝统治者(895?1306)波希米亚君主与阿努尔夫订立了一项协定(895),从而避开了侵略的危险。住在布拉格城堡的普热美斯后裔所统治的领地,在10世纪初期是波希米亚最大的区域。反对中央集权倾向的部落首领控制着东部和东北部地区,但他们的权力范围不详。他们之中最强大的是住在利比采(Libice

9、)的斯拉夫尼克家族(Slavniks),直至10世纪末仍然保留对抗的态度。波希米亚和邻近的巴伐利亚保持着密切关系。这两个国家在几十年中都受到马札儿人的威胁,而且在它们附近的其他发展也影响着政治和社会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是萨克森王朝在德意志的崛起,该王朝创始于捕鸟者亨利一世(Henry I the Fowler);奥托一世(Otto I)在罗马举行的皇帝加冕典礼(962),象征神圣罗马帝国复兴,在此后的许多世纪中,波希米亚都和它联结在一起。波希米亚对萨克森王朝的再次转向,开始于瓦茨拉夫一世(Wenceslas I)统治之时。斯拉夫语和拉丁语的传说都称赞瓦茨拉夫是热情的基督教信徒,但对其政治活动叙述

10、很少。他被其弟波列斯拉夫(Boleslav)谋杀后不久,被尊奉为波希米亚的守护神。波列斯拉夫二世(967?999年在位)利用与教宗及皇帝的友好关系以提高其威信,并兼并了波希米亚东面的新领地。973年在布拉格建立了主教辖区,隶属于美因兹(Mainz)大主教。第一位主教蒂特马尔(Thietmar)来自萨克森国家,但懂得斯拉夫语言;982年由斯拉夫尼克家族的成员阿达尔伯特(Adalbert)继任。阿达尔伯特的晋升可以被看成是企图调协布拉格与斯拉夫尼克君主之间的关系,但并未得到具体成果。一些传说隐约表明当阿达尔伯特企图提高其主教管区的宗教生活标准时,遭到了相当激烈的反对,而且敌对王朝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并

11、无缓和的迹象。995年,波列斯拉夫二世采取反对斯拉夫尼克家族的措施并削弱了其势力。阿达尔伯特最初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异教徒普鲁士人中获得一些成就,但后于997年以身殉教。波列斯拉夫二世后裔中的斗争,折磨了这个国家约30年,大大减弱了其势力,使其丧失了大部分在10世纪并入波希米亚的领土。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的全部领土被认为是普热美斯王朝的世袭财产,没有一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企图把它自己选择的外国君主放在这个宝座上。统治家族发展壮大,但在布热季斯拉夫(Bretislav)于1055年去世后,卷入了争夺最高权力的混乱之中。约有150年之久,波希米亚的公共生活进程主要由成年王子间的纷争决定,他们中的某些人在布

12、拉格的宗主权下统治着一部分摩拉维亚。皇帝和拥有土地的权贵利用这些纷争以促进他们自己的私利。关键问题在于缺乏任何严格的继承法;讲求年长资深的原则,通常与在位君王想为其长子确保王位的愿望发生抵触。积极参与帝国政策和军事行动,显著减轻了由于波希米亚地理位置所造成的捷克人的孤立。截至11世纪初期,天主教礼拜仪式盛行。布拉格的科斯马斯(Cosmas)在他的编年史中记载了到1125年为止的波希米亚历史,他是一个拉丁礼拜仪式的强烈支持者。在社会阶层结构和在经济方面,这个国家的稳固程度如此之高,以致未遭严重损害便经受住了12世纪晚期破坏其政治抗争。1198年普热美斯公爵鄂图卡一世(Otakar I)从一个帝国

13、皇位竞争者那里为他本人和其子孙接受了皇家头衔。庄严的坚信礼在1212年举行,当时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II)颁发了一份名为西西里金玺诏书(Golden Bull of Sicily)的特许状,调整了波希米亚与皇帝的关系。国王的职责被减至最低限度,但作为有权选举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诸侯,他能够施加相当影响,在选举团的世俗成员中排位第一。在鄂图卡一世和他的继承人们统治下,波希米亚从萧条走向政治显赫和经济繁荣。由富裕的贵族和小有资产的乡绅组成的拥有土地的阶级,要求自主地管理他们的产业和在公共事务中担任更为积极的角色。13世纪初期,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的人口,因有从德意志人口过剩地区外来移民而显

