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复习海淀.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7717504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复习海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复习海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复习海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复习海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复习海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1、按照天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将他们分为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基本天体是星云和恒星。2、地球所在位置:总星系银河系 太阳系地月系3、太阳系八大行星按日距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4、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5、地球生命物质的产生适宜的日地距离(适宜温度,存在液态水)、体积、质量适中,保证了适宜的引力(存在适宜的大气,地标物质运动)、地内热能,重力收缩。、太阳光照稳定、大小行星各行其道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能量来源:核

2、聚变反应。2、 太阳能的表现形式: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集中在可见光区,是短波辐射。3、 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生物活动提供了能量。4、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5、 太阳黑子越大、越多,太阳活动越强。6、 太阳活动的周期为 11 年。7、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气候:黑子活动高峰年,地球上反常气候出现几率明显增多。、 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 地球磁场:表现形式:磁暴、极光第三节、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

3、周期 恒星年(365 天 6 时 9分 10 秒)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角速度 平均 1/日 各地相等,每小时 15(两极除外)线速度 平均 30 千米/小时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 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23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太阳直射点位置:春分 3 月 21 日前后,(赤道) 夏至 6 月 22 日前后(北回归线)秋分 9 月 23 日前后(赤道) 冬至 12 月 22 日前后(南回归线)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 )地方时

4、(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沿运动方向)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 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越大。夏至日:由 2326N 向南北降低 冬至日:由 2326S 向南北降低2326 N 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2326 S 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南北回归线

5、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解题技巧归纳: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 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 12 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 12 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 6 点,昏线与赤道

6、交点经线为 18 点,依据每隔 15,时间相差 1 小时,每 1 相差 4 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 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 3 月 21 日

7、(春分)或 9 月 23 日(秋分)前后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 6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 12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 15 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 2 倍,除以 15 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 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

8、二步: 再求时间差 ,以每 1 度经度相差 4 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 24 小时,则减24,日期加 1 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 24 小时,日期减去 1 天.第四节 圈层结构一、 地球内部全层1、 地球圈层从内外部到内部可分为大气圈、水泉、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外部圈层:大气圈、水泉、生物圈。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2、 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的变化,可将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分为 3层。地壳莫霍面 地幔古登堡面地核3、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是岩浆的发源地。4、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合称岩石圈。5、 地震波

9、纵波的速度大于横波,且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二、地球的外部全层1、大气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 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 吸收太阳紫外线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大气的垂直分层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 2000-3000 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无线电短波通讯平流层 50-55 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而上升 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 低纬:17-18 千米,中纬:10-12 千米,高纬:8-9 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

10、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 水圈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三、 生物圈生物圈是由地球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圈层。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1、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云层和较大尘埃):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大气中的空气分子和细小尘埃):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

11、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是缩小了气温日较差。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解题技巧:1、同海拔高度上,地表温度高的地方,地表气压低;温度低的地方地表气压高。2、地表温度高,近地面大气受热膨胀上升,使上空空气密度增加,形成高压;3、地表温度高,上空空气冷却,沉缩下降,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区。4、近地面空气

12、由高压流向低压。5、上空大气比近地面大气气压高。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 风向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运动方向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1、三圈环流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 位置偏南.、气压带(由北至南)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赤道低

13、气压带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低压带控制降水多,高压带控制降水少;信风带控制降水少,西风带控制降水多。热带雨林气候:成因: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特点: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成因:南北回归线至纬度 30之间的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特点:炎热干燥地中海气候:分布地区:纬度 3040 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特点:炎热多雨 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地区:纬度 4060 之间的大陆西南地区成因:全年盛行西风带控制特点:终年温和多雨、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表现为:夏季陆地比海洋受热升温快,气温比海

14、洋高得多,形成热低压区;冬季陆地比海洋冷却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得多,形成冷高压带。例子:东亚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南亚地区和中南半岛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3)季风环流地区 东亚 南亚,东南亚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 西北风(亚洲大陆) 东北风(亚洲大陆)风向夏季 东南风(太平洋) 西南风(印度洋)四: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冷锋 暖锋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压低,气温高。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气压高

15、。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天气特征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转晴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影响我国的锋面系统:主要是冷锋 夏季:暴雨(成因为冷锋) 冬春季:沙尘暴(冷锋) 冬季:寒潮(冷锋)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气旋 反气旋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图:

16、低压 高压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1、气候的形成因素(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2、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3、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4、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气候类型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大陆性 大 大 7 月 1 月海洋性 小 小 8 月 2 月主要 10 种气候类型的判断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6.7.8 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判断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12.1.2

17、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最冷月气温在 015 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在150 温带气候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月均温最热月2000mm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年雨型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雨型温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少雨型寒带 极地气候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2、常见的地质构造

18、及构造地貌褶皱 岩层形态 未侵蚀的地表形态 侵蚀后的地表形态 与人类生产关系背斜 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 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储油构造向斜 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 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储存地下水断层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地壳运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两者的关系水平运动 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垂直运动 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

19、、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 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第二节 水的运动1、 水循环、 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 海陆间循环:蒸发、大气水分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茎刘。、 陆地内循环:蒸发、植物蒸腾、地表径流水循环意义:1.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2.各个圈层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输送和转换。3.调节水分和热量地区分布的不均4.是

20、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并能持续利用。5.塑造了地表形态。详见书 P47 图 2-2-4 自然界的水循环2、 洋流、 分类: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如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温度比较高,北大西洋暖流使欧洲的西部形成了温暖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寒流:降温减湿,如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温度比较低,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与沿岸寒流的影响密不可分。总结:调节热量、水分分布,进而影响气候。3、 世界洋流分布详见书 P48 图 2-2-6 世

21、界洋流的分布特例:北印度海区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冬季盛行东北风,海水向西流,洋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夏季盛行西南风,海水向东流,洋流呈顺时针防线流动。4、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渔场寒暖流交汇处渔场的形成: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原因: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把下层丰富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是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为各种鱼类提供了饵料,易形成较大的渔场。上升流的影响:秘鲁渔场。、海洋环境污染:寒暖流相遇,加快净化的速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是别的海域也可能受到污染,所以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航海事业:顺风顺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从波斯湾到红海的油轮经过阿拉伯海时

22、是顺风顺流,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是顺风顺流。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定义: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按照其能量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包括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1.定义:地壳运动一般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世界上绝大部分山脉都是褶皱山脉。地垒定义: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等。地堑定义: 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边岩块相对上升,相对下降的叫地堑。如著名的东非大峡谷。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23、。流水侵蚀:峡谷、丹霞、喀斯特地貌。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冰川侵蚀:U 型谷、角峰、冰斗海水侵蚀:海蚀蘑菇、海蚀柱。流水沉积:冲积扇(山区)、三角洲(河流入海口)、冲积平原(河流中下游)。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浆喷出地面或者侵入到地壳中,冷却凝结形成岩浆岩。、 岩浆岩经过侵蚀、风化作用,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形成沉积物。、 沉积物在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沉积岩。、 沉积岩、地壳中的岩浆岩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部分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在地球内力作用下上升到地面,重复到步骤、 另外一部分沉入地下重熔再生形成岩浆,重复。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石灰岩、砂岩、页岩。变质岩:大理石、云母。板块运动:1. 板块的定义:整个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一些活动带分割成了许多单元,这些单元叫做板块。2. 全球分布: 6 大板块3. 板块运动特点: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与板块交接的地方则是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带。体现多火山地震4. 板块张裂的的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5. 板块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 (条件: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如喜马拉雅山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