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空间形态与情感体验摘要:每个人每天吃穿住行几乎都要在一定的建筑空间内,设计者用感情创造空间,空间反过来影响不计其数的使用者的情感与情绪,心理状态及行动,这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问题,一座建筑的采光,空间变化,年代等因素直接影响着人类感觉,因此在人和空间环境组成的系统中,人是核心从而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就应当以人为本,把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建筑所传达可以使人感动的情感,这往往是一个好的设计之所在。文章主体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建筑空间形态对人感情影响的问题提出与初步探讨,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例如好的建筑是如何能够与人进行对话的,如何呼唤人的情感的。第
2、二部分以大量近期国内外建筑实例为支撑,以理论为了发点分析案例中能够凸显其鲜明特征的空间并通过大量实践调查,清楚地分析建筑空间与人类情感体验的相关问题。分析研究数据完善研究,主要从理念和实例分析两大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探索出建筑空间对于使用者情绪情感的具体影响及其影响因素并讨论如何用建筑空间创造人类情感。关键词:建筑空间、情感体验、以人为本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每个人每天吃穿住行几乎都要在一定的建筑空间内,建筑师用自己的情感创造出建筑空间,空间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使用者的情感与情绪。心理状态及行动,这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问题,从某种程度来讲,建筑与天气十分相像,灿烂的阳光会给人们带来好
3、心情使人感到愉快,即使有些人为了距离阳光充足的气候更近一些会宁肯付出极大的代价,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假使某人正处爱情和事业低谷那么无论天空多么绚烂,建筑多么绮丽都不能让他会心一笑,也正因此建筑不会彻底的左右一个人的情绪与心理状态。审是它仍然至关重要,一个好的建筑是能够与人进行对话的,是能够呼唤人的情感的。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物?建筑是不同于建筑物的,建筑物是房子,是一种物质空间,而建筑包含了设计师对生活的一种理解,不同的人对生活有着不同的理解,好的建筑是设计师对生活进行了深层次的理解,通过建筑语言将自己的哲学观、人生观、价值观传达于人,是可以感动人的。望着窗外高楼林立的城市,呈现的一种程式化
4、的城市景观,在城市尺度上通过高低起伏的天际线,追求一种大起大落的变化,同时也在追求节奏、韵律、对比的变化,去塑造一种城市之美。在建筑尺度上,每一栋建筑都在追求自己的节奏、韵律、对比的变化,以及自己本身在周围环境中的定位。建筑或者城市本身代表着某一时代的心理状态、社会意义。2、建筑空间形态与情感体验的基本问题21 建筑空间形态的基本内容建筑空间形状大小是根据它四周事物的边界来确定的,主要指以下二点即:一、平面形状;二、剖面状。因为空间的连续性或者四周的边界无法充分闭合,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赋予建筑空间一定的多变性以及流动性就尤为凸显。比例和大小的改变都会使建筑空间带给人完全不一样的感受。从而展示不
5、同的情绪比如简洁或者复杂,闭合或者开放,开阔或者雄伟等。总体而言,建筑空间的功能包括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二者是不可分割的。22 空间设计与情感的核心以人为本在人和空间环境组成的系统中,人是核心,从而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就应当以人为本,把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放在首要位置。设计建筑空间环境,其目的是为了合理创造整合,重组空间。建筑空间设计首先要保证使用者能够进行舒适、高效、便捷的日常工作学习及社交活动,做到保证使用者在不同空间环境下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需要的信息且满足使用者的心理上的舒适感与安全感。221 感觉与情绪及其环境从人的情感角度来说感觉是人情感的一种思维载体感觉也是人们了解和接触世界的一种体
6、验。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它是最简单的认识形式是极其简单的一种心理过程,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具有重要影响和意义的,正因为感觉的存在我们才具有分辨空间中各种事物的属性的能力,因此才能分辩色彩、音量、质地、大小、质量、气味、温度、味道等。正因为感觉的存在,我们才具有了解自身各部分的能力,如方位、动作、姿势、寒冷、脉搏,通过感觉我们才能进行一切其它繁杂的认识过程,如果我们失去感觉那会造成不能分辨客观空间事物的属性与自身状态。因此,我们说感觉是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如知觉、记忆、思维)的基础,就这个方面来讲感觉是人类关于空间世界的全
