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史.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7919753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史讲授的基本思路:讲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管理的发展阶段入手,大体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要讲清楚三个问题,即这个阶段产生的历史背景、管理上的主要内容、管理上的主要特点。讲授中国社会主义时期企业管理的发展演变过程,主要是讲授中国企业发展的主要阶段、回顾历史给后人留下了哪些重要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企业管理上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变革。第一节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管理的发展沿革一、传统管理阶段(早期的企业管理)1、背景:18 世纪中叶-19 世纪末工厂制的产生-自由竞争18 世纪后期,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产业革命,即以机

2、器大生产代替作坊手工业的革命,工厂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形式,从而引起对工厂应如何进行管理的问题,早期的管理思想是伴随着工厂制的出现而形成的。1769 年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厂英国的毛纺厂。2、内容:生产管理(劳动分工)、工资管理(固定工资、分得的利润、奖励)和成本管理(固定成本、提高效益),呈现出明显的粗犷型特点。3、特点:1)两权合一(所有权、经营权)企业由资本家直接管理,缺乏专职的经营者,由于资本家的知识和经验有限,这时企业的管理是粗放的、低水平的。2)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要凭个人经验办事。工人凭个人经验操作,没有科学的操作规程;管理人员凭个人经验管理,没有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3)工人的培养

3、主要是师傅带徒弟的方式,靠传授个人经验培养工人,缺乏科学的教育与培训。4、传统管理中的几个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管理思想:(1)英国的经济学家詹姆斯.斯图亚特,曾著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提出了实行刺激工资、工作方法研究、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分工等重要的管理思想;(2)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分工、“经济人”假设、管理控制和注意计算投资回收期当重要的管理思想;(3)英国的数学家查尔顿.巴比奇,1832 年发表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提出了专业分工、工具使用、时间研究、批量生产、均衡生产、成本记录、专业技能应是工资基础当重要的管理思想;(4)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是最早研究人力资源的重

4、要性,比较注重劳动者的福利,认为重视人的因素和尊重人的地位可以使工厂获得更多的利润,他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5)德国军事战略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以便军事打仗为例,研究了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性。二、科学管理阶段(也称古典管理理论)从 20 世纪初到二战结束,这段时间是资本主义企业科学管理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科学管理替代了传统的经验管理,把资本主义管理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大大促进了资本足以生产的发展。1、背景:19 世纪末二战结束(1939-1945)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科学管理是随着资本主义自由竟争向垄断过渡逐步形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

5、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本注意市场范围和企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资本主义公司的兴起,使企业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资本家单凭个人的经验和能力管理企业,包揽一切,已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实行分离,由那些具有专门管理知识的经理、厂长、工程师来代替资本家管理企业,以提高管理的水平。1841 年 10月 5 日,在美国马萨诸塞-纽约的铁路上,两列火车相撞,造成近 20 人的伤亡。当时,美国社会舆论哗然,公众对这一事件议论纷纷,对铁路老板低劣的管理进行了严厉的抨击。为平息这种局面,这个铁路公司不得不进行改革,资本家交出了企业管理权,只拿红利,另聘有管理才能

6、的人担任企业领导,这就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企业。2、内容:(1)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泰罗有时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出身于美国费城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中学毕业后靠上哈佛大学法律系,但不幸因眼疾而被迫辍学,1875 年,泰罗进入费城的一家机械长当徒工,1878 年转入费城的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当技工,1884 年升任总工程师。1898-1901 年泰罗受雇于宾西法尼亚的伯利恒钢铁公司,1901 年以后,他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写作和演讲上,来宣传他的一套管理理论“科学管理”,通常称为“泰罗制”为科学管理理论在美国和国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1906 年担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主席职务。泰罗

7、的代表著作有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和科学管理原理等。1898 年,泰罗受雇于伯利恒钢铁公司期间,进行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和“铁锹试验”。搬运生铁块实验是在这家公司的五座高炉的产品搬运班组大约 75 名工人中进行的,由于这一研究改进了操作方法,训练了工人,其结果使生铁块的搬运量提高 3 倍。铁锹试验首先是系统地研究铲上的负载应为多大的问题;其次研究各种材料能够达到标准负载的形状、规格问题,与此同时还研究了各种原料装锹的最好方法的问题。此外还对每一套动作的精确时间作了研究,从而的出了一个“一流工人”每天应该完成的工作量。这一研究的结果是非常出色的,堆料场的劳动从 400-600 人,减少为 1