14、著增加。许多讲德语的新来者受到国王们鼓励去建立城市社区或发展采矿,尤其是银矿。拥有土地的权贵、富人和基督教会机构,也仿效王室的榜样让外来移民定居在他们的土地上。从而出现一个城市中等阶级,他们享有珍贵特权,特别是使用德意志法律的特权,并逐渐与本地居民融合,但很缓慢。在鄂图卡一世的继承人瓦茨拉夫一世(1230?1253年在位)统治下,德意志移民持续不断,至鄂图卡二世时(1253?1278年在位)达到顶峰。奥洛莫乌茨(Olomouc)的主教布鲁诺与国王合作,促进了在摩拉维亚北部开拓大片土地为殖民地。鄂图卡二世是个坚强而能干的统治者,他通过联姻获得奥地利土地的所有权,并于1260年受施蒂里亚(Styr

15、ia)贵族邀请,成为他们的君主。个人勇敢和财政资源使他轻易地渗入其他阿尔卑斯地区。鄂图卡二世在其对手能够联合起来遏制他推进之前,已经不仅在亚得里亚海沿岸一些地区,而且在克恩滕(Carinthia)施展了影响。他的扩张激起匈牙利国王的敌意,更加危险的是哈布斯堡伯爵鲁道夫(Rudolf),他于1273年被选举为德意志国王,为了在中欧得到一个立足点,声称奥地利地区是皇帝的空缺封邑。随后发生战争,并以1276年鄂图卡的战败为结束。然而鄂图卡不愿接受失去奥地利的结局,又开始一场新战争,不仅鲁道夫的军队而且匈牙利军队也采取了对抗捷克军队的行动,一群大部分来自波希米亚南部的贵族也站在敌人方面。鄂图卡的力量难

16、以抵抗出乎意料的反对他的联盟,1278年8月26日,在奥地利的迪恩克鲁特(Durnkrut)兵败身亡。鄂图卡的独生子瓦茨拉夫二世(1278?1305年在位)年幼不能立即执政,在鄂图卡死后这段时期(人们记忆中的灾难年代),他仅是野心勃勃的贵族们控制下的傀儡。但他于1290年摆脱监护,实行了比他父亲成就更高的统治。瓦茨拉夫以进行谈判代替诉诸武力,不久就在上西里西亚得到成功。这是他进入波兰的序幕,以在1300年加冕为波兰国王达到顶峰。灵活的外交和巨大的财富迅速提高瓦茨拉夫的声望,1301年他被认为是空缺的匈牙利王位的候选人,但他转而推荐他的儿子作为候选人。然而瓦茨拉夫二世所得到的,在他死后不久便皆丧

17、失了,他的儿子瓦茨拉夫三世接管了波希米亚,但在前往波兰途中遭到暗杀(1306),从而结束了普热美斯家族的长期统治。中世纪晚期(1310?1526)卢森堡王朝经过长达4年的王位抗争后,波希米亚权贵决定立亨利七世之子卢森堡的约翰为罗马国王。年仅14岁的约翰与瓦茨拉夫二世的次女伊利莎白结婚。约翰批准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贵族在王位空缺时期僭取的自由权,并保证不任命外国人为高级官员。可是一群由阿斯珀尔特(Aspelt)大主教彼得率领的顾问跟随约翰去布拉格,试图支持王权。冲突的结果,一个权势强大的贵族派别于1318年取得决定性胜利。它的领袖利巴(Lipa)的因德里赫(Jindrich)实际上统治着波希米亚

18、,直到他1329年去世。约翰执政的后期由长子瓦茨拉夫协助,瓦茨拉夫在法国宫廷中长大,并在那里改名为查理。查理力图提高其君主国的威信,但因约翰的猜忌和缺乏贵族合作而受到阻碍。1346年,已经失明的约翰和查理参加了法国远征行伍对抗英国。约翰在法国克雷西战死。约翰和查理因与亚威农(Avignon)的教宗友好而受益。1344年克雷芒六世(Clement VI)提高布拉格主教辖区的地位并使帕尔杜比采(Pardubice)的阿尔诺什特(Arnost)为其第一个大主教。1346年克雷芒六世还促使选举查理为德意志国王。在波希米亚,查理按照世袭的权力进行统治。他把波希米亚当作其权力基础,发布一系列法令(1348

