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城市防洪安全.doc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7832750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防洪安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城市防洪安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城市防洪安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城市防洪安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存在问题亟待重视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 人口密集,财富集中, 一旦遭受洪灾, 将造成巨大的政治影响和 经济损失,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 我国的洪涝 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受灾范围广和一旦受灾就损失严重等特点。今年发生在北京的暴雨,造成城市交通系统瘫痪,不但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而且造成了人员伤亡,更加凸显城市防洪的重要性。一、存在问题一是城市防洪标准偏低。由于我国城市建设和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城市规划和建设经验不足,多数城市在城市建设中优先考虑城市地上建设,对防洪、排雨等地下设施投入相对不足。导致现有的城市防洪标准与这些城市的社会经济地位不相称, 在遭遇大洪水 时,

2、 由于城市 规模扩大, 人口增加和经济总量的扩大, 同样的洪水造成的灾害损失是过去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二是城市调蓄雨洪能力衰减, 城市内涝问题越来越突出。城市一旦被列为有防洪任务的城市, 大都十分重视防治外洪, 通 过建设堤防来防止洪水的入侵。但是, 由于历史上的分部门管理, 往往忽视排涝工程的建设, 城市原有的水面、洼地、河滩及闲置土地往往成为城市建设最易、 “最佳” 的可利用场所。由于城市地区湖泊、洼地萎缩、面积减少, 土地硬化程度提高, 而且大量的建筑建造在原来的绿地和水域上, 致2使城市调蓄雨洪能力锐减,易造成内涝。另外, 许多城市的排水管网配套建设滞后,城区原有设计的排水管网很多都是建

3、设年代已久、排放能力不够、排水标准比较低,很多新建居民小区未按标准新建排水设施, 而是接入原有的市政管线, 加大了排水负荷。三是城市防洪排涝技术落后。城市洪涝灾害防治除了依靠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以外, 还需要先 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 如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新的 3S 技术(GIS 地理信息系统、RS 遥感、GPS 卫星定位系统)等,我国目前在城市防洪排涝中对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水平还不高, 特别是对城市老管网的布设、抢险、探测还缺乏预先防范的手段和措施。四是城市防洪排涝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备。很多城市应急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存在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薄弱, 预报预警信息不准确、发布不及时等问题。受经济、技术

4、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很多城市在城市建设和城市防洪管理上, 尚未考虑在遭遇大洪水时城市中可以被淹没的区域及设施, 受淹后又缺乏补偿机制。当遭遇超标准洪水时, 缺乏包括洪水保险、城市居民紧急疏散、撤离及救灾措施等内容在内的城市防洪排涝应急管理体系和机制。五是城市居民防洪排涝减灾常识贫乏、防灾减灾意识淡薄。由于对城市所存在的洪涝灾害风险宣传不够, 除遭受过洪涝灾害的城市居民对洪水灾害的严重性有一定体验外, 大3多数地方领导及群众对洪涝灾害风险认识不足。部分地方领导干部既存在着严重的麻痹思想, 又缺少足够的防洪减灾知识,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时往往束手无策。二、建议及对策一是工程保障措施。处理好城

5、市防洪排涝规划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间的关系, 在城市发展规划中注意防洪排涝问题, 明确城市防洪建设的方向、总体布局、建设规模、防洪标准及主要治理措施, 防洪排涝设施与市政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二是健全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继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配套法规, 强化组织管理体系; 加强专业机动抢险队的建设, 并做好充分的物 资准备。建立健全防御洪涝灾害的应急管理体系, 科学制定洪涝灾害应急预案。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 所有涉水事务 的建设方案应主动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在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 要适当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防止侵占行洪通道,尽量保护城市水系。对水土资源过度开发利用

6、的地区, 要根据防洪排涝需要, 治理水土流失, 增加洪水的蓄泄空间。三是强化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通过宣传手册、展板、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 对广大市民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普及洪涝灾害及其防御的常识, 增强城市居民防御灾害和灾中自救的本领, 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4防洪减灾管理。四是健全法规制度。首先是充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法规, 加强河道管理, 拆除违章建筑, 消除行洪障碍。其次是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 制定颁布洪水保险法规、建立城市灾后补偿制度、城市河道治理投融资制度等相关规定, 以适应新形势下城市防洪安全管理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制订、出台有关城市雨洪资源利用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五是增加投入。逐步建立、健全城市防洪排涝投资机制城市防洪排涝资金的投入, 除中央投资外, 适当增加地方对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的投入。除政府拨款外, 还可以向银行贷款, 向受益地区和 单位集资及通过市场筹集资金等, 以保证城市防洪排涝投资的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 逐步形成相对稳定、动态发展的城市防洪排涝投资机制。六是加大科学技术推广力度。逐步建立并完善城市水源联网调度系统,加强防汛排涝指挥系统现代化的建设,建立防洪排涝智能应急响应系统;发展与防洪减灾相结合的综合规划技术, 城市防洪工程的除险加固技术, 城市防洪工程体系的优化调度技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