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 中药 Chinese Herb,掌握: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与无毒、配伍、配伍禁忌、妊娠禁忌及煎药时常用的特殊处理方法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应用技能;常用中药的分类、性能特点、功效、应用(主治病证及重要配伍的意义)、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来源(指同名异物者)及功效相似药物的异同点。,本章重点,熟悉:历代代表性本草著作,中药的剂量和服法等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的异同点。,本章重点,了解:饮食禁忌;较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功效、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掌握类常用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本章重点,指以中
2、医学理论阐述其药性,并指导临床应用的传统药物,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中药定义,中药基本知识,中药的产地、采集、贮存 中药炮制 中药性能 中药用法,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中药的性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 升降浮沉、归经及毒性等内容。,中 药 的 性 能,(一) 四 气,四气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凡能治疗温热性疾病的药物,多属凉性或寒性;凡能治疗寒凉性疾病的药物,多属热性或温性。此外,还有一些寒、热之性不甚明显,作用平和的药物称平性药。,五味是指药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 药味
3、不同,则作用不同。,(二)五 味, 辛 “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辛味药多用于治疗表证、气滞及血瘀等病证 甘 “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调和、缓急的作用。补益药、调和药及止痛药多具有甘味,故甘味药多用于虚证、脏腑不和及拘挛疼痛等病证,五 味, 酸 “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作用。酸味药大多用于治疗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滑脱、遗精遗尿、崩漏带下等病证 苦 “能泄、能燥”,即具有通泄、燥湿等作用。如清热燥湿药大多具有苦味,故能泄热燥湿,常用于实热火证及湿热等病证 。,五 味, 咸 “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等作用。如泻下药、软坚药大多具有咸味,故咸味
4、药常用于治疗大便秘结、瘰疠瘿瘤、癥瘕痞块等病证。,五 味,“淡”味药,本类药无明显味道;“淡”则“能渗、能利”,即能渗湿利小便;常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病证。“涩”与“酸”味药作用相似,大多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常用于虚汗、久泄、遗精、出血等病证 。,五 味淡 酸 涩,升即上升提举;降即下达降逆;浮即向外发散;沉即向内收敛。 升、降、浮、沉即是指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作用趋向。药物的这种性能可用于调整机体气机紊乱,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或因势利导,驱邪外出,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三) 升 降 浮 沉,概 念 药物对某经(脏腑或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甚
5、至无作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归经。,(四) 归 经,酸枣仁能安神治心悸失眠,归心经;麻黄止咳平喘,归肺经;全蝎能解痉止痛,归肝经。,归 经,有一些药物,可以同时归入数经,说明该药对数经病变均有治疗作用。 如山药能补肾固精、健脾止泻、养肺益阴,归肾、脾、肺经。 归经指明药物治病的应用范围,药物的归经不同,治疗的范围也就不同。,归 经,概念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毒性反应与副作用不同,它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可危及生命。 正确认识中药毒性是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有毒中药大多效强功捷,临床用之得当,则可立起沉疴;若用之失当,则可引起中毒 。,(五) 中 药 毒 性,中 药 毒 性 的
6、现 代 研 究,1. 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2. 心血管系统的毒副作用3. 消化系统的毒副作用4. 肝肾功能的损害5. 过敏6. 致畸致癌作用,(一) 配 伍,四、中药用法,(二)用药禁忌,(三)中药用量,概念 根据不同病情和临床辨证,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组合在一起应用 “七情” 表示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长期临床用药实践中对单味药的应用和药物的配伍关系的总结,(一)配 伍, 单行 用一味药治疗疾病谓单行 相须 两种性能、功效相同或近似的药物合用,以增强疗效的一种配伍方法,七 情, 相使 两种药合用,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功效的配伍方法谓相使 相畏 一种药物的毒副
7、作用,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使其毒副作用减轻或消失的配伍方法称相畏,七 情, 相杀 一种药物能够清除另一种药物毒副作用的配伍 相恶 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使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的一种配伍 相反 两种药物配伍应用后,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七 情,中药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及服药食忌三方面的内容;注意用药禁忌是用药安全和药物疗效的保证,(二) 用 药 禁 忌,概 念 指某些药物配伍使用,会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或破坏和降低原药物的药效,因此临床应当避免配伍使用, 配 伍 禁 忌,中药配伍禁忌的范围主要包括药物七情中相反、相恶两个方面的内容。历代医家对配伍禁忌药物的认识,都不一
