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理(湖南).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245917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湖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地理(湖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地理(湖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地理(湖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地理(湖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长沙市【地理位置】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 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其地域范围为东经 1115311415 ,北纬 27512841。东邻江西省宜春、萍乡两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连娄底、益阳两市,北抵岳阳、益阳两市。东西长约 230 公里,南北宽约 88 公里。全市土地面积 1.1819 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 2185 平方公里。长沙市辖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和望城 6 区,长沙、宁乡 2县及浏阳市。【地形地貌】由于长沙城处于从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地带。西侧为低山区,碧虚岭海拔 300.8 米,为岳麓山高峰。山前有天马山、凤凰山大小岗丘罗列;山后有桃花岭、金牛岭等。西北分布着元

2、古代震旦纪期的浅变质岩和板岩组成的丘陵。由于地层岩质坚,自然剥蚀作用缓慢,成了谷山、尖山、乌山等数座孤峰。 东北侧为花岗岩低山丘陵地带,地表发育的土壤多为沙土,山势较陡峭,山脊多不相连。 距长沙约30 公里有黑麋峰,海拔 591 米。 再东北有影珠山、天华山、飘风山、明月山等。东侧和东南侧为红岩丘岗,海拔一般 100 米左右。大多数小山丘岩质松散,易风化成红岩岗地;个别因岩基坚硬,仍耸立于丘岗之中。烈士公园北端的罗洋山,东面受浏阳河切削,悬岩壁立。12 盆地中心为沿江的冲击台地,是长沙城市建的主要地带。其地层主要是第四纪更新世的冲积性网纹红土和砂砾。 湘、浏阳河二水交汇的新河三角洲为第一级台地

3、,海拔约 30 米,高出湘江常水位约10 米。五一广场一带为第二级台地,高出湘江常年水位约 30 米,长古城主要分布在这一级台地。 今天的长沙城已扩展到了第六、第七级台。由于其地表为粘土砂砾层,且岩基结构坚硬,每平方米可承压 2.5-3 万公斤, 高者达 5 万公斤,适宜于建设高层建筑。由于盆地内台地是由崩塌的砂岩与粘土构成,地层中孔隙多,有较好的含水层,地下水源丰富。古时沙城中水井比比皆是,清澈甘冽,四时不竭,白沙井、鸳鸯井、水风井等迩闻名。在五一广场一带,曾发掘出战国、东汉、三国时期的古井数十眼。12 【水文概况】湘江是长沙的母亲河,过昭山而进入长沙城,经三汊矶又转向西北,至乔口而出望城区

4、,再过岳阳入洞庭,流经长沙市境约 25 公里。长沙地区流入湘江的支流有 15 条,最大的是 浏阳河。浏阳河发源于大围山,全长 234 公里。发源于浏阳大柱峰的捞刀河,发源于宁乡沩山的沩水,也于长沙市区注入湘江。这些大小支流,因受湘浏盆地地形的控制,大都发源于盆地边缘的丘岗地区,且流向盆地底部的市区与湘江汇合,而河网密布,湖泊珠联,使长沙城三面环水。湘江及其支流,水量充沛,长沙段水流量达 2370 秒立方米。13 【气候概况】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长沙市区年平均气温 17.2,各县 16.8 17.3 ,年积温为 5457,市区年均降水量 13

5、61.6 毫米,各县年均降水量 1358.61552.5 毫米。长沙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夏季约118127 天,冬季 117122 天,春季 6164 天,秋季 5969天。春温变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温久,冬季严寒少。3 月下旬至 5 月中旬,冷暖空气相互交绥,形成连绵阴雨低温寡照天气。从 5 月下旬起,气温显著提高,夏季日平均气温在 30以上有 85天,气温高于 35的炎热日,年平均约 30 天,盛夏酷热少雨。9月下旬后,白天较暖,入夜转凉,降水量减少,低云量日多。从 11月下旬至第二年 3 月中旬,节届冬令,长沙气候平均气温低于 0的严寒期很短暂,全年以 1 月最冷,月平均为 4.4

6、5.1,越冬作物可以安全越冬,缓慢生长。【矿产资源】长沙矿产种类繁多,尢以非金属矿独具特色。已查明的有铁、锰、钒、铜、铅、锌、硫、磷、海泡石、重晶石、菊花石、煤等 50余种,有全国独一无二的菊花石,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海泡石,生产规模居全省第一的永和磷矿,等等。其中大型矿床 10 处,小型矿床16 处,矿点 300 多处。【土地资源】全市辖区面积 1.1819 万平方公里,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 0.87亩。长沙土壤种类多样,可划分 9 个土类、 21 个亚类、85 个土属、221 个土种,总面积 1366.2 万亩,其中,以红壤、水稻土为主,分别占土壤总面积的 70%与 25%。其余还有菜园土、潮

