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户外各花草药识别功效户外 2008-10-26 12:57:05 阅读 763 评论 2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户外活动较常穿梭在山间,而山间有不少实用的花草,故而偶先整理了一些出来让大家识别也可以对症采之用之蒲公英 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 制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胃炎,痢疾, 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 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鲜蒲公英捣烂敷患处。 慢性骨炎:蒲公英 15 克,酒酿 1 食匙,水煎混合饭后服。 痈疖疔疮: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地丁草各 30 克,水煎服。夏枯草 性味功用: 苦、辛,寒。清火明目:
2、治目赤肿痛、头痛。清肝火、降血压:治高血压病。散结消肿:治瘰疬、瘿瘤、乳痈肿痛。 主治:1、肝虚目痛(冷泪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汤调下。2、赤白带下。夏枯草开花时,采来阴干,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3、血崩。用夏枯草研为末,每服一小匙,米汤调下。 4、产后血晕,心气欲绝,用夏枯草捣烂,绞汁服一碗,极效。 5、打伤、刀伤。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伤处。 6、汗斑白点。用夏枯草煎成浓汁,每天洗患处。 7、瘰疬(不论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两,加水两杯,煎至七成,吃完饭过一段时间以后温服。体虚者,可用夏枯草煎汁熬膏服,并以膏涂患处。
3、兼服十全大补汤加香附、贝母、远志更好。 附方:夏枯草的功用是清肝明目,用瘀消瘤,还有利尿降压的作用。民间又用它来泡茶,作清凉被动暑剂鱼腥草 鱼腥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的作用。夏天是痢疾的高发季节,鱼腥草虽不是“ 救命稻草”,但是经济又没有副作用,不妨一用: 鲜鱼腥草 150 克,捣烂取汁,兑入适量白糖水后共约 100 毫升。口服每天 2 次,佐以白粥,一般三天后基本能恢复正常。但要密切观察,严重的脱水患者一定要去医院治疗。 凉拌鱼腥草,对咳嗽和支气管炎患者有很好的食疗效果。冬天,用超市中买来的鲜鱼腥草根茎,洗净煮水,加入少量红糖,治疗小儿咳嗽也有明显的效果,比抗菌素要安全可靠。
4、 对于急性泌尿系感染者,取鱼腥草 100 克,水煎取汁 300 毫升,加入少量食盐,分 3 次口服,每天 1 剂。三天后症状基本能缓解或消失,通过检查尿常规可以判断。 另外,经常食用鱼腥草,可去小儿食积,增强抗病能力;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常嚼其茎,有预防心绞痛的作用 青葙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苦。苦,微寒。归肝经。 主 治 清肝,明目,退翳。用于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 功效作用 清肝明目:主要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目生翳膜,视物昏暗。本品还可用于肝火型高血压。 用 法 - g。 禁 忌 本品清泄肝火之力较强,且能扩散瞳孔,故肝肾阴虚之目疾及青光眼患者忌用虎耳草 性能:辛微苦