8、40 人,平均每人每天的操作量从 16 吨提高到 59 吨,每个工人的月工资从 1.15 美元提高到 1.88 美元。泰罗在米德瓦尔开始进行的金属切削试验延续了 26 年之久,进行了各项试验达 3 万次以上,80 万磅的钢铁试验用的工具削成切削,总工耗费约 15 万美元。试验结果发现了能大大提高金属切削产量的高速工具钢,并取得了各种机床适当的转速和进刀量以及切削用量标准等资料。泰罗的这些试验集中于“动作”,“工时”的研究;工具、机器、材料和工作环境等标准化研究,并根据这些成果制定了每日比较科学的工作定额和为完成这些定额的标准化工具。泰罗一生致力于“科学管理”,但他的做法和主张并非一开始就被人们

9、接受,而是日益引起舆论的种种议论。于是,美国国会于 1912 年举行对泰罗制和其他工场管理制的听证会,泰罗在听证会上作了精彩的证词,向公众宣传科学管理的原理及其具体的方法、技术,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贡献: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泰罗认为,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工时和动作研究。方法是选择合适且技术熟练的工人,把他们的每一项动作、每一项工序所使用的时间记录下来,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他延误时间,就得出该项工作所需要的总时间,据此定出一个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这就是所谓的工作定额原理。2)科学挑选工人。泰罗认为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

10、工人”,第一流工人就是适合于其工作而又有进取心的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教育。称为“第一流工人原理”3)工时研究与标准化。工时研究是泰罗制的基础,必须对工人的操作方法、工具、劳动和休息时间的搭配,机器的安排和作业环境的布置等进行分析,消除各种不合理因素,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4)差别记件工资制。为了鼓励工人努力工作,泰罗提出了差别记件工资制,即根据工人完成定额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工资率,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5)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所谓经验工作法就是指每个工人用什么方法操作,使用什么工具等,都由他根据自己或师傅等人的经验来决定。泰罗主张的计划职能,实

11、际上就是管理职能,执行职能就是劳动职能。泰罗主张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来从事调查研究,为定额和操作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拟定计划并发布指示和命令。6)实行职能工长制。设立职能工长,使每个工长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每个工长在其业务范围内可以对工人发号施令。有三个优点:第一,对管理者的培训所花的时间较少;第二,管理者的职责明确,因而可以提高效率;第三,非熟练工人也可以从事较复杂的工作。7)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泰罗认为,规模较大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必须实行例外原则,即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例行的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情的决定和监督权。这种以例外原则为依据的管理控制原理,以后发展为

12、管理上的分权化原则和实行事业制管理体制。8)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有了合理的日工作量,有了经过精心挑选的第一流的工人,有了刺激性的付酬制度,还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雇主和工人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泰罗认为,雇主和工人都必须认识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双方都有利,因此,雇主和工人都必须来一次“精神革命”,即相互合作,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2)以法约尔为代表的管理理论法约尔(18411925 年)是与泰罗同时代的另一位杰出的古典管理理论家,被称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他出生与法国一个资产阶级的家庭,19 岁时毕业于法国国立采矿学院,同年进入康门特里福尔尚布矿冶公司任工程师,由于他勤奋好学、才华出

13、众,工作晋升很快,25 岁担任矿井经理,31 岁担任煤矿总经理,47 岁起一直担任福尔尚布矿冶公司总经理,直至77 岁时退休。退休后他创办了法国管理研究中心,并兼任高级商业学院教授。他的著作主要有论管理的一般原则(1908 年)、管理职能在指导营业中的重要性(1917 年)、论工业的积极管理(1918 年)、国家管理理论(1923 年)。他的代表著作是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 年)。主要贡献:三个确定,即确定了管理在六项活动(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加工等活动)、商务活动(指购买、销售、交换等活动)、财物活动(指资金的筹措和运用)、安全活动(指设备的维护和职工安全等活动)、会计活动(指货物

