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古诗词中的有关典故和意象临古地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1、金陵:石头城 、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所谓“六朝”是指:三国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东晋。公元 317 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
2、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 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1)石头城 :公元前 333 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等物资。石头城南建烽火台,为军事重镇。东晋义熙年间,以砖筑城,建“入汉楼“ ,仍为军事重镇。唐末再修石头城,依山筑城,因江为池,形势险要,古有“石城虎踞“ 之称。明洪武十九年(1386) 筑南京古城将其
3、围在城内,今城垣尚存,烽火台、征虏亭遗迹尚可寻。唐代以后江水日渐西移,自唐武德八年(625 年)后,石头城便开始废弃,故中唐诗人刘禹锡作石头城一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笔下的石头城,已是一座荒芜寂寞的“空城 ”了。(2)台城,古城名,本来是三国时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时改建,遂成为南朝台省和宫殿所在地,所以叫台城。故址在今江苏南京鸡鸣寺南。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3)“玉树” ,指玉树后庭花曲,为南朝最末一个帝王 陈后主(陈叔宝)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一向被当作六朝荒淫的一个标志。(4)汴京,简称汴,古称“汴州”、“东京”、
4、“大梁”,今河南开封。是中国多个重要王朝的首都。战国时期,魏国建都于此,称“大梁”,冶铁业发达,十分繁荣。后历经黄河水患的天灾祸乱,几乎沦为废墟,极度衰败。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四分五裂,开封地理条件非常适宜农业经济发展,汴京作2为一统天下的基础,先后成为后梁、后晋、后汉及后周的国都。公元 960 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后周称帝,建立宋朝(北宋),仍以开封为首都,称为“东京”,终于完成对中国汉民族本部的统一。(5)隋宫, 隋炀帝杨广建造的行宫。 舆地纪胜:“淮南东路,扬州江都宫,炀帝于江都郡置宫,号江都宫。”嘉庆一统志:“江苏省扬州府古迹:临江宫在江都县南二十里,隋大业七年,炀帝升钓台临扬子津
5、,大燕百僚,寻建临江宫于此。显福宫在甘泉县东北,隋城外离宫。江都宫在甘泉县西七里,故广陵城内。中有成象殿,水精殿及流珠堂,皆隋炀帝建。十宫在甘泉县北五里,隋炀帝建。寰宇记:十宫在江都县北五里,长阜苑内,依林傍涧,高跨冈阜,随城形置焉。曰归雁、回流、九里、松林、枫林、大雷、小雷、春草、九华、光汾。”2、垂杨: 开河记:“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争献之。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杨柳姓杨,曰杨柳也。”这句说隋亡后,隋堤上只有杨柳依旧,暮鸦哀鸣。乌衣巷、朱雀桥 :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六朝
6、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乌衣巷是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因此得名。乌衣巷门庭若市,冠盖云集,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及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等文化巨匠。乌衣巷见证了王谢的艺术成就,与两大家族的历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历史紧密相连。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六朝时代都城正南门(朱雀门)外的大桥,是当时的交通要道。朱雀桥即朱雀桁,历史上又称大航、大桁、朱雀航,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时为交通要道,是六朝时期分布在石头城至清溪之间秦淮河上 24 座浮航中最大、最重要的一座浮桥,其遗址在清
7、代已难寻觅。朱雀桥之所以家喻户晓,还是源于金陵怀古诗乌衣巷。而时事图画赤焰腾空图所画景象就发生在朱雀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关于 UFO 事件的记录。如今在南京老城南中华门城内的武定桥和镇淮桥间新设朱雀桥,不在其原址,不过尚不失当年风范。附近乌衣巷有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西塞山 古战场由于西塞山崖陡水急,易守难攻,并由绵延起伏的黄荆山作依托,成为扼守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历史上在此出战事一百多次。写与战争有关的诗有:明代张居正的“指点吴魏争雄处,万军一日蛟龙吞。至今西塞山头色,犹是当年战血痕” ;顾澍的:“西塞山前百战场,当年将士有辉光”等。3写西塞山美景的有:苏轼的:“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
8、洲外片帆微”;陆游的:“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等。写西塞山古迹的有:唐诗人王周的:“千寻铁锁无人问,石壁空存道者形”;王可象的:“龙窟寺前新涨急,玉虚殿后碧峰圆”;李增荣的:“桃花洞口常盟鹭,流水声中独钓鱼”等。写西塞山雄伟气势的有:李白的:“回峦引群峰,横蹙楚山断”;韦应物的:“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 ;张文潜的:“ 危矶插江生,石擘青玉”等。3、赤壁: “赤壁”二字位于赤壁矶头临江悬岩,南距市区 138 公里。湖北通志载:赤壁山临江矶头有赤壁二字,乃周瑜所书。 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冬月十三日,孙、刘联军借助风势,动用火攻,大火一炬,葬送了曹操二十六万兵马,东吴