5、寒,有小毒.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 (1)中耳炎:鲜草适量,洗净,捣汁滴耳. (2)风疹湿痒:鲜草五钱至一两,煎服. (3)冻疮溃烂:鲜草适量,洗净,捣烂敷患处.鹅不食草主治感冒;头痛;鼻渊;鼻息肉;咳嗽;喉痹;耳聋;目赤翳膜;疟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肿毒;疥癣生态环境生于路旁芒野、田埂及阴湿草地上。采收和储藏 9-11 月花开时采收,鲜用或晒干。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工、华南、西南。选方治伤风头痛、鼻塞,目翳: 鹅不食草( 鲜或干均可)搓揉,嗅其气,即打喷嚏,每日二次。(贵阳民间药草 )治寒痰 GOU 喘: 野园荽研汁和酒服。 (濒湖集简方) 治脑漏:鲜石胡荽捣烂,塞鼻孔内。(
6、 浙江民间草药) 治单双喉蛾: 鹅不食草一两,糯米一两。将鹅不食草捣烂,取汁浸糯米磨浆,给患者徐徐含咽。 (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治目病肿胀红赤,昏暗羞明,隐涩疼痛,风痒,鼻塞,头痛,脑酸,外翳攀睛,眵泪稠粘: 鹅不食草二钱,青黛一钱,川芎一钱。为细末,先噙水满口,每用米许 XIU 入鼻内,以泪出为度。不拘时候。 (原机启微GOU 鼻碧云散)治胬肉攀睛: 鲜鹅不食草二两。捣烂,取汁煮沸澄清,加梅片一分调匀,点入眼内。 (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 治脾寒疟疾: 石胡荽一把,杵汁半碗,入酒半碗,和服。( 濒湖集简方)治间日疟及三日疟: 鲜鹅不食草,捻成团,填鼻内,初感有喷嚏,宜稍忍耐,过一夜,效。 (现
7、代实用中药)治阿米巴痢疾: 石胡荽、乌韭根各五钱。水煎服,每日一剂;血多者加仙鹤草五钱。 (江西草药)治疳积腹泻:鲜石胡荽三钱。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11)治愈症腹痛:球子草花序捣碎,以鼻闻之,使打嚏。(浙江民间草药)(12) 治湿毒胫疮: 野园荽(夏月采取,晒干为末)每以五钱,汞粉五分,桐油调作隔纸膏,周围缝定, 以茶洗净,缚上膏药,黄水出。(简便单方)(13)治肿毒 : 野园荽一把,穿山甲(烧存性)七分,当归尾三钱。捣烂入酒一碗,绞计服,以渣敷之。 (濒湖集简方)(14) 治痔疮肿痛: 石胡荽捣贴之。 (濒湖集简方)(15) 治牛皮癣: 鹅不食草捣涂。 (贵阳民间药草)(16)治蛇伤
8、: 鲜石胡荽捣烂,外敷伤部。 (泉州本草)(17)治跌打肿痛: 鹅不食草适量,捣烂,炒热,敷患处。( 广西民间常用草药)(18)治鸡眼 : 先将鸡眼厚皮削平, 用鲜石胡荽捣烂包敷患处,三至五天取下。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临床运用 1.治疗疟疾:将石胡荽制成注射剂( 每毫升含生药 2g),在发作前 2 小时注射 1 次,连用 3 日。每次剂量:1-3 岁 2ml,4-8 岁 3ml,9-14 岁 4ml,15 岁以上 5ml。观察各型疟疾现症病人 187 例,经 1-3 次用药,痊愈175 例(93.6%)。与氯喹、伯喹对照组相比,疗效无显著差别。治疗中有 3 例注射后发生恶心和轻度呕吐,停药后
9、自行消失。 2.治疗百日咳:据 300 余例的观察,治愈率一般在 90%左右。大都在用药后 24 小时内典型痉咳开始减轻。治愈时间,短者 3-6 天,长者 10-15 天。 制剂及剂量:2.1.取鲜品 5 两,制成煎液 500ml,再加入等量糖浆。按患儿年龄大小,每日用 20-40ml,4 次分服。 2.2.取鲜生药 1 斤,制成煎液 500ml,再加入糖浆至 1000ml。1-4 岁 3-10ml,5-8 岁 11-20ml。每日 3 次。 2.3.取全草 1500g,制成蒸馏液 500ml,再和入等量糖浆。1-5 岁 5-10ml,5 岁以上 15ml,日服 3-4 次。3.治疗软组织损伤
10、:将鹅不食草研成粉末,成人每次用 2-3 钱(小儿减半),以黄酒 6-8 两(不饮酒者用酒水各半)、红糖 1-2 两同煮( 沸后密盖勿令泄气 ),过滤后温服;药渣趁热敷于患部。亦可用粉剂每日 3-6g,或以鲜草 1-2 两捣汁,分 3 次以温酒冲服。治疗胸、背、腰部等软组织损伤(包括跌伤、打伤、挫伤、扭伤等) ,均有效。据数十例观察,大多于用药后 1-2 天痊愈。除胃痛患者服酒煮剂后间有疼痛外,一般无副作用。亦有将鲜石胡荽制成注射剂(每 1500g鲜药制成 500ml)作穴位注射,治疗关节扭伤、腰肌劳损、风湿疼痛等症,观察 94 例,痊愈 31 例,好转 60 例,有效率达 97%。用法:于痛
