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鸡大肠杆菌病诊断与防治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我国养禽业的迅速发展,禽类养殖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而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严重威胁养鸡业的发展。本篇文章,主要从发病原因及病原特点、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综合防治、鉴别诊断等方面,对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现状与综合防治进行了论述,为肉鸡、蛋鸡养殖生产中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和综合防治提供了有意义的建议。关键词:鸡大肠杆菌病;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poultry industry and poultry throughout all over the moth
2、erland. The occurrence of avian colibacillosis seriously threated to the poultry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our study, we were related and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etiology and 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s, epidemiology and pathogenesis, clinical symptoms,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diagnosis, compre
3、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current incidence of avian colibacillosis. In order to provide valuable suggestions for the diagnosis and comprehensive control avian colibacillosis in chicken and egg production.Key words: avian colibacillosis ; epidemiology; clinical symptoms; diagnosis and tr
4、eatment前言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鸡的急性或慢性细菌性传染病,随着集约化养鸡场的增多和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污染越加严重,大肠杆菌病的病原广泛存在于养鸡环境,鸡大肠杆菌病发生较为严重,常引起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病常易成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病或继发病,特别是饲养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不良,均可导致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若不及时防治,可继发其他病。发病鸡群长时间出现零星死亡,累计死亡率在 5%20% ,严重时甚至高达 50%1,2。如何有效防控本病已成为养鸡业成败的关键问题1。目前,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方法可以概括为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两类临床诊断通常结合鸡群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解剖症状进
5、行,此类方法快速、直观、简便,主要依赖经验,而对于类似或混合感染的病症,可能出现确诊困难或误诊。实验室诊断一般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进行,主要包括病理组织学观察和病原学试验。其中,病原学试验又包括病料涂片镜检、分离培养与形态观察、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等21 发病原因及病原特点1.1 发病原因1.1.1 饲养管理不当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 农村饲养条件有限,防病意识差, 无消毒设施或消毒设施不完善,购药、买饲料、看病都可能将大肠杆菌带入鸡舍。 加上管理不当,如鸡群转舍、饲料改变、温度变化、饲养密度大、舍内湿度大、氨气浓度过高、饲料营养不全面、维生素矿物质的缺乏,
