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学原理,郑艳秋,第一章,总 论4-6课时,学习目标,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掌握会计的职能和涵义* 理解并掌握会计的对象和目标* 理解并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掌握会计核算方法* 了解会计学科体系,第一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 现代,一、古代经历几个阶段,会计的产生是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并发展的。 1、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刻契计量,是会计的萌芽阶段。 2、西周:有了会计的命名和较为严格的会计机构,这时会计包括日常的零星核算,也包括岁末的总合核算。结算方法:盘点结算法 三柱结算法(收入-支出=余额),3、唐、宋: 四柱清册 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2、账簿:流水账和誊清账4、明末清初: 龙门账目 科目:进(收入)、缴(支出)、存(资产)、该(负债);进-缴=存-该; 进缴表、存该表,用双轨计算(复式)5、清朝后期: 从国外引入借贷记账法。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 卢卡帕乔利 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二、我国现代会计发展,20世纪60年代,我国又发明了增减复式记账法,主要在商品流通业使用。 1993年的两则初步实现与国际惯例的接轨。 2001年实行企业会计制度 2007年上市公司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与国际准则的趋同。,第二节,会计的涵义、职能与目标、对象,一、会计的涵义,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和行政等单位的经
3、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参与决策,并对外提供符合会计准则的会计信息,以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二、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1、会计核算 也称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职能。 确认、计量、记录、报告,2、会计监督 指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1)事前监督 (2)事中监督 (3)事后监督,三、会计的目标,1、受托责任观
4、所有权与经营权分享 2、决策有用观 (1) 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 (2) 企业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单位和个人 (3) 进行宏观管理的国家综合经济部门,四、会计对象,再生产过程的一般分析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 会计的对象就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1、制造业会计的对象,再生产的全过程包括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销售,供应,生产,2、商品流通业的会计对象,经营活动只包括购进与销售两个过程:,货币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销售,购进,3、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对象,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所需要的资
5、金主要是国家从财政收入中拨给,并按批准的国家预算来支用,列入当年财政预算,一般称为预算资金。 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对象:预算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第三节,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一) 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所谓会计主体,在我国是指在工商行政机关注册的企业以及经主管机关批准成立的机关、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部门,是能够进行独立会计核算的单位。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假设企业(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持续下去。也就是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面临破产和进行清算。持续经营假设为会计核算限定了
6、时间范围,也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之一。,(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从持续经营这一基本前提中引申出来的,也可以说是持续经营的客观要求。会计分期就是将特定主体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若干期间。,(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货币作为统一的主要计量单位来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用货币来反映一切经济业务是会计核算的基本特征,因而也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会计通过货币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为了实现会计目标,保证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各国在会计规范中都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要求。会计
7、信息质量要求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质量的保证。,(一) 客观性(真实性) 客观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三)明晰性(可理解性) 明晰性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会计报告必须清晰明了,以便于理解和利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可以比较。 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
8、变更。 2、不同企业发生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六)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企业的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七)谨慎性 谨慎性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尽量低估企业的资产与收益。 (八)及时性 及时性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会计信息除了保证其真实性、可靠性外,还要保证其时效性。 1、及时收集会计信息 2、及时处理会计信息 3、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9、三、会计的确认与计量,1、确认基础 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前提的基础上产生的。 或者叫核算基础。 所谓权责发生制,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以现金收入或支出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2019/5/26,28,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 现值 公允价值,历史成本也称“实际成本”,是指企业为了取得某项资产并使其达到可使用状态所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历史成本是会计计量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计量属性,其一直是国际和我国惯
10、例中的基础性计价标准。,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在当前生产条件和市场供求状态下,重新购置某项相同或类似持有资产所需发生的全部支出。,2、会计计量,可变现净值是指资产在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资产的销售价格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过程中支付的各种税金、费用后的金额。,现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简称,是指资产在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可实现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扣除相应现金流出量现值后的净额。,公允价值,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第四节,会计核算的方法及流程,一、会计核算的方法,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地记录、计算、反映和经常控制所
11、应用的方法。 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 复式记账 填制和审核凭证 登记账簿 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和估价 编制财务报告,1.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可以分为六个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2.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就是对每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的一种专门方法。,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记账的依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为了审查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以保证登记账簿的会计分录正确、完整而采用的一种专门方法。,4.登记账簿 账簿是用来全
12、面、连续、系统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记。它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是保存会计资料的主要载体之一。,5.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按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和费用进行归集,以确定各个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总成本: 1 000+80=1 080(元) 单位成本: 1 080/4=270(元),经济业务:购入A材料4件,买价1 000元,支付运费80元。,记账,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对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债权债务等通过特定的会计手段,检查其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7.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指定期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总括地反映企业财务状
13、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一种专门方法。,二、会计核算流程,即会计循环 审核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 过帐 试算平衡 调账 结账 编制报表,第五节,会计学科体系,会计学科分类及研究内容,会计学按其研究内容主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学等。 基础会计:会计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会计工作的基本程序。 财务会计:通过各种会计核算方法,收集、加工和处理过去经济活动的信息,最后将财务信息提供给有关单位和人员的会计。,会计学科分类及研究内容,成本会计:成本预测、计划、计算、分析、控制和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成本管理,以及通过管好成本来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管理会计:如何对未来预期发生的资金运动进行预测、规划并控制其执行,着重提供生产经营活动的预测信息,以供企业内部经营决策参考。 审计学: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以及效益性进行检查监督的基本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