11、点或循经取穴注射,每次 0.2-0.5ml,隔日 1 次,一般 3-5 次为一疗程。 4.治疗鼻炎:包括急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变态反应性鼻炎等。大多数病例用药后头痛、鼻塞等症状消失或减轻。用法:将鹅不食草研成细粉吸入鼻孔,每日数次;或用棉花浸湿拧干后,包药粉少许,卷成细条塞鼻, 20-3O 分钟后取出,每日 1 次;或制成油膏纱条,放置鼻腔内, 1 小时后取出。用药后除初起有喷嚏、流泪与流鼻涕外,余无不良反应。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捣烂塞鼻;或研末畜鼻。 鸭跖草性味 性寒,味甘、淡。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风热感冒、高热不退、咽喉
12、肿痛、 水肿尿少、热不林涩痛、痛肿疔疮。 主治: 1、小便不通。用鸭跖草一两、车前草一两,共捣出汁,加蜜少许,空心服。2、赤白痢。用鸭跖草煎汤每日服。 3、喉痹。用鸭跖草汁点喉。 4、痔疮肿痛。用鸭跖草、碧蝉儿花一起,搓软敷贴患处。【别名】竹节菜、鸭鹊草、耳环草、蓝花菜、翠蝴蝶、三角菜、三荚菜、桂竹草、蓝花水竹草、淡竹叶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 【用法用量 】 1530g;鲜品 6090g 。外用适量。 (1 )用于外感发热,或热性病发热不退,或咽喉肿痛,以及痈肿疮疡等症。本品性味甘寒,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凡外感发热,或热性病发热不退,可单味应用;也可配合解表药或清热药同用。
13、对于咽喉红肿疼痛,可配伍蒲公英、乌蔹梅或土牛膝、大青叶等同用。用治痈肿疮疡,可配地丁草、蒲公英、野菊花等药同用。(2 )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或湿入下注膀胱、小便淋沥涩痛等症。本品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凡风水浮肿、小便不利,可配伍浮萍、芫荽等药同用;湿热下注膀胱、小便涩痛,可配伍凤尾草、扁蓄、蒲公英等同用。(3 )此外,还可应用于蛇毒咬伤,一方面煎汤内服,一方面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4 )鸭跖草一药,长于清热,又能利尿。经临床实践体会,煎服本品后,能使高热渐退,尿量增加,但停药后又见体温升高现象。故如单用本品,似嫌解毒作用不强,在临床使用时宜与其它清热解毒药配伍。(5)鸭跖草与淡竹叶都能清热
14、利尿,功效相似,但鸭跖草的作用较强。 半枝莲 性能:辛寒.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主治用法: (1)疮痈肿毒. (2)肝炎,肝肿,肝硬化腹水. (3)蛇虫咬伤. (4)癌肿. 以上病症用量五钱至一两,大剂量可用二两,煎服猪殃殃 性能:辛微寒.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利尿止血. 主治用法: (1)疮疔,癌肿,阑尾炎. (2)筋骨风通. (3)便血,尿血. 以上病症用量五至一两,大剂量可用三两,煎服 丝棉木 性能:外用解漆毒. 主治用法: 漆疮:适量煎汤熏洗龙葵 【性味】纲目:“苦微甘,寒,无毒【功用主治】治痢疾,淋浊,白带,跌打损伤,痈疽肿毒。 本草图经 :“龙葵根与木通、胡荽煎汤服,通利小便纲目:“
15、疗痈疽肿毒,跌扑伤损,消肿散血。“ 【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 35 钱(鲜者 0.81 两)。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宜忌】福建民间草药:“凡虚寒而无实热者忌用。“ 【选方】治痢疾,妇女白带,男子淋浊:鲜龙葵根八钱至一两 (干的五至八钱),和水煎成半小碗,饭前服,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治睾丸炎:龙葵鲜根、灯笼草各- 两,青皮鸭蛋二枚。加水同煮熟,服汤食蛋。( 泉州本草) 治风牙虫痛:龙葵根煎汤含漱。 (泉州本草) 治发背痈疽成疮者:龙葵根一两,麝香一分( 研)。先捣龙葵根,罗为末,入麝香研令匀,涂于疮上。(本草图经) 灯笼草 性能:酸平.清热解毒,利尿止血,消肿散结. 主治用法:
