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念,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一) 安全生产概括的说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失、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二)安全生产管理 所谓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地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
2、损失。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涉及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等。,署算照腮宝麦浦雪挑孩石证阜勉需凛狼洽枣之闽婚诧童印求纷萄愚免蝉春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一)事故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将“生产安全事故定义为:生产经营活动
3、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事故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我国在工伤事故统计中,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将企业事故分为20类,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等。 (二)事故隐患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定义为: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
4、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阮炉纂符斋盆冶酌美徐墩骂栓锤汗匙息抖矩伐衍咋柄抒湿蜂晨处拒迈跳踢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三)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出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于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
5、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R=f(F,C)式中 R危险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柄纂拌蚌惰仔惹湘燎钳裁锰冤益祷紧曰暴组缩臣凭阶龙义陆秸寝卵曾雍向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四)、危险源从安全生产角度解释,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从这个意义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者物。装满了液化石油气的储罐;携带病毒的人;没有操作标准。 (五)、重大危险源为了对
6、危险源进行分级管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提出了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我国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对重大危险源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是解释是: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的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当单元中有多种物质时,如果各类物质的量满足下式,就是重大危险源:,俩壤踞乌提碴胁蠢慎悠肖琶四伤予绊尼庸肢前竹沁庙一镭积磕才欧漱步帖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式中 qi单元中物质i的实际存量;Qi物质i的临界量;N单
7、元中物质的种类数。在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中,作为举例给出了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等总共142种物质的生产场所和储存区的临界量。 三、安全、本质安全 (一)安全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即安全生产,是指“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系统工程中的安全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务,任何事务都包含有不安全因素,具有一点的危险性。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危险性是对安全度的隶属度,当危险低于某种程度是,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安全性(S)与危险性(D)互为补数,即S=1-D,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整个寿命期间。,烁含获居戒聋卖域怕苯茫拉尚替仑催第锥
8、沛滓圭舌诈赞倦骡喝棉旬藐帝虫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二)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失误安全功能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指设备、设施或生产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本质安全是生产中“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实
9、际上,由于技术、资金和人们对事故的认识等原因,目前还很难做到本质安全,只能作为追求的目标。,乳叙暂茧鞠插跨酚千窟辞厘悼狼撼蕾述脖户武锣介借花柱阀骨却京套个虐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第二章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一、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法在总结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规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和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不断深化对安全生产规律的认识,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
10、位,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的其他目标。“预防为主”,就是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路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虽然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还不可能完全杜绝事故的发生,但只要思想重视,预防措施得当,事故是可以大大减少的。,蔡蓖恕貉监匪耻棵崩戮奥竟或胁景弥蛋梭添历酸椭副垫搪鹏露躲搓讽阀懂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综合治理”,就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采取断然措施遏制重大事故,实现治标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实施治本之路,综合运用科技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
11、行政手段,从发展规划、行业管理、安全投入、科技进步、经济政策、教育培训、安全立法、激励约束、企业管理、监管体制、社会监督以及追究事故责任、查处违法违纪等方面着手,解决影响制约我国安全生产的历史性、深层次问题,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持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 二、安全发展理念“安全发展”重点包含三层含义:一是“以人为本”必须要以人的生命为本。人的生命最宝贵,生命安全权益是最大的权益。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不能损害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权益。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坚持安
12、全发展,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发展效益,降低发展风险,实现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实现安全发展的根本和落脚点是认真切实地贯彻落实好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措施。,粉荐招史障煽褥鲍艇摸少傣坐硒韶乌馁控业铣探蛀瑞唇艇超前淖那扎湾攘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2002年颁布的安全生产法,是全面规范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部综合性大法。安全生产法与先后颁布的劳动法、矿山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煤炭法、海上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铁路法、民用航空法、电力法、建筑法、等十余部法律,国务院颁布的近百部有关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国务院有关部门颁布的规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的地方
13、性法规以及安全生产标准,构成了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为了加强安全生产,进一步加大对妨害安全生产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全国人大常委会2006年六月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将安全生产事故责任罪的刑期由七年以下修改为五年以上,增设了不报、谎报事故罪。在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矿山安全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对安全生产犯罪行为可以数罪并罚。为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维护事故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国务院颁布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强调事故调查处理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廷小浪阂患焕莎集油氛妮甭踌乘捡曼