14、盘存、成本统计、核算等)、管理活动(其中又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项职能活动)中的核心地位、确定了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确定了管理的十四条基本原则(劳动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权、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为管理学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3)以韦伯为代表的组织理论韦伯(18641920 年)是德国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取得过法学学位,曾任柏林大学讲师,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其著名的代表作是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他是最早提出比较

15、完整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人,因此,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他认为那种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建立在正式、合法和权威基础上的最好的管理制度,是最符合理性原则、高效率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权威结构理论)。这种组织系统包括以下内容:实行职责分工(权力义务明确)、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要有权威)、人员的任用(必须称职、要通过教育与训练)、职业管理人员(任命产生、工资待遇、固定职责)、遵守规则与纪律(对职业管理人员的要求)、组织中人与人的关系(遵循理性原则,不计个人感情)。3、特点:(1)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泰罗等人从事的一系列科学研究,都是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的。(2)重视科学实验。科学管理这一名称的本身就表明了

16、泰罗等人对管理问题的科学求实精神。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泰罗等人以科学方法对生产方法的改进作了长时间的、大量的调查研究。例如,泰罗进行了著名的“搬运铁块实验”、“金属切削实验”等等。(3)重视工人积极性。泰罗认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个人积极性和潜力的发挥,所以泰罗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实验和研究,都是以个人为研究对象的。由于当时资本家克扣工人工资和延长劳动时间,引起了工人用集体的怠工进行反抗,使生产效率降低,所以泰罗反对工人组成团体,以防止工人集体怠工。(4)重视规章制度。泰罗等人在企业管理实践中通过大量调查研究总结出一套科学管理的方法,如劳动定额、操作规程、作业标准化、奖励工资、职能分工等,

17、并主张把科学管理的方法纳入企业规章制度,要求职工在生产中必须遵守。三、现代管理阶段1、背景:二战结束现在垄断资本主义超级垄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要求和平、民主和独立的浪潮席卷全球,不少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工业国家的劳动分工也有了蓬勃的发展,特别是 50 年代前后的工人大罢工,劳资矛盾空前尖锐。资本主义的企业规模在激烈的竞争中迅速扩大,一个工厂、一个公司的活动范围不只局限于一个地区,而是扩大到全国甚至世界,成为跨国公司。科学技术急速发展,新兴工业不断出现。职工队伍的结构、文化程度都有了变化。由于上述社会经济和政治形式的变化,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突出了企业的经营决策问题。第二,

18、要求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第三,要求管理理论和经营方法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2、内容(1)行为科学的兴起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随着美国经济危机的加剧和工人觉悟与需求层次的提高,过去泰罗等人提出的“经济人”假设为依据的古典管理理论和由此而制定的以“物质奖励与惩罚”为基础的管理制度,已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以新的“社会人”假设为依据的行为科学理论便应运而生。人性假设:1)“经济人”的假设和 X 理论。(麦格雷戈)这种假设的基本观点如下:认为人十分懒惰,总想办法逃避工作;大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甘心情愿受别人指导;多数人的目标和组织的目标是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方法,才能迫使他

19、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需要,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工作。2)“自我实现人”的假设和 Y 理论。(马斯洛,麦格雷戈)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都有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这种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一般人都是勤奋的,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和憎恶决定于这工作对他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在正常情况下人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3)“社会人”的假使和人际关系理论。这种假使的基本观点是:从根本上说,人是由社会需要而引起工作的动机的,并且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而获得认同感;工业革命与工业合理

20、化的结果,使工作本身失去了意义,因此只能从工作上的社会关系去寻求意义;员工对同事们的社会影响力,更比管理者所给予的经济利诱及控制更为重视;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司能够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行为科学的发展是从人群关系论开始的。代表人物是埃尔顿.梅奥。梅奥曾参加 1927 年至 1932 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实验工作,即“霍桑实验”。分为工厂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室实验、谈话研究、观察研究四个阶段。他的主要观点是:第一,职工是“社会人”。第二,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第三,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以提高职工的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人的士气期工人劳动的积极性、主

