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马哲第三章.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7845216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第三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哲第三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哲第三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马哲第三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马哲第三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 )A、一分为二 B、运动就是一切C、坚持斗争就能发展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3、在工作中防止“过”和“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绝对和相对的观点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C、既对立又统一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态C、只有绝对的运动

2、,没有相对的静止D、动即是静,静也是动6、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7、 “扬弃”是指( )A、抛弃 B、否定一切 C、既前进又倒退 D、既克服又保留8、因果关系反映的是( )A、所有事物先后相继的现象 B、所有事物彼此制约的现象C、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关系D、事物或现象之间联系和发展的关系9、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句话是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10、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A、有时起作用 B、有时不起作用C、起促进或延缓的

3、作用 D、起决定性的支配作用11、系统是指( ) A、承前启后B、发展顺序C、事物内部诸要素的总和D、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12、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一结论是( )A、唯心主义观点 B、辩证法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 D、机械论观点13、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指( )A、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 B、矛盾的共性与矛盾的个性C、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14、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A、外力的的推动 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同一性 D、事物内部矛盾15、黑格尔说:“从人身体上割下来的手,就不

4、是原来意义上的手。 ”这句话说明了( )A、 系统的整体性 B、系统的结构性C、系统的层次性 D、系统的开放性16、事物矛盾的精髓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内因和外因的关系17、或然率是( )A、对可能性在量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规定B、对可能性在质上的一种补充说明C、对现实性在量上的一种说明D、对现实性在质上的一种说明18、 “白马非马”说法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关系19、唯物辩证法所理解

5、的发展是( )A、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 B、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C、新事物的不断产生和旧事物的不断灭亡D、事物的永恒运动20、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B、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三)多项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是( )A、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B、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宇宙观C、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的内在联系所构成的科学体系D、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否定E、对形式逻辑“同一律”的否定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A、它最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B、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

6、本内容C、它揭示了一切变化和发展的内在原因D、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E、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3、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认为( )A、联系是相互区别的具体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C、事物之间的界限是模糊不清的D、事物之间的界限是固定的不变的E、事物之间的界限是有条件的、相对的4、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 )A、事物的本质联系 B、事物的必然联系C、因果联系 D、事物的稳定联系E、和本质同等程度的概念5、可以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理解为( )A、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B、同一性和斗争都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

7、的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D、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E、斗争性决定同一性,同一性反作用于斗争性6、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是( )A、既相互联系又相互转化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解决好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就容易得到解决D、主要矛盾解决了,非主要矛盾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E、非主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影响作用7、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表现为( )A、两者相互区别、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补充B、重点论是一点论,与两点论对立C、两点论是均衡论,与重点论对立D、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E、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8、矛盾解决的基本形式有(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B、矛盾双方调和,形成一个新事物C、矛盾双方“

8、同归于尽” ,为新的矛盾双方所代替D、矛盾双方达到绝对统一E、矛盾双方通过缩小差别达到对立面的融合9、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 )A、 个性中包含共性 B、 个性寓于共性之中C、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D、 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E、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0、有人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势不两立,你死我活”的对抗。这种观点( )A、揭示了矛盾的斗争性的深刻含义B、错误地把矛盾的斗争性归结为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C、用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抹杀了矛盾的斗争性的普遍性D、否定了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含义广泛的哲学范畴E、是对矛盾的斗争性简要而明确的表述11、系统的主要特点( )A、整体性 B、统一性C、复合性

9、D、稳定性 E、有序性12、要素的基本特点是( )A、个别性 B、局部性 C、多样化D、不确定性 E、不可分性13、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E、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14、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 “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E、 “荣枯代谢而弥见其

10、新”15、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16、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蚊穴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17、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 。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A、多元论的思想 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E、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18、意识和

11、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E、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19、中国传统哲学主张有差别的矛盾的统一,更重视“和合”的统一,其表现( )A、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B、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C、 “礼之用,和为贵”D、 “一分为二”E、 “动非自外”20、1999 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 WTO 达成了“双赢” 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

12、发展为条件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面使自己获得发展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E、 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单项选择题答案1、D 2、C 3、D 4、D 5、B6、B 7、D 8、C 9、C 10、C11、D 12、B 13、C 14、D 15、A16、B 17、A 18、B 19、C 20、C多项选择题答案1、A B C D 2、A B C D E 3、A B E 4、A B D E 5、A C D 6、A C E7、A D E 8、A C E 9、A C D E 10、B C D 11、A B C D E 12、A B C D E13、A B D 14、A B D E 15、A B D 风格16、A D E 17、B C D E 18、A B E19、A B C 20、A B D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