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复习题(机制11级)[1].doc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7832366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题(机制11级)[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复习题(机制11级)[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复习题(机制11级)[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复习题(机制11级)[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复习题(机制11级)[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复习题一. 选择题1.构成工序的要素之一是(A ) 。A 同一台机床 B 同一套夹具C 同一把刀具 D 同一个加工表面2. 普通车床的主参数是(D) 。A 车床最大轮廓尺寸 B 主轴与尾座之间最大距离C 中心高 D 床身上工件最大回转直径3. 精加工夹具的有关尺寸公差常取工件相应尺寸公差的(B ) 。A1/101/5 B1/51/3C1/31/2 D1/214. 箱体类零件常采用(B)作为统一精基准。A 一面一孔 B 一面两孔C 两面一孔 D 两面两孔5.车床主轴轴颈和锥孔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因此常采用选择基准的方法是: ( B )。A基准重合;B互为基准;C自为基准;D基准统一。6.在相同的

2、条件下,下列工件材料在切削加工中, ( D )在切削区域产生的温度最低。A碳素结构钢 B.合金结构钢C不锈钢 D. 铸铁7 车外园时,被加工表面直径为 60mm,加工后外园直径为 52mm,采用的主轴转速为 220r/min,纵向进给量 f=0.28mm/r,一刀成活,则背吃刀量应为 :. (A)A、4mm B、8mm C、 36mm D、41.45mm 8.大批大量生产中广泛采用(B )A.通用夹具 B.专用夹具 C.成组夹具 D.组合夹具9.轴类零件加工中,为了实现基准统一原则,常采用( A )作为定位基准。A选精度高的外圆 B.选一个不加工的外圆 C两端中心孔 D.选一个中心孔和一个不加

3、工的外加工的外圆10.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为( A )A.前角 B.后角 C.主偏角 D.刃倾角11.在成批生产中,为详细说明零件整个工艺过程,常采用 ( B ) 。A、工艺过程卡 B、工序卡 C、工艺卡 D、调整卡12.在外圆磨床上磨削工件外圆表面,其主运动是( A )A.砂轮的回转运动 B.工件的回转运动 C.砂轮的直线运动 D.工件的直线运动13通过切削刃选定点的基面是:(A)A.垂直于假定主运动方向的平面; B.与切削速度相平行的平面;C 与过渡表面相切的表面。14. 普通车床车削圆柱表面时,产生鼓形加工误差的原因是 ( B ) 。A、导轨与主轴在垂直面内不平行 B、工

4、件刚度低 C、工件刚度高 D、刀具磨损或热变形15零件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使用的基准叫做 ( B ) 。A、设计基准 B、工艺基准 2C、测量基准 D、定位基准16 影响切削层参数、切削分力的分配、刀尖强度及散若情况的刀具角度是:(A)A.主偏角; B 前角;C.副偏角; D 刃倾角; E.后角。17. 最大车削直径为 1250 毫米的单柱立式车床的型号 ( B ) 。A、C615 B、C512 C、C336-1 D、C620-118 通常机床传动链的(B)元件误差对加工误差影响最大。A 首端 B 末端 C 中间 D 两端19.淬火钢 7 级精度外圆表面常采用的加工路线是(C ) 。A 粗车-半

5、精车-精车 B 粗车-半精车- 精车-金刚石C 粗车-半精车-粗磨 D 粗车-半精车- 粗磨-精磨20.对未淬火直径较小孔为精加工应采用 ( A ) 。A、铰削 B、镗削 C、磨削 D、钻削21. 2.车削细长轴外圆表面时,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应采取如下措施: ( A )A. 卡盘夹紧,且使用后顶尖,增大进给量 f、减小切削速度 vc;B. 卡盘夹紧,且使用后顶尖,选择较大的刀具主偏角;C. 减小刀具主偏角,减小背吃刀深度 ap ,减小背向力 Fy;D.选择较大的刀具前角、后角和较小的主偏角。22. 锥度心轴限制( D)个自由度。A 2 B 3 C 4 D 523 在机床上,属于内传动运动链的有