21、动性,而士气的高低则主要取决于职工的满足度,这中满足度首先表现为人群关系,如职工在工作中的社会地位,是否被上司、同事和社会承认,其次才是金钱的刺激。梅奥及霍桑试验梅奥于 1926 年在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院工业研究室任教,参与策划了霍桑试验。有关霍桑试验的总结主要集中在他的两本书中: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和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霍桑试验是于 1924 至 1932 年间,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项研究试验。共分四个阶段:(1)工场照明试验。研究人员希望由此推测出照明强度变化后所产生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工场照明只是影响员工产量的因素之一,而且是不太重要

22、的因素。(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由于督导方法的变更,使员工的态度改善,因而产量增加。(3)大规模的访问与普查。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是:任何一位员工的工作成绩,都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4)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研究人员通过试验发现:团体不顾管理当局关于产量的规定而另外规定了团体的产量限额;工人们使上报的产量显得平衡均匀,以免露出生产得太快或太慢的迹象;团体制定了一套措施来使不遵守团体定额的人就范;在正式结构中存在着两个小团体即非正式组织。霍桑试验的结论:(1)职工是“社会人”。古典管理理论把人视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生产效率主要受到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的制约。霍桑

23、试验表明,职工不仅受金钱的影响,还受社会和心理影响,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取决于职工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它通过不成文的规范左右着成员的感情倾向和行为。(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企业中的主管人员要同时具有技术经济技能和人际关系的技能,要学会了解人们的逻辑行为和非逻辑行为,学会通过交谈来了解人们感情的技巧,要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4)“复杂人”的假使和权变理论(超 Y 理论)。主要观点: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每个人的需要都各不相同,需要的层次

24、也不同;由于人的需要不同,所以,有人希望有正规化的组织规章条例来要求自己的工作,而不愿意参与问题的决策去承担责任,这种人欢迎以 X 理论指导管理工作,有的人则需要更多的自制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这种人则希望以 Y 理论指导工作。(2)管理的丛林现象:二战以来,随着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日新月异,生产和组织规模急剧扩大,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管理理论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许多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在前人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由于研究条件、掌握材料、观察角度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看法和形成不同的思路,从而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

25、。美国管理学家孔茨将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1961 年,他提出了六个学派,到 1980 年,孔茨又认为,这一“丛林”又枝叶繁生,至少可划分为十个学派。尽管各学派彼此相互独立,但他们的基本目的是相同的。A 管理过程学派该学派的基本观点是:1)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2)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挥、控制。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即各级管理人员都执行着管理职能,但侧重点则因管理级别的不同而异。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要因地制宜,灵活应用。该学派主张按管理职能建立一个作为研究管理问题的概念框架。法约尔被认为是这个学派的创始人。

26、二战后,该学派的观点得到了很多学者和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的支持和接受。但由于对管理职能的分类有所不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流派。孔茨和奥唐奈合著的管理学是战后这一学派的代表作。B 社会合作学派该学派认为,人的相互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系统,它是人们在意见、力量、愿望以及思想等方面的一种合作关系。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要围绕着物质的、生物的和社会的因素去适应总的合作系统。社会学是这个学派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最早从社会学角度系统研究管理问题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巴纳德,他的著作经理的职能对该学派有很大影响。怀特贝克从社会学角度提出“组织结合力”的概念,认为企业中的组织结合力包括职能规范系统、职位系统、沟通联络系统、

27、奖惩制度和组织规程。C 经验学派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通常是一些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该学派认为,通过分析、比较和研究各种各样成功和失败的管理经验,就可以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以有助于学生和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者理解管理原理,并使之学会有效地从事管理工作。很多学者认为,该学派的主张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实践证明,这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D 人际关系行为学派该学派主张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该学派把社会科学方面已有的和新近提出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术用来研究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的各种现象,从个人的个性特点到文化关系,范围广

