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中典故的作用(2009-11-26 20:50:20) 转载 标签: 杂谈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具体说来有如下作用: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1古代诗人在一些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歌中往往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赤 壁 杜牧折戴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人借在赤壁偶然发现的一支沉埋底沙中的断戟而联想起三国时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从分析
2、战争胜败的原因人手,提出了“英雄的成就带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深刻而精辟。2针对社会存在的一些弊端,古代诗人在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不便畅所欲言的时候,往往引用典故来影射时事达到借古讽今的表达效果。泊秦准 杜牧 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中的后庭花是引用的一个典故,此曲为亡国之音。我们分析时可联系社会背景,晚唐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所以。诗人这里是借题发挥,表面上是讽刺歌女,实际上是把矛头指向高层。二、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诗歌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抒情,但诗人的情感有时往往
3、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借助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达。从抒发情感类型的角度,我们通常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情况:1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 雁门太守行李 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诗中的“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筑,置千金于台上,宴请天下奇才。引用这两个典故,是对天子信任重用将士和对将士浴血奋战精神的称颂。2表达对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进取和追求。行路难 李 白 金搏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水塞川,将登太行雪
4、满山。 闲未垂钓碧溪上,忽复秉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关系到两个典故:姜太公曾经在渭河附近的小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位古人开始在政治上也不得志。但最终成为名垂青史的人物。诗人引用此典故,暗示自己也会有施展抱负的机会,表现出了对未来、对前途的美好希望。3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书 愤陆 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蓑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或谁堪伯仲间。 这儿连用了檀道济自比长城和诸葛亮鞠躬尽瘁两个历史故事,抒写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
5、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要干一番伟业的理想。再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引用了一个典故。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诗人是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下以魏尚自喻,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三、引发联想。创新意境诗词中,在对现实景物描绘时引用典故。可把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相联,能创设新的画面,加深诗的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鹧 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
6、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睁相应湘江阔,普竹丛深日向西。 面对“雨昏”“花落”这眼前之景,游子本已感到凄迷与伤感;但诗人又用了“青草湖”“黄陵庙”这两个典故,不由让人勾起了对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的联想。这样。在时空的穿梭交错中,闻鹧鸪之啼,不觉更感哀怨凄恻。又如: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南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诗中“八百里”“的卢”涉及两个典故:一是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以牛“八百里驳”与王济作赌注,王济获胜后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二是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
7、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运用这两个典故,不由让读者仿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四、简洁精练。内涵丰富我们知道,古诗词往往受字数、句数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涵,用典就是很好的一种手段。因为用典是对历史故事等的高度概括,在增加诗歌容量的同时还可收到言简而意丰的艺术效果。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准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这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律诗。诗中多处用典:颔联化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原典有云:“风景不殊,正自
8、有山河之异。”后人以“新亭对泣”表示怆怀故国之意。在这里用来写山河未改,风景依旧;颈联第一句引用了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中的“故垒萧萧芦荻秋”中的“芦荻秋”。在刘诗中,芦荻白花象征王室的末日。在这里,作者写自己像秋天飘落的芦花一样,随风而去,实表将为国殉难。全句抒发国家沦丧之感和悲痛哀伤之情。颈联第二句“旧家燕”是引用刘诗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旧家燕现飞往何处?飞落到侵入者天下的人家里。诗人化用此典故,感慨亡国被俘之悲痛。尾联化用望帝死后化为杜鹃的典故,表示诗人虽被迫离开故乡,决无生还之望,但一片忠魂终归南土。丰富的典故,把诗人的耿耿爱国之心、拳拳报国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感人
9、至深。再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贬官二十多年后回归时的感受。以“闻笛赋”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了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以“烂柯人”暗示自己遭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短短的十四个字,就表达出了如此复杂的情感,这岂不是用典的魅力?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用典还使诗歌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结构严谨。在增加诗歌内涵的同时,还增加其外形之美。当然,许多时候,诗文用典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既融达意抒情为一体,又集含蓄典雅于一身。我们在阅读诗歌时只有理解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体会其表达作用,才能全面、准确地鉴赏作品。平时,我们可以采取分类的方式整理一些常见典故如送别的典故、归隐的典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