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惯性参考系与非惯性参考系目的 正确理解惯性参考系的定义 正确识别惯性参考系与非惯性参考系 正确理解惯性力的概念 知道惯性力不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会正确运用惯性力计算有关问题思考 问题1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答: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说明:这条定律正确地说明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去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问题2: 当你和同伴同时从平台跳下,如各自以自身为参考系,对方做什么运动?(答:对方是静止的。)问题3: 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的火车中有一张水平的桌子,桌上有一个小球,如果火车向前加速运动,以火车为参
2、考系,小球做什么运动?(答:小球加速向后运动。)疑问:问题 2 中,既然对方是静止的,按照牛顿第一定律,他不应受到力的作用,然而每个人都的确受到重力的作用。这怎么解释呢?问题 3 中,小球加速向后运动,按照牛顿第一定律,小球应受到力的作用,然而小球并没有受到向后的力。这又怎么解释呢?对这个问题暂时还不能解释,但我们至少能说明一点:并非对一切参考系,牛顿第一定律都成立。惯性参考系与非惯性参考系我们以牛顿运动定律能否成立来将参考系划分为两类:惯性参考系和非惯性参考系。 两种参考系 惯性参考系: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简称惯性系。中间空出两行。 非惯性参考系:牛顿运动定律不能成立的参考系。要判断一
3、个参考系是否为惯性参考系,最根本的方法是根据观察和实验;判断牛顿运动定律在参考系中是否成立。分析问题 2 :当你和同伴同时从平台跳下,以地面为参考系,做匀加速运动。由于人受重力作用,所以人做匀加速运动,这是符合牛顿运动定律的。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通常是相对地面参考系来研究物体运动的。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以及我们前面做过的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都是以地面作参考系的。在地面上作的许多观察和实验表明:牛顿运动定律对地面参考系是成立的。 地面参考系是惯性参考系。除了地面参考系,牛顿运动定律还对什么参考系成立呢?分析问题 3 :如果火车向前作匀速直线运动,以火车为参考系,小球保持静止。小球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4、,符合牛顿运动定律。可见:相对于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也是惯性参考系。让我们再来看看伽利略对船舱里观察到的现象的描述:(阅读)“船停着不动时,你留神观察,小虫都以等速向各方向飞行;鱼向各个方向随意游动;水滴滴进下面的缸中;你把任何东西扔给你的朋友时,只要距离相等,向这一方向不比向另一方向用更多的力。你双脚齐跳,无论向那个方向跳过的距离都相同。当你仔细观察这些事情之后,再使船以任何速度前进,只要运动是匀速的,也不忽左忽右地摆动,你将发现,所有上述现象丝毫没有变化。你也无法从其中任何一个现象来确定,船是在运动还是停着不动 ”。这说明:在相对于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船舱里进行的力学实验和观测,与
5、地面上的力学实验和观测,结果并没有差异。也就是说:以相对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牛顿运动定律是成立的。 相对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是惯性参考系相对地面做变速运动的参考系是惯性参考系吗?分析问题 2 :当你和同伴同时从平台跳下,如各自以自身为参考系,参考系相对地面做匀加速运动。我们观测到:同伴相对自己是静止的,他应该不受力,然而他的确受到了重力的作用。这说明:在相对地面做变速运动的参考系里,牛顿运动定律不再成立。分析问题 3 :如果火车向前加速运动,以火车为参考系,在车厢里将观测到:小球向后加速运动,而小球并没有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力,所受的合力仍为零。这也进一步表明:在相对地面做
