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整数、小数四则应用题122.我们经常遇到的用加法、减法解答的一步应用题有哪些?1.用加法解答的一步应用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求两个数的和。这种情况的题目,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形,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在原数上添上一个数例:铅笔盒里有 3 支铅笔,又放进去 2 支,现在共有几支铅笔?32=5(支)求两个数的和例:小悦有 3 支铅笔,小鹏有 2 支铅笔,他们共有几支铅笔?32=5(支)求被减数例:开学以来,小勇用了 3 支铅笔,还剩下 2 支,他原来有几支铅笔?32=5(支)(2)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这就是已知较小数与大、小两数之差求较大数。这也是用加法解答的一种简单应用题。例:六年级学生
2、栽了 8 棵柳树,后来又栽杨树,栽的杨树比柳树多 4 棵,栽了多少棵杨树?84=12(棵)对于上例,可以适当改变已知条件的提法,成为下题的情况。例:六年级学生栽了 8 棵柳树,后来又栽杨树,栽的柳树比杨树少 4 棵,栽了多少棵杨树?84=12(棵)2.用减法解答的一步应用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求剩余。这种情况的题目,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形,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求剩余例:粉笔盒里原有 10 支粉笔,用了 4 支,还剩几支?10-4=6(支)求另一个加数例:粉笔盒里有红粉笔和白粉笔共 10 支,其中有红粉笔 4 支,白粉笔有几支?10-4=6(支)求减数例:粉笔盒里原有 10 支粉笔,老师讲
3、一节算术课之后,粉笔盒里还剩下 4支粉笔,用了几支粉笔?10-4=6(支)(2)求两个数的差。这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求出较大数比较小数多多少,或者求出较小数比较大数少多少。例:五年级学生种了 30 棵向日葵,四年级学生种了 20 棵向日葵。五年级比四年级多种几棵?四年级比五年级少种几棵?30-20=10(棵)(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这就是已知较大数与大、小两数的差求较小数。这也是用减法解答的简单应用题。例:五年级学生种了 30 棵向日葵,四年级学生比五年级少种 10 棵,四年级学生种了多少棵向日葵?3010=20(棵)总之,加法、减法简单应用题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两个单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4、:第二组比较两个数相差多少:123.我们经常遇到的用乘法、除法解答的一步应用题有那些?1.用乘法解答的一步应用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根据乘法定义解答这种类型的乘法应用题。例:校园里有 3 行梧桐树,每行 12 棵,共有梧桐树多少棵?123=36(棵)(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根据“倍”的概念解答这种类型的乘法应用题。例:四年级的图书角有故事书 80 册,五年级的图书角有故事书的册数是四年级的 3 倍。五年级有故事书多少册?803=240(册)2.用除法解答的一步应用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这是用除法解答的一种简单应用题。通常把
5、这种除法应用题,叫等分问题。例:学校买来 18 个小足球,平均分给 6 个班,每个班可以得到几个小足球?186=3(个)(2)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这是用除法解答的一种简单应用题。通常把这种除法应用题,叫包含问题。例:学校买来 18 个小足球,每班给 3 个,可以分给几个班?183=6(个班)(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是用除法解答的一种简单应用题。这种应用题是比较两个数(或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例:两条水渠,第一条水渠长 800 米,第二条水渠长 400 米,第一条水渠的长度是第二条水渠的几倍?800400=2(倍)(4)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这是用除法解答的一种简单应
6、用题。通常把这种类型的应用题,叫做求一倍的数。例:两条水渠,第一条水渠长 800 米,它是第二条水渠长度的 2 倍,求第二条水渠长多少米?8002=400(米)总之,乘法、除法简单应用题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同积之间的关系:第二组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124.用综合法解题是怎样的思路?综合法的解题思路,是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数量关系,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的问题;然后把所求出的数量作为新的已知条件,与其他的已知条件搭配,再提出可以解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应用题所要求的问题为止。例:某服装厂计划做制服 1030 套。前 5 天每天做 70 套,改进工作方法后
