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资料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辨析题1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正确。 生产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量。这是因为: 第一, 构成生产力主要要素的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以及劳动者都是物质性的要素, 是作为客观实体而存在的。 第 二,生产力是现实的物质力量,它存在于人们的物质性活动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第三,生产力是一种既得的物质力量,有着自身客观的发展规律。因此,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2 、时势造英雄。正确。 这是唯物主义历史观。 任何英雄人物都不是天生的, 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造就的。 英雄人物是适应历史的发展, 人民群众斗争的需要并在群众斗争中产生和成长的, 英雄人物的出
2、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3、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错误。 谋事在人,承认了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认为成事在天,即事情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有宿命论和唯心史观的色彩。唯物史观认为, 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 而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人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 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获得成功。4、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正确。 政权掌握在哪一个阶级手里, 这一点决定一切。在阶级社会里, 统治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 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 一切反动统治阶级是不会自愿让出政权的
3、, 被压迫阶级通常要经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5、任何个人在历史上都起作用。正确。 历史唯物主义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同时也承认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个人按其作用的大小,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 他们在历史进程中明显地留下自己意志的印记并能影响历史事件的外貌特征。 普通个人对历史的作用小些,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中包括无数普通个人的作用。二、论述题1 、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意义。( 1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
4、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 )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出发,产生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 它包括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已的观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和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包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一切为了人民
5、群众的利益, 这是无产阶级政党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表明无产阶级政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私利。这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因此,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对于当前继续发扬党的优秀传统,反对官僚主义,关心群众疾苦,加强反腐倡廉, 实现党对人民群众的正确领导,具有重要的意义。2 、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阐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变革最深刻的根源。 社会基本矛盾的相互作用、 辩证运动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推动着
6、人类社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2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 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解决。 我国原有的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 随着条件的变化, 这一体制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 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只有通过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和教育、 科技、 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才能解放被旧体制束缚的生产力。 所以, 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
7、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 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3 )经过从农村到城市的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历史性变化。实践证明,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3 、马克思认为: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 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 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实, 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8、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筑。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发展了,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 )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方向,它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标志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因而必将引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一连串的变化。( 3 )封建时代的后期,资产阶级作为新兴阶级,代表着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方向。 资产阶级运用指南针、 火药与印刷术击败落后封建生产关系和上
9、层建筑的代表封建主,是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的历史必然。( 4 )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的发明,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 我们在历史上曾长时间地领先于世界各民族, 近代只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与外国侵略,才落后了。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已经取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 由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所以我们以较快的速度初步建成了小康社会。 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不断改革经济基础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 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方
10、面, 大力发展生产力, 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 环境污染较严重。 我们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 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 请结合这一实际, 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 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1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它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
1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其中不良影响之一就是在发展现代工业的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3 )对此,我们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树立全球观念、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和危机意识, 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和急功近利的行为, 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 直至变革不适合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形式。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手段。5、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 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
12、这些道理, 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 1 )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存在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到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具有反作用。( 2 )社会意识不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实在,它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首先,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平衡性。 在同样的社会存在条件下,不同社会主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映。 其次, 社会意识诸形式均有自成系统、 前后相继的历史链条,各自具有历史的继承性。这些意识在相互间的影响中会有其不同反应。第三, 社会意识具
13、有相对独立性。正因如此,处于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会丰富多彩,出现很大差异甚至产生对立。 正确地认识这些道理, 对于我们正确而充分地发挥人的能动作用, 正确而辩证地鉴别客观存在中的一切事物, 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 积极汲取社会现实中一切人类积极的科学人文成果, 摒弃或反对错误的思想行为, 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 具有巨大的意义。6 、 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 “合力” 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 1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一方面,社会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
14、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的结果。 另一方面,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人类在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 受自己的目的的驱使, 会 对历史活动作出自己的选择。 而人们对历史的选择性, 最终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归根结蒂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2 )社会是由人民群众组成的。历史中的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影响作用。 社会历史就是在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 每一个人积极的或消极的历史活动都会成为历史事件具体内涵的组成部分, 成为整个人类意志中的合力因素和影响历史前进的力量。( 3 )任何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
15、的重大历史事件或成就,虽然离不开杰出人物的巨大作用,但一者杰出人物来 自人民群众,二者他们所提出的理论和实践要么建立在无数代前人和当代人民群众历史活动的基础之上, 要么离不开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参与。 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代表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或方向。 一切杰出人物发挥作用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 在这个角度上, 一切重大的历史事件, 都是人们的意志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 “合力” 作用的结果。它与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行不悖,两者之间并没有矛盾。( 4 )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个人奋斗作为人类意志合力组成部分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新时代的大学生
16、, 要树立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的胸襟抱负,自觉地担负起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责任, 现在为振兴中华而学习, 将来为复兴中华作出自己毕生的贡献7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 )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基本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政治制度等即上层建筑基本适合经济基础要求; 另一方面, 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 距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还远远不能满
17、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方面的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中还有不够完善的方面, 在意识形态领域还存在某些落后的、 不适合实际情况的东西, 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以上情况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 这些矛盾处理的不好, 加上历史的原因, 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多种所有制及分配方式的存在及个体收入的差距拉大等,就会引发甚至加剧各类社会矛盾。( 3 )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同时, 改革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 大力发展生产力, 缩小贫富差距,消弥
18、两极分化,化解各类矛盾,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8、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竖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1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按照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必须相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 )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儿女读书问题、住房问题、就医问题、低保问题,物价问题、贫富不均问题、腐败问题等。( 3 )在实践中,我党制定了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免除农业税,减免农村中小学学杂费, 推广农村公费医疗, 稳定高校学杂费, 加大大学生助学金覆盖面和额度,稳定销房价格,建立安居房,建立和扩大城乡低保户范围并提高其标准, 提高务工工资标准, 保证农民工工资发放;平抑物价,解决民生问题, 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等,都是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4 )作为大学生,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地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确立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