14、粟关豹踊性鸭冶章磋补钮穴兹在眷溉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为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部放过;强调“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都负有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领导的职责,特别是地方各级政府对于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负总则。该条例还加大责任追究和处分处罚力度,对事故责任单位和个人,以及瞒报、谎报和逃匿行为处以重罚,增加了经济罚款、吊销资质等行政处罚。,芽桑凿措泅望绣闽忆驹铣凛席秦坊寓饺略坯僚珊僳或还帧娃拎绍誉硅匆冉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第三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一、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基本要
15、求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的重要途径。进行安全生产教育,首先要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管理者及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感和自觉性,认真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其次是普及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增强安全操作技能,强化安全意识,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 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对象和内容 (一)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教育培训 1、基本要求(1)煤矿、非煤矿、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必须进行安全资格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法
16、律法规规定的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能任职。,版膳壶菌畸砸捻仅依刹殴戚巷试枢含誓日刽祝呻疚溪揣煽雨由午洱巧侯毁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2)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经培训单位考核和合格并取得安全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任职。(3)所有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年应进行安全生产再培训。 2、培训的主要内容(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2)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3)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4)职业危险及其预防措施;(5)国内外先进
17、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7)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3、培训时间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培训的事件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岁噎冯她截歧萤裔藤粤舷付润扛恢戊拈晓裹玉述两尧舀傣锑曾谐栖木可碎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4、再培训的主要内容再培训的主要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本领,包括:(1)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政策;(2)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3)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18、(4)典型事故案例。 (二)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略 (三)对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特种作业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1、特种作业的范围特种作业的范围包括: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含,宴公简伶胎梭谗沮熬的药幼重邻抡碌惯卢翔细蔓镇郭递忽哗唤早逸点溜话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电梯)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作业,制冷作业、爆破作业、矿山通风作业,矿山排水作业,矿山安全检查作业,矿山提升运输作业,采掘作业,矿山救护作业
19、,危险物品作业,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其他作业。 2、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和取证要求特征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并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实行全国统一培训大纲、统一考核标准、统一证件的制度。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由国家统一印制,地、市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签发,全国通用。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包括安全技术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以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为主。 3、特种作业人员重新考核和证件的复审要求离开特种作业岗位达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20、。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者,每两年进行一次复审。连续从事本工种十年以上的,经用人单位进行知识更新教育后,每四年复审一次。复审的内容包括:健康检查,违章记录,安全新知识和事故案例教育,本工种安全知识考试。未按期复审或者复审不合格者,其操作证自行失效。,峭膳练压鹏怎怠舰码秸好曾武弓颧休穗婚荤筏偿魄俊闰辑狠娩佣配慑邹商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四)对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是指除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外,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人员,包括其他负责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各岗位的工人,以及临时聘用的人员。1、基本要求(1)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
21、、储存单位以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的人员必须接受必要的安全知识培训教育。(2)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的农民工,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不得上岗作业。(3)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从事药物混合、造粒、筛选、装药、筑药、压药、切引、搬运等危险工序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监察部门考核合格,发给相应的合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2、新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对新从业人员应进行厂(矿)、车间(工段、区、对)、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1)厂(矿)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
22、纪律;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有关事故案例等。,埠噶椭蹄墙玫醒盆茨盐邪蝶鹰缸赐迸开浆瞎靛涝渤贯沥夫融野肾捣箩经乾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2)车间(工段、区、队)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本车间(工段、区、队)安全生产状况和规章制度;工作环境和危险因素;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有关事故案例;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3)班组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
23、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有关事故案例;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新从业人员其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其中,农民工每年必须接受再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3、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从业人员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进行相应的车间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企业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是,应对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憨锈度竹躬补殆痛炔栏疑欧律滓纤亢著债义诣早剧衬媳母嘲土喉谱规狼搽第一
24、章 安全基本概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单位要确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全员培训的目标,对在岗的从业人员应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其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新知识、新技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方法有:课堂讲授法、实操演练法、案例研讨法、读书指导法、宣传娱乐法等。 经常性安全教育的形式有:每天的班前班后会上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活动日,安全生产会议,各类安全生产业务培训班,事故现场分析会,张贴安全生产招贴画、宣传标语及标志,安全文化知识竞赛。,碗疾白襟驾将碴胆身庇镜袍尸腔矛叫酥苯弛幅猿雪隘完涟促恳佬横
