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楼纪晓岚讽对石先生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 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 ,有砖必有 石,
2、有后必有先,有死 必有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哑联兴味 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下联的意思: 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老地主袭改旧楹联 相传,有这样一位老地主,他粗通文墨而又极喜附庸风雅。一天,他为母亲祝
3、寿,大开筵宴,悬灯结彩。想在门口贴副大红对联,却又舍不得花钱请人撰写,便叫帐房先生将常见的“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写出来贴在大门上。帐房先生正写时,老地主忽然想起,这是为老母祝寿,应该改得切题才好。于是,让帐房先生把上联改为: 天增日月妈增寿; 老地主看了很得意。不过,上联既然改了,下联也该相应改动才算工整。他又叫帐房先生把下联改为: 春满乾坤爹满门。 帐房先生听了,真有点哭笑不得,惊讶地问:“东家,这么改可不行呀!“老地主一本正经地说:“你懂个屁! 爹对妈不是十分工整吗?“ 袁世凯对不住中国人民 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呜呼之后,全国人民奔走相告,手舞足蹈。这时,四川有一位文人,声言要
4、去北京为袁世凯送挽联。乡人听后,惊愕不解,打开他撰写好的对联一看,写着: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人们看后,不禁哑然失笑。文人故意问道:“ 笑什么?“一位心直口快的小伙子说:“上联的袁世凯三字,怎么能对得住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呢?“ 文人听了 “哧“的一声笑了起来,说:“对了,袁世凯就是对不住中国人民!“ 纪晓岚释对 相传,纪晓岚一次南行来到杭州,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照例少不了连句答对。纪晓岚才思敏捷,出口成联,友人心悦诚服,夸他为北国孤才。晓岚则不以为然,说道:“北方才子,遍及长城内外;老兄之言从何谈起?“友人道:“ 先时我曾北游,出了一联,人人摇手不对。“晓岚半信半疑,问道: “老
5、兄的出句竟如此之难? “友人道:“一般。“ 接着,念了上联: 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 纪晓岚听罢哈哈大笑,说:“这样简单的出句,他们不屑回答,即以摇手示对!“友人不解地问:“ 那,他们的下联是什么呢?“ 晓岚道: 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友人听后,恍然大悟。 斗狗山上得绝联 相传,古时有一位秀才来游桂林名胜之一斗狗山。他在山上纵目观望,觉得处处可爱,连山名也觉得新奇可亲。他一面游览,一面念念有词,不知不觉地哼出一句对联: 斗狗山上山狗斗; 但是,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来。正当他苦思冥想之时,忽然来了一位白发长者。秀才定睛一看,来者正是他的启蒙老师。因而高兴万分。师生二人叙礼之后,秀才说出内心的
6、苦衷。老师对他说:“你的上联是回音对,正读反念,其音其义都是一样。“ 秀才问老师可有佳对?老师说:“ 我刚才游了龙隐洞,何不以此来对!“ 说罢,念道: 龙隐洞中洞隐龙。 秀才一听,极为兴奋,感叹地说:“ 此乃天赐绝对矣!“ 昆明大观楼对联 作者是清代康乾时诗人孙髯,著有永言堂诗文集,三原县人,后迁居云南。他厌恶清朝官场的黑暗腐败,不参加科举,终身贫困潦倒,晚景更惨。他写的大观楼联寓意深刻,为人所爱。联云: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蜓,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里就凤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
7、晴沙,九夏芙蓉,三春阳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却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半副对联慑群魔 十九世纪末,八国联军对我国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战争,先后占领了天津和北京。腐败的清政府毫无抵御能力,屈膝求和。据说,在“议和“ 会议开始之前,某国的一位代表,想借此侮辱中国人民。于是,他对举政府的代表说:“对联,是贵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现在我出一联,你们如能对上,我给你们磕五个头,如对不上,也应如此。“在清政府的代表未置可否之时,他脱口念