6、 ( ) A. 滚齿机的滚刀架沿工件轴线的垂直进给运动与工作台的旋转运动;B. 在滚齿机上加工直齿轮时,滚刀的旋转运动与工件的旋转运动。C.在滚齿机上加工直齿圆柱齿轮时,滚刀架的快速退刀运动;D. 车床上的车外圆运动;24. 切削热主要通过切屑、刀具、工件和周围介质来传散,在干切削时,按传热比的大小,一般是:( ) A 切屑传散的热量最多,刀具传散的热量次之,工件传散的热量较少,周围介质传散的热量最少;B. 刀具传散的热量最多,切屑传散的热量次之,工件传散的热量较少,周围介质传散的热量最少; C. 工件传散的热量最多,刀具传散的热量次之,切屑传散的热量较少,周围介质传散的热量最少;D. 周围介

7、质传散的热量最多,刀具传散的热量次之,切屑传散的热量较少,工件传散的热量最少。25 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角度有:(B )A.前角和后角; B.主偏角和副偏角;C 刃倾角。26. 在精基准的选择原则中,当在一道工序中要求加工面本身余量均匀,常采用(A )原则。A、自为基准 B、互为基准 C、基准统一 D、基准重合27. CA6140 普通车床导轨的精度中( B )精度对工件的影响最大 。 3A、 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 B、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 C、前后导轨的平行度28对铸铁材料进行粗车,宜选用的刀具材料是:(E )AP01(YT30); B.30(YT5);C.K01(YG3X); D.K20(Y

8、G6); E.K30(YG8)29为减小传动元件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应采用(B)传动。A 升速 B 降速C 等速 D 变速30. 加工某铜轴,要求加工精度为 IT6,Ra=0.4m 以下加工路线正确的是 ( A 不确定 ) 。A、粗车-半精车-精车 B、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C、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精密加工 D、粗车-半精车-精车-金刚车31. 用长 V 形块的 V 形表面装夹轴类工件,可以限制 个自由度。 ( B )A.3 B.4 C.5 D.632.基准重合原则是指使用被加工表面的(A )基准作为精基准。A 设计 B 工序C 测量 D 装配33.轴类零件的加工一般是先铣端面钻中心孔

9、,然后在以中心孔定位加工其他表面这符合工序顺序安排的( B )原则 A、先主后次 B、先面后孔 C、先基准后其它 D、先粗后精34.原始误差是指产生加工误差的“源误差“,即( D ) 。A 机床误差 B 夹具误差C 刀具误差 D 工艺系统误差35 用硬质合金刀具对碳素钢工件进行精加工时,应选择刀具材料的牌号为(A) 。A YT30 B YT5C YG3 D YG836 普通机床床身的毛坯多采用() 。A 铸件 B 锻件C 焊接件 D 冲压件37. 工序余量公差等于( A)。A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B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C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

10、之和的二分之一38. 直线尺寸链采用极值算法时,其封闭环的下偏差等于(B) 。A 增环的上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上偏差之和B 增环的下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上偏差之和C 增环的上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下偏差之和D 增环的下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下偏差之和39. 刀具上能减小工件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值的几何要素是:(E)A.增大前角; B.减小后角;C.减小主偏角; D.增大刃倾角;E.减小副偏角40. 为改善材料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退火、正火等) ,通常安排在( D )进行。A 切削加工之前 B 磨削加工之前 C 切削加工之后 D 粗加工后、精加工前41、扩孔钻扩孔时的背吃刀量(切削深度)等于( D )

11、4A 扩孔前孔的直径 B 扩孔钻直径的 1/2 C 扩孔钻直径 D 扩孔钻直径与扩孔前孔径之差的 1/242、车刀刀尖高于工件旋转中心时,刀具的工作角度( A )A 前角增大,后角减小 B 前角减小、后角增大C 前角、后角都增大 D 前角、后角都减小43、切削用量中对切削热影响最大的是(A )A 切削速度 B 进给量C 切削深度 D 三者都一样44、影响切削层公称厚度的主要因素是( C )A 切削速度和进给量 B 切削深度和进给量C 进给量和主偏角 D 进给量和刃倾角45、通过切削刃选定点的基面是( A )A 垂直于主运动速度方向的平面 B 与切削速度平行的平面C 与加工表面相切的平面 D 工