7、,每天可做 85 套。求改进工作方法后,还需要几天完成?采用综合法,解题思路如下:(1)前 5 天每天做 70 套,可以求出已经做的套数;(2)计划做 1030 套和前 5 天已经做的套数,可以求出还要做的套数;(3)还要做的套数及以后每天做 85 套,就可以求出还需要的天数。用图表示如下:125.用分析法解题是怎样的思路?分析法的解题思路,是从应用题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然后把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未知的条件作为要解的问题,再找出解这一个(或两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样逐步逆推,直到所找的条件在应用题里都是已知的为止。上述(124)例题,采用分析法,解题思路
8、如下:(1)要求出还要做的天数,就必须知道还要做制服的套数(未知的)和以后每天做的套数(85 套);(2)要求出还要做制服的套数,就必须知道计划做的套数(1030套)和已经做的套数(未知的);(3)要求出已经做的套数,就必须知道已经做的天数(5 天)和每天做的套数(70 套)。用图表示如下:126.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解题时要注意些什么?综合法与分析法的解题思路是相反的。在解题过程中,分析和综合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两种方法要协同运用。用分析法思考的时候要随时注意应用题的已知条件,也就是哪些已知条件搭配起来可以解决所求的问题,因此,可以说,分析中也有综合。用综合法思考的
9、时候,要随时注意应用题的问题,为了解决所提的问题需要哪些已知条件,因此,综合中也有分析。在解题过程中,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为好。127.什么叫做文字式题?用文字表达数与数之间的运算关系的题目,通常叫做文字式题。例如,29 乘以 5 的积,加上 540 除以 9 的商,和是多少?列出算式: 295 5409=?又如,160 加上 48 乘以 3 的积,再减去 174,差是多少?列出算式:1604803-174=?文字式题也叫文字叙述题。128.怎样分清增加、增加了、增加到、增加几倍等概念?(1)增加: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多少,叫做增加。例如,书架上原来有故事书 90 本,后来又增加 40 本,现在一共有
10、多少本?又如,学校科技小组原有组员 26 人,后来又增加 6 人,现在共有组员多少人?(2)增加了:比原有的数多了的部分。例如,图书馆原有科技书 540 本,现在有科技书 650 本,增加了 110 本。又如,学校原有小足球 18 个,现在共有小足球 24 个,增加了 6 个。(3)增加到: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部分之后,所达到的结果。也就是说,原有的数加上增加的数,得出增加到的数。即:原有的数+ 增加的数=增加到的数(4)增加几倍:比原来的数多了几倍。比如,比原数增加 2 倍,那么增加后的数就是原数的 3 倍;如果比原数增加 n 倍,那么增加后的数就是原数的(n1)倍。用图表示:129.怎样
11、分清减少、减少了、减少到等概念?(1)减少:从原有的数里去掉一部分,叫做减少。例如,去年种大白菜 140 亩,今年减少 20 亩,今年种大白菜 120 亩。又如:在建筑工地上,原计划安排 30 人运土,后来减少 6 人,由 24 人运土。(2)减少了:比原有的数减少了的部分。例如,第一车间制造一种机器零件,上个月出废品 7 件,这个月出废品 4 件,减少了 3 件。又如,学校锅炉房上个月烧煤 1100 千克,这个月烧煤 950 千克,减少了 150 千克。(3)减少到:从原有的数里减少一部分之后,所得的结果。也就是说,原有的数减去减少的数,得出减少到的数。即:原有的数-减少的数=减少到的数13
12、0.怎样理解扩大、扩大了、扩大到等概念?(1)扩大: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展、扩充或放大,叫做扩大。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扩大常与“倍”联系起来使用。例如,某数扩大 5 倍,它的结果就是某数乘以 5。如果汽车的时速一定,路程扩大 3 倍,所用的时间也扩大相同的倍数。(2)扩大了:某数扩大了几倍,指的是扩大了的那一部分相当于原来某数的几倍。例如,学校小操场的面积原来有 120 平方米,现在又扩大了 2 倍,这就是说扩大了的面积是 240 平方米,加上原有的面积共是360 平方米。(3)扩大到:扩大到几倍,指的是某数(或量)扩大之后的结果相当于原数(或量)的几倍。例如,学校小操场的面积原来有 120 平方米
13、,现在扩大到 3 倍,现在的面积就是(1203=)360 平方米了。131.怎样理解缩小、缩小了、缩小到等概念?(1)缩小:在原来的基础上由大变小,叫做缩小。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缩小常与“倍”联系起来使用。例如,某数缩小 4 倍,就是某数除以 4。如果汽车的时速一定,路程缩小 3 倍,所用的时间也缩小相同的倍数。(2)缩小了:缩小了几分之几,指的是缩小了的部分相当于原数的几分之几。例如,学校小花园的面积原来有 40 平方米,现在缩小了五分之二,(3)缩小到:缩小到几分之几,指的是缩小后的结果相当于原数的几分之几。例如,学校小花园的面积原来有 40 平方米,现在缩小到原来面积的注意:“某数缩小到三
14、分之一与“某数缩小三倍”是同样的含义。132.图解法在解题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由于图形直观,用图来表示已知和所求,有助于思考,易于引出解题的线索。画图,是个手段,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我们的着眼点不能停留在画图上,而着眼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乌克兰有一位教育家,名叫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他在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具体地说,就是在练习本上,从中间分成两半,左边一半用来解答习题,而右边的一半则用来以直观的、示意的办法把应用题画成图解的样子。他的用意,就在于保证学生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他曾经说过:“如果哪一个学生学会了画应用题,我就可以有把握地说,
