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768991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0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厦门双十中学 2017 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24.吕思勉说“以贵族食于人,可以攘族而居。平民食人,必逐田亩散处。贵族治人,其抟给不容涣散,平民治于人,于统系无所知”,故西周时期“宗法盖仅贵族有之”。据此可知 A宗法原则与贵族政治密切相关 B小农经济不利于宗族体系的形成 C平民阶层不重视宗法血缘关系 D宗族的贵族化导致社会等级森 25.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26唐至北宋,全国的学术中心在洛阳,南宋时则转移至福建。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2、 A中原地区政局动荡 B全国经济中心南移 C南方政治势力崛起 D理学大师们的影响 27雍正四年初有军机处时,仅为西北两军设,皇帝明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为户部一分支下属。至八年时专管军务,而十年成立军机处时已要求知会 (即以文书的形式告知 )各省。这表明军机处 A可以避免大臣专权 B逐渐成为中枢机构 C与内阁的地位相当 D已失去其绝密特性 28明朝后期马铃薯传入我国后,迅速跻身宫廷美食行列,只有达官贵族方能享用。到清朝中叶以后,马铃薯成为常见主食,走入寻常百姓家。对这一变化原因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B人口增长粮食短缺 C中外贸易不断扩大 D崇尚西方生活方式 29.下图反映的是

3、 1956 年 -1965 年间我国 A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B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 C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D石油生产的就本状况 30.“走向世界丛书”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 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 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 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 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 A B C D 31.中国优秀的罗马法专家、原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周枬先生在罗马法原论中指山:“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根本

4、未称神意,相反,法中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规范。”这体现出罗马成文法 A强调人在立法中的地位 B否定习惯法中神的意志 C使人权有了法律保障 D调整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32英国学者罗伯特艾伦在揭示工业革命肇始于英国的原因时发现:由于遭遇黑死病,英国人口锐减,工资水平大幅提高;同时,该国煤炭蕴藏丰富,易于开采,能源价格低廉; 18 世纪初期英国的劳动力价格相对资本为高。他的研究角度是 A生产要素的供给 B市场需求的扩大 C人口结构的变化 D社会生活的变迁 33. “这种革命不是伽利略物理学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那种以否定为主并最终取而代之的革命。”“任何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论,都应当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

5、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上述论断评论的科学理论是 A经典力学 B生物进化论 C相对论 D量子假说 34 1927 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以斯大林为首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当时苏联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提供的商品粮供给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这一判断 A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转型 B促使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废除 C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35.有研究显示, 1990 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的资金是 310 亿美元, 1993 年增至800 亿美元。其中约有 66%流到亚洲和中南美洲的新兴经济体,流到撤哈拉以南

6、非洲国家的却极少,这些国家逐步被全球化边缘化。上述材料表明 A新兴经济体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B发达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不同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面临利益失衡 D经济全球化加速世界经济共同发展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西晋时,在全国设 21 个州,有 20 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见于记载的两晋流动人口约 150 万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1/8,占人口输出区总数的 1/2 左右。其中,由秦

7、、雍地区流出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 1/3;从并州迁到冀、豫等州的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 2/3。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据曹文柱、赵世瑜、李少兵等著乾坤众生整理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人就把中国视作廉价劳动力的无尽源泉。 1845 年左右以后,厦门、汕头建立起输出苦力的网络,送往美洲,主要是秘鲁的银矿与古巴的甘蔗园。 19 世纪中叶,苦难的民众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先是出发前被关进棚

8、屋,之后被堆叠在船舱,许多入死于途中。然而这种刺激起来的或是自发的移民浪潮却引起美国工会的敌视,种族仇恨高涨起来。山东与黄河下游的中国农民也纷纷迁至东北定居下来,东北人口由1910 年的 1500 万增至 1940 年的 4400 万,同时,广州人、客家人、福建人大批迁往东南亚的法属、英属、荷属殖民地,两者构成了 20 世纪前半叶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口迁移现象。 据(法)谢和耐著中国社会史整理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 识 ,概括魏晋南北朝 时 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 对 隋唐繁荣的影响。( 13 分) (2)对 比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人口迁徙有何新 变 化? 结 合所学知 识 ,谈谈

9、你 对这 一 变 化的认识 。(12 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中国今是患贫,不是患不均。在不均的社会,当然可用马克思的办法,提倡阶级战争去打平他;但在中国实业尚未发达的时候,马克思的阶级战争、无产专制便用不着。所以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我们主张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不是先提出一种毫不合时用的剧烈办法,再等到实业发达以求适用;是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 孙中山民生主义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相关知识,围绕“孙中山与马克思主义”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

