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理科知识重点整理.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7671507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理科知识重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理科知识重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理科知识重点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理科知识重点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理科知识重点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中理科知识重点整理.txt 每天早上起床都要看一遍“福布斯”富翁排行榜,如果上面没有我的名字,我就去上班。谈钱不伤感情,谈感情最他妈伤钱。我诅咒你一辈子买方便面没有调料包。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1/2 注意: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使用气态方程 PV=nRT 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3

2、、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 等。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 He、Ne 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 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 CO32-、SO32-、S2-、HCO3-、HSO3-、HS-等

3、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 H+不能大量共存。(2)有沉淀生成。如 Ba2+、Ca2+、Mg2+、Ag+等不能与 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 OH-大量共存;Pb2+与 Cl-,Fe2+与S2-、Ca2+与 PO43-、Ag+与 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 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 等与 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 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 O

4、H-大量共存;NH4+与 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 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 3AlO2-+3Al3+6H2O=4Al(OH)3等。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 S2-、HS-、SO32-、I-和 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5、如 MnO4-、Cr2O7-、NO3-、ClO-与 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 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 2S2-+SO32-+6H+=3S+3H2O 反应不能共在。H+与 S2O32-不能大量共存。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 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 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 Fe2+、Fe3+与 SCN-不能大量共存;Fe3

6、+与 不能大量共存。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酸性溶液(H+) 、碱性溶液(OH-) 、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 H+或 OH-=110-10mol/L 的溶液等。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 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如:Fe2+与 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

7、-、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 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 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 、强酸(H+)共存。 如 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 ;HCO3-+H+=CO2+H2O 三、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 ”“” “” “”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

8、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 (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四、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

9、)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 注意: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常见氧化剂:、活泼的非金属,如 Cl2、Br2、O2 等;、元素(如 Mn 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 MnO2、KMnO4 等、元素(如 S、N 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 H2SO4、HNO3 等、元素(如 Mn、Cl、Fe 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 KMnO4、KClO3、FeCl3、K2Cr2O7 、过氧化物,如 Na2O2、H2O2 等。-物理: 如有选修内容请自动忽略

10、。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 V 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 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 平(Vt+Vo)/2 4.末速度 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 Vs/2(Vo2+Vt2)/21/2 6.位移 sV 平 tVot+at2/2Vt/2t 7.加速度 a(Vt-Vo)/t 以 Vo 为正方向,a 与 Vo 同向(加速)a0;反向则 a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1/2(余弦定理) F1F2 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F

11、yFsin( 为合力与 x 轴之间的夹角 tgFy/Fx)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 合ma 或 aF 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 F 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 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 驱动力f 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 6.波速

12、 vs/tf/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3)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

13、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 F 决定 4.动量定理:Ip 或 Ftmvtmvo p:动量变化 pmvtmvo,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 前总p 后总或 pp也可以是 m1v1+m2v2m1v1+m2v2 6.弹性碰撞:p0;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 p0;0r0,f 引f 斥,F 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 引f 斥0,F 分子力0,E 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 W+Q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

14、收的热量(J),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 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 r0 处 F 引F 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 W0;吸收热量,Q0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7)r0 为分

15、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十、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 ;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 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 ,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 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 ,Q:源

16、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 EUAB/d UAB:AB 两点间的电压(V),d:AB 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A-B,UABWAB/q-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 A 到 B 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 A、B 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A EA:带电体在 A 点的电势能(J),q:电量(C),A:A 点的电势(V)

17、 10.电势能的变化 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 A 位置到 B 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 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 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CS/4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介电常数)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EK 或 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 Vo 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

18、直线运动 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 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

19、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十一、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 ,q:在时间 t 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 ,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 3.电阻、电阻定律:RL/S:电阻率(?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 EIr+IR 也可以是

20、EU 内+U 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r:电源内阻()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 IU/R,WQ,因此 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 总IE,P 出IU,P 出/P 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 与

21、R 成正比) 并联电路(P、I 与 R 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 串R1+R2+R3+ 1/R 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 总I1I2I3 I 并I1+I2+I3+ 电压关系 U 总U1+U2+U3+ U 总U1U2U3 功率分配 P 总P1+P2+P3+ P 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 Ro 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 Rx 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 中+Rx) 由于 Ix 与 Rx 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

22、: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 、拨 off 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外接法: 电流表示数:IIR+IV Rx 的测量值U/I(UA+UR)/IRRA+RxR 真 Rx 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RA 或 Rx(RARV)1/2 选用电路条件 RxRx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 RpRx 注 1)单位换算:1A103mA106A;1kV103V106mA;1M1

23、03k106 (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串联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4)当电源有内阻时,外电路电阻增大时,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5)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此时的输出功率为 E2/(2r); 十二、磁场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 T),1T1N/A?m 2.安培力 FBIL;(注:LB)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3.洛仑兹力 fqVB(注 VB); 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

24、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4.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 VV0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 a)F 向f 洛mV2/rm2rmr(2/T)2qVB;rmV/qB;T2m/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二倍弦切角) 。 注: (1)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 十三、电

25、磁感应 1)En/t(普适公式)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t:磁通量的变化率 2)EBLV 垂(切割磁感线运动) L:有效长度(m) 3)EmnBS(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 Em:感应电动势峰值 4)EBL2/2(导体一端固定以 旋转切割) :角速度(rad/s),V:速度(m/s) 2.磁通量 BS :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2)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十四、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 1.电压瞬时值 eEmsint 电流瞬时值 iImsint;(2f

26、) 2.电动势峰值 EmnBS2BLv 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 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 ;IIm/(2)1/2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1/U2n1/n2; I1/I2n2/n2; P 入P 出 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损(P/U)2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 6.公式 1、2、3、4 中物理量及单位::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 S:线圈的面积(m2);U