6、使外源性大肠杆菌乘虚而入或内源性大肠杆菌大量繁殖,使大肠杆菌到处扩散, 造成大肠杆菌病发生与流行。1.1.2 饲料、饮水质量低为了降低饲料成本,购买腐败、劣质的鱼粉(小鱼) ,作为蛋白质饲料添加在饲料里,这种鱼粉(小鱼)往往被大肠杆菌污染。 若被污染后,不进行合理的消毒。给鸡群饲喂这种腐败劣质鱼粉(小鱼)或饮用这种大肠杆菌含量严重超标的水就会造成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与流行。1.1.3 耐药菌株的产生养鸡户在生产中为了预防疫病发生,往往在饲料中长期大剂量地添加抗菌药物,或重复地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药物品名不同,但成分一样)同一种药物,抗菌药物的长期应用,造成大肠杆菌抗药性的增加,长时期超量的使用药物
7、, 可使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使鸡免疫能力下降,这也是造成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与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1.1.4 垂直传播种鸡群不进行检疫, 种鸡防治不当,携带有大肠杆菌的种鸡,没有作淘汰处理, 种蛋不经过熏蒸消毒就进行孵化, 大肠杆菌经种蛋垂直传播给雏鸡,造成了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与流行。病毒病的感染,使鸡群的抗病能力减弱, 使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1.1.5 免疫失败多数养殖户认为注射过疫苗就不会发病,造成思想上的忽视,但大肠杆菌血清型众多,疫苗免疫效果不好,易导致免疫失败。 也是造成大肠杆菌病发生与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1.1.6 混合感染越来越多包括不同细菌之间的混合感染,细菌与病毒之间的混合
8、感染, 细菌与支原体的混合感染等。 给疾病防治带来严重困难,损失也很大。1.2 病原大肠杆菌为革兰阴性、中等大小的杆菌,无明显的荚膜,不形成芽孢,有鞭毛、能运动,但也有无鞭毛、不运动的变异菌株。本菌为需氧或微厌氧,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麦康凯琼脂和远藤琼脂上可形成红色的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上则形成黑色带金属光泽的菌落3。根据抗原结构不同,已知大肠杆菌有菌体 (O)抗原 170 种,表面(K)抗原近 103 种,鞭毛(H) 抗原 60 种,因而构成了许多血清型。最近菌毛(F)抗原被用于血清学鉴定,最常见的血清型 K88,K99,分别命名为 F4 和 F5 型。在引起人畜肠道疾病的血清型中
9、,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简称 EPEC)、肠毒素性大肠杆菌( 简称 ETEC)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简称 EIEC)等之分,多数肠毒素性大肠杆菌都带有 F 抗原。在 170 种“O ”型抗原血清型中约 1/2 左右对鸡有致病性,但最多的是 O1,O2 ,O78,O354 个血清型2。2 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2.1 流行病学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雨、闷热、潮湿季节多发。大肠杆菌随病鸡粪便排出,并可污染蛋壳或从感染的卵巢、输卵管等处侵入卵内,在孵育过程中,使鸡胚死亡或出壳发病和带菌,是该病传播过程中重要途径4 。带菌鸡以水平方式传染健康鸡,消化道、呼吸道为常见的传染门户,特别是幼龄鸡类发病最多。如污秽
10、、拥挤、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过冷过热或温差很大的气候,有毒有害气体(氨气或硫化氢等) 长期存在,饲养管理失调,营养不良(特别维生素的缺乏 )以及病原微生物(如枝原体及病毒)感染 5所造成的应激等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2.2 发病机理2.2.1 原发性据检测,随机抽取健康鸡的粪便样品,用微生物学方法计算,常常含有 100 万个大肠杆菌,虽然大多数是非致病性的,但也有为数可观的致病性的,其血清型为O1,O2,O35,O78 等,这些大肠杆菌菌株,从鸡粪中飘逸出来,随空气飘散,鸡一呼一吸就有可能落在呼吸道黏膜上,借助菌毛黏附,得以在上皮“定居” ,从而获得入侵“通道”。当鸡因饲养条件差,抵抗力下降时,
11、致病性大肠杆菌便通过“通道”侵入鸡体内,呈现急性败血症或亚急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6 。2.2.2 诱发性我们常说的“慢呼” ,即支原体病,是公认的大肠杆菌病的诱因病。支原体病和大肠杆菌病在养鸡场中常常出现。美国鸡病专家7 在描述这一状况时曾经这样说过,支原体病和大肠杆菌病一旦结合,将成为一种顽症。因此,净化大肠杆菌病诱因,有着重要的意义。以支原体为例,如果祖代鸡场净化了支原体,而父母代鸡场又采取了严格的支原体根除措施,那么饲养户鸡群大肠杆菌的发病机会就很少。大肠杆菌病的诱因还有白痢杆菌病、出血性肠炎等8。2.2.3 继发性当饲养环境中的病毒,如新城疫、鸡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