6、变速运动的参考系里,牛顿运动定律不再成立。相对地面做变速运动的参考系不是惯性参考系严格说来,地面参考系也不是惯性参考系。由于地球的自转,地面各点都在做圆周运动,具有向心加速度(在曲线运动中将学到),它的影响在地理学、气象学中十分明显。但是,对日常所见的大量运动问题,在相当高的精度内,地球是惯性系。在讨论运动学问题时,我们可以按照方便与否自由地选择参考系,但是在动力学问题中,便没有这种自由选择的权利了。我们只能在惯性系中运用牛顿运动定律。但是,有时以变速运动的物体做参考系来研究问题十分方便,为了使牛顿运动定律在非惯性系中也能在形式上成立,物理学中引入了一种形式上的力,叫做惯性力。 惯性力在问题
7、3 中:如图,火车做匀加速运动,以火车为参考系观察,小球不受力却以速度 -a 相对于车身运动,这不符合牛顿定律;然而,以加速运动的车厢为参考系观察小球的运动时,可以设想有一个力 F i 作用在小球上,这个力的方向与火车对地面的加速度 a 的方向相反,其大小等于小球质量 m 与加速度 a 的乘积,即 F i -ma ,这个力叫做惯性力。1惯性力:在做直线加速运动的非惯性系中,质点所受的惯性力 F i 与非惯性系的加速度 a 方向相反,且等于质点的质量 m 与非惯性系加速度大小 a 的乘积,即:F i -ma。这样,对于非惯性系,仍然可以沿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形式,即小球相对于车身的加速度 -a 是惯
8、性力 F i 作用的结果。分析问题 2 中的同伴相对于你为什么是静止的? (当你与同伴一起跳下平台时,以你为参考系,是非惯性参系,加速度为 g ,同伴受到重力 mg 和惯性力 -mg 而相对你处于静止。)又如:以加速上升的电梯为参考系,我们可以认为乘电梯的人除了受到重力外还受到一个向下的惯性力,重力和惯性力的合力使人感受到了超重。问:惯性力的反作用力在哪儿?惯性力不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不存在惯性力的反作用力:2注意事项: (1)惯性力不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不存在惯性力的反作用力;( 2)只有在非惯性系中才能观测到惯性力;(3)F i ma 是惯性力的定义式,不是牛顿第二定律。3应用:例题:匀速
9、行驶的小车内,高为 h 的货架上放有一个小球,如图所示,小车突然以加速度 a 做匀加速运动,求:小球落地点到货架下端的距离。 (分别在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中求解)1 在惯性系中:以地面为参考系,设匀速行驶时的速度为 v 0 。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为: 小球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小球落地点到货架下端的距离: 联立方程组,解得: 刚体的运动学与动力学问题编者按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 2000 年第十九次会议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作了一些调整和补充,并决定从 2002 年起在复赛题与决赛题中使用提要中增补的内容 一、竞赛涉及有关刚体的知识概要1. 刚体 在无论多大
10、的外力作用下,总保持其形状和大小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刚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变效应不显著可被忽略时,即可将其视为刚体,刚体内各质点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是其重要的模型特征 2 . 刚体的平动和转动 刚体运动时,其上各质点的运动状态(速度、加速度、位移)总是相同的,这种运动叫做平动研究刚体的平动时,可选取刚体上任意一个质点为研究对象刚体运动时,如果刚体的各个质点在运动中都绕同一直线做圆周运动,这种运动叫做转动,而所绕的直线叫做转轴若转轴是固定不动的,刚体的运动就是定轴转动刚体的任何一个复杂运动总可看做平动与转动的叠加,刚体的运动同样遵从运动独立性原理3. 质心 质心运动定律