28、泛,无所不包。该学派注重个人、注重人的动因,把人的动因看成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其中有些人强调处理人的关系的重要性,有些人认为管理就是领导,还有不少人则着重研究人的行为与动机之间的关系,以及有关激励和领导的问题等。6.群体行为学派该学派同人际关系行为学派密切相关,但它关心的主要是一定群体中的人的行为,而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和个人行为;它以社会学、人类文化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是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该学派着重研究各种群体的行为方式,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到大群体的行为特点,均在研究之列。有人把该学派的研究内容称为“组织行为”研究。该学派的最早代表人物和研究活动是梅奥和霍桑试验。50 年代,阿吉

29、里斯提出了“不成熟成熟交替循环的模式”。E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这是较新出现的学派,其创始人是英国的特里斯特。该学派认为,要解决管理问题,只分析社会合作系统是不够的,还必须分析研究技术系统对于社会系统的影响,以及对个人心理的影响。该学派认为,组织的绩效以至管理的绩效,不仅取决于人们的行为态度及其相互影响,而且也取决于人们工作所处的技术环境。管理者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确保社会合作系统与技术系统的相互协调。该学派特别注重于工业工程、人机工程等方面问题的研究。F 决策理论学派该学派的基本观点是,由于决策是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因而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而管理又是以决策为特征的,所以应该围绕决策这个核心来形成管

30、理理论。支持这个学派的学者多数是经济学家和数学家。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西蒙,其代表作是管理决策新科学。当代决策理论学派的视野已大大超出关于评价比较方案过程的范围。他们把评价方案仅仅当成考察整个企业活动领域的出发点,决策理论不再是单纯地局限于某个具体决策上,而是把企业当作一个“小社会”来予以系统地、广泛地考察,因而又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种学科。G 沟通(信息)中心学派该学派同决策理论学派关系密切,主张把管理人员看成为一个信息中心,并围绕这一概念来形成管理理论。该学派认为,管理人员的作用是接收信息、贮存信息和传布信息,每一位管理人员的岗位犹如一台电话交换台。该学派强

31、调计算机技术在管理活动和决策中的应用,强调计算机科学同管理思想和行为的结合。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维特、纽曼、香农和韦弗。H 数学(“管理科学”)学派二战期间,运筹学的方法在组织和管理大规模的军事活动,特别是军事后勤活动中,取得了巨大成功。运筹学家们认为,管理基本上是一种数学程序、概念、符号以及模型等的演算和推导。他们自称为“管理科学家”。这样,就出现了管理科学学派。该学派认为,如果管理工作、制定决策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那么就可以利用数学符号或关系式来描述;在研究和解决管理问题(其中包括决策)时,要着重强调合理性、定量分析和准确衡量。11.权变理论学派该学派是在经验主义学说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

32、的,但不局限于研究个别案例,提出个别解决方法,而是试图提出适应特定情况的管理组织方案和管理系统方案。该学派认为,在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美国的卢桑斯认为,当过程、计量、行为和系统等四个学说结合在一起时,就产生了不同部分总和的某种东西,这就是管理的“权变学说”,这里包含着“权变关系”和“权变理论”。权变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权变理论是考虑到有关环境的变量同相应的管理概念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使采用的管理观念和技术能有效地达到目标。3、特点:以经营决策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完善组织管理制度、加速新产品开发的进

33、程、重视科学技术与应用科技成果、十分强调人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人本管理、培养教育、光辉的 1947 年等)。(1)把经营决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西方管理学家们认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是经营,经营的重点在决策。所谓经营,是指企业要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实行以销定产,确定产品方向、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标准,搞好产销衔接,开展为用户服务,筹集资金的一系列重要战略的活动。所谓决策,是指以谋取高额利润为目标,提出集中经营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从中选优、组织实施的一系列活动。(2)实行产品多样化经营和混合经营。即除经营一种或几种主要产品外,还兼营与主产品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产品,甚至有的企业把生产技术上或业

34、务上无联系的作业和产品搞在一起,进行混合经营。因为,当今科技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市场容量缩小,但对多种小产品的需要增加,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单纯经营一种或几种产品,风险大,而采取产品多样化经营和混合经营,有利于充分利用资金和资源,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分散经营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3)广泛采取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国家的许多大公司,主要是采用集权的管理体制,企业管理的许多问题都是由总公司来决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规模扩大,集权的管理体制不利于中下层单位积极性的发挥。1923 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新任总经理斯隆对传统的管理体