19、)解决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以及他的其他部分领地间的关系。他在适宜的时机利用购买以及其他和平手段得到近处的几片土地。在他执政的末期,4个合并的地区摩拉维亚、西里西亚、上卢萨蒂亚和下卢萨蒂亚与波希米亚有联盟关系。查理还批准了以前规定波希米亚在与帝国关系中所处位置的文书。1355年,他在罗马被加冕为皇帝,是为查理四世。在和选帝侯协商后,查理颁布了金玺诏书纠正帝国的某些政治问题,特别是关于选举皇帝的问题。在查理统治期间,布拉格成为帝国行政机构的总部。1348年他在布拉格建立一所设有4个传统部门(神学、法学、医学和文学)的大学;学生来自4个国家(波希米亚、巴伐利亚、萨克森和西里西亚-波兰)。布拉格吸引着从

20、法兰西、义大利及德意志地区来的学者、建筑师、雕塑家和画家;其中最杰出的是士瓦本(Swabia)人帕尔莱日(Petr Parler,1399年卒)。晚期哥德式建筑风格的流行,在王宫和乡村都留下深刻标志。查理在位时期,波希米亚免于战争纠缠,达到一种由上等阶级和农民共享的高度繁荣。查理渴望保持自1346年以来积聚的权力和财产。1376年,他成功地使他的儿子瓦茨拉夫加冕为罗马国王。他还制定画分卢森堡领地的条款,其条件是其男性成员将尊奉瓦茨拉夫为他们的首脑。查理死后(1378),顺利地过渡到瓦茨拉夫的统治显然已成定局。波希米亚把查理当作“国父”哀悼。查理的继承人开始执政,没有遭到反对,称为瓦茨拉夫四世。

21、他虽然不乏才能,但缺少他父亲的韧性和安排妥协的技巧,不到10年,国王、贵族和教会集团之间的微妙平衡便被打乱。在一场与以布拉格大主教延什腾的扬(Jan of Jenstein)为代表的教会冲突中,国王得到暂时胜利,大主教辞去职务并死于罗马(1400)。贵族对瓦茨拉夫政权的严重不满,主要在于挑选高级职位的候补人方面。富裕家庭认为高级职位是他们的禁脔,瓦茨拉夫则宁愿任用出身中产阶级的人或甚至平民。这种争斗由于其他卢森堡王子的介入而复杂化,特别是瓦茨拉夫的弟弟西吉斯蒙德(Sigismund)。贵族们两次俘虏国王,得到让步的承诺后又释放了他。但瓦茨拉夫从未认真履行他的诺言,冲突仍然不断。在波希米亚出现麻

22、烦的同时,德意志对瓦茨拉夫的不满日益增加。1400年反对派团结一致,有选帝权的诸侯们废黜了瓦茨拉夫,另选巴拉丁领地(Palatinate)的鲁珀特(Rupert)为皇帝。这个世纪的变化以波希米亚进行的改革为转捩点。运动于1360年左右发生,出于各种原因,其中之一是教会在较短时期内积聚的大量财富的分配不均。1378年后西部基督教的大分裂削弱了中央权力。瓦茨拉夫与布拉格大主教的不和,阻碍了有效补救措施。14世纪晚期,改革运动集中于布拉格的伯利恒礼拜堂(Betlemska Kaple);其捐助者强调在捷克讲道是教区长的主要职责。改革运动更引人注目的第二个时期开始于1402年选派胡斯(Jan Hus)

23、为伯利恒礼拜堂的教士。作为一个学者,他把布道与学术活动结合起来,因此能够接近讲捷克语言的群众,并将具有改革思想的学者和学生们聚集在他周围。由于外国成员追随保守路线,大学陷于分裂。另一个分裂的原因是英国基督教会改革家威克利夫(John Wycliffe)在捷克教师和学生中声望颇高,胡斯对威克利夫并不盲从,但赞同其信念,即西方教会已经偏离它的最初方向,急需改革。胡斯得到哈兹姆布尔克(Hazmburk)大主教札伊茨(Zbynek Zajic)的善意支持。然而布拉格的环境迅速恶化,大学中的德意志成员和由利托米什尔(Litomysi)主教热莱兹尼(Jan Zelezn)领导的捷克的保守派高级教士结成联盟