7、部知识的源泉。222 感觉与建筑空间的关系人对建筑空间的感觉既不是主观世界自发形成的,也不是客观世界机械注入的,而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的感觉往往是在使用过程中日复一日的感觉空间时潜移默化形成的,一座建筑的采光、空间变化、年代等因素直接接触时空间的个别属性总是作为一个方面与事物整体同时被反映,任何感觉都要受人的性倾向,知识经验和身体状况等主体因素的影响。223 空间感觉与自身感觉的相互作用建筑空间应用中医院、教堂等大尺度给人空间震撼力的建筑尤为明显。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是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
8、,强刺激则会使另一种感觉的感受降低。224 空间行为决定情绪在心理学家詹姆斯的观点中:人并非由于忧伤了才会哭泣,愤怒了才会争吵,害怕了才会发抖,事实上人是由于哭泣才会忧伤,争吵才会愤怒,害怕才会发抖。例如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的建筑系楼,整栋楼是由一个四层楼高的直跑楼梯串联起来的,顶层屋顶为大面积天窗,使用者一般来讲只能选择走这个楼梯,楼梯是超大尺度而又向上迎着顶层光亮的。因此,对使用者每天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情绪是人类身体改变时最直接的知觉,也就是说如果外界刺激导致人身发生某些改变,这些改变的知觉即为情绪。人类的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所有的决策和活动,在创造建筑空间时设计者可以采用强迫的手
9、法让体验者感受空间,从而影响感受者的情绪。3、建筑功能与审美及精神要求人们盖房子总是有它具体的目的和使用要求,自古以来,建筑的样式和类型各不相同,仔细考查起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功能在其中无疑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建筑,不仅用来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而且还要用来满足整个社会的各种需求。由于社会向建筑提出各种不同的功能要求,于是就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建筑类型。各类建筑由于功能要求的千差万别,反映在形式上也必然是千变万化。组成建筑最基本的单位,或者说最原始的细胞就是单个的房间,它的形式包括空间的大小、形状、比例关系以及门窗等设置,都必须适合于一定的功能要求。 是
10、由于功能使用要求不同而保持着各自独特的形式,以使之区别于另一种房间。然而就一幢完整建筑来讲,功能的合理性却不仅仅有赖于单个房间的合理程度,而且还有赖于房间之间组合。例如学校、医院、办公楼一类建筑,按照功能特点一般适合于以一条公共走道来连接各使用房间;可是对于展览馆、火车站等建筑来讲,往往则以连续、穿套的形式来组织空间,才能适合于它们的功能要求;至于影剧院建筑、体育馆建筑,按其功能特点则又有其独特的空间组合形式。凡此种种,都说明一定的功能要求只能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空间组合形式才能满足其使用要求,这就表现为功能对于空间形式的规定性。相反地,同一功能要求也可以用多种形式的空间来适应。例如同一使用要求可
11、以用不同的方案来解决,这就是说,功能对于空间形式既有规定性又有灵活性。建筑,既然是为人提供一定的物质空间环境,而人又是不能脱离开社会而孤立地存在的,因此我们还应当看到建筑功能与社会的联系。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社会财富集中于少数统治阶级服务的,这就是说,它首先必须用来满足统治阶级对它提出的功能要求。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筑从为少数人享用而转变到为所有的人创造合理的生活环境。这一转变对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如果明确这一点,有许多问题便找不到开正确的答案。例如在贫富差距极悬殊的社会中某些供少数人主享用的豪华别墅,常常被当作最舒适的目标而加以追求,如果以此作为适用的
12、标准来看待我国当前的职工住宅,那么势必会认为太简陋,甚至不能满足起码的功能要求。很明显,就我国情况,是不能以此作为衡量适用的标准的,从这里可以引出一条结论:看待建筑功能的合理性不能脱开一定的社会条件而追求一种抽象、绝对的标准。此外,在看待建筑功能功能问题上还应当有发展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是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建筑,作为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也必然要随之发展和变化。建筑中的功能因素所回答的正是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各种要求,而这种要求却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恰恰相反,它是一种无时无刻都在变化发展的因素。联系到前面所分析的