11、质心 这是一个等效意义的概念,即对于任何一个刚体(或质点系) ,总可以找到一点,它的运动就代表整个刚体(或质点系)的平动,它的运动规律就等效于将刚体(或质点系)的质量集中在点,刚体(或质点系)所受外力也全部作用在点时,这个点叫做质心当外力的作用线通过刚体的质心时,刚体仅做平动;当外力作用线不通过质心时,整个物体的运动是随质心的平动及绕质心的转动的合成 质心运动定律 物体受外力 F 作用时,其质心的加速度为 ,则必有 ,这就是质心运动定律,该定律表明:不管物体的质量如何分布,也不管外力作用点在物体的哪个位置,质心的运动总等效于物体的质量全部集中在此、外力亦作用于此点时应有的运动 4 . 刚体的转
12、动惯量 刚体的转动惯量是刚体在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它等于刚体中每个质点的质量与该质点到转轴的距离的平方的乘积的总和,即 2 从转动惯量的定义式可知,刚体的转动惯量取决于刚体各部分的质量及对给定转轴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利用微元法求一些质量均匀分布的几何体的转动惯量5. 描述转动状态的物理量 对应于平动状态参量的速度、加速度、动量、动能 ( 1 2 ) ;描述刚体定轴转动状态的物理量有: 角速度 角速度的定义为 在垂直于转轴、离转轴距离处的线速度与角速度之间的关系为 角加速度 角加速度的定义为 在垂直于转轴、离转轴距离处的线加速度与角加速度的关系为 角动量 角动量也叫做动量矩,物体对定轴转动时,在
13、垂直于转轴、离转轴距离处某质量为的质点的角动量大小是 ,各质点角动量的总和即为物体的角动量,即 ( 2 ) 转动动能 当刚体做转动时,各质点具有共同的角速度 及不同的线速度,若第个质点质量为 ,离转轴垂直距离为 ,则其转动动能为( 1 2 ) ( 1 2 ) 2 ,整个刚体因转动而具有的动能为所有质点的转动动能的总和,即 ( 1 2 ) ( 2 ) ( 1 2 ) 6 . 力矩 力矩的功 冲量矩 如同力的作用是使质点运动状态改变、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一样,力矩是改变刚体转动状态、使刚体获得角加速度的原因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称为力对转轴的力矩,即 类似于力的作用对位移的累积叫做功,力矩的作用对角位移
14、的累积叫做力矩的功恒力矩的作用使刚体转过 角时,力矩所做的功为力矩和角位移的乘积,即 与冲量是力的作用对时间的累积相似,力矩的作用对时间的累积叫做冲量矩,冲量矩定义为力矩乘以力矩作用的时间,即 7. 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基本规律 转动定理 刚体在合外力矩的作用下,所获得的角加速度与合外力矩大小成正比,与转动惯量成反比,即 如同质点运动的牛顿第二定律可表述为动量形式,转动定理的角动量表述形式是 转动动能定理 合外力矩对刚体所做的功等于刚体转动动能的增量,即 ( 1 2 ) ( 1 2 ) O2 该定理揭示了力矩作用对角位移的积累效应是改变刚体的转动动能 角动量定理 转动物体所受的冲量矩等于该物体在这
15、段时间内角动量的增量,即 该定理体现了力矩作用的时间积累效应是改变刚体转动中的动量矩 角动量守恒定律 当物体所受合外力矩等于零时,物体的角动量保持不变,此即角动量守恒定律该定律适用于物体、物体组或质点系当不受外力矩或所受合外力矩为零的情况在运用角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确定满足守恒条件的参照系 如果将上述描述刚体的物理量及刚体的运动学与动力学规律与质点相对照(如表 1 所示) ,可以发现它们极具平移对称性,依据我们对后者的熟巧,一定可以很快把握刚体转动问题的规律 表1质点的直线运动 刚体的定轴转动位移 角位移 速度 角速度 加速度 角加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匀角速转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 1 2