8、致,金元时期才把药物的配伍禁忌概括为十八反、十九畏,配 伍 禁 忌,概 念 指对妊娠母体或胎儿具有损害作用,干扰正常妊娠的药物。根据药物作用的强弱,一般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 妊娠用药禁忌,即剂量,是指用药的分量 药物性质与剂量 药物配伍与剂量 年龄、体质、病情与剂量 季节、地域与剂量,(三) 中 药 的 用 量,煎药用具:砂锅、瓦罐,忌用铜、铁锅 煎药用水:水质洁净的井水、自来水 煎煮火候:文火、武火 煎煮方法:浸泡、煎煮、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熔化,(三) 中 药 的 煎 服 法,煎药法,第二节 中 药 分 类 及 常 用 中 药,一、解 表 药凡具有发散功效,以发散表邪为主要作用,解除表
9、证的药物,称解表药,【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主治】 辛温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麻 黄,【性味归经】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肺、脾经 【功效主治】 辛温解表 除湿止痛 祛风止痉 透疹止痒,防 风,【性味归经】 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 辛凉解表 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 疏肝解郁,薄 荷,【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肝、肺经 【功效主治】 疏散风热 清肺润肺 清肝明目,桑 叶,二、祛风湿药,概 念 指具有祛风除湿功效,以祛除风湿为主要作用,治疗风湿痹证的药物,【性味归经】 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效主治】 祛风除湿 散寒止痛,独 活,【性味归经】 辛、咸
10、,温。有小毒。归膀胱经 【功效主治】 祛风除湿 通络止痛 软坚消鲠,威 灵 仙,三、祛湿药,概念 凡具祛湿功效,以祛除湿邪为主要作用,治疗水湿停聚的药物,藿 香,【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主治】 化湿解暑 和中止呕 辛温解表,【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主治】 燥湿健脾 祛风除湿 散寒解表 养肝明目,苍 术,【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主治】 利水渗湿 补中健脾 宁心安神,茯 苓,【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脾、 胃、肝、胆经。 【功效主治】 利湿退黄 除湿止痒,茵 陈,【性味归经】 苦、寒。有毒。归心、肾、膀胱经。 【功效主治】
11、清热利湿 清心除烦 通经下乳,木通,【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肝、肾、肺、 小肠经。 【功效主治】 清热利湿 渗湿止泻 清肝明目 清肺化痰,车 前 子,四、清 热 药,概 念 凡具有清热功效,以清除里热为主要作用,治疗热性病证的药物,【性味归经】 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主治】 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生肌收敛,石 膏,【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主治】 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栀 子,【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凉血止痢,金 银 花,【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 疏风散热,连
12、 翘,【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 利湿通淋 清肝明目,蒲 公 英,【性味归经】 甘,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主治】 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生 地 黄,【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主治】 清热凉血 活血散瘀,牡 丹 皮,【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脾、胆、大肠、小肠经。 【功效主治】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清热凉血 清热安胎,黄 芩,【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主治】 清热燥湿 清热解毒 清热泻火,黄 连,【性味归经】 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主治】 清热燥湿 清热解毒 滋阴泻火,黄 柏,【性味归经
13、】 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暑 退热除蒸 清胆截疟,青 蒿,【性味归经】苦,凉。归肝、脾、胃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暑 健脾升阳 凉血止血,荷 叶,【性味归经】 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主治】 清热明目 润肠通便,决 明 子,【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肝、胃经 【功效主治】 清虚热 清疳热,银 柴 胡,【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主治】 清虚热 清肺热,地 骨 皮,五、消 导 药,概 念 指具有消食导滞功效,以消除胃肠积滞,促进消化为主要作用,治疗饮食积滞的药物,【性味归经】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主治】 1. 消食化积 2.