7、土、山地黄壤、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等,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铁路】长沙是国家交通枢纽,京广铁路贯穿城区南北,沪昆铁路连接东西;京广高速铁路与沪昆高速铁路在长沙火车南站交汇。此外还有连接长沙与常德石门的石长铁路。14 规划建设的重庆 -长沙-厦门铁路将从长沙西站引出。15 长沙站位于芙蓉区车站中路与五一大道交汇处以东、京广线客车外绕线上。京广铁路、石长铁路及长株潭城际铁路在本站交汇。长沙南站位于雨花区花侯路以东,是连接京广高速铁路与沪昆高速铁路的重要枢纽,中南地区的区域性铁路客运中心。【公路】城区主干道有五一大道、芙蓉路、东风路、韶山路、中山路、黄兴路、湘江路、潇湘路、人民路和八桥

8、三环:橘子洲大桥、银盆岭大桥、猴子石大桥、月亮岛大桥、黑石铺大桥、三汊矶大桥、福元路大桥、长沙湘府路大桥、一环线、二环线、三环线。二隧:营盘路湘江隧道、南湖路湘江隧道。由于跨越主城区的湘江一、二、三桥的过江交通流量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行,造成长沙交通拥堵,也长期为市民诟病。2013 年 12 月 30 日,三环已完全贯通。16 通过二环线、三环线、长沙大道、金洲大道、枫林西路等,将长沙县和宁乡县渐渐融入长沙城区。长浏高速使浏阳市距离长沙不到一小时的车程17 。长沙也在城市的东南西北各设立了长途汽车站,在长沙火车站设立了长株潭客运汽车站。182.株洲市株洲,古称建宁,湖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

9、北,湘江下游,东接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永新县及井冈山市,南连省内衡阳、郴州二市,西接湘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株洲市辖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 4 区,株洲县 、攸县、茶陵县、炎陵县 4 县,代管县级 醴陵市 ,此外设立有云龙示范区。株洲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京广铁路和沪昆铁路在株洲交汇成为中国重要的“十字型” 铁路枢纽。株洲是长株潭城市群三大核心之一,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部分。此外株洲还拥有国家绿化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从 2006 年开始,株洲一直保持中部六省非省会城市综合实力第一的称

10、号。1 【地理位置】株洲市位于北纬 260305”280107”,东经 1125730” 1140715”之间,地处中部腹地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地形地势】株洲市境位于罗霄山脉西麓,南岭山脉至江汉平原的倾斜地段上,市域总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中部地形岭谷相间,盆地呈带状展布;东南部均为山地,山峦迭障,地势雄伟。水域 637.27 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 5.66%;平原 1843.25 平方公里,占16.37%;低岗地 1449.86 平方公里,占 12.87%;高岗地 738.74平方公里,占 6.56%;丘陵 1916.61 平方公里,占 17.02%;山地4676.47 平方公里,

11、占 41.52%。山地主要集中于市域东南部,岗地以市域中北部居多,平原沿湘江两岸分布。3 【气候】株洲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热充足,风向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正南风,无霜期在 286 天以上,年平均气温 16C 至 18C,是名副其实的膏腴之地,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为湖南省有名的粮食高产区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长江流域第一个粮食亩产过吨的县(市)就产生在株洲代管的醴陵市。4 【植被】株洲市域的植物种属古老,种类繁多,群落交错,分布混杂。自然分布和引种栽培的约有 106 科、296 属、884 种。其中珍稀乡土树种约有 40 余种。全市共有古树名木 3 万余株,其中 50

12、0 年以上的国家一级古树 245 株。全市森林覆盖率 42.2%,活林蓄积量1179.85 万立方米。炎陵县桃源洞有原始森林面积 10 万多亩。【水系】株洲市域的河流长度 5 公里以上的 341 条, 30 公里以上的 19条,100 公里以上的 7 条,均属湘江水系。湘江干流在株洲市域内全长 89.6 公里,占湘江总长的 10.46%。市域内湘江一级支流较大的有洣水、渌水;湘江二级支流长度在 100 公里以上的有洮水、攸水、澄潭江、铁水等 4 条。【自然资源】株洲境内物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铁、钨、铅、锌、锡、铀、铜、铌、钽、稀土、萤石、石膏、硅石土、高岭土、石灰石、花岗岩等 40