9、和刘备的军队乘胜追击,直到南郡,曹操率残部北归邺城。周瑜大军高奏凯歌,回军赤壁,在那大帅部楼船上举行得胜宴会,把酒庆功,酒醉之余,拔剑起舞,边舞边歌曰:临赤壁兮,败曹公,安汉室兮,定江东,此山水兮,千古颂,刻二字兮,纪战功。歌罢,提剑在悬崖上深深刻下了“赤壁”二字,这一剑刻过万重山,据说江西庐山有反写“赤壁” 字样。虽确切地点不可循,但历代有多位文人留下相关诗篇。艺术手法(1)“诗” 与“史” 的结合: 用典,双关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3)“古” 与“今” 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咏史怀古诗 古迹典故 1、汴河曲 杨广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
10、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曲 汴 bin 河:指隋炀帝所开的通济渠的东段,即运河从板渚(今河南荥阳北)到盱眙入淮的一段。当年隋炀帝为了游览江都,前后动员了百余万民工凿通济渠,沿岸堤上种植柳树,世称隋堤。还在汴水之滨建造了豪华的行宫。这条汴河,是隋炀帝穷奢极欲、耗尽民膏,最终自取灭亡的历史见证。 汴河怀古二首 其一: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其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舸(g ):大船。 载到扬州尽不还:隋炀帝杨广游览扬州时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 汴水:汴河,即通济渠。一千余里:通济渠长一千三百余里。 赖:依赖
11、。 通波水殿龙舟事:隋炀帝下扬州乘龙舟的风景的事。 共禹论功:作者在这里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比的。 4其一 :成千上万的彩船行驶在运河两岸的翠柳中间,但这支船队载到扬州后再也没有回还。 应该是上天教人们开通汴河,这里一千余里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座山峦。 其二: 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 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相比。 杨广 隋炀帝杨广,隋朝第二位皇帝。仁寿四年(604 年)七月继位。他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
12、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大业十四年(618 年),杨广被叛军缢杀。 2 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1.后庭花:花名,多在庭院中栽培,盛开之时使树冠如玉一样美丽,故称玉树后庭花。 2.玉树后庭花为宫体诗。作者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是南朝亡国的最后一个昏庸皇帝。传说陈灭亡的时候,陈后主正在宫中与爱姬妾孔贵嫔、张丽华等众人玩乐。王朝灭亡的过程也正是此诗在宫中盛行的过程。隋兵进入建康(今南京),陈后主被俘,后病死于洛阳。 玉树后庭花遂被称为“亡国之音”。 3.台城:六朝时的禁城。在今南京市。 4.六代:即六朝,
13、指建都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的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六个相继的朝代。5.结绮(q)临春:结绮阁和临春阁,陈后主(陈叔宝)建造的两座穷极奢华的楼阁。 6.万户千门:形容屋宇深广。这里指宏伟豪华的结绮阁、临春阁、望仙阁等楼阁。 7.只缘:只因为。 3 昭君出塞 黄沙堆雪暗龙庭,马上琵琶掩泪听。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 昭 君 出 塞 图 王 思 廉龙庭:指匈奴集会祭天的地方。 昭君出塞: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王昭君,名嫱(音 qi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 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14、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5(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 ,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4 骊山陕西省有名的风景区之。骊山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 骊山是华清宫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作为皇家园林地,离宫别墅众多。 1、老母宫:相传女娲“攥黄土做人”,创造了人类。她又在骊山炼石补天,世人尊称她为“骊山老母”。 2、烽火台:西周末年,周幽王在此上演了“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 3、秦始皇将他的陵寝建在骊山脚下,留下了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军阵; 4、盛唐时
15、,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此演绎了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 5、现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 ”也发生于骊山之上。 5 赤壁 建康 新亭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位于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部。湖北通志载:赤壁山临江矶头有赤壁二字,相传为周瑜所书。 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也是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建康(南京古称) 建康,又称建邺,是东吴、东晋、南朝宋、南齐、南梁、和陈朝六代京师之地,也是南宋时期的行都和明朝陪都。建康城南拥秦淮,北倚后湖,钟山龙蟠,