24、。由于瓦茨拉夫偏袒改革派,其对手便寄托于匈牙利国王西吉斯蒙德;瓦茨拉夫无子嗣,西吉斯蒙德便有机会继承波希米亚。1408?1409年冬,一群有权势的枢机主教在比萨召开全体会议,废黜两位竞争的教宗,选举亚历山大五世填补空缺。瓦茨拉夫赞同枢机主教,并邀请大学和他联合行动。当时德意志人没有表示赞成,1409年1月瓦茨拉夫便在库特纳霍拉(Kutna Hora)发布一项颠倒选票传统分配方式的法令。此后,3个“外国”国家有一张选票,而波希米亚国家有3张选票。德意志人抵制这个法令,转移到莱比锡(Leipzig),他们中的一些人在那里发动论战,攻讦胡斯对国王的影响比国王本人的实际权势还大,把他描绘成威克利夫思想

25、的头号拥护者。同时,亚历山大发出诏书,实质上宣布胡斯在伯利恒礼拜堂的讲道为非法,采取严厉措施阻止讨论威克利夫的思想。胡斯及其合作者继续他们的活动。瓦茨拉夫和任何捷克高级教士都缺乏足够经验,能在教会当局和改革派之间进行调解,于是波希米亚被拖进激烈冲突。1412年,僭称的罗马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卷入和那不勒斯国王的战争,为向罗马金库的贡献提供豁免。胡斯和其友攻击教宗收税人在布拉格的可疑做法时,若望把布拉格置于禁令之下。胡斯受到被开除教籍的惩处,离开布拉格迁往乡村处于慈善贵族的保护之下。1414年,若望和西吉斯蒙德(他自1411年后已是德意志国王)协调行动,在康斯坦茨召集全体会议,胡斯前去,希望为自

26、己辩护,不被以信奉邪说和违抗教会的罪名起诉。西吉斯蒙德发给的安全通行证没能保护在康斯坦茨的胡斯,11月下旬他被关入监狱,即使在失去对会议控制的若望逃离后,他仍被关押在那里,并被枢机主教们判罪。1415年春,胡斯被3次传唤到会,聆听根据证人的证言和引自他自己著作的摘录对他的控告。会议无视胡斯关于许多指控是被夸大或虚构的抗议。胡斯拒绝在表明放弃观点的文书上签名;于是他被定罪并移交世俗司法机关执行死刑。7月6日他被烧死在火刑柱上。愤怒的波涛由此席卷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一场以殉道的领袖胡斯的名字命名的运动迅速发展。胡斯没有形成系统的学说,也没有指定他的继承人。他最忠诚的信徒司特日布罗的亚库贝克(Jak

27、oubek)缺乏力量控制这场运动。于是开始出现思想分歧并导致分裂和争论。稳健的饼酒同领派(Utraquists)在布拉格地位牢固;激进派的成员大多来自较小城镇和乡村。波希米亚及其合并地区的德意志人仍然忠实于教会,从而加剧了根深柢固的民族对抗局面。1419年瓦茨拉夫四世去世后,政治问题的重要性增长。胡斯派坚决反对西吉斯蒙德,但是捷克天主教徒和德意志人却愿意承认他。西吉斯蒙德决心压服胡斯反对派,开始了一个持续十余年的剧烈争斗时期。西吉斯蒙德得到王国内部胡斯派的对手的支持,还得到许多德意志君主和教宗的支持。他对波希米亚的入侵具有十字军特点,但被危急时期齐心协力的胡斯信徒们击退。1434年波希米亚出现

28、剧变。在5月份发生于利帕尼(Lipany)的一场自相残杀的战斗中,天主教徒和饼酒同领派的联军击败激进派成员,控制了这个国家。在罗基卡纳(Jan Rokycana)领导下,在巴塞尔会议(Council of Basel)上的举措进展显著,最后的协议称作共同协定。1436年7月共同协定公布后,接着和西吉斯蒙德达成协议。但他在1437年死去,波希米亚既未实现宗教统一,也未实现政治巩固。各种势力阻碍着宗教和解。天主教士拒绝尊重共同协定,因为它未经教宗批准,并且不接受罗基卡纳为大主教。激进派虽然在利帕尼遭到重大削弱,仍作为对罗基卡纳不妥协的反对派而存在。罗基卡纳要求得到承认的企图也遭到饼酒同领派右翼的公