12、件在加工位置向下的投影面46、刀具磨钝的标准是规定控制( D )A 刀尖磨损量 B 后刀面磨损高度C 前刀面月牙凹的深度 D 后刀面磨损宽度47、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剪切滑移区是( A )A 第变形区 B 第变形区C 第变形区 D 第变形区48、确定刀具标注角度的参考系选用的三个主要基准平面是( C)A 切削表面、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 B 前刀面、后刀面和副后刀面C 基面、切削平面和正交平面 D 水平面、切向面和轴向面49、刀具上能减小工件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值的几何要素是( D )A 增大前角 B 增大刃倾角C 减小后角 D 减小副偏角50、当刀具产生了积屑瘤时,会使刀具的( B )A 前角减小

13、B 前角增大C 后角减小 D 后角增大二、判断正误(10 分的括号内打“”,认为错的打“”)( )1.机床夹具的作用,只管把工件可靠地夹紧,不管工件在机床上的定位问题。( )2.铸铁材料一般在切削加工前,均要进行退火处理,以降低表层硬度。( )3.一批零件加工过程中如果没有变值系统误差,则这批零件的尺寸分布应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4.分组互换装配法适合大批大量生产方式下的高精度多环尺寸链的装配。( )5.车削加工过程中,通过车刀刀刃的加工表面的切线方向是加工误差的敏感方向。( )6.切削过程中产生的自激振动,不会随着切削过程的停止而消失。( )7.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切削层内晶粒的剪切滑移变

14、形主要发生在切削第二变形区。( )8.刀具后角的主要功用是减小后刀面与工件的摩擦和后刀面的磨损。( )9.砂轮的粒度号越大,则磨粒颗粒越小。( )10.复杂刀具一般采用整体硬质合金材料制造。( )11.精车外园时,进给量 f 增大,则加工表面粗糙度也增大。 不确定 12. 顺铣加工时由于传动部件丝杠与螺母之间的间隙存在,会导致工作台突然前窜,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所以说顺铣比逆铣的加工精度低。 ( ) 13、供粗加工定位用的基面就是粗基准,供精加工的定位基面是精基准。 ( ) 14. 零件表面粗糙度越小,磨擦阻力减小,其耐磨性就越好。 ( ) 15. 工件以其经过加工的平面,在夹具的四个支承块上

15、定位,属于四点定位。5( ) 16. 产品设计人员按零件在机器中的作用及装配位置所选用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 ) 17. 、在夹具设计中,重复定位是绝对不行的 ( 18. 粗基准只在第一道工序中使用,一般不能重复使用。( )19 车外圆时,如果毛坯在直径上余量不均匀,车一刀后会出现圆柱度误差。( )20. 用一把铣刀可以加工同一模数,不同齿数的各种齿数 ( )21 可调支承一般每件都要调整一次,而辅助支承可以每批调整一次。( )22采用六个支承钉定位,则限制了六个自由度。不确定( )23.刀具耐用度是指一把新刃磨的刀具,从开始切削至报废为止所经过的总切削时间。 ( )24 轴类零件常用两中心

16、孔作为定位基准,这是遵循了“自为基准”原则。( )25. 工序尺寸公差的布置,一般采用 “单向入体”原则,因此对于轴类外圆表面工序尺寸,应标成下偏差为零,对于孔类内孔表面的工序尺寸,应标成上偏差为零。在查找装配尺寸链时,一个相关零件有时可有两个尺寸作为组成环列入装配尺寸链。( ) 26一般在装配精度要求较高,而环数有较多的情况下,应用极值法来计算装配尺寸链。( ) 27修配法主要用于单件、成批生产中装配组成环较多而装配精度又要求比较高的部件。( ) 28调整装配法与修配法的区别是调整装配法不是靠去除金属,而是靠改变补偿件的位置或更换补偿件的方法。29车床主轴的纯轴向窜动对( C )的形状精度有

17、影响。A. 车削内外圆 B. 车削端平面 C. 车内外螺纹 D. 切槽30造成车床主轴抬高和倾斜的主要原因是(A ) 。A. 切削力 B. 夹紧力 C. 主轴箱和床身温度上升 D.刀具温度高31车削模数蜗杆时造成螺距误差的原因是( A ) 。A. 配换齿轮 B. 刀具变形 C. 工件变形 D. 夹具变形32 由于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而造成的误差为基准不重合位移误差 【 】33车床、钻床、镗床和铣床都可以完成铰孔业 【 】34 机械强度要求高的钢制件,一般采用锻件毛坯。 【 】35 定位基准属于设计基准 【】工艺尺寸链中间接得到的环为减环 【 】以外圆柱面定位时,V 形块是用得最多的定位元件