16、(1)咽喉肿痛,肺痈,腮线炎. (2)小便不利,血尿. 以上病症用量三至五钱,煎服. (3)牙龈肿痛:鲜草洗净,捣烂,浸醋含漱. (4)天疱疮:鲜全草洗净,捣汁涂敷患处. 此药有收缩子宫作用,孕妇忌用芦根 性味、归经 甘寒,入肺、胃经。 ,功用 清热生津。用于肺热咳嗽,胃热呕吐,热病高热口渴,肺痈咳吐脓血。 用法、用量 煎服 10-30 克,鲜品 30-60 克。白夏枯草 性能:苦寒.清热解毒,止血. 主治用法: (1)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肺痈. (2)外伤出血,血瘀肿痛,鼻出血,咳血. 以上病症用量三钱至一两,煎服. 外用鲜草适量,捣敷.或焙干研末,加蜂蜜调敷马齿苋 煎剂对各种类型的痢疾杆菌
17、、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某些致病性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其注射液对子宫平滑肌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其所含之钾盐有一定的降血压效果。食用马齿苋可增强肠蠕动及利尿等。 又据报导,马齿苋还有抗癌作用。马齿苋可用于治疗肠炎、痢疾、阑尾炎、乳腺炎、腮腺炎、百日咳、肺脓肿、尿道感染、疮疡肿毒等多种疾病。外用可治丹毒及毒蛇咬伤等。因而有许多验方流传于民间,有些已有文字记载。现择其要者辑录之,供参考试用。 治阑尾炎 取鲜马齿苋一把,洗净捣汁,取 30g,加温开水 100g,白糖适量,调服,每日服 23 次,每次100g,连服 5 7 日;或取干马齿苋 60g,蒲公英 60g,先水煎 2 次,然后将
18、2 次煎液混合,再煎熬浓缩为 200g,每日服 2 次,每次 100g,连服 35 日。治尿路感染 鲜马齿苋 60g,鲜车前草 30g,水煎服,每日 1 剂,连服 57 日;或马齿苋 60g,甘草 6g,水煎服,每日 1 剂。 治糖尿病 干马齿苋 100g,水煎 2 次,早晚分服,1 日 1 剂,连续服用。 治肺结核 鲜马齿苋 250g,大蒜头适量,水煎代茶饮,长期饮服 治细菌性痢疾和滴虫性肠炎 鲜马齿苋 750g,洗净干蒸 34 分钟,捣烂取汁,每次服汁 50g,一日 3 次;或用洗净的马齿苋挤汁,加等量蜂蜜,用开水冲服;或取干马齿苋 2025g ,扁蓄、苦参各 2540g,水煎,分 2 日
19、早晚空腹温服。 治肛门肿痛 马齿苋、三叶酸草等量,煎汤熏洗,1 日 2 次。 治毒疮 干马齿苋 50g,木香、丹砂、盐各 1g,将丹砂、盐研细,马齿苋、木香捣碎拌匀,用炭火烧后研细,加入细丹砂、始末,再研匀,随即敷疮上。治赤白痢疾 鲜马齿苋 120g,粳米 100g,同煮成粥,加食盐少许,分 2 次食之,连食 57 日;或干马齿苋60g,水煎后加适量红糖服,每日 1 剂,连饮 57 日。 治腮腺炎 鲜马齿苋适量,捣烂,敷患处,每日换药 1 次,直至肿消。 治带状疱疹 鲜马齿苋适量,捣烂,敷患处,每日换药 1 次,直至治愈。 治黄疸 鲜马齿苋 60g,煎汤,每日服 3 次,连服 57 日;或鲜马
20、齿苋绞汁,每次约 30g,用开水冲服,每日1 剂。 治蜈蚣咬伤 鲜马齿苋捣汁涂咬处,每日 3 次,连涂 23 日。耳有恶疮 干马齿苋 50g,黄柏 25g,捣成末,每次取少许,用棉裹之塞于耳中。 点地梅 英文名:Umellate Rockjasmine 别名:喉咽草、白花珍珠草科属:报春花科点地梅属 一年或二年生矮小草本,全株生细柔毛。叶从生,半圆形至扁圆形,长 041 厘米,宽 05 15 厘米,边缘有三角状齿。花茎从叶中抽出,伞形花序有花 310 朵,果扁圆形,成熟时 5 裂。35 月开花结果。各地均产,生于田野潮湿地;南北各省区也有分布。 药用部分:全草. 性能:苦辛寒.清热解毒,消肿止