27、 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注: (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 电 线,f 电f 线; (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 (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 (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 P 出决定 P 入; 十五、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1.LC 振荡电路 T2(LC)1/2;f1/T f:频率(Hz),T:周期(s),L:电感量(H),

28、C:电容量(F) 2.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c3.00108m/s,c/f :电磁波的波长(m),f:电磁波频率 注: (1)在 LC 振荡过程中,电容器电量最大时,振荡电流为零;电容器电量为零时,振荡电流最大; (2)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磁)场产生磁(电)场; 十六、光的反射和折射(几何光学) 1.反射定律 i ;反射角,i:入射角 2.绝对折射率(光从真空中到介质)nc/vsin /sin 光的色散,可见光中红光折射率小,n:折射率,c:真空中的光速,v:介质中的光速, :入射角, :折射角 3.全反射:1)光从介质中进入真空或空气中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C:sinC1/n

29、2)全反射的条件: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注: (1)平面镜反射成像规律: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像与物沿平面镜对称; (2)三棱镜折射成像规律:成虚像,出射光线向底边偏折,像的位置向顶角偏移; 十七、光的本性(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1.两种学说:微粒说(牛顿)、波动说(惠更斯) 2双缝干涉:中间为亮条纹;亮条纹位置: n;暗条纹位置: (2n+1)/2(n0,1,2,3,、 、 、 ) ;条纹间距 :路程差(光程差);:光的波长;/2:光的半波长;d 两条狭缝间的距离;l:挡板与屏间的距离 3.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光的频率由光源决定,与介质无关,

30、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光的颜色按频率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助记:紫光的频率大,波长小) 4.薄膜干涉:增透膜的厚度是绿光在薄膜中波长的 1/4,即增透膜厚度 d/4见第三册P25 5.光的衍射:光在没有障碍物的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障碍物的尺寸比光的波长大得多的情况下,光的衍射现象不明显可认为沿直线传播,反之,就不能认为光沿直线传播 6.光的偏振: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 7.光的电磁说: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谱(按波长从大到小排列):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 射线。红外线、紫外、线伦琴射线的发现和特性、产生机理、实际应用 8.光子

31、说,一个光子的能量 Eh h:普朗克常量6.6310-34J.s,:光的频率 9.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mVm2/2hW mVm2/2:光电子初动能,h:光子能量,W:金属的逸出功 注: (1)要会区分光的干涉和衍射产生原理、条件、图样及应用,如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圆屏衍射等; (2)其它相关内容:光的本性学说发展史/泊松亮斑/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光谱分析/原子特征谱线见第三册 P50/光电效应的规律光子说见第三册 P41/光电管及其应用/光的波粒二象性见第三册 P45/激光见第三册 P35/物质波见第三册 P51 。 十八、原子和原子核 1. 粒子散射试验结果 a)大多数

32、的 粒子不发生偏转;(b)少数 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c)极少数 粒子出现大角度的偏转(甚至反弹回来) 2.原子核的大小:10-1510-14m,原子的半径约 10-10m(原子的核式结构) 3光子的发射与吸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hE 初-E末能级跃迁 4.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 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Z=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见第三册 P63 5.天然放射现象: 射线( 粒子是氦原子核) 、 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 射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 、 衰变与 衰变、半衰期(有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所用的时间)。 射线是伴

33、随 射线和 射线产生的见第三册 P64 6.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E:能量(J),m:质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7.核能的计算 Emc2当 m 的单位用 kg 时,E 的单位为 J;当 m 用原子质量单位 u 时,算出的 E 单位为 uc2;1uc2931.5MeV 见第三册 P72 。 注: (1)常见的核反应方程(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核反应方程)要求掌握; (2)熟记常见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 (3)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依据实验事实,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键; (4)其它相关内容: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见第三册 P49/氢原子的电子云见第三册 P53/放射性同位数及其应用、放射

34、性污染和防护见第三册 P69/重核裂变、链式反应、链式反应的条件、核反应堆见第三册 P73/轻核聚变、可控热核反应见第三册 P77/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完) 左手定则: 左手定则(安培定则):已知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判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如电动机。 伸开左手,让磁感线穿入手心(手心对准 N 极,手背对准 S 极), 四指指向电流方向 ,那么大拇指的方向就是导体受力方向。 其原理是: 当你把磁铁的磁感线和电流的磁感线都画出来的时候,两种磁感线交织在一起,按照向量加法,磁铁和电流的磁感线方向相同的地方,磁感线变得密集;方向相反的地方,磁感线变得稀疏。磁感线有一个特性就是,每一条磁感

35、线互相排斥!磁感线密集的地方“压力大” ,磁感线稀疏的地方“压力小” 。于是电流两侧的压力不同,把电流压向一边。拇指的方向就是这个压力的方向。 右手定则: 确定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在导体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则。 (发电机) 右手定则的内容是:伸开右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把右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则其余四指指向感应电流的方向。?-生物知识点总结:一、必修本 绪 论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

36、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37、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

38、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

39、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 ,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

40、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 pH 值等条件。 34ATP 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8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

41、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9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0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1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2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

42、生长。 44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4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46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47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8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49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5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1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52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

43、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53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54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55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56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57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58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

44、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5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60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61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2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63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64 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胚吸收,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 65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66高等动物的个

45、体发育,可以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以后,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67DNA 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 DNA 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68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 DNA 以外还有 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9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 DNA 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 DNA 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

46、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70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 DNA 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 71DNA 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72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 DNA 的缘故。 7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74基因的表达是通过 DNA 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75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 76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 RNA 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 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77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