14、 行气散瘀,山 楂,【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小肠、 膀胱经 【功效主治】 1. 消食健胃2. 涩精止遗,鸡 内 金,六、催 吐 药,概 念指具有催吐功效,以引起或促使呕吐为主要作用,祛除胃内宿食或毒物的药物;主要适用于宿食停胃或误食毒物本类药物大多具有毒性,且作用峻猛,故只能暂用,中病即止,不可连服、久服,瓜 蒂,【性味归经】 苦,寒。有毒。归胃经 【功效主治】 1.催吐痰食2.利湿退黄,七、泻 下 药,概 念 指具有泻下通便功效,以促进排便为主要作用,治疗胃肠积滞、水肿停饮的药物 包括攻下药、润下药及逐水药三类,大 黄,【性味归经】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 心包经。 【功效主治
15、】 1. 泻热通便 2. 凉血解毒 3. 逐瘀通经,【性味归经】 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 软坚泻下 清热解毒,芒 硝,【性味归经】 甘,平。有毒。归脾、胃、大 肠经。 【功效主治】 润肠通便,火 麻 仁,【性味归经】苦、辛,寒。有毒。归肺、 肾、大肠经 【功效主治】 1. 泻水逐饮 2. 消肿散结,大 戟,八、祛 痰 止 咳 平 喘 药,概 念 具有祛痰功效,以祛除痰涎为主要作用,治疗咯痰不畅的药物,称祛痰药 具有止咳平喘功效,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作用,治疗咳嗽、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前 胡,【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主治】清热化痰 降气平喘 疏散风
16、热,【性味归经】 川贝母、伊贝母、平贝母:苦、 甘,微寒;浙贝母:苦,寒。归肺、心经。 【功效主治】 1. 清热化痰 2. 解毒散结,贝 母,【性味归经】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主治】 1. 温化寒痰 2. 燥湿化痰 3. 降逆止呕 4. 消痞散结,半 夏,【性味归经】 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主治】1. 止咳平喘 2. 润肠通便,苦 杏 仁,【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经。 【功效主治】 1. 止咳下气 2. 润肺祛痰,款 冬 花,【性味归经】 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主治】 1. 祛痰止咳 2. 宣肺利咽 3. 排脓消痈,桔 梗,九、温 里 药,概 念
17、指具有温补阳气、祛除里寒功效,以温里散寒为主要作用,治疗里寒证的药物 主要适用于外寒内侵、脏腑阳虚及亡阳厥逆等病证,附 子,【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 肾脾经。 【功效主治】 1. 温里助阳 2 .回阳救逆 3. 祛寒止痛,【性味归经】 辛,热。归肾、脾、胃、 心、肺经。 【功效主治】 1. 温里散寒 2. 回阳通脉,干 姜,【性味归经】 辛、甘,大热。归脾、肾、心、 肝经。 【功效主治】 1. 补火助阳 2. 散寒止痛 3. 温经通脉,肉 桂,十、理气药,概 念 指具有理气功效,以疏通气机、行气解郁为主要作用,治疗气机郁滞诸证的药物 主要适用于脾胃气滞、肝气郁结、肺气壅塞等病证,
18、陈 皮,【性味归经】 苦、辛,温。归脾、胃、 肺经 【功效主治】 1. 理气和中 2. 燥湿化痰,【性味归经】 辛、微苦、微甘,平。归肝、 脾、三焦经。 【功效主治】 1. 行气解郁 2. 调经止痛,香 附,【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胃、大 肠、胆、三焦经 【功效主治】 1. 行气止痛 2. 健脾消食,木香,木 香,十一、理 血 药,概 念 指具有调理血液功效,以补血、活血、凉血、止血为主要作用,治疗血分证的药物,川 芎,【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主治】 1. 活血行气 2. 祛风止痛,【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效主治】 1. 活血通经 2. 祛瘀止痛
19、 3. 凉血消肿 4. 清心除烦,丹 参,【性味归经】 辛,温。归心、肝经。 【功效主治】 1. 活血化瘀 2. 通络止痛,红 花,【性味归经】 苦、涩,平。归肺、心、肝、脾经。 【功效主治】 1. 收敛止血 2. 除湿止痢 3. 解毒疗疮 4. 截疟杀虫,仙 鹤 草,【性味归经】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主治】 1. 化瘀止血 2. 消肿定痛,三 七,十二、补 益 药,概 念 指具有补益功效,以补气血阴阳为主要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人 参,【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温。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主治】 1. 益气固脱 2. 大补元气 3. 益气活血 4. 益气摄血 5. 益气健脾
20、 6. 益气补肺 7. 益气生津 8. 益气安神,【性味归经】 甘,微温。归肺、脾经。 【功效主治】 1. 补气升阳 2. 益气固表 3. 益气利水 5. 益气活血 6. 托毒排脓,黄 芪,【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肺经。 【功效主治】 1. 益气补中 2. 益气补肺 3. 益气生津 4. 益气生血,党 参,【性味归经】 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主治】 1. 益气健脾 2. 燥湿利水 3. 固表止汗 4. 益气安胎,白 术,【性味归经】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主治】 1. 益气补中 2. 祛痰止咳 3. 清热解毒 4. 缓急止痛 5. 调和诸药,甘 草,【性味归经】 甘,微
21、温。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 1. 补血调经 2. 滋阴填髓,熟 地 黄,【性味归经】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效主治】 1. 补血调经 2. 活血止痛 3. 润肠通便,当 归,【性味归经】 苦、酸、甘,微寒。归肝、脾经 【功效主治】 1. 补血调经 2. 平肝止痛 3. 敛阴止汗,白 芍,【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主治】 1. 养阴清肺 2. 益胃生津,沙 参,【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功效主治】 1. 养阴润肺 2. 益胃生津 3. 清心除烦 4. 润肠通便,麦 冬,【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肾、肺经。 【功效主治】 1. 益精补肾 2.
