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饮食养生原则姓名:_ _学号: _古人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节,不足以生存也。 ”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壮,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则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国古代养生家都十分重视饮食的适度,并通过长期的生活实践,积累了极为丰富的饮食养生方法和经验。以下可供养生者借鉴:1. 饮食有节,利身益寿。“饮食有节”是上古之人的经验之一。2000 多年前,管子就曾指出:“饮食节,则身利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损。 ”对于老年人来说,节制饮食更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措施。因为当进入老年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减退,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逐渐减弱,加之活动量减少,体内
2、所需热能物质也逐渐减少。因此,每日三餐所摄入的热能食物也应减少,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体内能量的代谢平衡。如果到了老年阶段饭量仍不减当年,摄入能量食物过多,势必造成体内能量过剩,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使身体发胖,并影响心脏功能。这也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所以,老年人应适当地节制饮食,以保持机体能量代谢的平衡。我国古代养生学家认为,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养生之术,常使谷气少,则病不生矣。 黄帝内经素问指出:“饮食自倍,肠累乃伤。 ”管子形势篇也说:“饮食节,则身利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寿损。 ”现代医学也认为,过食是老年人的大敌
3、。因此,老年人的饮食应当少而精,富于营养又易于消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限制高脂肪、高热能食物的摄入量。每餐的食量应适可而止。一般以七八分饱为宜。2. 进食有时,三餐有别。俗话说得好:“早饭要饱,午饭要好,晚饭要少。 ”寿亲养老新书中非常重视晚餐的食量:“夜晚减一口,活到九十九。 ”大量实验表明,注意一日三餐合理安排对养生长寿是大有益处的。在食物选择方面,早餐应选择体积小而富有热量的食物,午餐应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晚餐则应吃低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大量实验表明,每天早上一次摄入 2000 卡热量的食物,对体重影响不大,而晚上摄入同样的食物体重就明显增加,这是因为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和代谢变化
4、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基础代谢白天比晚上旺盛,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各种消化腺对消化酶和消化液的分泌增高,同时,对食物的需要量和消化吸收功能也比较强。晚上活动少,能量消耗也小,如体内热量过多,就会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合成脂肪,使人发胖。因此,一日三餐的合理安排非常重要,分配的比例应该是3:4:3。有人习惯于早餐吃得很少或不吃早餐,晚餐吃得很多,这对健康是有害的。特别是老年人更应养成晚餐食少、清淡的习惯。3. 合理搭配,不可偏嗜。 人体对营养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饮食合理搭配能够保证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因此,要避免偏食和饮食的单调,否则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如果偏嗜甜食,特别是老年人可引起高胆固醇血症,
5、甚至诱发糖尿病;如偏嗜肥肉等荤腥食物,则可使人发胖并可导致高血脂症和动脉硬化;如食物过精细,缺乏膳食纤维,易发生便秘、肥胖、胆石症等;膳食纤维过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就会增高。所以要做到膳食的合理搭配,主要要粗细粮混食,做到粗粮细做,干稀搭配;副食最好荤素搭配。 黄帝内经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对现代饮食养生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祖国医学主张:“谨调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 ”古典医书中说的“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多食苦,则皮稿而毛拨;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吃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饮甘,则牙痛而发落。 ”这些都是告诉人们偏食偏嗜对人体是有害的。4. 食宜清淡
6、,避免过咸。 古代医学家和养生学家都强调,饮食宜清淡,不宜过咸。如灵枢五味篇中说:“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 ”内经中说:“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医论中也说老人饮食应“去肥浓,节酸咸” 。如饮食过咸,摄入盐量过多,可产生高血压病,进而影响心肾功能。据报道,每日食盐量超过 15 克以上者,高血压的发病率约为10%。正常人一般每天摄入盐要控制在 10 克以下。如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动脉硬化者,必须控制在 5 克以下。但在盛夏季节,人体因大量出汗,可使体内盐分丢失过多,应注意及时充。 5.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习惯。食当细嚼,不可狼吞虎咽。细嚼是消化的第一步,咀嚼越细,越有利于消化吸
7、收。 食勿分心。吃饭需要专心,不要一边吃饭,一边想其他的事情,或看书、看电视,既影响食欲,也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久之可引起胃病。所以,2000 多年前孔子就提倡“食不语,寝不言” 。大渴不大饮。若一次饮水过多,水分迅速进入血液,会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若饭前大量喝水,还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 大怒不食。吃饭时要有愉快的情绪,才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如果盛怒之下勉强进食,会引起胃部的胀满甚至疼痛。孙思邈说:“人之当食,须去烦恼。 ”古人还有“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之说。也是告诉人们,进食应保持心平气和、专心致志,才有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饭后不要躺卧和剧烈运动。祖国医学指出:食毕当行步踌躇饮食即卧乃生百病。食饱不得速步,登高涉险,恐气满而激,致伤脏腑。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也是说饭后散步有助于促进消化,对身体有利。老年人或体弱者饭后散步应慎重。餐后要漱口刷牙。食后刷牙漱口对保持口腔清洁和牙齿健康有益。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云:“食毕当漱口污,令牙齿不败,口香。 ”饭后漱口是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后口腔、齿隙间粘附着的食物残渣,在口腔内的细菌、生物酶的作用下,产生蛋白质麦素及亚硝酸盐等物质危害健康。因此,古人有“君欲口齿健,饭后茶水漱”之说。古人的这些饮食养生原则,不仅给我们以启示,而且也被现代科学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保健益寿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