29、然反抗,这些右翼成员在西吉斯蒙德的短暂统治时期,已占据重要地位。胡斯派的优势西吉斯蒙德无子嗣,继承人问题引起贵族内部的分裂,贵族们在革命时代通过攫取教会财产已经富裕,并已习惯于没有君主的制度。保守的人接受西吉斯蒙德的女婿,奥地利的阿尔贝特二世;但更坚决的胡斯派则赞同一个波兰候选人。1439年阿尔贝特的去世,迎来另一段主位空缺期。1440年1月举行大会,建立波希米亚的地方行政机构。当阿尔贝特的寡妇伊利莎白生了个男孩(拉迪斯拉斯五世Ladislas V)时,继承人问题变得紧迫起来。几个外国王子对王位显出兴趣。但1443年各等级承认了拉迪斯拉斯的权力。由于他住在他的监护人德意志国王腓特烈三世宫廷中,

30、王位空缺期被延长了。领导多数派的希内克普塔切克(Hynck Ptacek)于1444年去世,这派推举波杰布拉迪(Podebrady)的乔治为它的领袖。1453年10月,拉迪斯拉斯在圣维图斯(St. Vitus)教堂加冕为国王,乔治担任他的首席顾问。1457年11月拉迪斯拉斯突然死去,几个外国王子竞争王位,但波希米亚的各等级再次肯定选举原则并一致决定乔治为国王(1458年3月)。虽然合并了饼酒同领派,乔治仍力求作为“两种人民”即饼酒同领派和天主教徒,捷克人和德意志人的国王进行统治。他觉得不迅速解决宗教争端,便不能实现持久和平。1462年,乔治试图让教宗庇护二世(Pius II)批准共同协定。教宗

31、不但没有批准共同协定,反而宣布为无效。当得知教宗的行为后,乔治于8月在布拉格举行一次隆重集会,再次声言他对两种宗教教派的忠诚。虽然教宗和国王都没有表示任何让步的意图,武装冲突并非不可避免。几位君主,包括腓特烈三世,愿意利用他们的影响安排和解。但1464年选出的一位新教宗保禄二世,不久便采取一种攻势政策,这鼓励了乔治的敌人,特别是布雷斯劳(Breslau)城。一群来自波希米亚由施腾贝克的兹德涅克(Zdenek of Sternberk)率领的天主教贵族,1465年在泽莱纳霍拉(Zelena Hora)组成一个敌对的联盟,与布雷斯劳及其他天主教中心进行谈判。1466年圣诞节前不久,教宗对乔治处以绝

32、罚并取消乔治的天主教臣民对他所作的忠诚誓言。1467年春,乔治的军队进攻叛军。总的说来,乔治在对反抗城堡的零散战役中获得胜利,但1468年春,当匈牙利的马提亚(Matthias)给予捷克反叛者以支援后,其处境变得颇为艰难。匈牙利人侵入摩拉维亚,并通过牵制大部分国王军队的战术,帮助反叛者在王国其他部分取得胜利。1469年5月,反叛者宣布马提亚为波希米亚国王。1470年,乔治对他的对手获得一些胜利,但是由于健康恶化未能加以巩固。他死于1471年3月,受到饼酒同领派和忠诚天主教徒的哀悼。亚盖沃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三世恪守善意的中立。乔治也从波兰的亚盖沃(Jagiellon)国王卡齐米日四世(C

33、asimir IV)的友好处理中得到安慰。乔治死后,与波兰宫廷的接触仍然继续,并导致1471年5月推选卡齐米日之子(在波希米亚被称为弗拉迪斯拉斯二世Vladislas II)为波希米亚国王。弗拉迪斯拉斯受到乔治追随者不顾宗教关系的支持。乔治的对手忠于马提亚,他占据着摩拉维亚、西里西亚和卢萨蒂亚。弗拉迪斯拉斯的力量不够强大,难以击败反叛者,1478年缔结一项协议,使弗拉迪斯拉斯能够巩固他在波希米亚的地位,但让马提亚仍暂时占有合并的各地区。1490年马提亚死后,弗拉迪斯拉斯被推选为匈牙利国王,于是他能够重新统一合并于波希米亚的地区。弗拉迪斯拉斯的继承人是他的独子路易一个多病的男孩,他父亲死时他年仅

34、9岁。两朝亚盖沃的统治都是以王权低落为其特征。弗拉迪斯拉斯二世曾被当作天主教徒抚养,而且毫不掩饰他对饼酒同领派仪式的厌恶。可是由于其加冕典礼誓言的约束,他强制自己尊重共同协定。马提亚在世之时弗拉迪斯拉斯主要受到饼酒同领派的支持。1490年后,他在匈牙利度过的时间比在波希米亚多,路易也是这样。在这以后一段时期,天主教贵族依附于王室,并在波希米亚的公共事务中施展极大影响。作为胡斯派严格作风的一种新表现形式,出现于1457?1458年的捷克弟兄联盟,没有得到法律保护。1508年弗拉迪斯拉斯二世发布迫害联盟的法令,但未被十分严格地援用。在亚盖沃王朝统治下,地方议会比王室朝廷更为重要,特别是国王住在布达

