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调查论文关于区域性环境建设工程学院 工艺 1092 朱晓雁 200911414231环 境 建 设 是 经 济 社 会 全 面 发 展 的 基 础 保 障 和 重 要 内 容 , 是 经 济 运 行 、 社 会 发 展 的 基 础 。 城市 环 境 建 设 包 括 市 容 环 境 、 大 气 环 境 、 水 环 境 、 生 态 环 境 、 交 通 环 境 、 人 文 环 境 等 六 方 面 的 内容 , 是 城 市 管 理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城 市 管 理 的 主 要 对 象 就 是 城 市 公 共 设 施 及 其 构 成 的 公 共 环 境建 设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
2、善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区域性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当前,我县正在掀起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开始步入扩张、裂变、规模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环境建设已成为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日,县督考办组织力量,对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农村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硬环境建设亟需加强。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电力、通信、道路、小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随着农村矿业的兴起和农业特色产业的壮大,水、电等资源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企业生产经营干扰因素亟需排除。一
3、是行政执法部门的干扰。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化环境的政策和措施,并要求各部门按照县有关要求为企业和外商提供优质服务,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但个别行政执法部门自身利益、个人利益至上,不顾大局,我行我素, “吃、拿、卡、要、报”现象仍时有发生,企业有苦难言。二是企业周围村民的干扰。企业周围部分群众思想保守,缺乏大局观念、发展观念、法制观念。在企业征山、占地过程中漫天要价,百般刁难;在修路、架电过程中以种种不正当理由,人为设置障碍;个别村痞村霸无事生非,敲诈勒索,蛊惑群众,制造事端。三是行业不正当竞争的干扰。我县食用菌、杏仁露、活性炭、铁选等行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竞相压价、以大欺小、
4、以熟欺生等现象。同时有少部分业户只顾眼前利益,以次充好,作弊搀假,致使品牌受损,影响行业发展。 (三)乡镇政府的区域经济发展观念亟需更新。部分乡镇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认为无资源、无项目,不能积极主动挖掘发展潜力,创造发展优势,致使区域经济发展缓慢。同样没有现实“资源优势”的榆树林子镇、台头山乡,却能立足乡情,主动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强服务,建市场,搞外联,使蔬菜产业成为富民立乡的主导产业。这说明部分乡镇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还是主观努力不够,发展观念不新不活。(四)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亟需维护。今年以来,我县农村连续发生多批进京、赴省、到市集体访和单户访。大量的信访案件分散了各级领导抓发
5、展的精力,也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加强农村环境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硬件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农村矿业的发展暴露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企业开工缓慢,不能如期投产达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其适度超前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转变干群思想观念,在人文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人文环境是形成整体环境的基石和根本,软环境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要对干部群众持之以恒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重点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开放意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靠项目、靠开放,要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靠山吃山
6、”的资源发展观,强化“零资源经济”的发展观,树立大开放意识。二是大局意识。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全局意识,转变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错误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三是法制意识。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群众知法守法水平,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四是进取意识。引导干部群众破除小富即安的保守观念,培树发展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政务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加强乡级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加强乡镇谋划发展、对外开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四种能力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增强服务意识。乡镇政府要承担起引导、扶持农户的责任,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主动承担风险;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