16、石城虎踞,是中国传统礼教制度与自然相结合的完美典范,中国古代都城的杰出代表。 六朝皇宫台城,宫殿壮丽巍峨,殿阁崇伟,为北魏洛阳城以及东亚各国争相效仿。 新亭 新亭在六朝时最为著名,是为建康宫城的南北门户。新亭一带,古代多寺庙。新亭紧靠长江边,是南朝时代建康的西南要塞。讨刘劭时,曾在此修建营垒。当时从南方来攻打台城,必经新亭。所以齐武帝称它是“兵冲”之地。新亭垒一度是兵家必争之地。 6、马嵬之变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 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诛奸相杨国忠为借口,突然在范阳起兵。次年六月,叛军攻占潼关,长安危在旦夕。唐玄宗携爱妃杨玉环,仓皇西逃入蜀。途经马嵬坡时,六军6不发。禁军将领陈玄礼等对杨氏
17、兄妹专权不满,杀死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遂请求处死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被迫赐杨贵妃自缢,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wi )坡 郑畋(ti n)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马嵬(wi )坡:即马嵬驿,因晋代名将马嵬曾在此筑城而得名,在今陕西兴平市西,为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回马:指唐玄宗由蜀还长安。 云雨:意谓玄宗、贵妃之间的恩爱虽难忘却,而国家却已一新。 景阳宫井: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湖边。南朝的昏昧陈后主陈叔宝听说隋兵已经攻进城来,就和宠妃张丽华、孙贵嫔躲在景阳宫井中,结果还是被隋兵俘虏。 7、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
18、年至代宗初年(755 年 12 月 16 日至 763 年 2 月 17 日)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反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文治武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达至鼎盛。安史之乱发生后,由盛而衰。 8、华清宫 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后也称“华清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
19、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初名“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唐玄宗更华清宫,因在骊山,又叫骊山宫,亦称骊宫、绣岭宫。华清宫始建于唐初,鼎盛于唐玄宗执政以后。唐玄宗悉心经营建起如此宏大的离宫,他几乎每年十月都要到此游幸。岁尽始还长安。安史乱后,政局突变,华清宫的游幸迅速衰落。 9、湘妃祠 湘妃竹 湘山祠,为湖南最早的祠建筑之一。湘妃是尧帝的两个女儿,名叫娥皇和女英。尧帝禅位于舜帝后,将两个女儿也一同许配于他。因此二女是尧帝之女,故称其为“帝女”,又因为是舜帝之妃,故又称“二妃”。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登帝位后三十九年南游时,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河南九嶷。二妃闻讯,追至洞庭湖的君山,听到舜帝已经崩于
20、苍梧,抚竹痛哭,泪洒竹林,悲极而亡,化作湘水之神。而二妃的泪洒在竹节之上,化作点点泪痕,故此竹称作“斑竹”,也叫“湘妃竹”!7人们为了纪念二妃,在君山建“湘妃祠”以供后人瞻仰悼念。因建祠年代久远,又是为舜帝二妃所建,故称之为“江南第一祠”。 10、陈琳墓 东汉文学家陈琳之墓。 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淮安东南)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陈琳墓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赵家村大纵湖边,此范围内,墓墩数以千计,若悬盂覆釜。这里曾出土“汉铜虎”、“千斤镫”、“双鱼铜洗”等汉代以来的铜器、陶器、玉器、铁器珍贵文物数百件。 11、吴钩 吴钩,指刀刃为曲线形的吴国刀,是春秋时代由
21、吴王(相传为阖闾)下令制造的,锋利无比。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一、器物类 1、玉: 高洁 脱俗 2、珍珠 :美丽 无瑕 3、簪缨 (冠): 官位 名望 4、捣衣砧 :妇女对丈夫的思念。5、西楼小楼:闺怨之情;6、丝竹 :音乐 ;7、汗青 :史册 ;8、须眉 :男子 ;9、巾帼 :妇女 ;10、 桑梓 :故乡;11、 轩辕 :祖国;12、 三尺 :法律;13、 寸管 :笔;14、 青鸟 :信使 15、 船 :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 、樯撸(借
22、代大船、战船)。 16、 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17、 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 吴国名剑),乘纤离( 骏马名)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tu,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 18、 船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
23、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8常强烈: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 11 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条小船上。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终