13、余种,为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丰富的农产和矿藏资源,加上气候、土壤、地质、植被所具有的多样性特征,为多层次开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5 3.湘潭市湘潭市,简称潭,因盛产湘莲而别称“莲城” ,又称”潭城“ 。与长沙、株洲同为国家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心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辖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雨湖区、岳塘区五个县(市)区,总面积 5006 平方公里,总人口300 万。根据湖南统计年鉴 2014 ,湘潭城区面积 168.21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 79.2 平方公里。湘潭从南朝开始建县,距今约 1500 多年

14、,是 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有”小南京“、 ”金湘潭“ 的美誉。 “湘中灵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湘潭伟人、巨匠灿若星辰,蜀汉名相蒋琬,晚清重臣曾国藩,文化名人齐白石,一代领袖毛泽东、开国元勋彭德怀、著名将领黄公略、开国大将陈赓、谭政等都诞生于此。历经千年积淀,科教人力资源丰富,科教实力居湖南省第二位,拥有湘潭大学、湖南科大等大中专院校 12 所,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交通主动脉京港澳高速与沪昆高速公路在市区交汇,京广铁路、沪昆铁路和沪昆客专等在境内纵横交错,在建的长株潭城际铁路即将构建起三市半小时经济圈。湘潭是是“ 一五”、 “二五”时期全

15、国 23 个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是中南地区的工业重镇。目前拥有国家级湘潭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湘潭综合保税区。2014 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70 亿元,人均 GDP 仅次于长沙居全省第二位。【地理位置】湘潭位于湖南省的中部偏东地区,地跨东经 1115811305,北纬 27212805。东西横宽 108 公里,南北纵长 81 公里,总面积 5005.8 平方公里,是湖南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市。【地势地貌】湘潭市总的地貌轮廓是北、西、南地势高,中部、东部地势低平,但地势起伏较为和缓,反差强度不大,近 80%的面积在海拔150 米以下。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原、水

16、面俱备。在全部土地总面积中,山地 607.76 平方公里,占 12.12%;丘陵965.41 平方公里,占 19.25%;岗地 1607.39 平方公里,占 32.05%;平原 1406.81 平方公里,占 28.05%;水面 427.59 平方公里,占8.53%。1 【气候特征】湘潭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秋干旱,冬春易受寒潮和大风侵袭。光能资源比较丰富,历年平均日照时数 1640-1700 小时。热量资源富足,平均气温 16.7-17.4。降水量较充沛,但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全年降水量为 1200-1500 毫米。【交通通讯】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2012 年全年货运量 8466.

17、06 万吨,增长10.5%。全年客运量为 4975.06 万人,增长 3%。年末公路线路里程7741.35 公里,增长 12.3%。2012 年末全市汽车保有量为 45.45 万辆,其中私人汽车 11.71 万辆。全年邮电业务总量 24.81 亿元,增长 19.5%。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数 40.16 万户;移动电话 225.73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 16.97 万户。2012 年 3 月湘潭市在湖南省内率先启动“无线城市”建设,在全城普及无线宽带网络。6 4.常德市常德,古称“武陵” ,别名“ 柳城”,是湖南省省辖市,湖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核心城市之一,也是 长株潭

18、3+5城市群之一。位于湖南北部,江南洞庭湖西侧,武陵山下,史称“川黔咽喉,云贵门户”,是一座拥有二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湘西北铁路枢纽城市。常德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首届魅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华诗词之市等称号。常德市现辖武陵区、鼎城区、安乡县、汉寿县、桃源县、临澧县、石门县、澧县,共 6 县 2 区,以及代管 1 县级市津市市。常德综合实力位居湖南省前列,GDP 经济总量常年排湖南第【位置境域】常德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水系、沅江下游

19、和澧水中下游以及武陵山脉、雪峰山脉东北端。常德市东据西洞庭湖,与益阳市的南县、沅江市湖汊交错;西倚湘西山地,与蜿蜒在张家界市慈利县、永定区及怀化市沅陵县的武陵山脉相承;北枕鄂西山地和江汉平原,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宜昌市五峰县的山地以及荆州市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的平原相连;南抵资水流域,乌云山脉是常德市与益阳市资阳区、桃江县、安化县之间的分水岭。4 常德最北端在石门县壶瓶山镇桐木山村(北纬 300753) ,最南端在桃源县西安镇薛家冲村(北纬 282431) ,最西端在国营东山峰,最东端在汉寿县百禄桥乡烟包山园艺(东经 1121752) 。市境东西极宽 174.6 公里,南北极长