18、。 【 】38 选择定位基准时,首先考虑的是选择粗基准 。 【 】39为提高定位刚度,过定位有时是允许的。 【 】40与工件上过渡表面相对的表面是主后面。 【 】41新产品试制属于大量生产 。 42、在工艺尺寸链中,当其余各组成环保持不变,某一组成环增大,封闭环反而减小,该环为增环。 【 】43、夹紧力的方向应垂直于主要定位基准 面 【 】644、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零件加工过程中工作地点是否变动,该工序的工艺过程是否连续完成。 【 】45、精加工时要避免积屑瘤出现 。 【 】46工艺尺寸链中间接得到的环为组成环 【 】47 中间工序尺寸公差常按各自采用的加工方法所对应的加工经济精度来确定。4

19、8 直线尺寸链中必须有增环和减环。三、改错题:6 分(把命题中错误部分用下划线指出,并给出正确描述。指出错误1 分,改正错误 1 分)。结构工艺性(包括机加工、装配)定位、夹紧力分布、各种定义例 指出下图中零件结构工艺性不合理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建议。a) b) c) d)四、填空题(10 分,每题一分)1.当进给量增加时,切削力(增加) ,切削温度(增加) 。2.粗磨时,应选择(软)砂轮,精磨时应选择(紧密)组织砂轮。3.机床型号由( 字母)与(数字)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其中符号 C 代表(车床) 。 4.精基准的选择原则是(基准重合) 、 ( 基准统一) 、 ( 应尽量选择尺寸较大的表面作为

20、精基准) 。5.进给量越大,表面粗糙度(愈高) ;精加工孔时,应选择(拉刀)刀具。6.生产类型通常分为(单件生产) , (成批生产) , (大批生产)三种。7.夹具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定位)元件、 (夹紧)装置、 (连接)元件、 ( 夹具体)和其它元件。78.插齿是按(展成法,成型法)的原理来加工齿轮的。9. 设 计 制 定 工 艺 规 程 的 主 要 依 据 是 : 产 品 的 装 配 图 合 零 件 的 工 作 图 、 产 品 的 生 产 纲 领 、 企 业的 生 产 条 件 、 产 品 验 收 的 质 量 标 准 。10. 车 床 上 用 前 后 顶 尖 夹 持 工 件 时 限 制 5 个

21、 自 由 度 。11. 铣 床 夹 具 中 , 用 来 确 定 刀 具 与 夹 具 的 相 对 位 置 的 元 件 叫 做 引 导 原 件 。12. 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刀具寿命的影响大小顺序是: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13. 钻 套 是 用 来 引 导 刀 具 , 保 证 被 加 工 孔 的 位 置 精 度 和 提 高 工 艺 系 统 的 刚 度 。14. 加 工 误 差 的 敏 感 方 向 是 指 产生加工误差的工艺系统的原始误差处于加工表面的法线方向 。15. 由 于 切 削 力 的 变 化 , 引 起 毛 坯 的 形 状 误 差 以 一 定 的 比 例 复 映 到 工 件 上 的 现 象

22、叫误 差 复 映 现 象 。16. 造 成 定 位 误 差 的 原 因 主 要 包 括 : 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误差及 定 位 基 准 位 移 误 差17. 为了保证加工的生产率与经济性和质量,常在 精度区间进行加工。18在卧式车床上可以加工: 、 、 、 、 、 。19 机械产品的基本生产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生产阶段:毛坯制造阶段、加工制造阶段和装配调试阶段。20 工步是指工序中加工表面、加工工具和切削用量(不包括背吃刀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21 常用的工艺规程主要有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两种基本形式。22 机械加工过程中常见的毛坯种类有铸件、锻

23、件、型材、焊接件。23CA6140 卧式车床床身上最大工件回转直径为 400mm,主轴转速为正转 24 级,反转 12 级。24 齿轮加工的加工方法有成形法和展成法两类。25 数控机床主要由数控装置、伺服系统、机床本体和辅助装置组成。26 切削用量是指切削过程中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的总称。27 砂轮的五个特性指磨料、粒度、结合剂、硬度及组织。28 在机械制造中,根据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不同,生产类型可分为三种,即 单件生产、 大量生产 和 成批生产 。生产类型的划分除了与 零件的数量和质量 有关外,还应考虑 工厂生产专业化程度 。29. 零件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有 尺寸精度 、 形状精度 、