35、制进行了改革,首创了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事业部制,实行“集中控制与分散管理”的原则,即总公司保持生产经营的重要决策权,将日常管理权下放给按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事业部,每个事业部都是独立经营的核算单位,自负盈亏。这样,既能使总公司领导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研究企业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又能加强事业部的经济责任,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经营多样化,取得更多的赢利。(4)把不断发展新产品和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5)广泛运用现代自然科学新成果和现代化管理工具。这一特点的具体表现,是把运筹学、数学发方法,统计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6)十

36、分重视管理人才的选拔、培养与合理使用。发达的工业国家认为,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批优秀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什么事情也干不成。4现代管理学体现出的主要观点:战略观点、市场观点、变革观点、竞争观点、服务观点、专业化观点、素质观点、开发观点、经营观点、风险观点。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时期企业管理的发展演变过程与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管理的历史相比,我国企业管理的历史比较短,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历史,只有 40 多年的时间。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一、中国企业管理的五个主要的发展阶段:经济恢复阶段、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文革动乱十年、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 经济

37、恢复阶段(19491952)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后,最快的取得经济的发展,工人参与,当家作主。这个时期我国企业管理的重点是变革企业管理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由于全国解放后没收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官僚资本企业,对这些企业实行了军事管制和军代表领导制度。为了迅速恢复这些企业的生产,根据当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实行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建立了工厂管理委员会制度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铲除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在这些企业中的残余势力和影响,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周恩来、陈云等主持制定了我国

38、从 1953 年到 1957 年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 156 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 694 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以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化,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这个时期我国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大生产的科学管理制度。1953 年我国开始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集

39、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156 项重点工程建设。由于国营经济日益壮大,社会主义企业不断增加,要求实行科学管理。当时我们缺乏管理现代工业企业的经验,因此开始全面学习和引进苏联工业企业管理的制度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国国营企业实行了计划管理,使我国企业走上了科学管理的道路。但是,在这个时期,我们在企业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缺陷,如管理权过于集中在上级管理机关,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另外,在学习苏联企业管理经验上,存在着不顾我国国情,盲目照搬而放弃自己的优良传统的现象。计划经济体制 集权多,分权少大生产经验 行政办法多,经济手段少好处 设备、人才(引进) 弊端 重视产量、产值少,重经济、效益少采纳

40、按劳分配原则 照抄、照搬多,照顾国情少项目(引进)3、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19581965)(1)两次失误大跃进:这个时期,我国企业管理的重点是探索我们自己企业管理的道路,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模式。1958 年,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引下,工业战线上的广大职工,解放思想,意气风发,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开展了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跃进运动,曾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如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实行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大搞技术创新等。但当时一度出现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例如,不尊重事

41、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人的主观意志和精神的作用;不遵循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和按劳分配原则;片面追求产量、产值和速度,不讲经济核算;片面夸大群众的作用,忽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专家的作用;忽视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须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把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不加分析地一概破除;实行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瞎指挥、乱操作等,导致了企业管理混乱,无人负责,浪费损失大,经济效益差的状况。管理的实践证明,不尊重客观规律,否定科学管理,就等于否定现代化大生产,它使我们受到了客观规律的惩罚而饱尝了苦果,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反右倾:“彭德怀”:1959 年 7 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

42、会议(庐山会议)期间,勇于直言,写信给毛泽东主席,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提出批评,遭到错误的批判,并在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被错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的首领免去国防部长职务。1965 年 9 月被派往四川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仍顾全大局,兢兢业业地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又遭严重迫害。由于长期的摧残和折磨,1974 年 11 月 29 日在北京逝世。1978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毛泽东意识到有错误,派一个调查小组,组长彭德怀到湖南农村发现,发展没给农民带来多少好处,彭德怀找不到毛,写了一封“万言书”,说明农民生活苦不堪言,毛正在