8、出了上联: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在“ 琵琶琴瑟“四字上面,共有八个“王“ 字,用来指代“八国联军“,同时,也用以炫耀征服者不可一世的狂妄气焰。在场的其它帝国主义分子听了,不约而同地发出一阵阵笑。清政府的代表中,有的呆呆地发笑;有的虽然胸有不平,但无词可答;首席代表更是怕惑不安,头晕眼花。这里,只见代表团中的一书记员,投笔而起,铿锵答对: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魑魅魍魉“是传说中能害人的四种妖怪,联语不公对仗工稳,而且以蔑视的口吻严厉谴责了帝国主义像害人的“小鬼“ 一样,经常侵犯我国主权的罪行。其它代表听了,心里出了一口气;侵略者们听后,个个愕然肃目;那位挑衅的先生听了,瞠目结舌
9、,不得已向北半蹲半跪地磕了一个头,引起哄堂大笑。秀才与樵夫一秀才上山游玩,不小心迷了路。见一担柴樵夫,赶忙上前询问。樵夫见是一个读书人就说:“你是秀才,我出个对联让你对怎么样?”秀才心想“ 樵夫的对联还能对不上吗? ”就说:“请出上联 ”樵夫用手一指说:“此木为柴山山出”。秀才无以为对,即跟着樵夫缓缓而行。走到山下看见村庄时,已是暮色沉沉,炊烟袅袅。秀才灵机一动有了下联。立即说道: “因火成烟夕夕多”。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皇上与探花有一独眼之人前去应考,得了第三。上殿面君时,皇上见此人独眼心觉不快,便说:“独目怎登龙虎榜”。此人一听连忙应道:“ 半月依旧照乾坤”。皇上见此人机敏就
10、说:“我再出一联,对上就用你” 。即道:“ 东启明,西长庚,南极,北斗,朕乃摘星手”。此人从容对道:“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从此为官。独目怎登龙虎榜;半月依旧照乾坤。东启明,西长庚,南极,北斗,朕乃摘星手;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反对迷信的对联过去,人死后要请和尚做道场,念经颂德,超度亡灵。有人针对此事写对联一幅,以示反对: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赃官!.添字联一书生门对富人家的竹园,故在门上贴对联一幅: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富人见后将竹子全部砍去,此人在对联下各加一字,成: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人一见,干脆将竹子连根挖掉
11、,此人又各加一字,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无情对无情对是对联的一种特殊形式,字字相对而上下联意思并不相关。如: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骂人联形容某处虽小,坏人却多。文革中有一联: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谐音联贾岛和刘伶虽然都才高八斗,却又都嗜酒如命,经常喝的酩酊大醉。有对联为证: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寡妇之子一寡妇携子度日,暗中与河对岸寺院里的和尚私通,常常夜间涉水过河与和尚幽会。其子虽受人辱骂却只是发奋读书,后终于取得功名且回乡为官。众人皆以为和尚必死无疑,不料其子却在河上架一小桥后不再过问。众人不解,均暗中嘲笑。日后,寡妇亡故。其子才将和尚抓来处死,且在桥头书
12、对联一幅:修小桥为母行孝;杀和尚替父报仇。苏东坡调笑联一日,苏东坡至山中游历,见一小庙即入内小憩。道士见来人一介布衣,貌不惊人,态度淡然招呼:“坐” 。向道童说:“茶”。入坐闲聊。言谈间道士感觉此人知识渊博,非一般游客可比。忙请入厢房,致礼让坐:“请坐”。呼道童曰:“ 敬茶” 。谈话多时,道士认定此人定是高人。随即请教尊姓大名。苏东坡道出身份。道士一听立刻请入正堂,敬而招呼:“请上坐” 。唤来道童:“敬香茶”。叙谈多时,苏东坡起身告辞。道士拿来纸笔,请苏东坡题联一幅。苏东坡接过纸笔,思索片刻后写道: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道士自知以貌取人,满面羞愧。.阉猪人自题妙联一人以接生猪崽和
13、阉猪为业。题对联一幅: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剃头匠题联一剃头匠对自己的职业珍爱有加。题对联为:虽然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一副对联六个典故闲读杂书,见一副短短的仅仅个字的赞美自己老师的对联,竟然巧妙地运用了中学生应该了解、掌握的六个常见典故,且语意通畅、音韵和谐,毫无雕琢斧凿之痕,实属难得。笔者现不避浅陋,试辑录并小作分析,以供青年朋友学习参考。其联为: 西席桃李满桑梓东坦龙蛇尽楷模此联的大意是:我的老师教育、教学有方,得意门生遍及乡里;他的女婿们也都是龙蛇般的非常人物,个个堪称为人之楷模。可贵的是此联在文脉畅达、韵律协调、琅琅上口的同时,自然而巧妙地嵌入了六个典故,从而使联意丰赡、