12、炎等病毒,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便会发病;强毒首先攻击鸡体,使鸡体抵抗力下降; 然而强毒在鸡体内发作,出现典型症状。此时,空气中的大肠杆菌随强毒之后进入鸡体感染,或待鸡体衰弱后进入鸡体发病。这种跟随强毒之后进入鸡体发病的大肠杆菌病,我们称之为继发性大肠杆菌病9。3 临床症状及病变3.1 雏鸡脐炎由大肠杆菌和其他细菌混合感染引起,主要发生在出壳初期,染病后多数在出壳后23d 内死亡。病雏虚弱,成堆拥挤在一起,水样腹泻,腹部膨大,脐孔未闭合呈蓝黑色,有剌激性恶臭味。剖检可见,直肠内有积水样粪便,卵黄囊不吸收,内容物黄绿色、干酪、黏稠或稀薄水样、脓样,肝脏呈土黄色,质脆,有斑状或点状出血。病雏死
13、亡率超过 10%;3.2 气囊炎病菌经消化道进入气囊,引起急性气囊炎,表现为咳嗽和呼吸困难。剖检可见,气囊壁增厚、混浊,囊腔内常含有白色干酪样渗出物,心包腔中有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膜和心外膜增厚。腹腔积液,肝脏肿大,肝周炎,有胶样渗出物包围,肝被膜混浊增厚,有纤维素附着。该病呈地方性流行,病死率为 5%20%,有时可达 50%;3.3 全眼球炎鸡舍内空气污浊,大肠杆菌密度过高,感染日龄较大的幼鸡会引起全眼球炎,有时出现在其他症状后期,多为一侧性,少数两侧性。病雏患眼外肿大,眼睑封闭,里面蓄积脓液或干酪样物质。切开眼睑可见眼球发炎,角膜呈白色不透明,表面有黄色米粒大的坏死灶。3.4 大肠杆菌
14、性肉芽肿是一种常见的鸡病。病鸡内脏器官上产生典型的肉芽肿,外表无可见症状,可在盲肠、直肠和回肠的浆膜上见到土黄色脓肿或肉芽肿结节,外观和结核结节相似,肠粘连不能分离,有不规则形坏死灶;3.5 关节炎和滑膜炎病鸡跛行,卧地不起,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腱鞘或关节发生肿胀,多见于跗关节。关节囊肿胀,其内积有黄色黏稠液,滑膜肿胀、增厚;3.6 产蛋鸡症状产蛋鸡感染大肠杆菌后,卵巢、卵泡和输卵管出现炎症,进一步发展成为损害整个腹部的卵黄腹膜炎。病雏后腹部肿大,行走呈企鹅样,触摸腹部感觉内有较硬的肿物。病雏常常突然死亡,剖检可见,腹腔中充满淡黄色腥臭的液体和已破坏的蛋黄,腹腔脏器表面覆盖一层淡黄色、凝固的纤维素
15、性渗出物。病雏肠系膜出现炎症,肠袢互相粘连,肠浆膜散布针尖大的出血点;卵巢中的卵泡皱缩变形,呈灰色、褐色或酱色等异常颜色。积留在腹腔中的卵泡,时间较长者凝固成硬块,其切面呈层状,破裂的卵泡则凝结成大小不等的黄色碎片。输卵管黏膜发炎,有针头样大小的出血点,管腔中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凝固块或碎片。重症死亡者多伴有肝周炎、心包炎。4 诊断4.1 临床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及病理剖检特征,对大肠杆菌可作出初步诊断,但对于大部分病型需要依靠实验室检验确诊。4.2 实验室诊断对经临床、病理和流行病学初诊为大肠杆菌病者,进行实验室检验。4.2.1 病料镜检无菌取肝、脾组织或心包内分泌物,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可见
16、大量散在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两端钝圆的小杆菌10 。4.2.2 细菌分离无菌采取肝、脾等组织接种麦康凯琼脂平板,37培养 24h,可见直径为 1mm 左右粉红色中央微凹的圆形湿润菌落。取典型菌落涂片,所见细菌与病料涂片镜检结果相同10 。4.2.3 生化试验取典型菌落进行生化试验,结果可使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山梨醇产酸产气,MR 试验阳性,VP 试验阴性,不产生硫化氢,符合大肠杆菌生化特性。4.2.4 致病性试验 取 10 日龄健康雏鸡,接种该分离物的 18h 肉汤培养物 0.2mL/只,观察其发病与死亡状况、剖检变化,并进行细菌的分离。4.2.5 药敏实验 取纯培养的大肠杆菌,置
17、于 1mL 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混合后用灭菌吸管吸取 68滴,均匀布满于麦康凯营养琼脂平板的整个表面。待琼脂表面稍作干燥后,用灭菌镊子取各种药敏纸片按一定间隔均匀贴到琼脂表面,每个平板放 5 张药敏纸片,37培养 18h。观察结果,测定抑菌圈直径 11。5 预防与治疗措施5.1 预防(1)保温与通风 夜间注意保温,还要使空气流通,南北或东西窗口不要对流12 。(2)改善环境卫生 勤清粪便,定期带鸡消毒,经常更换消毒药,鸡出栏后要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扫、冲洗、喷洒消毒药或熏蒸消毒。(3)搞好免疫接种 大肠杆菌多与其他病源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应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可行免疫程序,目前常用的大肠杆菌苗有多价苗