24、的归宿。他在诗中反复写到“船”意象,“危樯独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写照。 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写下了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眺饯别校
25、书叔云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化表现。 9二、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1 英雄:追慕 自愧自叹 2 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3 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4 娥眉(蛾眉): 美女 5 峨眉:高尚的德行 6 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7 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8 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户碧血”、
26、“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9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 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10 怀桔 :指孝顺双亲。怀桔遗亲是二十四孝之一,写后汉六岁的陆绩的孝顺故事。陆绩随父在九江见袁术,袁术用桔子款待。陆绩将两个桔子放在怀中,拜谢告辞之时,桔子落地。袁术嘲笑客人为何将桔子带走,陆绩说准备带回给母亲吃,袁术对陆绩(的孝心)“大奇之”。11 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27、,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12、 诗人常常用诗歌里的“山林”和“宫阙”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 13、 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袁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14、 咏絮 :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
28、有非凡的才华。语出世说新语指的是东晋女诗人谢道韫的典故谢道韫(349 409),东晋女诗人,著名才女。她出身于晋代王、谢两大家族中的谢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 )人成人后又是王家的媳妇。谢道韫是东晋后期打败苻坚的百万大军的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聪慧有才辩,被后人称之为绝代才女、奇女。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红楼梦(第三回):“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咏絮才”指的是林黛玉非凡的咏
29、诗才华。15、南冠:指囚犯。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一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 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10王的咏蝉 或在狱咏蝉 3、地点 : 1 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 (国家) 衰败 萧条 (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2 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3 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4 城市 (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5 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6 凭栏: 思念故国、故乡、亲人。 7
30、 南山:代表隐居的地方 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 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 8 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9 天地尘世:鸿蒙、希夷、太清、太虚。 10 细柳营 :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4、其他类1、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 2、破晓 :初现希望 3、深夜 :愁思怀旧 4、雪: 琼玉、碎玉、冰花、六出;5、信: 鸿雁、尺牍、尺素 6、亡国 :后庭花。 7、天地 :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
31、感的孤独 8、浮生 :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 9、朝阳 :希望 朝气 活力 10 夕阳 :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11、 正午 :热烈 热情奔放 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12、 酒 :欢悦 得意 失意 愁苦 13、 月亮 :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 “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
3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11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