43、准备开庐山会议,收到彭德怀的信,他发现有一鼓强大的势力在运行、在袭来,会议变成反右倾。(2)两次突变天灾:19591961 史无前例的自然灾害,很多地方颗粒无收,雪上加霜,中国老百姓与党同甘共苦、同心同德,中央领导人与农村共度难关。例:外交部长陈毅到家做客,活佛拿苹果给他吃,他接连吃了好几个,活佛很惊讶,陈毅笑着说:“我要开吃,早就吃没了”。人祸:毛认为苏联搞修正主义,意识形态的尖锐斗争,使两国政治关系、国家关系破裂,一夜之间,撤消一切合同,终止合同执行,撤走全部专家。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失误,再加上当时农业遭受自然灾害,中苏关系恶化等原因,在 19591961 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出现

44、了严重困难。因此,党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针对企业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1961 年 9 月党中央颁布了“工业七十条”,这个条例系统地总结了过去学习苏联和“大跃进”中企业管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规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管理政策。推动了企业管理工作的整顿、改进和提高,从 1962 年1965 年,我国企业管理又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这个时期,工业战线上出现了以大庆油田为代表的一批先进企业,1964 年,党中央向全国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大庆油田的职工在搞好油田建设、职工队伍建设、培养良好作风方面,创造了“三老四严”和“四个一样”的好经验。“三老”是对

45、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四严”是对待革命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四个一样”对待革命工作,要作到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在场和不在场一个样,每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4、文革动乱十年(19661976)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使企业管理的大好形势遭到了破坏。林彪“四人帮”一伙,由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目的,全盘否定“文化大革命”前的企业管理经验,他们污蔑“工业十七条”是“复辟资本主义的黑纲领”,鼓吹用“阶级斗争”来代替生产斗争,竭力煽动无政府主义。在他的左思潮的影响下,许多企业废除了管理机构,销毁了管理资料,非废

46、除了管理制度,将管理人员下放到车间劳动。这样,使我国企业管理遭受了一场空前的大灾难,严重破坏了生产,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毛泽东思想:消除修正主义坏思想,阶级斗争代替企业管理,学生运动代替生产。76 年,中国历史上大事最多的一年:1)淮河发生大水。2)唐山大地震。3)吉林降了一次历史上陨石雨直径 2.3 米,6 尺深。4)死了三为最伟大的领导人:1 月 8 日 周恩来;7 月 6 日 朱德;9 月 9 日 毛泽东。5)10 月 6 日粉碎四人帮,华国锋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文革把企业管理、经济建设推向崩溃的边缘。5、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背景:1976 年 10

47、 月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特别是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78 年 12 月)以来,我们党纠正了经济工作中长期以来左的错误,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开始了四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个时期,我国企业管理的重点是积极进行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模式。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改革管理体制、搞活企业的文件。这些文件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把经营自主权下放给企业,使企业作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改造、自我发展。在这个时期工作重点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阶段:企业全面改革的准备时期(1979 年1984 年)农村改革:要有粮食,农村联产承包责

48、任制,人民公社为主要经济形式。新八字方针: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全面整顿:企业、铁路、军队、党都需要整顿(2)阶段:全面改革时期(1985 年1991 年)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决定:中国进入全面改革内容:工资、用工、分配、劳动制度等改革经济发展非常快、生活提高非常快、农民开始过上好日子(3)改革开放的新高潮(1992 年1996 年)十五大召开,解决两个重大问题:政治:树立国家旗帜(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经济:1)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2)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3)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

49、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4)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5)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6)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7)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8)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从 1985 年到现在,上改革的后一阶段。这个期间也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前一阶段逐渐理顺国家和企业关系的条件下,着手改革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在全国普遍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在小型企业试行租赁制,并有选择地搞股份制试点。同时,推行企业内部配套改革,实行厂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改革企业组织机构;实行干部委任制、聘任制和通过招标的办法选拔经营者;改革劳动制度,实行劳动合同制;改革工资制度,实行工资总额和经济效益挂钩。二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肯定成绩,把改革的成果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自1984 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及有关部门,把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执行的方针政策和成功的改革经验加以概括总结,一法律和规章的形式固定下来。1992 年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