35、(今布达佩斯)时。贵族们控制着议会,并且在企图限制王权或对较低阶级采取限制措施时,得到较小贵族的支持。由于自治城市很少得到君主及其官员的帮助,贵族们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1500年议会通过一项土地法令,极大地限制了自治市参加议会。自治市还受到几项被议会批准的法令的打击(特别是1487和1497年那些法令),根据这些法令,土地拥有者把农民附着在他们的地产上,因而减少了农民迁居市镇的可能性,剥夺了市镇的廉价劳工。繁荣而自恃的城镇反抗这些限制,在一切可以找到同盟者的地方寻找同盟。在弗拉迪斯拉斯执政下,他们得到一些让步,但全面的妥协则是由1517年举行的议会做出的。根据这一妥协,自治市参与政治事务和管

36、理事务上的特权,并且放弃了一些早先他们的经济赖以繁荣的特权。1517年的协议没有结束贵族派别和他们的较低阶级支持者之间的宿怨与冲突。1522年匈牙利国王路易二世前往布拉格,意欲提高王权。1523年2月藉助于忠心贵族的帮助,他免除罗日米塔尔(Rozmital)的列夫(Zdenek Lev)的最高城市统帅职务,任命波杰布拉迪的乔治的孙子,明斯特贝克的卡雷尔(Karel of Minstrberk)任该地行政部门中的最重要职位。可是国王离开后不久,列夫重新开始政治活动,并寻觅同盟者。路德抨击教士沉迷、放纵后不久(1517年10月)突然爆发的宗教争论,增加了波希米亚的紧张形势。列夫装出一副旧教坚定支持

37、的样子去讨好国王,重新得到他的官职。忙于匈牙利事务的路易,正在准备一场对土耳其人的战争。路易用不充足的兵力迎击土耳其军队,被敌人击败。从战场撤退时(1526年8月),他淹死在靠近匈牙利的莫哈奇(Mohacs)沼泽中。哈布斯堡的统治(1526?1914)1848年前的哈布斯堡家族哈布斯堡的斐迪南一世(Ferdinand I)是路易妹妹安妮的丈夫,他提出了对空缺王位的要求。经过向波希米亚权贵作出实质性让步后,在1526年10月被推选为国王;1527年2月举行了加冕典礼。斐迪南还统治着其他国家,而且从1531年开始,他帮助其兄查理五世皇帝处理帝国事务。1558年查理退位后,斐迪南被选为皇帝。他认为波

38、希米亚是其最宝贵的领地。1547年出现了解决争论问题的机会。在哈布斯堡与新教徒施马尔卡尔登同盟(Schmalkaldic League)之间的施马尔卡尔登战争(1546?1547)中,波希米亚的议会的政策反复无常,1547年4月哈布斯堡在米尔贝格(Muhlberg)获胜后,斐迪南便迅速地转而对付他们。高级贵族和骑士遭到较轻微的损失,但敕许的自由市却实际上失去其政治权力,更严格地服从于王室议会。国王另一个泄恨的目标是捷克弟兄联盟,值得注意的是斐迪南的报复政策没有用在摩拉维亚,因为摩拉维亚的议会在施马尔卡尔登战争中较波希米亚的议会更为合作。1547年后,弟兄联盟在摩拉维亚发展兴旺,从波希米亚被逐出

39、的联盟成员,大多迁到摩拉维亚或移居波兰。1549年的议会批准斐迪南的要求,承认他的长子马克西米连(Maximilian)为未来的国王。马克西米连二世(1564?1576年在位)不愿许可自由传播路德教派信仰的权利,这种权利是议会大多数在1571年所恳求的。经过几年无效的努力后,议会采取一种更灵活的政策。捷克的新饼酒同领派和讲德语的路德派教徒联合起来,准备一份阐述他们宗教信仰的摘要,即人们所知的波希米亚信纲。该声明在主要观点上赞同奥格斯堡信纲(Augsburg Confession)。弟兄联盟与波希米亚信纲的追随者合作,但保持他们自己的教义和组织。1575年马克西米连二世批准波希米亚信纲,但只是口