21、痛. 主治用法: (1)风火赤眼; (2)跌打损伤,偏正头痛,牙痛. 以上用量三钱至一两,煎服. (3)急性咽喉肿痛:五钱至一两,煎服:对慢性咽喉痛效果更好. 土牛膝 性能:苦酸平.通经利尿,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主治用法: (1)脚气肿胀,关节炎,风湿痛; (2)闭经; (3)白喉; (4)咽炎:急性的可配合金银花或忍冬藤等;慢性的可配合玄参,麦冬等; (5)跌打损伤. 以上病症用量三至五钱,大剂量可用一至一两五钱,煎服.孕妇忌服.蜈蚣草 【英文名】Ladder brake 【别名】蜈蚣蕨、长叶甘草蕨、舒筋草、牛肋巴、小贯仲,肾蕨 【来源 】蕨类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蜈蚣草 Pteris vi
22、ttata L.,以全草或根状茎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性味归经】淡,平。【功能主治】祛风活血,解毒杀虫。用于防治流行性感冒,痢疾,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外用治蜈蚣咬伤,疥疮。 【用法用量】根状茎 24 钱。外用全草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植物名: 凤尾草 井口边草 别名: 双凤草土名: 鸡脚草 鸡脚骨草 井边草 背阴草 学名: 科属:凤尾蕨科 凤尾蕨属植物形态: 多年生常绿草本,高一尺多.根茎短,密生栗褐色小鳞片.叶丛生,硬纸质,羽状深裂,裂片线形,叶脉明显,叶柄细长,有三条棱. 性能:苦寒.清热解毒,收敛止血,止痢.主治用法: 1、细菌性痢疾,可单用,也可与辣蓼草等配合. 2、便血,尿血,痔
23、疮出血 3、黄疸型肝炎,扁桃体炎. 4、遗精,白带. 5、蛲虫病. 以上病症用量 15-25 克,大剂量可用 50-100 克.蜀羊泉 植物名: 白英. 别名: 排风藤,苦茄. 土名: 白毛藤、毛藤草、摊背藤草 学名: 科属: 茄科,茄属植物形态: 多年生有毒蔓草,以叶柄攀登它物,全体密生白色软毛。茎基部木质化。叶互生,基部有一对(很少二对)耳状裂片。茎上部的叶常不分裂。花紫色,浆果球形,熟时红色,最后变黑色。79 月开花,911 月果熟。 药用: 全草. 性能: 甘寒.清热解毒,利尿,主治用法: (1)、癌肿,常与蛇莓,龙葵等配用; (2)、湿热黄疸,可配合对坐草,茵陈,三白草,车前草等;
24、(3)、风湿痛; (4)、血吸虫病伴发黄疸及腹水; (5)、感冒发热. 以上症状用量三至五钱,大剂量可用一至二两,煎服. (6)、皮肤瘙痒:与苦楝树叶等量,煎汤外洗.辣蓼 植物名: 白毛垂花蓼 别名:辣蓼草、蓼子草 土名: 辣蓼姆、蓼蓼花、药酒草、药酒花、罗官姆、多节草、竹叶草、红梗子草、白边耳尖草、尖头马兰、水马兰头草。 学名:科属: 蓼科,蓼属 植物形态: 一年生大草木,高可达一米。茎基带红色,粗大,有暗紫色细点。叶互生,带披针形,有多数明显的侧脉,正面中央往往有黑斑,反面有白色绵毛。花小,密集成下垂的淡红色或绿白色花穗。果小,扁圆形,黑褐色有光泽,910 月开花。性能: 辛温。解毒。利尿
25、,止痢,止痒。 主治用法:1、痢疾、肠炎: 50 克,煎服也可配合凤尾草或马齿苋同用。 2、蛇犬咬伤:鲜草洗净,捣烂外敷。 3:皮肤湿痒、顽廯: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或煎汤熏洗 金银花金银花全身都可入药,是国务院确定的名贵中药材之一。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胆的功能。临床应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头痛咽痛等疾病。 1.抑菌,金银花对葡萄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都有抑制作用。2.金银花能与胆固醇进行中和,从而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 3.流行性感冒、肺炎、冠心病、高血脂等症。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效果野菊 性能: 苦辛凉,清热解毒.主治用法: 1.鼻炎,支气管炎 ,风火眼痛,疮
26、疔痈肿,咽喉肿痛.五钱至一两煎服. 2.蛇咬伤 ,湿疹,皮肤瘙痒.三至四两,煎汤熏洗,或鲜草打烂外敷垂盆草 性能: 甘淡微酸,凉。能清热解毒,消痈肿、利尿,解蛇毒. 主治用法: 大火烫伤,痈肿疮疡、毒蛇咬伤、癌肿:鲜草一至四两,洗净,捣汁服.干品五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鲜草适量,洗净,捣汁敷患处.玉簪 性能:甘辛寒,有毒.拔脓解毒,生肌. 主治用法: (1)乳痈,疮痈肿毒,蛇咬:鲜草洗净,捣烂外敷. (2)耳内流脓:鲜草洗净,捣汁滴耳. (3)烂脚:鲜叶用菜油浸几天后,用时撩起贴患处.每日换一次. 此药有毒,外用为主,一般不作内服田字草 性能:甘寒.清热解毒,利尿. 主治用法: (1)肾炎,脚气