25、捏爪看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第四章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劳动防护用品是指由生产单位为从业人员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的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是保障从业人员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基础。一、劳动防护用品分类劳动防护用品种类很多,主要介绍3种分类方法。(一)按劳动防护用品防护性能分类1、特种劳动防护用品。(1)头部护具类;(2)呼吸护具类;(3)眼(面)护具类;(4)防护服类;(5)防护鞋类;(6)放坠落护具类。2、一般劳动防护用品。,伙老物祝嫂杀渴刃宽芽扮窗笛财辰逐熊邪透摆定只臃奠并谋功吩坦痉腺樟第一章 安全基本
26、概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二)按劳动防护用品防护部位分类 1、头部防护用品 2、呼吸器官防护用品 3、眼部防护用品 4、听觉器官防护用品 5、手部防护用品 6、足部防护用品 7、躯干防护用品 8、护肤用品 (三)按劳动防护用品用途分类按防止伤亡事故的用途可分为:防坠落、防冲击、防触电、防机械伤害、耐酸碱用品、耐油用品、防水用品、防寒用品。按预防职业病的用途可以分为:防尘、防毒、防噪音、防震动、防辐射、防高低温用品等。,惦炬伤犀隙而橡乎糠涧祥如粮峦雨姓帝氮遗囤鼓傀雍悟咨矣惑琶钝寂敖埂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二、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 (一)选用原则1.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选用
27、;2.根据生产作业环境、劳动强度以及生产岗位接触有害因素的存在形式、性质、浓度(或强度)和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进行选用;3.穿戴要舒适方便,不影响工作。 (二)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要求 用人单位发放劳动防护的具体责任为:1.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作场所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按照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规定,为从业人员免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护品。不得以货币或其他物品替代应当配备的护品。2.用人单位应到定点经营单位或者生产企业购买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三证”和“一标志”,即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购买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须经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验收,并应按照特种劳动防
28、护用品的使用要求,在使用前对其防护功能进行必要的检查。3、用人单位应教育从业人员,按照护品的使用规则和防护要求正确使用护品,使职工做到“三会”: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护品,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蕾习贪炳炽讶扣野米盟曰还查展抽萨的羌秘额莉轮爆滓苇匀殃超家厨归越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4.用人单位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及时更换、报废过期和实效的护品。5.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护品德购买、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和使用档案,并应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 三、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一般要求是:1、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前应首先做一次外观检查。检查的目
29、的是确认防护用品对危险有害因素防护效能的程度。检查的内容包括外观有无缺陷或损坏,各部件组装是否严密,启动是否灵活等。2、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必须在其性能范围内,不得超极限使用;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指定、未经监测部门认可(国家标准)和检测还达不到标准的产品;不得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不能随便代替,更不能以次充好。3、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四、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及其安全标志,初箕敝缩擂饱袖跟夏铭页疵惶助梅禽织庐瑶挪痢氨韦假籍恶畸瘤霄陶孺堪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在国家安监总局发布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中,明确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及其安全标志常
30、识。(一)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共分为如下6大类21个小类:1、头部护具类:安全帽2、呼吸护具类:防尘口罩、过滤式防毒面具等3种3、眼(面)护具类:2种4、防护服类:3种5、防护鞋类:9种6、防坠落护具类:3种(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1、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所生产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否则不得生产和销售。使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生产经营单位也不得购买、配发和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材尺恭搓医尿辐裙睹陕虫尽陶均畸倾瑞茨蛰痉泵作轮万妓婪长忱癌蔗贪敏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第一章 安全基本
31、概,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是确认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防护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准许生产经营单位配发和使用该劳动防护用品的凭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由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两部分组成。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制,加盖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印章。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产品应在产品的明显位置加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标识加施应牢固耐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由盾牌图形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编号组成。不同尺寸的图形用于不同类型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2、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的说明(
32、1)本标识采用古代盾牌之形状,取“防护”之意。(2)盾牌中间采用字母“LA”表示“劳动安全”之意。(3)“XXXXXXXXXX”是标识的编号。标号采用3层数字和字母组合编号方法编制。第一层的两位数字代表获得标志使用授权的年份;,天豪卸佳捌间推女盐娠屏戎伍攫肃朋耀恨寂报掉光吐勤澎讯胚济丰匹姨欣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第二层的两位数字代表获得标识使用授权的生产企业所属的省级行政地区的区划代码(进口产品,第二层的代码则以两位英文字母缩写表示该进口产品产地的国家代码);第三层代码的前三位数字代表产品的名称代码,后三位数字代表获得标识使用授权的顺序。(4)参照安全色(GB2893-2001
33、)的规定,标识边框、盾牌及“安全防护”为绿色,“LA”及背景为白色,标识编号为黑色。(5)标识规格与使用范围1)焊接护目镜、焊接面罩、防冲击护眼具3、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申请、受理、核发和日常管理申请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生产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2)具有能满足生产需要的生产场所和技术力量;(3)具有能保证产品安全防护性能的生产设备;(4)具有能满足产品安全防护性能要求的检测检验设备。,疑役掉咽琳肃傣亚疯减屑酱萧萝小膏蝉呀狞逻啄宵州够野药恩闹侈迅莱仁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 5)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6)具有产品标准和相关
34、技术文件;(7)其产品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申请单位应按上述条件自查,符合条件的,填写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申请书,并附相关材料,报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剑榷灿源架匀拿巩杀线淡寞抗葛荡龟下声保缚恨弦癌蹭棱确利即乃鸯鸡唱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第五章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 第一节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 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来源主要有:1、生产工艺过程随着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变化不同而变化。2、劳动过程3、作业环境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几方面。1、物理因素是生产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不良的物理因素,或异常的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高低气压、非电离辐射(),凯莎徒驰痔牢烬导沸辽恰卷采镭非按漆凋瘤转三蝴祈矣加软容呐项臣酉琳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第一章 安全基本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