40、头的;通常认为其出席会议的长子鲁道夫将会尊重他父亲的保证。在波希米亚的反改革方面,鲁道夫二世长期统治(1576?1612)的初期阶段,只不过是马克西米连政权的延续。但1583年鲁道夫将其宫廷从维也纳迁移到布拉格,还随身带着高级官员和外国使节。波希米亚首都再次变成皇帝的住处和活跃的政治、文化中心。在西班牙生长的鲁道夫只赞成信仰天主教。因为皇家财产太少不能产生足够的收入,他主要依赖议会,而其中的大多数是基督教(新教)教徒;只有地方议会有权批准增加赋税和为漫无止境的对土耳其战争批准补助金。在领主中比在较小贵族和自治市镇公民中强大的天主教集团已处于好战分子的影响之下,这些人曾在耶稣会的学校中受训,并且

41、十分听从教廷使节和西班牙大使的话。波希米亚由于其长期反教宗传统和政治声望,在反改革中占有重要战略位置。天主教徒挑选弟兄联盟作为他们的第一个目标。他们寻求在波希米亚信纲和弟兄联盟的大多数教派间造成一个缺口。经过接连不断的新任命,天主教激进分子于1600年左右在波希米亚地方行政部门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他们的首脑洛布科维采(Lobkovice)的沃伊捷赫(Zdenek Vojtech)担任最高大臣并得到鲁道夫的信任。1602年鲁道夫发布一项反对弟兄联盟的严厉法令,不仅在敕许自由市中实行,而且在热情的天主教贵族的领地上实行。弟兄联盟和波希米亚信纲的尤为坚定的追随者认识到和平共存的时期已经过去。他们在联盟

42、的卓越成员布多夫(Budov)的布多维茨(Vaclav Budovec)领导下集结队伍。对鲁道夫政权的不满也在其他哈布斯堡领地迅速扩展。其弟马提亚与奥地利和匈牙利的反对派进行联系;摩拉维亚各阶层在热罗廷(Zerotin)的大卡雷尔领导下也加入马提亚一方。1608年叛军前进到波希米亚;鲁道夫无法抵挡,于是议和并把不满意的各地区转给马提亚。波希米亚的新教徒阶层也利用鲁道夫的软弱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1609年7月鲁道夫不情愿地发出一份特许状,即世人所知的陛下许可书(Letter of Majesty),授与天主教徒和波希米亚信纲派做礼拜的自由,而弟兄联盟是和他们密切合作的。特许状中的某些段落含糊不清

43、,因而新教徒和天主教各阶层达成一项协议,规定将来的冲突应该通过谈判解决。无力推翻此协议的天主教激进分子,不愿意接受陛下许可书作为解决宗教争端的最后定论。1611年鲁道夫被废黜,马提亚加冕为波希米亚国王。1617年马提亚向波希米亚议会提出以其侄子施蒂里亚的斐迪南为其继承人。斐迪南被怀疑与陛下许可书誓不两立的敌方合作,因而对他的反对迅速发展。1618年春,新教徒各个等级决定采取行动。两个波希米亚的地方长官斯拉瓦塔(William Slavata)和马丁尼茨(Jaroslav Martinic)被指控违反陛下许可书;经过草率的审问后,他们于1618年5月23日和皇家会议的秘书一道,从皇家大臣的官邸窗

44、口被扔进赫拉德恰尼堡(Hradcany Castle),但仅受轻伤后逃跑了。这件通常被称为“布拉格扔出窗外”的暴力事件激起了波希米亚的叛乱。1619年3月马提亚之死完全改变了形势。地方议员拒绝让斐迪南二世进入波希米亚。在摩拉维亚,斗志昂扬的新教徒派推翻地方政府,选出了30名议员,并和波希米亚取得一致。在所有5个地区的代表大会上,作出一项建立联邦体制的决定。斐迪南二世被废黜,王位献给英格兰兼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的女婿,莱茵的巴拉丁领地的选帝侯腓特烈五世。他接受了王位并于1619年11月按照临时准备的新教徒仪式加冕为国王。但腓特烈的成功机会很小,因为波希米亚的居民,主要是农民,不热心支持叛乱。腓特