20、 187.2 公里,常德市总面积18190 平方公里。【地貌】常德市西北部属武陵山系,多为中低山区;中部多见红岩丘陵区;其间也出地形地貌。常德地貌大体构成是“三分丘岗、两分半山、四分半平原和水面”。山地面积 677.61 万亩,占常德市土地总面积的 24.8%,平原面积 978.98 万亩,占总面积的 35.9%,水面220.76 万亩,占 8.1%,丘陵岗地 853 万亩,占总面积的 31.2%。现断块隆起山(如太阳山)和蚀余岛状弧形山(如太浮山) ;东部为沅、澧水下游及洞庭湖平原区;西南部为雪峰山余脉,组成中山区。由此构成区内南、北高,中间低,两山夹一凹的基本地貌轮廓。常德市地貌的形成,自

21、远古代武陵运动以来,已经受多次构造运动。远古代末,市境为一广阔的古海槽,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武陵山区随江南古陆上升,海水退出。此时,常德、临澧、石门等县成为陆地。印支运动,使全区海水全部退出,基本上结束海相沉积的历史。燕山运动,奠定了区内地貌轮郭的基础骨架,大致和今日相仿。新构造运动对现在地形影响最大,使西部地区继续上升,导致侵蚀作用强烈,形成构造地貌。中部常、桃盆地上升微弱或稳定,引起强烈的堆积和微弱的侵蚀、剥蚀、形成流水地貌;东部地区间歇沉陷,湖积盛行,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形成湖积人为地貌和生物地貌。常德市整个地势由西向东部倾斜,地貌类型呈中山,中低山或山原,低山侵蚀剥蚀丘陵,岗地-流水堆积

22、平原和湖积围是平原的顺序展布。5 常德市有海拔 800 米以上的山峰 515 座(澧县 1 座、石门县469 座、桃源县 45 座) ,其中海拔 1,000 米以上的山峰 43 座,最高峰壶瓶山标高 2098.7 米。【水文】沅江又称沅水,是中南省份湖南的第二大河流,分南北两源,南源龙头江,源自贵州省都匀的云雾山,北源重安江,源自贵州省麻江县平月间的大山,两源汇合后称清水江,至銮山入湖南省芷江县,东流至黔城与潕水汇合处称沅江,流经会同、洪江、中方、溆浦、辰溪、泸溪、沅陵、桃源和常德等县市,至常德德山注入洞庭湖。干流全长 1033 公里(湖南 568 公里) ,流域面积 89163 平方公里,其

23、中位于湖南省 51066 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 393.3 亿立方米。澧水是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澧水干流分北、中、南三源,以北源为主,北源源于湖南省桑植县杉木界,中源源于桑植县八大公山东麓,南源源于湖南永顺县龙家寨,三源于桑植县南岔汇合后东流。沿途接溇水、渫水、道水和涔水等支流,至津市市小渡口注入洞庭湖。干流全长 388 公里,流域面积 18496 平方公里(湖南15505 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径流量 131.2 亿立方米。【气候】常德市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向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过渡的地带。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长;热量丰富,雨量丰沛,春温多变,夏季酷热,秋雨寒秋,冬季严寒

24、。常德市年平均气温 16.7,年降水量 1200-1900 毫米,无霜期272 天,适宜水稻、棉花、油料等作物生长。由于受地形影响,该地气候呈现非地带规律。西部山区,东部比西部略低,石门东山峰农场年平均气温 9.2 ,而石门等澧水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 16.8。中部丘陵区、太浮山与太阳山对峙形成向北敞开的簸箕形盆地,致使临澧、桃源一带冬季易受冷空气袭击。平原区安乡县年降水量在1500 毫米以上。5.益阳市益阳,别名“银城” 、 “丽都”, “羽毛球之乡”1-2 ,为湖南省地级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岸的洞庭湖南岸,地处湖南省北部,是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核心城市之一,也是长株潭 3+5 城市群之一,

25、先后获得省级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3 ,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4 等称号,自古是江南富饶的“鱼米之乡 ”。益阳市辖 3 县(安化县 、桃江县、南县) 、1 市(沅江市) 、3 区(资阳区、赫山区、大通湖区) 。益阳位于北纬 275838至 293142、东经 1104302至 1125548,东西最长距离 217 公里,南北最宽距离 173 公里, 从地图上看,像一头翘首东望、伏地待跃的雄狮,威踞于湖南省中北部。它北近长江,同湖北省石首县抵界,西和西南与本省常德市、怀化市接壤,南与娄底市毗邻,东和东北紧靠省会长沙市及岳阳市。【地理位置】益阳,地处湖南省北部,东西