18、、亚单位灭活苗,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从生产实际中看,采用自家菌苗预防效果更好13, 14 。(4)加强饲养管理 饲喂全价日粮,辅以多种抗应激的物质,添加酶制剂或益生素调整肠道益菌群,增强机体抵抗力,保证充足清洁饮水,在饮水中加入适当无毒无残留的消毒药物定期饮用14。5.2 治疗(1)耐药性大肠杆菌的治疗 可投喂克拉西林或舒巴坦钠- 氨苄西林(氨舒林) ;1 kg 水加 1 g 氨舒林,连喂 3 d。因克拉西林或舒巴坦钠能破坏大肠杆菌产生的内酰胺酶,从而恢复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达到扑灭大肠杆菌的目的15 。(2)一般性大肠杆菌感染 运用一般磺胺嘧啶 +TMP 治疗效果较好。例如:大肠杆菌混悬
19、液,100 m L 加水 500 kg,每日 12 次。连用 23d。万格安饮水,每瓶 100 mg 加水 100kg,每日 23 次,连用 35 d。(3)大肠杆菌肠炎 运用磺胺氯哒嗪钠 TMP,硫酸阿米卡星等效果最佳。例如:肠胜将军,100 g 加水 250300 kg,每日 12 次,连用 23d。痢杆无影,混饮本品 200 m L,溶水 250300 kg,,每日 12 次,连用 23 d 16。(4)中草药治疗大肠杆菌病 集清热、解毒、杀菌、促进免疫于一体,标本兼治、效果确实。如黄连、金银花、连翘、防风、荆芥、大青叶、大黄、贯众等在抑制细菌、抗病毒等作用较强。 又如松针、麦芽、山楂、
20、艾叶、桐叶等 本身就兼有扶正与祛邪两方面的作用,既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又能防治某些疾病。 中药不仅有显著的抗菌作用,而且能促进病变的修复,利胆健胃17, 18。6 大肠杆菌病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的鉴别诊断6.1 大肠杆菌和 ND 混合感染(1)症状 主要表现为气囊炎,气浑浊变厚,心包炎、心包积水,心包浑浊,肿厚(纤维素性心包炎) ,同时表现出非典型或典型的 ND 的症状。例如:由于 ND 导致产蛋母鸡的卵黄膜,输卵管显著出血,卵黄膜极易破裂,流入腹腔引起卵黄腹膜炎,这时我们进行诊断时,要根据其他典型症状:如肠道发生典型的点状出血,且腺胃乳头之间有出血,溃疡,淋巴滤泡发生坏死。肿胀,如似“岛状”
21、“枣核样”并且扁桃体发生肿胀,出血。即可诊断为是 ND,而并非混合感染19 。如果是混合感染,我们可以看到鸡排黄白色、绿色或灰白色稀粪,有的混有血液,呼吸困难,同时剖检时还可同时看到 ND 和大肠杆菌的病变。(2)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确诊后紧急免疫接种相应疫苗。(3)辅助治疗 将抗菌药与抗病毒的药物同时使用。例如: 菌毒双效 + 那米星(正泰欣、强力欣) ;新疫灵:3 头份,1 次/d 饮水;阿莫西林、拓森霉素: 2 次 /d,连用 5d,饮水20, 21。6.2 大肠杆菌、ND、球虫混合感染(1)症状 病鸡精神萎顿、翅膀下垂,羽毛松乱,鸡冠苍白,拉含有血液的稀粪,甚至完全是血液。剖检时同时可
22、见 ND 和大肠杆菌和球虫三者的典型病变 21。ND:可见腺胃乳头、腺胃、肌胃交界出血,肠道多处有出血斑或枣核状溃疡状,盲肠黏膜的皱褶呈条状出血。大肠杆菌引起的典型病变,通常腹腔中充满淡黄色腥臭的液体和破坏的卵黄腹腔器官表面覆盖一种淡黄色凝固的纤维素渗出物。球虫引起的典型病变:通常表现为肠腔扩张,浆膜散在出血点等。(2)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确诊后即时紧急接种,同时施用驱虫药。(3)治疗 要运用多种药的混合治疗,运用磺胺类药物的同时运用抗病毒与抗球虫的药。常用的特效药:金毒克 + 那木星 + 艾美清,菌毒双效 + 正泰欣 +SQ 球虫粉6.3 球虫与细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1)症状
23、病鸡精神萎顿、翅膀下垂,羽毛松乱,鸡冠苍白,拉含有血液的稀粪,甚至完全是血液。剖检:肠管显著肿大,肠壁变厚或发炎,肠黏膜发炎肿胀,变得粗糙,表面覆盖一层浓稠的黏性渗出物,有灰白色斑点或小出血点区22 。(2)治疗 主要是在运用抗球虫药的同时加入抗菌药,常用的特效药: SQ 球虫粉 + 强力欣 + 那米星 +VK3。 SQ 球虫粉 + 复新康 + 浓缩鱼肝油粉。 SQ 球虫粉 + 强安素(小肠球虫) 。7 结论近 10 年来 , 鸡大肠杆菌发病流行情况调查表明, 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是一直存在的, 并呈上升趋势23。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高于沙门氏菌病。而且, 大肠杆菌病常与其他疫病如新城疫、法氏
24、囊等疫病混合感染。由于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是条件致病菌, 因此, 病毒性疫病或某些能够使鸡体降低免疫能力的疫病如球虫病等的发生以及饲养管理的欠缺可能是该类细菌性疫病发生的诱因, 因此, 在疫病防治中细菌性疫病的防治以及饲养管理的科学及菌株耐药性24应该引起重视。参考文献1. Schouler, C., et al., Diagnostic Strategy for Identifying 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Based on Four Patterns of Virulence Genes.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