7、需市场信息发布机制,为群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壮大经济人队伍,活跃农村经济。三是实施阳光工程。扎实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建立重大事项公示、社会听证、社情民意反映等长效机制。四是加强行风建设。有效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有效实施群众监督;开展执法、执纪大检查,突出解决部门行业不正之风问题。 (四)建立信访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在稳定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以预防为主,加大调处力度。要充分发挥信访网络的作用,常排查,勤调处。同时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要预先考虑信访因素,一旦发生矛盾,能够及时就地解决。二是齐抓共管,构建大信访格局。对信访工作,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不仅要亲自抓,而且要善于调
8、动副职及一般干部共同抓。三是加强干部教育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建设规范化机关,提高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减少工作偏差,维护群众利益。四是规范信访程序,坚持依法治访。加大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教育群众依法信访。对于有理访,要依法引导,妥善解决;对于无理访及信访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严厉打击,促进信访工作法制化、规范化。五是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引导群众支持党委政府工作。教育群众既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又要依法规范自身言行。对群众反映符合政策,但一时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讲明道理,取得他们对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在群众中创造优化环
9、境、加快发展的强大氛围。 (五)完善环境建设工作机制,在经济环境治理工作上实现突破。一是将环境建设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的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党群、经济、执法、社会事业及其它管理部门、垂直管理部门的不同性质和职能,分别下达不同的环境建设任务,确定不同的环境建设指标考核分值。二是赋予党群部门相应的环境治理工作职能,并在党群部门设立“经济环境治理工作”考核指标,以此加大经济环境治理的工作力度。三是县乡分别成立企业征山、占地等事宜协调处理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处理相关事宜。四是依法制定科学合理、统一规范的企业征山、占地补偿办法,以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处理解决相关问题,杜绝群众互相攀比、漫天要价等现象,减少不
10、稳定因素。城 市 公 共 环 境 建 设 和 管 理 是 城 市 管 理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在 城 市 管 理 工 作 中 占 据重 要 的 地 位 。 城 市 公 共 环 境 , 是 指 直 接 或 间 接 影 响 城 市 居 民 生 存 和 城 市 发 展 的 各 种自 然 环 境 和 社 会 环 境 的 总 和 。 就 其 管 理 对 象 而 言 , 城 市 公 共 环 境 主 要 包 括 六 个 方 面 :一 是 城 市 市 容 环 境 , 包 括 道 路 清 扫 保 洁 、 生 活 垃 圾 收 集 清 运 处 理 、 户 外 广 告 、 牌 匾设 置 、 灯 光 夜 景
11、 、 建 筑 物 墙 体 、 车 容 车 貌 等 ; 二 是 城 市 大 气 环 境 , 包 括 阳 光 、 空气 、 气 候 、 温 度 等 ; 三 是 城 市 水 环 境 , 包 括 城 市 河 道 、 湖 泊 、 污 水 处 理 、 雨 水 积排 、 自 来 水 供 应 等 ; 四 是 城 市 生 态 环 境 , 包 括 城 市 园 林 、 绿 化 、 野 生 动 物 和 植 物等 ; 五 是 城 市 交 通 环 境 , 包 括 城 市 道 路 、 公 路 、 轨 道 交 通 和 静 态 交 通 设 施 等 ; 六 是城 市 人 文 环 境 , 包 括 风 景 名 胜 、 文 物 古 迹
12、 、 城 市 雕 塑 、 市 民 行 为 举 止 等 。 加 强 城 市公 共 环 境 建 设 和 管 理 , 实 现 人 与 环 境 、 人 与 自 然 的 协 调 发 展 , 实 现 经 济 效 益 、 环 境效 益 和 社 会 效 益 的 良 性 循 环 , 必 须 深 刻 认 识 城 市 公 共 环 境 建 设 的 客 观 规 律 , 正 确 处理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和 城 市 公 共 环 境 建 设 之 间 的 关 系 。 城 市 公 共 环 境 建 设 是 一 个 系 统 工 程 , 必 须 突 破 以 部 门 分 工 为 基 础 的 传 统 模 式 ,适 应 城 市 综 合
13、 管 理 趋 势 , 从 城 市 大 环 境 的 角 度 把 握 和 定 位 。 环 境 建 设 和 管 理 涉 及 到规 划 、 建 设 和 运 行 的 众 多 部 门 , 尚 没 有 形 成 一 种 综 合 的 、 全 盘 的 发 展 观 念 , 特 别 是综 合 协 调 职 能 的 缺 位 , 制 约 着 环 境 建 设 和 管 理 工 作 的 总 体 推 进 和 协 调 开 展 , 影 响 了环 境 建 设 和 管 理 的 总 体 效 能 。 要 按 照 以 人 为 本 、 科 学 发 展 , 政 府 主 导 、 社 会 参 与 ,整 体 规 划 、 分 层 实 施 等 原 则 , 进 一 步 转 变 观 念 、 加 强 科 学 管 理 , 创 新参 考 资 料 首 都 环 境 建 设 规 划 纲 要 北 京 城 市 公 共 环 境 建 设 :基 本 架 构 与 实 施 对 策 复 杂 性 科 学 视 野 下 的 城 市 管 理 三 维 结 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