16、) 2 2 匀变速转动 ( 1 2 ) t2 O2 2牛顿第二定律转动定理 动量定理 (恒力)角动量定理 动能定理( 1 2 ) 2 ( 1 2 ) 转动动能定理 ( 1 2 ) t2( 1 2 ) O2动量守恒定律常量角动量守恒定律 常量二、确定物体转动惯量的方法 物体的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状态改变的内因,求解转动刚体的动力学问题,离不开转动惯量的确定确定刚体的转动惯量的途径通常有:1. 从转动惯量的定义来确定 对于一些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几何体,计算它们关于对称轴的转动惯量,往往从定义出发,运用微元集合法,只需要初等数学即可求得 例1 如图 1 所示,正六角棱柱形状的刚体的质量为,密度均
17、匀,其横截面六边形边长为试求该棱柱体相对于它的中心对称轴的转动惯量图 1 分析与解 这里求的是规则形状的几何体关于它的中心对称轴的转动惯量从转动惯量的定义出发,我们可将棱柱沿截面的径向均匀分割成( )个厚度均为( 2 ) () 、棱长为的六棱柱薄壳,确定任意一个这样的薄壳对中心轴的元转动惯量,然后求和即可,有 图 2 现在,先给出一矩形薄板关于与板的一条边平行的轴 的转动惯量板的尺寸标注如图 2 所示,质量为且均匀分布,轴 与板的距离为,沿长为的边将板无限切分成条长为、宽为的窄条,则有 板 () () () ( )( ) ( ( 3 ) ) 回到先前的六棱柱薄壳元上,如图 1 所示,由对称性可
18、知其中第个薄壳元的 2 , 2 薄壳元对轴 的转动惯量是 1 2 板 ,即 =1 2 ( 2 ) ( 2 ) ( 2 ) ( 1 3 ) ( 2 ) 式中, 是六棱柱体的密度,即 6 ( 1 2 ) ( 2 ) 2 3 则六棱柱体对中心对称轴 的转动惯量为 1 2 () ( 2 ) ( 2 )() ( 2 ) ) ( 1 3 ) ( 2 ) 1 2 ( 4 ) ( ) 3 4 1 1 2 ( 5 Ma2 3 ) ( 5 Ma2 3 ) ( 1 ) ( 1 2 ) ( 5 Ma2 3 ) ( 1 ) ( ( 1 ) 4 ) 5 Ma2 1 2 2 . 借助于平行轴定理 在刚体绕某点转动时,需对过
19、该点的轴求转动惯量,借助于平行轴定理,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已知刚体对过质心的轴的转动惯量,如何求对不通过质心但平行于过质心转轴的轴的转动惯量 平行轴定理:设任意物体绕某固定轴的转动惯量为,绕过质心而平行于轴的转动惯量为 ,则有 ,式中 d 为两轴之间的距离,为物体的质量图 3 证明:如图 3 所示,为过刚体质心并与纸面垂直的轴,为与它平行的另一轴,两轴相距为,在与轴垂直的平面内以质心为原点,过的直线为轴,建立坐标系 代表刚体上任一微元的质量,它与轴及轴的距离依次为 和 ,微元与质心连线与轴方向的夹角为 ,由转动惯量的定义知,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应为 2 ( 2 ) 2 上式中第一项即为刚体对质心
20、的转动惯量 ;第二项 ,是刚体的总质量;而第三项中 , 是质量元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按质心的定义,有 0 ,所以 在上述例 1 中,我们已求得正六棱柱关于其中心轴的转动惯量,利用平行轴定理,我们还可求得六棱柱相对于棱边的转动惯量为 ( 5 1 2 )Ma 2 Ma 2 ( 17 1 2 )Ma 2 3. 运用垂直轴定理 对任意的刚体,任取直角三维坐标系,刚体对、 z 轴的转动惯量分别为 、 、 ,可以证明 2 2 , 是质元到坐标原点的距离图 4 证明:如图 4 所示,质元 的坐标是 、 、 ,显然, 而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依次为 ( ) , ( ) , ( ) 则 2 ( ) 2 2 这个
21、结论就是转动惯量的垂直轴定理,或称正交轴定理这个定理本身及其推导方法对转动惯量求解很有指导意义 例2 从一个均匀薄片剪出一个如图 5 所示的对称的等臂星此星对轴的转动惯量为求该星对 轴的转动惯量和 轴都位于图示的平面中,和都可看做是已知量图 5 分析与解 设星形薄片上任意一质元到过中心而与星平面垂直的轴距离为 ,则星对该轴的转动惯量为 2 = ,由于对称性,星对轴及同平面内与轴垂直的轴的转动惯量相等,均为已知量;同样,星对 轴及同平面内与 轴垂直的 轴的转动惯量亦相等,设为 ,等同于垂直轴定理的推导,则 2 , 2 ,于是有 2 2 ,即 4 . 巧用量纲分析法 根据转动惯量的定义 2 ,其量
