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经济链条的可怕现状 产业空心化根源一、 一条可怕的经济链 2011 年 1 月 6 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节目牛肉干旅行记 。在这里节目里,牛肉干生产厂家告诉记者,在牛肉干价格构成中,生产成本只占十几个点,加上几个点的利润,也就是说生产厂在这个价格体系中只拿到 20%。而零售商(主要是大型超市)各种费用加到一起能拿到 40%以上。即使不是大型超市,一般的小店零售商在这个分配体系中拿走的份额也并不比大超市少多少。就在这个节目中,一个自己做休闲食品小店的商家告诉记者,他们的零售价是在批发价基础上加 40%。为什么,在这个分配体系中零售商拿走的份额远远高于生产方?生产厂家告诉记者:
2、渠道为王。零售商掌握着商品变现最关键的环节,所以,它们当然要在这个分配体系中拿走大头。实际上我们考察零售业会发现,不止是食品,包括所有的快速消费品,其零售价格的分配体系中,终端零售卖场都要在这个体系中分走最大的一块收益。第一个结论:做生产不如做零售(贸易、流通)零售商的日子又过得怎么样呢?除了极少数获得垄断地位的大型卖场(如沃尔玛、家乐福) ,大多数零售商日子并不好过。2012 年 1月,天涯社区经济论坛,一个做商业的网友发表了一个帖子我来说说真实的商铺的倒闭情况 ,帖子描绘了成都做零售服装业的真实情况:概括点说,08 年以后新开的服装商城几乎全部倒闭!1.染坊街小商品城开业就歇菜,商家全部关
3、门撤走。2.新中心三四楼坚持了几个月,一开业几乎所有的商家都在转让。3.新尚美成坚持了两三个月,二三楼的商家全部撤走,只剩一二十家商家在一楼坚守4.香槟广场半歇菜一半的商铺都在转让5.尚嘉潮代 完全歇菜6.优客商城 开业不到一月,商家已经罢市一次,估计坚持不了多久了7.地一大道 刚开业 预计很快就步后尘8.群光广场旁的一个童装城,叫什么忘了,半歇菜9.汇美皮草广场,开业两三个月,过道上有几个人一眼就能看清,这个冬天没有老板赚钱的,过了冬天卖什么我不知道,压的货嘛,皮草生意,你们懂的10.EGO 潮流广场,这个算唯一的例外了,开发商舍得投入,快男快女场地赞助,请范冰冰等噱头还是做够了的,广告营销
4、也比较有特点,算是炒起来了,不过也只有一层负一层生意较好,楼上也很冷清。生意好吗?呵呵,别急,生意好了房租直接翻倍,不论生意好坏你都只是案板上的肉。分析这些商铺倒闭的原因,大致就是 2 个。租金高、转让费高;销售收入下滑、消费不景气。零售商虽然在商品价格分配体系中拿大头,但是,这也得商品卖出去后才能实现,当销售不理想时,刚性房租与其他成本就成了零售商的沉重负担。第二个结论:做零售商还不如做一个商铺老板,旱涝保收,收益稳定。那商铺老板的日子就很光鲜吗?考察成都商铺租金收益,我们发现,所有的商铺租金收益与购买商铺的投资比较,大致就是 3%4%,也就是说,商铺投资回报周期需要 25 年以上!其租金收
5、益也就比存银行的利息高一点,甚至还比不上银行的理财收益,更跑不过疯狂的 CPI 了。商铺投资收益低,原因当然是商铺价格这个分母太高。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开发商出售价格高昂的商铺成为这个经济链条的最大收益者呢?事实却并非如同人们想想的那样。如果我们考察城市黄金地段开发企业开发的商业资产。我们会惊异的发现,即使这些商业如果出售可以获得非常高的收益(一般投资回报比能达到 3%以上的黄金地段商铺就不愁买家) ,但是实力雄厚的开发商一般对这些商业资产的选择是持有而不是出售。比如,龙湖地产,目前在全国持有的商业资产超过 200 万平米,万达持有的商业资产则超过 1000 万平米。这里就有一个无法解释的
6、逻辑:开发企业正常融资成本大致在 10%左右,为什么开发商愿意用 10%左右的资金成本来沉淀只有 3%回报的商业资产?笔者曾经在重庆某区县遇到这样一个开发商。他在当地黄金地段开发建设了一个小区。小区住宅销售价格大致是 4000 元/平米,基本全部卖完,沉淀了几千平米的商铺。2011 年遭遇最严厉的宏观调控,开发企业无法从银行取法获得贷款,新开工项目又遭遇限贷销售也出现难题。迫于无奈只得求助于高利贷,融资成本大致是年息 50%。这样高的利息时间长了确实不堪重负,最后他只有忍痛出售原准备用来养老的商铺。出售价格大致是 4 万元/平米,大家猜猜他能拿到多少利润?在同样地段住宅卖 4000 元/平米都
