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用典故解析(要求:1.典故表达的含义,2.出处,最早的)1、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2、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3、螟蛉 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
2、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4、神器 指帝位、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5、月老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媒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6、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7、祝融传说中楚国
3、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8、秋水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9、孔方兄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10、问鼎 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11、见背 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12、逐鹿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
4、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13、三尺 是法律的代名词。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14、杜康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15、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6、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17、彭祖彭祖,
5、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18、谢家 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辛弃疾泌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19、鸡肋鸡的肋
6、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20、婵娟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21、献芹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22、执牛耳 用“执牛耳”指盟主。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左传哀公十七年:“诸候盟,谁执牛耳?”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
7、领导地位。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太仓,人名)23、作壁上观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语出史记项羽本纪。24、虞美人 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诗曰:“君王意气过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该诗角度新颖,情切动人。25、精卫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
8、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26、击楫中流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宋人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又称“中流誓”,如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27、鸡口牛后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
9、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28、泰斗“泰山北斗”的简称。典出新唐书韩愈传,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29、人杰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30、仁人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31、玉成典出西铬(西晋张载),比喻为人成全好事。32、口碑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33、壁还敬词,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34、方家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35、等身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36、西席(西宾)典出称谓录,(代指大户
10、人家里的家庭老师,比如贾雨村是林黛玉的家庭教师)。37、心许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38、三味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39、洗耳典出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汉蔡邕),原指厌听世事,今比喻聆听、恭听。40、斧正典出庄子徐无鬼,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41、抱璞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42、染指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43、射影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照诗),含沙射影,水中有虫,含沙喷射人的影子,被射到影子的人就会生病。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贬义词。44、掣肘典出吕氏春秋具备,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45、青鸟青鸟,
11、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46、雷同典出礼记曲礼上,相同的意思,或人云亦云。47、城府典出宋史傅尧俞传,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48、借光典出战国策秦策,向别人询问或请人给自己方便时的套话。49、物色典出后汉书严光传,本指形貌,后指按照一定标准去访求人才。50、方寸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51、提刀(捉刀)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52、润色典出论语宪问,比喻对文稿细加修饰。53、抱柱
12、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54、班马 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55、问鼎春秋时,楚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晋书王敦传:“有
13、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今常以喻谋求夺得。例: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56、辞第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57、请缨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58、钓鳌 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
14、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59、三尺 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60、还珠 古时合浦(广西北海)地区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61、金鸡 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
15、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后便以“金鸡”借指大赦令。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62、烂柯 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63、青眼 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
16、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64、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65、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
17、哲人,谓我劬(q ,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 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66、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唐人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67、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18、。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68、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启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