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我是好样的评课稿 品德与社会学科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营造开放式氛围,实施开放式教学,就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课堂局限,放手让学生参与实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让这一新的理念在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今天就李老师执教的品德与社会中的一文我是好样的谈几点自己的感受。 从李老师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同学寻找身上的优点,发挥自己的特长,珍视自己,热爱自己,培养自己的自信。 一、精心设计活动,绽放生命活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间教与学的沟通和交往的多维活动,教学设计重在设计学生的活动,在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本课教学设计,教师将活
2、动巧妙引入课堂。1、形式多样,活动有效 课堂教学活动应是师生有效、高质量的多项活动,作为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教学活动、情境,刺激维持学生的有效活动,生活贴近学生,深受学生喜欢。如一开始的“展示优势”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让每个同学非常专注地、投入地、努力地寻找自己身上的优点。这一情景让学生的情感通过活动得到了激发,赏识了自己;为自己有这么多的优点而感到自豪。接着李老师要求学生上台展示,同学们的特长得到了更好的发挥,纷纷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有唱歌的,跳舞的,吹葫芦丝的,书法作品等等都闪亮登场。台上的同学在和同学、老师一起分享并展示出自己闪光点时更是心情激动,情绪非常热烈。台下的同学则兴致勃
3、勃地欣赏着同学。由学生喜爱的活动作引领,课堂成了师生交往的舞台。 2、尊重学生,把每个活动做实做透 课堂教学活动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快乐发展,具有成效的发展目标呢?关键在把每个课堂教学活动做足,做透。如学生活动“火眼金睛找不同” ,要经过三次闯关,在闯关过程中,学生不成功时,李老师鼓励他们,用微笑的眼神欣赏着他们,直到同学们顺利过关。3、教师融入活动,成为活动的一员 活动过程中,李老师重视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教师在课堂上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参观者,活动因有教师的参与才会有凝聚力,如学生在探讨“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信的人?”时,老师也微笑着走过去采访学生和孩子一起交流。再如,同学们在小组分享“自
4、信生活经验”的活动时,某些同学可能有点疑惑,这时李老师会弯下身子及时引导点拨。这样的品德课,才是师生共同上演的生动的“人生”戏,更应是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 二、有效运用资源,演绎课堂精彩 品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在品德教材中却只选取了学生生活中有代表性的材料,以几张图片和几句文字说明等“范例”简单呈现,因此资料的整合运用这一教学环节在品德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课堂上李老师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首先是善用生活资源,学生是课程资源的主体,因此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应关注学生的生活, “生活即课堂” ,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资料入手,寻找自己被别人发现的优点,再让学生把
5、自己的特长,优点展示给大家看,让他们和自己一起分享快乐。其次是巧用其他资源,如观看刘翔的故事短片,欣赏名人名言,再如巧用媒体资源音乐,让学生欣赏音乐相信自己 ,用音乐渲染氛围,让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三、重视课堂孩子的点滴亮点,精彩评价让课堂生辉 评价本身也是一个教学过程,是帮助学生学习新知,形成技能,提高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首先李老师评价角度是多元,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的感受。其次教师的评价具有激励性,如“同学们,表演得怎么样,再看一遍” ,“老师特别感到自豪” , “把自己的优点大声地读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一起分享” ,再次评价具有启发性,如当最后一组上台的同学说没有
6、什么特长,但会打扫卫生,为了避免其他同学的轻视,老师马上提问“你们为什么会想到打扫卫生?”同学们马上说扫地和其他才艺展示一样都是为大家服务。老师马上鼓掌,并为他们感到自豪,让每位同学觉得自己是最好(的) ,天生我才(材)必有用。 四、商榷之处 在“以人为本”的品德课程(堂) ,教师要贯彻这一理念,活动时一定要求学生全面参与,更应关注“弱势群体” ,在同学们大声读自己优点时,能否刻意或故意指名几个,平时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特长,让其他学生引起重视、关注,让天下人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 纵观品德课程,让我们明白品德课堂不同于其他课程。它应该是“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去撼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去撞动另一个灵魂” ,只有当我们为学生打开一扇窗,引领他们去享受生命成长的绚丽和灿烂时,儿童的德性才会在生活中萌芽,在课堂上飞扬,我们的品德教学才会流光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