14、饶有情趣、弥足珍奇。下面试分别述之:西席:即老师。古人除了尊称老师为“夫子”、“先生”、“恩师”外,何以还尊称为“西席”呢?这与汉明帝刘庄有关。据称谓录卷八记载:“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曰西席。”此事史料可查:汉明帝是光武帝刘秀的继承人,他当太子时就拜桓荣为师,登上皇位后对桓荣仍十分尊敬。他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请桓荣坐向东的位子,并替桓荣摆好桌案和手杖,亲自手拿经书听桓荣讲解经文。他为何让老师“向东”坐呢?原来,汉代室内的座次是以靠西墙而坐即面向东方为最尊。“西席”,就是“坐西面东”的座次,明帝这样安排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由于皇帝安排老师坐西席,于是人们就把家
15、庭教师、甚至所有老师尊称为西席了。桃李:喻指门生、学生。典出韩诗外传七:“夫春树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者,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要了解这段话的意思,还须知道此话是何人对谁说的。原来,春秋时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人。后来因他得罪了魏文侯,便独自跑到了北方。在北方他遇到个叫简子的人,就大发牢骚,抱怨那些受自己培养、保举的人不肯为他出力。简子听后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李,夏天便可以在树下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如果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那么,不仅夏天不能利用它,就是到了秋天它满身长的刺还会刺人。”接着简子又说:“所以君子培养
16、人才要像种树一样,应该先选准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你选拔的人本来就是不应该选拔的啊!”这里简子以“种树”来喻“育人”,既形象又深刻。后来,人们就把老师培育出的优秀人才喻称为“桃李”。并渐渐地把凡所教育的学生、栽培的后辈都称作“桃李”了。如“门墙桃李”、“桃李满天下”等。桑梓:桑梓是桑树和梓树的合称,它们都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好树木,古人常常在家园四周栽种这两种树,这里喻指家乡。此典出自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四句诗译过来大意是:我见到了桑树和梓树,便想起家园四周父母也种了它们,于是便恭恭敬敬地对着它们,何况来到父母跟前呢?所以见了父亲,没有不抬头仰望着,所以见了母
17、亲,没有不贴身依靠的。基于这样的诗意,后汉书也曾有“松柏桑梓,犹宜恭肃(面对松柏桑梓,就应该现出恭敬肃顺的样子)”的句子。正因为桑树、梓树是父母亲手栽种的,而它们又生长在家乡,后人便用它们来喻指家乡;又由于简洁顺口的需要,人们便把这两种树名简缩合称为“桑梓”,因而,桑梓就渐渐地成为家乡的代称了。例如:唐柳宗元闻黄鹂诗:“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此外,由上述意,古人还常常称家乡为“梓里”、“梓桑(诗词中因韵律需要颠倒)”。东坦:指女婿。为“东床坦腹”的略语。东坦何以指女婿呢?这与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婚姻有关。晋代太傅郗鉴想在丞相王导府上物色个女婿,便派他的门生到王家代自己挑选。门生来到东厢
18、房王家子弟齐集的地方一个个相看了一番,回去向郗鉴报告说:“王家的小伙子都很好,难分上下。不过,听说您要选女婿,他们个个都打扮得衣冠楚楚、举止矜持,希望能被选中;只有一个后生躺在东边的床上,敞开衣襟,露着肚皮,满不在乎,好像根本不知道您要选女婿似的。”郗鉴听了,高兴地说:“这个人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于是郗太傅就把女儿许配给了这个人。后来经过打听,原来那个躺在床上坦露肚子的就是日后成为大书法家的王羲之。此故事作为美谈流传了下来,渐渐地人们就把别人的好女婿称为“东床佳婿”、“东床坦腹”、“东床”和“东坦”等。龙蛇:这里并非“龙”与“蛇”的合称,而是比喻非常的人物。典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