22、养肝明目 3. 润肺止咳,枸 杞 子,【性味归经】 甘、咸,温。归肾、肝经 【功效主治】 1. 补肾壮阳 2. 强筋健骨 3. 固冲止带 4. 托毒起陷,梅花鹿茸片 马鹿茸,鹿 茸,【性味归经】 甘,温。归肺、肾经。 【功效主治】 1. 补肾壮阳 2. 补肺止嗽,冬 虫 夏 草,【性味归经】 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 1. 补肾助阳 2. 强筋健骨 3. 补肾安胎,杜 仲,【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 温肾壮阳 强筋健骨 祛风除湿,淫羊藿 箭叶淫羊藿,淫 羊 藿,十三、固 涩 药,概 念 指具有收敛固涩功效,以敛耗散、固滑脱为主要作用,治疗多汗、遗泄滑脱、崩漏带
23、下的药物 分收敛止汗、涩肠止泻、涩精缩尿及固崩止带四类,五 味 子,【性味归经】 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功效主治】 收敛固涩 生津止渴 宁心安神,【性味归经】 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主治】 涩肠止泻 敛肺止咳 生津止渴 安蛔止痛,乌 梅,【性味归经】 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 收敛固涩 补益肝肾,山 茱 萸,十四、平 肝 息 风 药,概 念 指具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功效,以平肝阳、息肝风、止抽搐为主要作用,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的药物 主要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及肝风内动所致痉挛抽搐等病证,天 麻,【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经 【功效主治】 平肝息
24、风 祛风通络,【性味归经】 甘,凉。归肝、心包经。 【功效主治】 息风止痉 清热平肝,钩 藤,【性味归经】 辛,平。有毒。归肝经。 【功效主治】 息风止痉 通络止痛 攻毒散结,全 蝎,十五、安神药,概 念 指具有安神定志功效,以镇惊、养心为主要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的药物 分重镇安神及养心安神两类,分别适用于心神受扰及心神失养所致的惊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病证,酸 枣 仁,【性味归经】 甘、酸,平。归心、肝、胆经 【功效主治】 养心安神 敛汗生津,【性味归经】 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 【功效主治】 宁心安神 化痰止咳 袪痰开窍 消痈散肿,远 志,十六、开 窍 药,概 念 指具有开窍醒神功效,以通
25、关开窍、醒脑复神为主要作用,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 主要适用于热陷心包所致神昏谵语,痰蒙心窍所致神昏癫痫以及中风、中暑所致窍闭神昏等病证,麝 香,【性味归经】 辛,温。归心、脾经。 【功效主治】 开窍醒神 活血消肿 通络止痛,十七、驱 虫 药,概 念 指具有杀虫功效,以杀灭或麻痹虫体为主要作用,治疗人体寄生虫病的药物,使 君 子,【性味归经】 甘,温。有毒。归脾、胃经 【功效主治】 驱虫杀虫 健脾消积,十八、外 用 药,概 念 凡以在体表使用为主要给药途径的药物 主要适用于疥癣、湿疹、痈疽疔毒、麻风、梅毒、毒蛇咬伤等病证,血 竭,【性味归经】 甘、咸,平。归心、肝经 【功效主治】 活血止痛 生肌敛疮 收敛止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