7、能赚钱的情况下,出售4 万元/平米的商铺,他能拿到的利润仅仅只有 1 万元/平米!其余部分都被各种名目的税收拿走了。现在我们明白了开发商为什么愿意持有商铺了,原因很简单,开发企业持有商铺的成本远远低于实际出售价格。其实际持有成本收益率应该在 12%15%。一旦变现,销售收益大部分都要被政府拿走。 但是,持有是需要具备相当强的资金实力的或者说具有获得较低融资成本的资金能力,如果融资依靠高利贷,那么即使出售只拿一小部分,也远比借高利贷划算。所以,第三个结论:做开发还不如做金融。好了,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能编织一条中国社会的经济链条:政府金融业房地产商铺持有者零售业制造业这是一条可怕的经济链条。支
8、撑中国经济的脊梁,承担了 70%以上的税收,解决 70%以上就业的制造业,在整个经济链条中,竟然处于最末端!而本应服务企业的政府竟然在整个经济链的顶端。这个经济链条就能够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制造业纷纷抽出资金去投资地产、金融,为什么我们会出现产业空心化危机。这个经济链条同样能够解释,为什么我们政府考核地方官员只考核 GDP,因为 GDP 做上去了,处于经济链顶端的政府自然就是最大收益者。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条可怕的经济链?原因就是国家对关键要素资源(资金、土地)的管制。由于这些关键要素资源没有市场化,所以其必然孕含着巨大的财富空间,导致距离这些要素(土地、资金)越近的产业越能获得更大财富分配权,
9、使整个社会扭曲出一种危险的价值观:创造财富不如参与分配财富。政府控制土地与资金,所以成为经济链的顶端食利者。金融业与房地产距离资金要素、土地要素最近,所以就居于经济链上端(同样的道理,房地产市场也分为 3 个层次,做土地整治或者炒地皮距离土地最近,所以它的利润要高于盖楼的开发商,盖楼的开发商利润又要高于炒楼者或者商铺持有者) 。零售业与资金的距离要比制造业更近,所以,零售业与制造业相比就居于优势地位。二、产业空心化危机2012 年 1 月在全国金融会议上,温 jia 宝总理强调,做好新时期的金融工作,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
10、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由此可见,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已经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那么,产业空心化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案例,寻找产业空心化的根源。某地有一家着名的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制造企业,这是一家有 20 年历史的民营企业。企业不仅具有自有品牌,也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其拥有的核心技术专利在全国同类企业中排名第一。企业在没进入汽车产业前,虽然一年做到了好几十个亿的营业额,但是企业产品却并不赚钱,一辆卖价上千的摩托车纯利润不超过 50 元!几乎可以认为 0 利润。
11、那么,企业怎么生存呢?这家企业的赢利模式是,用各种办法拖欠配套厂家的应付款,然后将这些挤出来的 20 个亿款项,投入资本与金融市场,每年可以获得大致是 7.5%的回报,也就是1.5 亿。这是我们制造业的悲哀。一家行业领头羊的企业,居然产品本身不赚钱。赢利依靠盘剥下游企业占用下游企业资金投入资本与金融市场才能实现赢利。那么,下游配套企业又该怎样才能生存呢?另一方面,当大量配套企业倒闭,占用配套企业资金越来越难的时候,企业最好的选择就是干脆把厂关掉,直接把资金抽出来投入到地产与金融市场。这就是我们产业空心化的根源创造财富不如参与财富分配。现在我们就可以完整的绘制一个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链条:政府金融业房地产商铺持有者零售业上游制造业下游制造业这个链条清楚的描绘出中国经济的现状,整个社会产业有这样一个发展趋势:所有的产业都拼命要挤进与关键要素(土地、资金)最近的位置,以获得更多财富的分配权。从而对经济链最下端的制造业形成“空心化”的致命打击。土地的管制我们可以通过土改来解决,那么,资金的管制我们能否通过深化金融业改革来解决呢?在 2012 年中央金融会议上,温 jia宝总理虽然强调要推进金融业的改革,但是,对于利率市场化却只字未提。利率不市场化,资金就很难按照市场规律配置。这个经济链条与可怕的演变趋势很难有根本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