26、最长距离 217 公里,南北最宽距离 173 公里。从地图看,像一头翘首东望、伏地待跃的雄狮。它北近长江,同湖北省石首县抵界;东北部濒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与本省岳阳市毗邻;西和西南部是连绵千里的雪峰山,与常德市、怀化市接壤;东距省会长沙市 70 公里,与长株潭经济共同体相连;南连湘中腹地娄底市。是当今中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地带。【气候特征】市境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气温总体偏高、冬暖夏凉明显、降水年年偏丰、7 月多雨成灾、日照普遍偏少,春寒阴雨突出等特征。年平均气温 16.1 16.9,日照 1348 小时 1772 小时,无霜期 263 天 276 天,降雨量 1230 毫米 1700

27、 毫米,适合于农作物生长。【交通概况】铁路已建成:石长铁路、益湛铁路、湘黔铁路。 建设中:石长铁路复线、长益常城际铁路。 已规划:长渝高铁,益阳 汨罗城际铁路、益阳-娄底城际铁路、益湛铁路复线、月益铁路、荆益铁路、秀吉益铁路、常桂铁路等。公路高速公路:长常高速、二广高速(在建) 、益溆高速、益平高速、益娄高速(在建)等。机场益阳市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和常德桃花源机场均只要 70 公里。 益阳迎风桥机场(军用)正在规划之中,将于“十二五” 期间动工。6.衡阳市【地理位置】衡阳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湘江中游,衡山之南。地处东经 11032161131632之间,北纬 260705272824之间。东邻株

28、洲市攸县,南接郴州市安仁县、永兴县、桂阳县,西毗永州市冷水滩区、祁阳县以及邵阳市邵东县,北靠娄底市双峰县和湘潭市湘潭县。南北长 150 公里、东西宽 173 公里。衡阳市总面积 15310 平方公里。【地形地貌】衡阳处于中南地区凹形面轴带部分,周围环绕着古老宕层形成的断续环带的岭脊山地,内镶大面积白垩系和下第三系红层的红色丘陵台地,构成典型的盆地形势。衡阳盆地南高北低,衡阳盆地南面地 1000 米以上的山连绵数十公里;衡阳盆地北面相对偏低,衡山山脉虽较高,但各峰呈峰林状屹立于中间,其东西两侧都有较低的向北通道,其东侧的湘江河谷两岸海拔高度均在 100 米以下。整个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复合倾斜,而盆

29、地由四周向中部降低。衡阳盆地四周山丘围绕,中部平岗丘交错。东部为罗霄山余脉天光山、四方山、园明坳;南部为南岭余脉塔山、大义山、天门仙、景峰坳;西部为越城岭的延伸熊罴岭、四明山、腾云岭;西北部、北部为大云山、九峰山和衡山。市境最高点为衡山祝融峰,海拔 1300.2 米;最低点为衡东的彭陂港,海拔仅39.2 米。山地占总面积的 21%,丘陵占 27%,岗地占 27%,平原占 21%,水面占 4%。中部大面积分布白垩系和第三系红层,面积 3550 平方公里,构成衡阳盆地的主体。【气候】衡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足。春秋季较为凉爽舒适,春季更加湿润。冬季冷凉微潮,偶有低温雨雪天气。夏季极为

30、炎热,较为潮湿。年平均气温 18左右,年均降水量约 1352毫米。7.岳阳市岳阳辖岳阳楼区、云溪区、君山区 3 个区,湘阴县、岳阳县、华容县、平江县 4 个县,代管 汨罗市、临湘市 2 个县级市,设有国家级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6 、湖南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岳阳南湖风景区和屈原管理区,总面积 15019 平方公里,总人口 559.51万,其中,城镇人口为 292.58 万人7 。【地理位置】岳阳市位于湖南东北角,素称“湘东北门户” 。地处北纬 282533295100,东经 11218311140906 之间。东邻江西省铜鼓、修水县和湖北省通城县;南抵湖南省浏阳市、长沙市、望城区;西接湖南省沅江市

31、、南县、安乡县;北界湖北省赤壁、洪湖、监利、石首县(市) 。市东西横跨 177.84 公里,南北纵长 157.87 公里。土地总面积 15087 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7.05%。城市规划区面积 845 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 88 平方公里。【地形地貌】岳阳市位于湖南省东北角,环抱洞庭,濒临长江,北部是大平原。介于东经 112103至 11496,北纬 282533与 294827之间,东临赣鄂两省,北与江汉平原隔江相望,西与湖北石首毗邻。全市总面积 1.5 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450 万亩。境内地貌多种多样,丘岗与盆地相穿插、平原与湖泊犬牙交错。山地、丘陵、岗地、平原、水面的比