22、纲应为 ,转动惯量的表达式常表现为 2形式,是刚体的质量,是刚体相应的几何长度,只要确定待定系数,转动惯量问题便迎刃而解 例3 如图 6 甲所示,求均匀薄方板对过其中心且与轴形成 角的轴的转动惯量图 6 分析与解 如图 6 (甲所示为待求其转动惯量的正方形薄板,设其边长为,总质量为,对轴的转动惯量为 ,过中心将板对称分割成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各小正方形对过各自质心且平行于的轴的转动惯量为 ( 4 ) ( 2 ) 1 6 如图 6 乙所示,小正方形的轴与轴距离为或,由平行轴定理,它们对轴的转动惯量应分别为( 1 6 )( 4 ) (两个质心与轴距离为的小正方形)或( 1 6 )( 4 ) (两个
23、质心与轴距离为的小正方形) ,则有下列等式成立,即 2 ( 1 6 )( 4 ) ) 2 ( 1 6 )( 4 ) ) 整理可得 ( 3 2 ) ( ) 而由几何关系,可得 ( 2 ) ( 2 )( 4 ) , ( 2 ) ( 2 )( 4 ) ,故有 ( 3 2 ) ( 8 ) ( 4 ) ( 4 ) ,则 1 1 2 于是求得正方形木板对过其中心的轴的转动惯量为( 1 1 2 ) ,且与角 无关5 一些规则几何体的转动惯量 一些规则几何体的转动惯量如表 2 所示 表2 三、刚体运动问题例析 根据今年将实行的新提要,刚体运动问题应该要求运用质心运动定理、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等刚体基本运
24、动规律来求解刚体转动的动力学与运动学问题下面就此展示四个例题 例4 在平行的水平轨道上有一个缠着绳子且质量均匀的滚轮,绳子的末端固定着一个重锤开始时,滚轮被按住,滚轮与重锤系统保持静止在某一瞬间,放开滚轮过一定的时间后,滚轮轴得到了固定的加速度,如图 7 甲所示假定滚轮没有滑动,绳子的质量可以忽略试确定: ( 1 )重锤的质量和滚轮的质量之比; ( 2 )滚轮对平面的最小动摩擦因数图 7 分析与解 与处理质点的动力学问题一样,处理刚体转动的力学问题,要清楚了解力矩与转动惯量对刚体运动的制约关系 ( 1 )当滚轮轴亦即滚轮质心纯滚动而达到恒定的加速度时,其角加速度为 ,为滚轮的半径滚轮可看做质量
25、均匀的圆盘,其关于质心的转动惯量为( 1 2 ) ,分析滚轮受力情况如图 7 乙所示,可知以轮与水平轨道的接触点为瞬时转动轴考察将比较方便,因为接触点处的力对刚体的这种转动不产生影响关于轴,对滚轮形成转动力矩的只有绳子上的张力,张力可以通过重锤的运动来确定:相对于接触点,滚轮的质心的水平加速度为,重锤相对滚轮质心的线加速度也为,且方向应沿绳子向下,这两个加速度是由重锤所受到的重力与绳子拉力提供的,重锤的加速度为这两个加速度的矢量和由牛顿第二定理,有 , ( ) ,则 再研究滚轮,注意到点到张力的作用线之距离的几何尺寸,滚轮对轴的转动惯量可用平行轴定理转换为( 3 2 ) ,对滚轮运用转动定律,
26、有 ( ) ( 1 ( ) )( 3 2 ) () 解之得 3 2 ( ) ( 2 )对滚轮应用质心运动定理,滚轮质心加速度为,方向水平,则应有 , ,其中 , ,那么,动摩擦因数满足 在上面解答中,确定滚轮与重锤的相关加速度是本题的 “ 题眼 ” 所在 例5 如图 8 甲所示,在光滑地面上静止地放置着两根质量均为,长度均为的均匀细杆,其中一杆由相等的两段构成,中间用光滑的铰链连接起来,两段在连接点可以弯折但不能分离在两杆的一端,各施以相同的垂直于杆的水平冲量试求两细杆所获得的动能之比图 8 分析与解 本题的求解方向是通过质心的动量定理与刚体的角动量定理,求得杆的质心速度及绕质心的角速度,进而
27、求出杆由于这两个速度所具有的动能 如图 8 乙所示,设杆 1 在冲量作用下,质心获得的速度为 ,杆的角速度为 ,由质心的动量定理,得 ,由刚体的角动量定理,得 2 ( 1 1 2 ) 则杆 1 的动能为 1 ( 1 2 ) ( 1 2 ) ( 1 2 )() ( 1 2 )( 2 ) ( 2 )( 3 2 ) 2 如图 8 丙所示为杆 2 的左、右两段受力情况,当在杆 2 左端作用冲量时,在两段连接处,有一对相互作用的冲量 与 ,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两段受力情况不同,各段的质心速度及角速度均不同,但在连接处,注意到 “ 不分离 ” 的条件,左段的右端与右段的左端具有相同的速度现对两段分别