45、烈从荷兰得到一些财政援助,但德意志的新教徒诸侯对于卷入与哈布斯堡家族的冲突表现犹豫,因为哈布斯堡的同盟国中不仅有天主教的巴伐利亚,而且有路德教派的萨克森。在1620年晚夏,由巴伐利亚的马克西米连一世统一协调天主教军队;1620年11月8日在布拉格大门口的怀特山脉(White Mountains)进行的短暂战役中取得决定性的成果,使斐迪南二世占领波希米亚。在施加惩罚时,胜利的斐迪南对待波希米亚比对待合并的地区严厉得多。1621年6月,27名领袖(3名贵族,7名骑士和17名市民)被处死。以任何方式参加过叛乱的地主被没收大部分财产。上议会和敕许自由市被毁,终止了作为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心的功能。斐迪南废

46、止陛下许可书,宣布其推行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重新皈依天主教计划的意图。1627年斐迪南二世颁布新土地条例,这是一部波希米亚基本法的汇编,后经若干修改直到1848年仍然有效。1628年他对摩拉维亚发布了类似的文件。除天主教外,其他宗教信仰一概禁止。耶稣会成为捷克人精神生活中的最重要力量。1654年他们的主要学校克雷芒书院与查理大学的残余部分联合。耶稣会不仅控制了高等教育,而且控制了文学创作。随着捷克人新入教者数目的增加,耶稣会的势力能够达到普通平民,这些平民中的大多数仅能讲捷克语言。利奥波德一世(1657?1705年在位)不久卷入长期且代价昂贵的对土耳其人和法国人的战争。虽然波希米亚并没有受到这两

47、个敌人中任何一个的威胁,但其居民不得不分担财政负担。有土地的贵族不情愿承担财政义务,所以希望税赋大部分出自市民和农民。在三十年战争中已陷入贫困的城市社区,在社会和经济恢复方面毫无进展。农民的际遇如此沉重以致时常发生叛乱,尽管没有成功的机会。就一般平民而言,虽然约瑟夫一世(Joseph I,1705?1711年在位)的短期统治带来一些宽松,但在其弟和继承人查理六世(1711?1740年在位)统治下,他们的困境达到骇人听闻的程度。高级贵族的宫廷和府邸中浪费的巨额钱财,不得不从人口减少的城镇和管理拙劣的领地榨取。这时广大民众的离心离德,达到顶点。尽管主要出自维护王朝利益的动机,查理的女儿玛丽亚特蕾西

48、亚(Maria Theresa,1740?1780年在位)的大部分改革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她即位后不久,巴伐利亚和普鲁士侵入哈布斯堡领土。巴伐利亚选帝侯查理阿尔贝特占领波希米亚的主要部分,并被各阶层中的一个相当强大的集团拥戴为国王;但他未能长期巩固其地位,1742年他撤回了军队。1741?1763年对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的3次战争更加严酷而昂贵,这些战争大多在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进行。玛丽亚特蕾西亚认识到从查理六世继承下来的制度是衰弱的主要根源,1749年她着手一项行政改革计划,要点为波希米亚王室领地与阿尔卑斯山各地区的更密切联合。女王的最顽强对手是拥有土地的贵族成员,他们此时已控制着地方行政。

49、1763年玛丽亚特蕾西亚作出一些让步,但不放弃她的中央集权政策。反对者没有保持住联合。保守的一派仍不顺从新的路线,但较为灵活的个人则接受了在维也纳或各地区首府的高位,并帮助建立制度。约瑟夫二世(1780?1790年在位)从他母亲那里承袭了这种制度,且要求下属更严格地服从君主的意志和决定。玛丽亚特蕾西亚受到她丈夫洛林的史蒂芬一些的影响,曾采取削减上层社会阶级特权的计划,以免与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因为就国家而言,统治者是其最高代表。约瑟夫二世在这种开明的环境中长大,当他作为国王面对保守的反对派时,他走得比他母亲更远。除去行政改革外,司法和财政制度也有改进,以便更充分地为开明君主服务。国家还在诸如教育、宗教、地主-佃户关系、敕许自由市的经济恢复和税赋负担的更公平分配等其他领域中扩展其影响。改革的目标并不在于完全废除社会和经济差别,但一般都改善了较低中产阶级和农民的境遇。1781年的两项法令使约瑟夫在民众中受到爱戴他取消了对农民人身自由的限制,准许宗教信仰自由。约瑟夫二世的保守的继承人利奥波德二世(1790?1792年在位)、法兰西斯二世(1792?1835年在位)和斐迪南五世(奥地利的斐迪南一世,1835?1848年在位)虽然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