19、生龙蛇。”意思是说:幽深的大山,广阔的水域,实是多生龙蛇。据辞海中援引杜预的注释:“言非常之地多生非常之物。”意思也就是说,不寻常地域环境,往往会生长出不寻常的事物,即钟灵毓秀、地灵人杰之意。唐朝大诗人李白的早秋赠裴十七仲堪诗,其中“穷溟出宝贝,大泽饶龙蛇”两句也可以作为佐证。此外,龙蛇一词还常常比喻隐匿、退隐;比喻矛戟等武器;形容盘曲的树枝;形容书法笔势的蜿蜒盘曲或书法作品等等。但就本对联内容来看,应该是喻指“非常的人物”即卓越有才干的杰出人物。楷模:楷和模都是树名。至于“楷模”一词,早在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中即有使用:“斯实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楷树,即黄连树,这种树枝干疏而不屈,刚直挺
20、拔。相传它生于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坟头。孔子死后,其弟子三千在坟墓边守灵三年。唯独子贡在孔子生病时因外出经商而未能探视,他则祭守六年。子贡在奔丧时曾折树枝为哭丧棒,并将其插入墓旁,后来此树枝便萌发长成叶茂枝疏、干直质良的大树。模树,据传说生长在西周初年的政治家、主张“明德慎罚”、礼贤下士的周公坟上。此树四季常青,枝繁叶茂,其叶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青、夏赤、秋白、冬黑,色泽纯正。这两种树都因生长在圣贤的墓旁,其姿质又为人们所喜爱、钦敬,所以后人便把那些品德高尚、受人尊敬、可为师表的模范榜样人物称为楷模。张国学记一副对联学十点知识有这么一副对联:读三苏、诵三曹、研三袁、探三玄,志求三乐温四史
21、、展四库、惜四孟、度四美,心羡四君此联一气呵成,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妙在涵盖了文学、历史、古代汉语等方面的十个知识点。下面试简述之。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亦称“老苏”)与其子苏轼(亦称“大苏”)、苏辙(亦称“小苏”)三人。其中苏轼的成就最高,在诗、词、文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苏洵、苏辙长于书策散文。三人皆入“唐宋八大家”。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因他们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三袁:明代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的并称。他们都是“公安派”代表作家。明史。袁宏道传:“袁宏道,字中郎,公安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有才名,世称三袁。”三玄
22、:老子、庄子、周易三书的合称。颜氏家训。勉学说:“庄、老、周易,总为三玄。”魏晋玄学以老、庄糅合儒家经义,把此三书作为玄学的经典。三乐:三种乐事。孟子。尽心上:“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部史书的合称。因这四部书列在二十四史的前四部,也称“前四史”。四库:四库全书的简称。此书由清乾隆年间大学士纪昀主持编修,共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共称为“四库”。四孟:夏历四季第一个月的总称。即孟春正月,孟夏四月,孟秋七月,孟冬十月。例如:汉书。刘向传:“日月薄蚀,山陵沦
23、亡,辰星出于四孟。”四美:四种美好的事物。此处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例如:王勃滕王阁序:“四美具,二难并。”四君:指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四人。也称为“战国四公子”。谢晋应对不甘受辱明朝的谢晋在为官之前才学出众,渐渐名声在外。一天,朝廷里有位大官将谢晋传去,却又不让他进大门,而让他进旁边西侧门。谢晋不愿受这侮辱,坚决不进去,大官闻讯,叫人送出了个上联来:小犬无知嫌路窄谢晋随口对道:大鹏展翅恨天低大官开了大门让他进见。看见谢晋穿的绿色衣袄,就奚落他说:出井蛤蟆穿绿衣谢晋指着大官身上的红袍答道:落锅虾公着红袍大官领着谢晋漫步在府宅的园林内,园中奇花异草,生意盎然。大官又出了上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谢晋对曰: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大官对谢晋的才学甚是钦佩。谢晋改联巧用谐音谢晋的一个朋友有意跟他开玩笑,在门口贴了这样一副对联:闲人免进;盗者休来。谢晋一看,便在上下联后各添了三个字,巧用了谐音字:“贤”、“道”,这样使原来的对联换成了: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可见这位对联大师的生花妙笔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