27、,水肿,肝炎,风火赤眼,眼目昏糊. (2)小儿夏天发热(疰夏). 以上病症用三钱至一两.煎服. (3)热疔疮毒,蛇咬伤:鲜草四两,洗净,捣烂外敷. (4)流火:鲜草四两,洗净,加豆腐适量,捣烂外敷天胡荽 【性味】苦辛,寒。 生草药性备要:“苦,寒。“ 医林纂要:“辛,平。“ 南宁市药物志:“辛,平,有小毒。“ 【功用主治】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黄疸,赤白痢疾,淋病,小便不利,目翳,喉肿,痈疽疔疮,跌打瘀肿。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肾炎、百日咳、尿路结石、脚癣、带状疱疹、结膜炎、丹毒。 千金食治:“ 疗痔生草药性备要:“治癞,臭耳,鼻上头风,痘眼去膜,消肿,敷跌打大疮。“ 草木便方:“治头疮
28、,白秃,风瘙,疥癞。“ 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利尿。治肾脏炎、黄疸。外用揉擦伤肿,塞鼻可消眼炎,取汁滴耳中治中耳炎。“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钩虫病。外用捣涂酒渣鼻。“ 南宁市药物志:“治瘰疬毒疮,无名肿毒,跌打筋伤,哮喘。“ .本草推陈:“治急性扁桃腺炎及咽喉炎,疥癣,蛇咬伤,痈疽,漆疮,风湿痛,挫伤等。“ 【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 钱;或捣汁。外用:捣敷、塞鼻或捣汁滴耳。【选方】 治肝炎发黄:鲜地星宿五钱至八钱( 干的三至五钱),茵陈蒿五钱。煎水吃,日服三次。(贵阳民间药草) 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鲜天胡荽一至二两,白糖一两,酒水各半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治阳黄黄疸及小儿风热:
29、天胡荽捣烂,加盐少许,开水冲服。(广西中药志) 治小儿夏季热:鲜天胡荽适量,捣汁半小碗,每服三至五匙,每日服五、六次。(江西草药) 治痢疾:满天星,蛇疙瘩,刺梨根,石榴皮。煎服。(四川中药志) 治红淋症:地星宿、扁蓄各四两。捣烂取汁兑白糖服。(贵阳民间药草) 治肾结石:天胡荽一至二两,水煎服。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治小便不通:鲜地星宿一两,捣烂挤水,加白糖一两服,或煎水兑白糖服。(贵阳民间药草) |治小儿疳积:地星宿五钱至一两,蒸鸡肝或猪肝吃。(贵阳民间药萆) 明目、去翳:翳草揉塞鼻中,左翳塞右孔,右翳塞左孔。(医林纂要) 治风火眼痛:天胡荽、旱莲草各等分。捣烂敷。(广西中药志) 3 治跌打
30、瘀肿:天胡荽捣烂,酒炒热,敷撩患处。(广西中药志) 治荨麻疹:天胡荽一至二两,捣汁以开水冲服。(福建中草药) 治发癍及疔,热极,色紫黑者:天胡荽六至七钱,放碗内捣烂,不使水走散,再加洗米水煎沸冲入,去渣饮之,将渣敷发癍及发疔处,热从小便出。( 岭南采药录) 治缠腰蛇( 带状疱疹):鲜天胡荽一握,捣烂绞汁一杯,加雄黄末一钱,涂患处,日二次。(福建民间草药)治喉炎:天胡荽- 至二两,煎水或捣汁加食盐少许含漱。( 福建中草药) 治齿缝出血:鲜天胡荽一握,用冷开水洗净,捣烂浸醋,含在口中;五分钟吐出,日含三至四次。( 福建民间草药) 治头疮白秃:满天星,牛耳大黄,木槿皮。捣涂。(四川中药志) 治耳烂:
31、满天星鲜草揉汁涂。 (四川中药志) 治百日咳:天胡荽五钱,捣烂和蜜糖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临床应用】急性黄疸型肝炎 试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数十例,服药 35 剂即退黄。服法:新鲜天胡荽(满天星)12 两,加水及糯米酒各半炖服。每剂炖 2 次,上、下午空腹各服 1 次挂金灯 性能:酸平.清热,消肿. 主治用法: (一)肺热咳嗽,可配合桑叶,枇杷叶等. .(二)咽喉肿痛,可与蒲公英等同用.以上病症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煎服有些人会把这挂金灯与灯笼草误同一品种灯笼草:别名为天泡子.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茎基常横卧而斜上.叶互生,卵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不规则波齿状.挂金灯:别名为金灯笼. 植物形
32、态:多年生草本,有爬地的根状茎.茎多单生,不分枝.叶为阔卵形或卵形,边缘有粗大钝牙齿.【植物名】:忍冬 金银花 【别名】:忍冬花 双花 【土名】:二色花藤 【植物形态】: 常绿蔓生灌木.茎缠绕,小枝空心.叶对生,长椭圆形,两面有毛或至少反面有毛.花成对生于叶腋,初开时白色,后变黄色,有时有紫斑,芳香.浆果球形,黑色.5-6 月开花,10-11 月果熟. 【药用部分】:花蕾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主治用法】: (1 )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银花甘寒,既清气分热,又能清血分热,且在清热之中又有轻微宣散之功,所以能治外感风热或温病
33、初起的表症未解、里热又盛的病症。应用时常配合连翘、牛蒡子、薄荷等同用。 (2 )用于疮痈肿毒、咽喉肿痛。金银花清热解毒作用颇强,在外科中为常用之品,一般用于有红肿热痛的疮痈肿毒,对辨证上属于“阳症”的病症,较为适合,可合蒲公英、地丁草、连翘、丹皮、赤芍等煎汤内服,或单用新鲜者捣烂外敷。 (3 )用于热毒引起的泻痢便血(粪便中夹有黏液和血液)。热毒结聚肠道,入于血分,则下痢便血。银花能凉血而解热毒,故可疗血痢便血,在临床上常以银花炒炭,合黄芩、黄连、白芍、马齿苋等同用。(4 )银花味甘性寒,气味芳香,既可清透疏表,又能解血分热毒,尤为治阳性疮疡的要药。配以连翘、牛蒡子、薄荷、荆芥,则疏表解热;配
34、以鲜生地、玄参、连翘、竹叶卷心等,则清营泄热;配以紫花地丁、野菊花、蒲公英,则解毒疗疮;配以黄耆、当归、甘草,则托毒消痈;配以黄芩、白芍、甘草等,则清热治痢。 【用法用量】 615g附: 忍冬藤(茎藤): 1.主治用法与金银花相似,又能通经络.治风湿痛 :25 克-50 克,煎服. 2.银花子( 果实):性凉,解毒止痢.治热疮肿毒,痢疾:15 克-20 克,煎服. 备注:据文献记载,误食毒蕈,急采新鲜的金银花嫩茎及叶适量,用冷开水洗净,嚼细服下,可解毒.金银花和山银花的不同。 来源不同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山银花为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或华南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
35、初开的花。性状不同 金银花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 23cm ,上部直径 3mm,下部直径 1.5mm,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密被短柔毛。偶见叶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 5 裂,裂片有毛,长约 2mm,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 5个附于筒壁,黄色;雌蕊 1 个,子房无毛,气清香,味淡微苦。 灰毡毛忍冬呈棒状而销弯,长 34.5cm,上部直径 2mm,下部直径 1mm,表面绿棕色至黄白色。总花梗集结成簇。开放者花冠裂片,不及全长之半,质稍硬,手捏之稍有弹性,气清香,味微苦甘。 红腺忍冬长 2.54.5cm,直径 0.82mm,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无毛或疏被毛、萼筒无毛。 华南忍冬长 1.63.5cm,直径 0.52mm,萼筒和花冠密被灰白色毛,子房有毛。这张才是山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