32、例大致为 15:24 :17:27 :17。境内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向洞庭湖盆地倾斜。东有幕阜山山脉蜿蜒其间,自东南向西北雁行排列,脊岭海拔约 800m,幕阜山主峰海拔 1590m;南为连云山环绕,脊岭海拔约 1000m,主峰海拔 1600m;西南被玉池山脉所盘踞,主峰海拔 748m。全市两面环山,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为山丘区,西北为洞庭湖平原,中部为过渡性环湖浅丘地带。全市山地占 14.6%,丘岗区占 41.2%,平原占 27%,水面占17.2%。【气候条件】岳阳市处在东亚季风气候区中,气候带上具有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性质,属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其主要特征:温暖湿润,四季

33、分明,季节性强;热量丰富,严寒期短、无霜期长,春温多变,盛夏酷热;雨水充沛,雨季明显,降水集中;“湖陆风” 盛行, “洞庭秋月 ”明;湖区气候均一,山地气候悬殊。年平均降水量为 1289.81556.2mm,呈春夏多、秋冬少,东部多、西部少的格局,春夏雨量占全年的 70%73% ,降雨年际分布不均,最多达 2336.5mm,降雨少的年份只有 750.9mm。年平均气温在16.517.2之间,极端最高气温为 39.3 40.8,极端最低气温为-11.4-18.1。城区年平均气温偏高,为 17.0。年日照时数为 1590.21722.3 小时,呈北部比南部多、西部比东部多的格局。年无霜期 2562

34、85 天。市境主导风向为北风和东北偏北风,年平均风速为 2.02.7m/s。 “湖陆风”盛行, “洞庭秋月”朗;湖区气候均一,山地气候差异大;生长季中光热水充足,农业气候条件较好。【水文特征】岳阳市水系发达,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网织,有大小湖泊 165个,280 多条大小河流直接流入洞庭湖和长江。洞庭湖是长江中游最重要的调蓄湖泊,湖泊面积 2691km2,总容积 170 亿 m3,分为东、西、南洞庭湖。岳阳市境内洞庭湖面积约 1328km2。东洞庭湖是洞庭湖泊群落中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天然季节性湖泊,占洞庭湖总水面的 49.35%,其水面大部分位于岳阳境内。在洞庭湖周边,沿东、南、西、北 4 个方

35、向,分别有新墙河、汨罗江、湘江、资江、沅江、澧水、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等九条大中江河入湖,形成以洞庭湖为中心的辐射状水系,亦被称“九龙闹洞庭” 。其中前六条统称为“ 南水 ”,后三条统称为“ 北水”,南、北两水在洞庭湖“九九归一” 于城陵矶汇入长江。全市长 5 公里以上河流有 273 条,流域面积100 km2 的河流有 27 条,流域面积 2000 km2 以上的河流有两条:汨罗江发源于通城、修水、平江交界的黄龙山脉,长 253 公里,流域面积 5543 km2;新墙河长 108km,流域面积 2370 km2。黄盖湖位于湘鄂交界处,全流域面积 1552.8 平方公里,在岳阳市境内有137

36、7.8 平方公里。8.娄底市【地理位置】娄底市 湖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南的地理几何中心,辖娄星区、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双峰县、娄底经济开发区、娄底市水府示范片万宝新区,全市东西宽 160 公里, 南北长 102 公里。【地貌格局】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倾斜。在大地貌格局中,新化县、冷水江市、涟源市的西南部属湘西山地区,涟源市的中、东部和娄星区、双峰县属湘中丘陵区。属于云贵 高原向江浙丘陵递降的过渡带。6 南起双峰县的猪婆山,到涟源市的龙山(1513 米) ,再到冷水江市的狮子岭(591 米) 、癞子岭(994 米) 、锡矿山(825 米) ,北至涟源市的参机山、红军寨(893 米)

37、,将区境分割成东西二大地域。西部山势雄厚,峰岭驰骋,大多为侵蚀、构造、溶蚀地貌,地势险峻,海拔较高;东部地势逐步降低,地形起伏平缓,丘冈延绵、平地宽敞,海拔较低。唯双峰县东部大多为溶蚀堆积的丘冈平地貌。因下古生代印支期和中生代燕山期地壳运动,花岗岩侵入体局部隆起,形成一线九峰山脉(属衡山山系) 。【地貌轮廓】西部有新化、禾青盆地。其东部盆缘是金竹山、锡矿山至鹰嘴岩一线中低山地貌;西部及北部盆缘是由雪峰山所围成的孤形屏障,海拔高度平均在 1000 米以上,高于 1500 米的山峰有九龙池等 10座;西南部盆缘由雪峰山余脉天龙山,板子山等组成,平均海拔800 1000 米,资江 在盆地内由南向北蜿