15、他一定能学会解应用题。”学生学会了用图解法解答应用题以后,需要时就能手脑并用,借助操作和直观发现解题方法。画图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枝形图(也叫分析图)、线段图、点子图、几何图形等等。要根据题目内容选定画图的形式,只要能够正确表示出数量间的关系就可以了。画图,要准确简明。所谓准确,就是准确地表示出原题的已知和所求;所谓简明,就是简单明了,便于观察思考。画图的过程,正是分析题意理解题意的过程,也正是探索解题方法的过程。总之,培养学生画图能力,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一环。教学时,既要着眼于能够使学生解答现在所学习的应用题,又要着眼于将来能够解答更难一些的题目。培养学生画图能力,要有
16、所安排,并且坚持不懈。133.为什么说“掌握简单应用题的解法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在学习简单应用题过程中,可以理解加、减、乘、除法的意义以及这些法则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简单应用题是组成复合应用题的因素,几个有联系的简单应用题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复合应用题。通过解答简单应用题,逐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解题的角度来讲,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确定算法的依据。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主要目的是能够把数量之间的关系同加、减、乘、除的法则联系起来,遇到简单应用题能够正确选择算法,并且正确计算出来。在解答复合应用题的过程中是分解成几个简单应用题来解的,所以说,掌握简单应用题的解法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下面,
17、我们解答两道复合应用题,可以看出简单应用题同复合应用题的关系。例 1:柳林坨乡修一条长 3600 米的水渠,原计划 30 天完成。实际修筑时,每天比原计划多修了 30 米。求修完这条水渠实际用了多少天?解:(1)原计划每天修多少米?360030=120(米)(工作总量时间=工作效率)(2)实际修筑时,每天修多少米?12030=150(米)(已知较小数与差,求较大数)(3)实际上用了多少天?3600150=24(天)(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答:修完这条水渠实际用了 24 天。这道复合应用题,是用三步计算解答的,也就是由三个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成的。这三个简单应用题是:(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
18、一份是多少的除法题。(2)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加法题。(3)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题。例 2:某农具厂原计划每月生产农具 250 部,技术革新后,9 个月的产量比原计划全年的产量还超过 150 部,求技术革新后平均每月生产多少部?解:(1)原计划全年生产农具多少部?25012=3000(部)(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2)技术革新后,9 个月共生产多少部?3000150=3150(部)(已知较小数与差,求较大数)(3)技术革新后,平均每月生产多少部?31509=350(部)(工作总量时间=工作效率)答:技术革新后,平均每月生产 350 部。这道复合应用题,也是由三个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成的
19、。这三个简单应用题是:(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题。(2)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加法题。(3)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题。通过以上两例,可以看出,解答复合应用题的过程中是分解成几个简单应用题来解的。这些简单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是经常遇到的,确实是组成复合应用题的因素。也可以把简单应用题看做是基本概念题。因此,学生对于简单应用题应熟练掌握。134.常说“学会解答两步的应用题是解答多步应用题的关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两步应用题,它的结构是给出一个直接条件,一个间接条件,还有一个与条件有关的问题。因为其中有一个间接条件,因此,分析时比解答一步应用题要难得多。同一步应用题相比,不仅仅是在解答层次上多了一步,事实上,它同一步应用题隔着一级高高的台阶,要跨大步才能迈得上去。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开始,是由一步应用题过渡到三步、四步等较复杂的应用题的桥梁,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正如老师们所说的:一步应用题是基础,两步应用题是关键。教学两步应用题,应注意以下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