25、logy, 2012. 50(5): p. 1673-8.2. 陈旭明, 王芸, and 陈珉, 鸡大肠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 .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11):p. 49-49.3. 刁有祥, 李久芹, and 陈庆普, 山东省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2. 24(01): p. 21-23.4. 成本翠, 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新特点及防制 . 中国禽业导刊, 2002(8): p. 13-14.5. 史喜菊 and 冯梁, 鸡大肠杆菌病最新研究进展 . 畜禽业, 2000(8): p. 14-16.6. 杨淑琴, et al., 鸡病发生情况调查及防制对策 .
26、中国家禽, 2000. 22(05).7. Puo-Sarmiento, J.,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 strains from avian organic fertiliz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 Public Health, 2014. 11(9): p. 8924-8939.8. 于化泓, et al., 家禽常见传染病病原体诊断研究进展 . 中国家禽, 2004. 26(11): p. 45-46.9. 塞弗,
27、禽病学 (第 11 版 )(精 ). 2005: 农业出版社.10. 郭振环, et al., 鸡大肠杆菌病的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2): p. 442-443.11. 程汉, 胡新岗, and 曹军平, 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41(03): p. 172-174.12. 王芳 and 李镇虎, 禽类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0. 26(3): p. 34-34.13. 李永清 and 甘孟侯, 禽大肠杆菌病防制研究进展 . 中国兽医学报, 2000. 20(04): p. 414
28、-416.14. 刘爱香, 禽类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0(23): p. 44-45.15. , T.B., et al., The structural basis for substrate versatility of chloramphenicol acetyltransferase CAT I. Protein Science, 2012. 21(4): p. 520530.16. 郝智慧, et al., 不同区域鸡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的耐药性比较 . 中国兽医科学, 2009. 39(01): p. 84-88.17. 程锐, et al., 中兽医
29、药防治鸡大肠杆菌病应用 .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4(6): p. 75-77.18. 褚秀玲, 苏建青, and 韦旭斌, 中药抗大肠杆菌病研究进展 .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21): p. 9093-9094.19. 蒙晓雷, 杨晓伟, and 曹蕊, 鸡大肠杆菌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30(10): p. 75-76.20. 王国明, 陈瑞兰, and 许景丰, 鸡大肠杆菌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 今日畜牧兽医, 2013(7): p. 52-53.21. 荆汝顶, 朱凤先, and 宋予震. 鸡新城疫与大肠杆菌病的鉴别诊断 . in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2006.22. 孙静华, 一起肉鸡大肠杆菌病与盲肠球虫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 养殖技术顾问, 2012(3): p. 194-195.23. 王贵升, et al. 山东省鸡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发病趋势和耐药性变化分析 . in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 . 2006.24. 刘远飞, et al., 山东省鸡大肠杆菌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家畜生态学报, 2008. 29(01): p. 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