13、建筑空间形式一定要适合于功能的要求,那么功能的发展和变化将意味着什么呢?不言而喻,就意味着新的要求与原有的空间形式之间必然要从相对的统一而逐渐发展成为冲突、对抗,随着这种矛盾的日益尖锐,最终必将导致对于旧的空间形式否定。功能的变化和发展带有自发性,它是一种最为活跃的因素。特别是由于它在建筑中所占的主导地位,因而在功能与空间形式间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经常都是处于支配的地位,并成为推动建筑发展的原动力。但是正如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一样,虽然强调了内容对于形式的决定性作用,但也不能低估形式对于内容的反求作用,但也不能否定空间形式的反作用。一种新的空间形式的出现,不仅适应了新的功能要,而且还会反过
14、来促进使功能朝着更新、更复杂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我们也不能把空间形式看成是消极、被动的因素。事实上它和功能一起构成了建筑发展的两个环节是缺一不可的,如果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整个建筑发展的链条将由此而中断。由于人不同于一般的动物而具有思维和精神活动的能力,因而供人居住或使用的建筑应考它对于的精神感受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一间居室究竟需要多高才算合适呢?这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有人主张不低于 3m,有人认为 2.6m 就够了,争论的双方所持的论据都不外是从人的感受是否会感到压抑,这一方面出发的。如果单纯从使用观点来看即使把它的高度降低一半,也不会妨碍人们在里面就餐,然而如果
15、是这样就会使人感到和建筑的性质很不相称,这也明显地说明了除功能之外,还要考虑到人们对于建筑所提出的精神方面的要求。再如古代高直教堂所具有的十分窄而高的内部空产就更有力的说明了这个问题。如果单纯从宗教祭祀活动的使用要求来看,即使把它的高度降低十倍,也不会影响使用要求,但是作为一个教堂,它所具有的那样一种神秘的气氛和艺术感染力将荡然无存。由此可见,对于教堂这样一种特殊类型的建筑,其空间形式的与其说是物质功能,勿宁说是精神方面的要求。历史上有相当一部分建筑是采用对称布局的形式的,这种现象也很难用功能的因素来解释。例如明、清故宫彩它所采用的严格对称的布局的形式的,沿着中轴线的两侧成双成对地排列建筑,形
16、成一种极为庄严、肃穆的气氛。是功能要求必须采用这种对称的形式吗?当然很很难这样解释。不仅古代的建筑是这样,就是今天的一些建筑也未尝不是这样。功能的要求允许采用对称的布局形式,但却不能说必须采用对称的形式。具体到这两幢建筑,所以选择对称的形式,应当说主要还是取决于人们对它提出精神方面的要求希望能够获得庄严、雄伟的气氛。有些建筑由于功能的要求不适合采用对称的形式,和对称的形式一样,非对称形式也可以产生另外一种气氛和艺术感染力。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说对称的形式易于造成庄严、肃穆、雄伟的气氛;那么非对称的形式则较有助于获得自由、轻巧、活泼的感受。一般的建筑都必须同时满足物质功能和精神感受这两方面要求,但也
17、应当指出这两种要求在建筑中所占的地位并非完全相等。除纪念碑外,对于一般的建筑,甚至包括某些大型公共建筑在内,尽管要求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但也不能否认物质功能在决定空间、体量方面所处的主导地位。尽管并非所有的建筑都可以达到艺术创造的高度,但凡是供人使用的建筑都不应当以此为借口而不考虑人们对它提出的起码的精神感受方面的要求。这就是说:它们还是应当按照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恰如其分地处理好空间和体形、整体和细部的关系而使之符合于统一与变化、对比与微差、均衡与稳定等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形式美和艺术性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在建筑中,凡是具有艺术性的作品都必须符合于形式美的规律,反之,凡是符合于形式美规律的
18、建筑却不一定具有艺术性。形式美与艺术性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前者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只限于物体外部形式本身是否符合于统一与变化、对比与微差、均衡与稳定等等与形式美有关的法则,而后者则要求通过自身的艺术形象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或者换句话说:就是要灌注生气于外在形式以意蕴。当然,这两种形式并不截然对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这种联系使得建筑有可能从前一种形式过渡到后一种形式,因而在实际中很难在它们之间划分出明确的界线。建筑艺术虽然也能反映生活,但却不能再现生活,由于它的表现手段不能脱离具有一定使用要求的空间、体量,因而一般说来,它只能运用一些比较抽象的几何体形,运用线、面、体各部分的比例、均衡、对称、色彩、质感