28、运用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定理,对杆 2 左段,有 ( 2 ) , ( ) ( 4 )( 9 6 ) ,对杆 2 右段,有 ( 2 ) 2 , 4 ( 9 6 ) 由连接处 “ 不分离 ” 条件得左、右两段的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是 1 ( 4 ) ( 4 ) 2 ,由以上各式,可得 1 8 , 6 , 1 5 2 , 2 2 ,于是可计算杆 2 的动能为 2 ( 1 2 ) ( 2 ) ( 1 2 )( 1 2 ) ( 2 ) ( ) 7 2 易得 1 、 2 两杆的动能之比为 4 7 本题求解中,抓住杆 2 左、右两段连接处速度相同的相关关系,全盘皆活 例6 形状适宜的金属丝衣架能在如图 9 所示的
29、平面里的几个平衡位置附近做小振幅摆动在位置甲和位置乙里,长边是水平的,其它两边等长三种情况下的振动周期都相等试问衣架的质心位于何处?摆动周期是多少?(第 13 届试题)图 9图 10 分析与解 本题涉及刚体做简谐运动的问题,即复摆的运动规律一个在重力作用下绕水平轴在竖直面内做小角度摆动的刚体称为复摆或物理摆我们先来推导复摆的周期公式如图 1 0 所示,设为转轴(悬点) ,质心与转轴距离(等效摆长)为,质量为,对转轴的转动惯量为,最大偏角 5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1 )( 1 2 ) 是刚体的质心通过平衡位置时的角速度对摆长、质量的理想单摆而言,有 ( 1 )( 1 2 ) ( 1 2 )
30、( ) ( 1 2 )( ) 式中 是摆球(质点)通过平衡位置时的角速度,是振幅( = ) , 是摆球振动的圆频率可知 将 式变形为 ( 1 )( 1 2 ) ( 1 2 )( ) ( 1 2 )( ) ,比较 式,即对复摆与单摆作等效变换,可得复摆小幅振动(亦为谐振)的圆频率为 ,那么复摆的周期公式为 2 图 11 由题设条件确定衣架的质心位置及转动惯量,依据复摆周期公式,即可确定三种情况下相同的摆动周期如图 11 所示,质心到转轴、的距离设为、,由图 9 甲所示衣架的平衡位置可知,质心必在衣架长边的中垂线上,在三种情况下衣架对转轴、的转动惯量依次为 2, , 式中 为所设衣架对质心的转动惯
31、量,是衣架总质量因为三种情况下的周期相同,故有 ( 2)( ),即 ( ) () 0 ,显然 ,则可知 ;又有 ( 2)( ),即 ( ) () 0 ,此式中因,故 ( - ) 0 ,则必有,即质心位于之中点衣架周期为 = 2 2 根据图 9 标注的尺寸可知 5 , 2 1 6 ,代入后得 1. 0 3 本题是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的一道赛题,题意简洁,解答方法也很多,笔者给出的这种解法应该说比较严密且巧妙 最后,我们再尝试解答另外一道比较繁难的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试题,该题涉及动量矩守恒定律的运用 例7 如图 1 2 所示,一个质量为,半径为的均匀圆盘在光滑水平面内以速度沿轴方向平动,圆盘中心至轴
32、的垂直距离为圆盘与另一静止的、其中心位于坐标原点的均匀圆盘相碰圆盘的质量与相同,半径为 假定碰撞后两圆盘接触处的切向速度分量(垂直于连心线方向的速度)相等,并假设碰撞前后两圆盘沿连心线方向的相对速度大小不变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试求: ( 1 )碰后两圆盘质心速度的分量和分量,结果要以给定的参量、 、 、和表示; ( 2 )碰后两圆盘的动能,结果要以给定的参量、 、 、和表示 (第 24 届试题) 分析与解 ( 1 )本题情景是质量相同的运动圆盘与静止圆盘在水平面上发生非弹性斜碰碰撞前后,质心动量守恒 系统不受外力;对点的角动量守恒 外力冲量矩为零;动能不守恒 碰撞后两圆盘接触处的切向速度分量相
33、等,必有摩擦力存在,动能有损失本题给出诸多的附加条件,除了根据动量守恒与角动量守恒列出基本方程外,还必须根据附加条件给出足够的补充方程,并适当选用速度分量,方可最终得解图 12 图 13 如图 13 所示,设碰撞时两盘质心连线与轴成 角,由几何关系可知 = ( + ) 对系统,在法向与切向动量均守恒,即 , ,式中, 、 、 、 是、盘碰撞后沿切向与径向的质心速度;系统对点的角动量守恒即 ( ) ,该式中, ( 1 2 ) 2 , ( 1 2 ) 2 , 、 为两盘碰撞后的角速度(待定) 注意碰撞后盘既有转动又有平动,对点的角动量由两部分组成,而盘质心在点,故角动量仅为 上述三个方程涉及六个未