24、 位置精度 和 表面粗糙度。30.常见毛坯种类有铸件、锻件、题材和焊接件,其中对于形状复杂的毛坯一般采用 铸造方法制造 。31. 工件的定位方法有直接找正法定位、划线找正法定位、使用夹具定位三种。32. 工艺过程一般划分为 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和精密、超精密或光整加工阶段四个加工阶段。33. 工艺尺寸链的两个特征是 封闭性和 相关性8五、四、名词解释(4 分)1生产过程2工艺过程3工序4安装5生产纲领6零件结构工艺性7基准8经济精度9工序公称余量10.工艺规程:把比较合理或最合理的工艺过程的各项内容用表格的形式固定下来,并用于指导和组织生产。11. 完全定位12.封闭环13 刀

25、具标注后角14 总装15.误差复映现象16.切削用量三要素 :切削速度 vc、进给量 f、背吃刀量 ap 。 切削层参数 :切削层公称厚度h、切削层公称宽度 b、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 A17. 积屑瘤:18 刀具寿命19 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20 逆铣21 传动链22 完全定位、过定位、欠定位六简答题(25 分每题 5 分)1. 1如图所示零件,单件小批生产时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如下所述,试分析其工艺过程的组成包括工序、工步、走刀、安装。工艺过程:在刨床上分别刨削六个表面,达到图样要 求;粗刨导轨面 A,分两次切削;刨两越程槽;精刨导轨面 A;9钻孔;扩孔;饺孔;去毛刺。 2.请简述切削液的作用。

26、冷却作用 润滑作用 清洗作用 防锈作用3.精、粗基准选用原则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相互位置要求原则。保证各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合理分配的原则。便于工件装夹原则,粗基准一般不能重复使用原则。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互为基准原则、自为基准原则4.常用定位元件及应用固定支承可调支承自为支承5.试分析说明图中各零件加工主要表面时定位基准(粗、精)应如何选择?6积屑瘤的产生过程和其对切削过程的影响?7.减少工艺系统受热变形的措施?8. 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有哪些?9. 加工阶段划分的意义是什么?(不少于三条)10 夹具的基本组成有哪些?各有何作用1011 对刀具材料有哪些基本要求?常用材料有哪些?1

27、2. 简述分组互换法的装配特点。13. 分析镗削加工时,由于机床主轴纯倾角摆动对镗孔加工精度的影响。14 试分析在两顶尖间车削刚性很差的细长轴后,零件的实际形状。15 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16.刀具材料应具备哪些性能?17.合理安排加工工序顺序的原则是什么18. 什么是误差复映,减少复映的措施有哪些?19. 机床的型号编制?如 CA6140 各数字和字母的含义20. 夹紧力方向的选择原则21. 、在车床上加工细长轴,若选用 45偏刀,装夹方法如下图所示,加工后测量工件尺寸发现工件出现“鼓形”即两头小中间大,但其值均在允许范围内,为合格件;当工件从机床上卸下再进行测量,发现工件两头直径小于允许的

28、最小尺寸,为废品,试回答如下问题:产生“鼓形”的原因是什么?成为废品的原因是什么?提出改进的工艺措施?11解答:由于工件的刚性较差,容易产生弯曲变形,再加上工件受轴向力作用易产生信心压缩而失稳,此外离心力和工件受切削热作用产生的热伸长后顶尖限制也会进一步加剧弯由变形,因而产生了“鼓形” 。成为废品的原因是从机床上拆下工件后,两顶尖约束消除且热变形降低,从而使工件尺寸变小。提出改进的措施有:增大进给量和增大主偏角;采用跟刀架;采取反向进给的切削方法22 如图所示,试选择加工时的粗、精基准,说明理由。23. 按中批生产编制下图所示阶梯轴的工艺过程。 (材料:45;毛坯:锻造;表面硬度:HRC55)

29、答:(1)两边同时铣端面,钻中心孔(专用机床) ;(2) 、车一端外圆,车槽和倒角(车床)(3)车另一端外圆,车槽和倒角(车床) ;(4)铣键槽(铣床) ;(5)去毛刺;(6)粗磨外圆(磨床) ;(7)热处理(高频淬火机) ;(8)精磨外圆(磨床) 。24 说明下图所示外圆车刀所注角度的名称。 (在图上注明即可)12答:75:主偏角;15:副偏角;15:前角;6:后角。七、计算题(30 分)1.某零件的加工路线如图所示:工序,粗车小端外圆、轴肩及端面;工序,车大端外圆及端面;工序,精车小端外圆、轴肩及端面。试校核工序精车小端外圆的余量是否合适?若余量不够应如何改进?2. 图(a)所示为轴套零件