38、蜒流过。中部北有伏口、四古至红军寨的中低山灰岩地貌,南有龙山至猪婆山的中山地貌与之对峙,桥头河、娄底、杨家滩盆地,雷峰低山夹在其中,形成涟源、娄底向东敞开的 E 字形地貌。东部双峰盆地,盆东以九峰山脉为缘,南有花门丘陵群体,北有洪山殿丘陵带,西有山斗灰岩低山,宽敞的龙田、吴湾、杏子平原冈地展布其中。【气候条件】娄底市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既具季风性,又兼具大陆性。其基本特征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夏季酷热,冬季寒冷,秋季凉爽;春末夏初多雨,盛夏秋初多旱;积温较多,生长期长;气候类型多样,立体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 16.517.5,年极端最高气温 40.1,年极端最低气温12.1。多年平均降

39、水量 13001400 毫米,一日间最大降水量 147.3 毫米,降水多集中在 47 月。年日照时数1410.41621.9 小时,年日照率 3437%。年蒸发量1365.61521.6 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 7880%,年平均风速1.5 2.0 米 /秒,多年最大风速为 20.3 米/秒。由于光、热、水基本同季,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新化是唐宋贡品蒙洱茶的主产区,盛产玉竹,柑橘,金银花等。【水文特征】娄底境内溪水奔流,河网密布,水系完整,水量充沛。娄底市主要河流有:东部涟水,为湘江中游一大支流,源于新邵观音山,自西向东,流经涟源市、娄星区、双峰县,经湘乡至湘潭县河口入湘江,境内全长 85.85

40、 公里,沿途纳孙水、湄江、 测水等 1-4 级支流 89 条,控制流域面积 3906 平方公里。西部资水,由南向北,流经冷水江、新化。经安化柘溪,过益阳注入洞庭湖,贯穿境内西半部,区内流程 112 公里,有 1-4 级支流 100 条,控制流域面积3985 平方公里。区内各河流水质较好,PH 值在正常范围内,离子总量不高,中等矿化度,适合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之用。全区年平均降水1406 毫米,降水总量 113.95 亿立方米,且西部山区多于东部丘陵平地,直接形成的地表水资源 38.87 亿立方米。外来水资源丰富,共有 133.42 亿立方米,主要在西部,控制利用少;东部入境水虽不多,但利用较

41、好。地下水年平均为 21.6 亿立方米,年径流量平均达 21.35 亿立方米,主要公布在北、东、南部地区、水能理论蕴藏量 32.5 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 14. 26 万千瓦。具备人工养殖的水面 18 万亩。9.邵阳市邵阳市位于湘中偏西南,资江上游。东与衡阳市为邻,南与永州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接壤,西与怀化市交界,北与娄底市毗连。地处北纬 2558-2740,东经 10949-11257之间,总面积20876 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 9.8%。其幅员在全省 14 个地州市中位列第三,居省辖 8 市之首。邵阳市城区位于市境东北,邵水与资江汇流处,建成区面积 23.3 平方公里。【地形

42、地貌 】境内系江南丘陵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南岭山脉绵亘南境,雪峰山脉耸峙西、北,衡邵丘陵盆地展布中、东部。整个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顺势向中、东部倾斜,呈东北向敞口的筲箕形。最高峰为城步苗族自治县东部二宝顶,海拔 2021 米;最低处是邵东县崇山铺乡珍龙村测水岸边,海拔仅 125 米,地势比降为 10.25。境内溪河密布,有 5 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 595 条,分属资江、沅江、湘江与西江四大水系。资江干流两源逶迤,支派纵横,自西南向东北呈“Y” 字型流贯全境,流域面积遍及市辖 9 县 3 区。巫水源出城步,横贯绥宁,西入沅江,为境内西南部的主要水道。境内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各类地貌兼有,大体是

43、“七分山地两分田,一分水、路和庄园”。1990 年,全市土地总面积 3131.4 万亩,其中耕地 639.19 万亩,居全省第二位;耕地中有水田 430.28万亩。除盛产水稻、杂粮外,经济作物和传统土特产品种繁多。宝庆苡米、陡岭烟叶、龙牙百合、武冈铜鹅、雪峰蜜桔、新宁脐。【气候环境】邵阳市地处亚热带,属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盛吹偏南风,高温多雨,冬季盛吹偏北风,低温少雨;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雨水充沛,且雨热同季,受地貌地势的影响,气候复杂并垂直变化和地区差异明显。全市年平均气温 16.117.1 ,7 月最热,月平均气温在 26.628.5之间;1 月最冷,月平均气温4.7 5.6