19、、韵律等的统一和变化而获得一定的艺术气氛诸如庄严、雄伟、明朗、幽雅、忧郁、沉闷、神秘、恐怖、亲切、宁静等,这就是建筑艺术不同于其它艺术的地方。根据这一点,黑格尔在他的著作美学一书中,曾把建筑看成是一种象征型的艺术。一切艺术总是要立意在先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指出:“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已经在劳动开始时,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之中,所以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马克思这一段话虽然指的是人类的劳动,但同样也适用于一切艺术创作活动。艺术创作和人类的劳动一样,都不是靠本能行事的,而表现这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行为。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建筑师应当怎样来确立自己的艺术意图呢?是希望给人以亲切、宁静、幽雅的感受
20、?抑或给人以庄严、雄伟的感受?这个问题也不是由设计者随心所欲而决定的。在建筑中,物质功能和精神要求这两者虽然性质不同,但却又是密切联系和不可分割的,具体地讲就是精神要求必须与功能性质相适应。例如住宅,为了适合于人们的生活和休息,应当尽量地把它处理得朴素一些,以期造成一种亲切、宁静的感觉;而纪念建筑如博物馆、纪念堂等,则力求造成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以教育、鼓舞人民为实现理想而献身于伟大的斗争中去。如果使艺术意图与建筑物的功能性质相矛盾,或者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建筑都铸入到一种模式中去,这样做结果势必要抹煞建筑的性格特征,从而导致建筑形式的千篇一律。建筑性格特征所表现的是建筑物的个性。每一幢建筑由于功
21、能性质不同,地形及环境条件不同,设计者的意图和构思不同,应当具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和特点。除此以外,建筑形式还不可避免地要反映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民族、地区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处于同一时代的建筑,不论属于哪一种建筑类型,除了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外,又都共同地体现出一种共性特征,这种寓于个性之中的共性特征,由于时代所赋予的,所以称之为时代风格。同理,处于同一民族或地区的建筑,不论它属于哪一种建筑类型,除具有不同的性格和个性特征外,又都共同地体现出一种共性特征,这种寓于个性之中的共性特征,由于是民族或地区所赋予的,所以称之为民族或地区风格。一幢建筑,从时间上讲它必然要处于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从空间上
22、讲它必然要处于某个特定的民族或地区,因而它必然同时兼有上述两重风格。4、建筑空间意象与认知41 建筑的空间意象建筑物的大小、形状、外表、质量和周围环境都会影响其意象的形成,特别简单或特别简陋,复杂和精致的建筑都可能引人注意,不过建筑物的外轮廓对记忆起着最关键的作用。42 建筑内部空间的认知在实际距离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调查,而且对于室内路径存在较多转弯的认知距离较为重视,同时也强调个体对空间设计的实际需求,满足使用者的个性要求,在进行空间设计时充分尊重使用者意愿,同时能够调动空间环境对人的引导,对人的个性行为形成一定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一种制约,从而掌握合理的设计分寸,环境的客观品质是感受经
23、验的重要部分,每个人一生都处於迈向完整的过程,努力成为更完整自我过程的回音。建筑空间直接影响舒适感,影响舒适感的建筑外部条件有:地点、建筑围护结构、尺寸+规模,而影响幸福感的建筑外部条件有:兴奋;适应;空间变化;空间强迫性;空间牵引;审美疲劳等。如果建筑是空间的艺术,那么艺术的空间创造就需要更多技术的支持,没有艺术的空间谈不上美,没有技术的空间创造就谈不上舒适,在两种条件中创造建筑空间,使对建筑元素的深刻理解,对建筑构造的清晰表达,对材料的熟练运用,是一个建筑空间表达的基本要求,掌握深刻整合能力,把建筑的物理性,建筑的视觉性,建筑的功能性融合,找散重新组合是必要和个人风格形成的必要条件,在元素
24、中寻找美的艺术,就是建筑空间生成的开端。好的建筑设计责任感来自一个民族整体觉醒,设计中形体美我们应该追求,功能也应该追求,但材料的使用细部抵抗环境的能力,内部和外部空间体现什么呢?是追求地域和能源的零应用而造成舒适的生活环境,这是机械造就的人工舒适环境呢?我们真离不开由化石源料提供现在舒适的生活吗?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了短暂的舒适,但随着资源消耗,成本不停提升,初期那些廉价的产品,现在已经找不到最初的好特点,压力来自枯竭。建筑你要怎么走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再精巧的设备,设计如果还是受制于能源的话,那又怎么能说是一个好设计呢?就是这一刻,我觉得设计是如此的伟大和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因为那就是道德责任的一种反映。参考文献1、 许冠月,浅谈环境心理学在居住建筑中的应用,土木建筑学术文库 ;2、 常怀生,建筑环境心理学,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2000,6164;3、 胡绍学,艺术、视觉心理学与建筑创作(一) ,世界建筑 1988.3;4、 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5、 余卓群,建筑视觉造型,重庆;重庆大学出版,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