10、有史实依据。) 44 历史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15 分) 材料 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 (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 (或识读成“开通元宝” ),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

11、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贷币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6 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 (9 分 ) 45 历史 选修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15 分) 材料一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

12、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此有以知其如丸也。(摘自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历法是阴阳合历,节气与月份的关系并不固定,而节气对农业生产等活动有着很大影响。因此,为使节气与月份建立起相对固定的关系,沈括大胆提出了一种纯阳历的历日制度,即十二节气历法。这种历法可以说是历法史上带有革命性的创意。它完全以太阳视运动为计算依据,按节气定历,即简便易算,又有利于农事活动的安排。但由于这种纯阳历否定了中国几千年传统的阴阳合历,不可避免的招致 “怪怨攻骂 ”而难以实行。可是,沈括满有信心的说 “然异时必有用予之说者。 ”如今,世界通用的阳历,其实质与沈括的 “十二节气历

13、 ”是很相似的。(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沈括进行科学研究时使用的方法。( 6 分) (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沈括作为科学家所具有的素质。 ( 9 分) 历史部分 24-25 AD 26-30 DBBBC 31-35 AACBC 40.( 25 分) (1)特点:由北向南迁徙;迁徙 规 模大,参与人口多;迁徙活 动 范 围 广;政府 组织 和被 动 迁徙并存(裹挟人数比例高);迁徙涉及 阶层 广,民族成分繁 杂 。 影响:开 创 了民族文化交融的良好 时 代氛 围 ,营 造了隋唐 时 期开明的民族 观 和兼收并蓄的文化 观 ;人口的大量南迁,加速了南方

14、的开 发 和 发 展,南北 经济发 展 趋 于平衡, 为 隋唐 经济 繁荣奠定基 础 ;民族文化交融催生了制度 创 新,如均田制等, 为 隋唐的繁荣奠定了制度基 础 。 评 分 说 明:特点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得 6 分,答出 4 点得 7 分,但 总 分不能超 过 7 分。影响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得 6 分,但 总 分不能超 过 6 分。 (2)变 化:向 东 北或向海外迁徙;西方列 强组织 与民 间 自 发 迁徙并存;主要是下 层 平民和留学生;受到虐待或歧 视 。 认识 :列 强 掠 夺 中国 劳动 力, 带 有殖民性 质 ;有利于加 强 中国内地与 边 疆及世界的 联

15、系,促 进迁入地的 发 展;有利于促 进 祖国的建 设 和 发 展。 评 分 说 明: 变 化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得 6 分,但 总 分不能超 过 6 分; 认识 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得 6 分,但 总 分不能超 过 6 分。 41.( 12 分) 示例 1 论题:孙中山借鉴了马克思主义。 论证: 孙中山自 1894 年创立兴中会以来,历次革命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1917 年苏俄的十月革命、 1919 年中国的五四运动,为其指出了一条新路。同时,孙中山看到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巨大的贫富差距和尖锐的社会对立,也不愿重走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老路,其民生主义原本就试图以“平均地权”的方式缩

16、小贫富差距。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孙中山一定程度上吸收借鉴了马克思主义,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 、 “扶助农工”等社会主义色彩的内容。 结论:孙中山借鉴了马克思主义,其民生主义有了新的发展。 示例 2 论题:孙中山指出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 论证: 马克思主义形成于资本主义发达的西欧,列宁主义与十月革命在帝国主义链条上相对薄弱的俄国取得成功。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与上述地区情况迥异,生产力水平、社会文明发展程度远远落后。照搬马克思主义,搞城市革命,消灭资产阶级,在中国不可能取得成功。作为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主张 “师马克思之意” ,不“用马克思之法” 。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人

17、正是在革命实践中,逐渐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才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结论:孙中山指出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应该“师其意不用其法” 。 示例 3 论题:孙中山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 论证: 马克思主义既指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也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专政等推动社会变革的具体要素。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者,希望将来的中国如社会主义般美好;但他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不可能认同无产阶级专政。孙中山是革命先行者,他看到了工农群众的力量,开启了国共合作,顺应了大革命的潮流;但他没有看到中国共产党人后来的革命实践,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8、,没有看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结论:因其自身阶级与时代的局限性,孙中山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 44 历史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15 分) (1)内容: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 (6 分 ) (2)意义: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9 分 ) 45 历史 选修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15 分) ( 1)实地考察:模拟实验;总结经验和规律。 ( 2)具有积极探索的精神,勤于思考;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实践;突破陈见,勇于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