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克和千克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即教材 8587 页第 1 课时的内容。2、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这节课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与思考,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侧重于以下几方
2、面的思考:1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精心设计的、有效指导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 1 克和 1 千克的表象,从而建立观念。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掂一掂、比一比、找一找、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了解 1 克、1 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3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通过操作使学生比较具体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3、。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 ,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再如,让学生称出数学课本的质量。让他们在认识一些不同的秤后,实际练习读取盘秤、弹簧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数值,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质量观念。4运用形成的质量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在掌握用称物体的方法和过程中,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下,使学生经理看、掂、称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在观察与动手操作中形成质量观念,并培养学生
4、估量物体的意识。3、初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进行学习的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的兴趣。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三维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为:1、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2、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 。四、解决方法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受、体验的机会。五、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合作学习法、讲解法、演示法、操作探究等教学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践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
5、我们的生活中。六、设计理念教学中,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授课,这样即便于准备学具,又体现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本课设计不断创设富有生活意义的操作活动,激励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从操作中发现,从发现中体验,让“做数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动力,体现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教学理念。七、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从五一春假前就听同学们说放假要出去旅游,那你们去了哪些地方,能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吗?生:。 。 。 。 。 。师:看到同学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说明你们的五一肯定都
6、过得非常愉快,是吗?师:老师有一个小外甥女,她在五一的时候也出行了,大家想知道她去什么地方了吗?生:。 。 。 。 。 。(播放视频)师:她去哪里了?想不想知道她都购买了什么?(课件出示物品)2、引出课题:用来表示物品有多重用克和千克做单位,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板书:克和千克)你最想了解克和千克的哪些知识?(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教学时我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来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体验操作,获取新知1、介绍秤师:在生活中往往有些物品没有标明它
7、的净含量,那我们如果想知道它们到底多重,那该怎么办?生:用秤称一称。师:你们都知道有那些秤吗?(介绍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秤)2、感受 1 千克师:你们想不想感受一下 1 千克到底有多重?生:想。师:现在找一找你们桌上有没有重量是 1 千克的物品?小组传着掂一掂,感受一下 1 千克的重量。3、感受 1 克师:刚才我们感受了 1 千克的重量,现在我人拿出 1 枚 2 分的硬币,闭上眼睛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把你的想法告诉给大家好吗?生:这枚 2 分硬币太轻了。师:这么轻的东西要想知道它有多重怎么办啊?生:用天平(出示天平称得的结果)师:结果是这枚 2 分硬币的重量是 1 克。(学生掂一掂感受 1 克的
8、重量)师:通过你对 1 克的感受,你可不可以说一说、找一找和这一枚硬币的重量相同物品还有那些啊?2、感受 10 克师:一枚这样的硬币重 1 克,那 10 枚这样的硬币有多重呢?生:10 克。3、感受 100 克师:现在找一找你们的桌上有没有重 100 克物品吗?请你掂一掂。它相当于多少个 2 分钱的硬币呢?师:现在请你迅速的找出重 500 克的物品感受一下?它相当于多少个酸奶呢?两件 500 克的物品多重呢?师:拿出小组中 2 个 500 克的物品和 1 千克的物品分别掂一掂,你发现了什么?生:一样重师:那好!我们来验证一下?师:这是两袋重 500 克的糖,用盘秤称的结果是 1 千克,同学们的
9、发现是对的,1 千克=1000 课,这就是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关系。 全班齐读(三) 、基本练习,巩固应用1、填空1)我们学习的表示物体的重量单位有( )和( ) 。2)称比较轻的物品时,常用( )做单位;称稍微重一些的物品时,常用( )作单位。2、你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吗一只公鸡大约重 2( )一个梨大约重 160( )一袋饼干大约重 110( )一本书大约重 200( )冯老师的体重大约是 51( )咱们班李佳芮的体重大约是( ) 3、选择合适的符号 “ ” “” “=”400 克500 克 8 千克3 千克 1000 克1 千克 5 千克香蕉9 千克香蕉 1 千克玉米1 克玉米4、要买 1 千
10、克瓜子,可以怎样买?秀香瓜子一袋 400 克,香瓜子一袋 400 克,可以怎么买?5、挑错大家好:我叫马小虎,长得胖胖的,体重已经达到了 40 克 。我每天早上能吃掉两个重 60 克的鸡蛋,喝掉一袋重 250 克的牛奶,然后背着重达 3 克的书包去上学;每天中午我要吃掉三个重 50 千克的馒头,我够厉害吧!6、1 千克棉花和 1 千克铁那个重?(四) 、全课总结,课外实践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让学生说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老师想请同学们课下调查几种物品的质量你们能做到吗?(出示调查物品的名称,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物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的活动,使他们不仅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感受了千克和克的实际重量,同时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