34、知量,需列出补充方程根据两盘接触处切向速度相同有 ,根据两盘法向相对速度不变有 对盘,由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定理,摩擦力的作用是 , ,即 由上述六个方程,解得 3 , 3 , ( 5 6 ) , ( 1 6 ) , 0 , 碰后两盘的质心速度的分量分别为 ( 5 6 ) , ( 1 6 ) ,碰后两盘的质心速度的分量分别为 ( 5 6 ) , ( 5 6 ) ,其中 ( ) , ( ) ( 2 )各圆盘的动能是各盘质心平动动能与圆盘转动动能之和,这里不再赘述,答案是 3 8 ( ) , ( 1 2 ) ( 1 ( 11 1 2 () ) ) 四、竞赛训练题1 如图 1 4 所示,质量为的均匀圆柱
35、体的截面半径为,长为 2 试求圆柱体绕通过质心及两底面边缘的转轴(如图中的 、 轴)的转动惯量图 14 图 15 2 如图 15 所示,匀质立方体的边长为,质量为试求该立方体绕对角线轴的转动惯量3 椭圆细环的半长轴为,半短轴为,质量为(未必匀质) ,已知该环绕长轴的转动惯量为 ,试求该环绕短轴的转动惯量 4 在一根固定的、竖直的螺杆上有一个螺帽,螺距为,螺帽的转动惯量为,质量为假定螺帽与螺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零,螺帽以初速度 向下移动,螺帽竖直移动的速度与时间有什么关系?这是什么样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 g 5 如图 1 6 所示,两个质量和半径均相同的实心圆柱轮,它们的质心轴互相平行,并用一轻杆
36、相连,轴与轴承间的摩擦忽略不计两轮先以共同的初速度 沿水平方向运动,两轮的初角速度为零,如图 1 6 甲所示然后同时轻轻地与地面相接触,如图 1 6 乙所示,设两轮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和 ( ) 试求两轮均变为纯滚动所需的时间及纯滚动后的平动速度大小图 16 图 17 6 如图 17 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静止地放着质量为、长为的均匀细杆质量为的质点以垂直于杆的水平初速度 与杆的一端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试求:( 1 )碰后系统质心的速度及绕质心的角速度;( 2 )实际的转轴(即静止点)位于何处?7 如图 1 8 所示,实心圆柱体从高度为的斜坡上由静止做纯滚动到达水平地面上,且继续做纯滚动
37、,与光滑竖直墙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后返回,经足够长的水平距离后重新做纯滚动,并纯滚动地爬上斜坡设地面与圆柱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试求圆柱体爬坡所能达到的高度 图 18 图 19 8 如图 19 所示,半径为的乒乓球绕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为( 2 3 ) 2 ,为乒乓球的质量乒乓球以一定的初始条件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开始时球的质心速度为 ,初角速度为 ,两者的方向如图 1 8 所示已知乒乓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试求乒乓球开始做纯滚动所需的时间及纯滚动时的质心速度9 一个均匀的薄方板的质量为,边长为,固定它的一个角点,使板竖直悬挂,板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在方板所在的竖直平面内摆动在通过板的固定点的对角线上距固定点的什么位置(除去转动轴处之外) ,粘上一个质量为的质点,板的运动不会发生变化?已知对穿过板中心而垂直于板的轴,方板的转动惯量为( 1 6 )Ma 2 图 201 0 如图 20 所示,一个刚性的固体正六角棱柱,形状就像通常的铅笔,棱柱的质量为,密度均匀横截面呈六边形且每边长为六角棱柱相对于它的中心轴的转动惯量为( 5 1 2 )Ma 2 ,相对于棱边的转动惯量是 ( 17 1 2 )Ma 2 现令棱柱开始不均匀地滚下斜面假设摩擦力足以阻止任何滑动,并且一直接触斜面某一棱刚碰上斜面之前的角速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