30、简图(图中只标注了有关的轴向尺寸) ,按工厂资料,其工艺过程的部分工序如图(b)所示:工序,精车小端外圆、端面及台肩;工序,钻孔;工序,热处理;工序,磨孔及底面;工序,磨小端外圆及肩面。试求工序尺寸 、 及其偏差。AB133.如图为活塞零件(图中只标注有关尺寸),若活塞销孔 已加工好了,现欲精车活m 018.54塞顶面,在试切调刀时,须测量尺寸 A2,试求工序尺寸 A2及其偏差。4.如图所示齿坯,外圆及内孔已加工合格( ) ,忽略同轴度误差,现在用调整mDd025.01.3,8法加工键槽要求保证尺寸 试分析图示定位法能否满足加工要求(定位误差不大于尺寸公差mH2.0538的 1/3)?145.

31、加工所示一轴及其键槽,图纸要求轴径为 ,键槽深度尺寸为 ,有关的加工过程如m302. m260.下:1)半精车外圆至 ;m6.3012)铣键槽至尺寸 A1;3)热处理;4)磨外圆至 ,加工完毕。302.求工序尺寸 A1 = ? 6. 磨削一表面淬火后的外圆面,磨后尺寸要求为 。为了保证磨后工件表面淬硬层的厚度,要m603.求磨削的单边余量为 0.30.05,若不考虑淬火时工件的变形,求淬火前精车的直径工序尺寸。答案:建立尺寸链如习图 5X4-6ans 所示,其中 Z=0.30.05 是尺寸链的封闭环; ,是尺寸链的减015.23R环; R1 是尺寸链的增环,待求。解此尺寸链可得到: mm035

32、.1R由此可求出淬火前精车的直径工序尺寸为: 07.113Dmm7.所示零件, 有关轴 向尺寸加工过程如下:1)精车 A 面(车平) 。2)精车 B 面,保证 A、B 面距离尺寸 A1。3)自 D 处切断,保证 B、D 面距离尺寸 A2。4)掉头装夹,精车 C 面,保证 B、C 面距离尺寸 A3=240.05mm。5)精车 D 面, 保证 C、D 面距离尺寸 mm。01.若已知切断时经济加工公差为 0.5mm,精车时最小余量为 0.2mm。试用尺寸链极值法确定各工序尺寸及偏差。1R05.23Z=0.30.05习图 5-4-6ans158.图所示 a)为一轴套零件,尺寸 和m3801.已加工好,

33、m805. b) 、c) 、d)为钻孔加工时三种定位方案的简 图。试计算三种定位方案的工序尺寸 A1 、A2 和 A3。答案:1)图 b:基准重合,定位误差 0DW, mm;.0A2)图 c:尺寸 A2,100.1 和 构成一个尺寸链(见习解图 5X4-2c) ,其中尺寸05.8100.1 是封闭环,尺寸 A2 和 是组成环,且 A2 为增环, 为减环。由直线尺寸链极0.05.8值算法基本尺寸计算公式,有:10= A28,A2=18mm由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偏差计算公式:0.1=ESA2(-0.05) ,ESA2=0.05mm;-0.1=EIA20,EIA2=-0.1mm。故: mm05.128

34、A3)图 d:尺寸 A3,100.1, 和构成一个尺寸链(见习解图 5X4-2d) ,其中尺寸05.8100.1 是封闭环,尺寸 A3, 和 是组成环,且 为增环,A3 和 为减环。由0.1.0301.3805.8DABC640.2240.0520 0-0.1c)A2100.18 00.05d)A338 00.1100.18 00.05c) d)a) b)习图 5-4-2A3A2A1100.1800.0538 00.116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基本尺寸计算公式,有:10= 38(A3+8) ,A3=28mm由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偏差计算公式,有:0.1=0(EIA3+(-0.05) ) ,EIA3= -0.05mm;-0.1= -0.1(ES A3+0),ESA3=0。故: mm 05.32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