44、,历史上我市极端最高气温达 405(1971 年 7 月 21日绥宁县) ,极端最低气温-12.1(1977 年 1 月 30 日,邵东县) ,夏季高温中心位于海拔较低的市区、新邵县、邵阳县和邵东县,而位于西南山区的城步县因海拔相对较高,夏季则较为凉爽,其全年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也只有 26.6,列全省七月平均气温第四低值(仅次于桂东,汝城,通道三县) 。10 年积温为50005400,无霜期 271309 天。境内全年日照时数为 13501670 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31 38%,太阳年辐射总量为 41314519 兆焦平方米。全市年降雨量有 10001300mm,年内各月降雨量以 5 月最

45、多,达200 230mm,12 月最少,为 4353mm。我市降水特点:我市降水量受地貌影响明显,山地降水多,丘岗平地少,山地迎风坡多,背风坡少。多雨中心在洞口县,年降水量达 14788 毫米,城步县、邵东县、新邵县、邵阳县为少雨区,年降水量少于 1300 毫米。10.永州市永州(原湖南省零陵地区)于湖南省南部,潇、湘二水汇合处,雅称“ 潇湘”。永州东接 郴州市,东南抵广东省清远市,西南达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西连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西北接邵阳市,东北靠衡阳市。永州下辖零陵区、冷水滩区二区及双牌县、祁阳县、东安县、道县、宁远县、新田县、蓝山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九县,另设有回龙圩、金洞管

46、理区。【位置境域】永州东连郴州,南界广东省清远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西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北邻衡阳、邵阳两市。湘江经西向东穿越零祁盆地,潇水自南至北纵贯全境。位于北纬 2439至 2651,东经 11106至 112 21之间,南北相距最长 245 公里,东西相间最宽 144 公里,土地总面积 2.24 万平方公里。【气候特征】永州市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一年四季比较分明。年均气温为 17.618.6,无霜期 286311 天,日最低气温 0以下的天数只有 815 天。多年平均降雪日数为 37 天,极端最低气温在4.98.4之间。日平均气温 0的积温达 64506800,10

47、的积温为 55305860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001740 小时,太阳总辐射量达 101.5113 千卡 平方厘米。多年平均降水量 1200 1900 毫米,一般是山区多于平岗区,南部多于北部。【地形地貌】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部三面环山、向东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的南缘。境内地貌复杂多样,河川溪涧纵横交错,山岗盆地相间分布。永州山地面积大,主要山脉有越城岭-四明山系、都庞岭- 阳明山系和萌渚岭-九疑山系。永州市地形基本特征,由上述三个山系将永州分隔成南北两大相对独立的部分。在三大山系及其支脉的围夹下,构成零祁盆地、道江盆地两个半封闭型的山间盆地:位于北部的零祁盆地,面积达 855.4 万亩,盆

48、地内地势低平开阔,耕地连片延伸;盆地周围由北面的四明山、西北的越城岭、南面的紫金山、东南面的阳明山相环绕,东北向衡阳盆地敞口。南部道江盆地,面积 1024.27 万亩,盆地内丘岗起伏,耕地连片;盆地东面向郴州、永兴盆地开口,西南成狭长谷地向江永、江华南部延伸,形成串通湖广的交通走廊;盆地外周由北面的阳明山、西北的紫金山、西面的都庞岭、南面的萌渚岭-九疑山围隔而成。永州西南高,东北及中部低,地表切割强烈,以三大山系为脊线,呈环带状、阶梯式向两大盆地中心倾降。从中国地形看,永州位于由西向东倾降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接地带,是南岭山地向洞庭湖平原过渡的初始阶段。西北、西、西南三大山系,山体巍峨蜿蜒

49、,山峰高达千米以上。都庞岭的峰顶韭菜岭,海拔 2009.3 米,是境内最高点。东北及中部,丘岗星罗棋布,谷盆相嵌,海拔一般在 300 米以下。湘江河谷祁阳唐家岭的九洲,海拔 63 米,是境内最低点。全域相对高差 1946.3 米,比降达 2.720%,切割深一般为 300700 米,最深达 8001000 米。永州市地貌类型复杂,以丘岗山地为主。永州地貌类型发育,在历次构造运动、岩浆侵入以及地表水的长期风化剥蚀下,形成了以山丘地为主体,丘、岗、平俱全的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全域有中山、中低山、低山总面积 11044.53 平方公里,占永州市总面积的 49.5%。丘陵 3242 平方公里,岗地 3979 平方公里,平原 3191平方公里,水面 880 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