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实验设计试题.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7616399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设计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实验设计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实验设计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实验设计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实验设计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以下为准实验设计的是( )。A事后设计 B随机区组设计C完全随机化设计 D轮组设计【答案】D【解析】准实验设计指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控制,但使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以及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它介于非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它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比非实验设计要严格,但不如真实验设计充分和广泛。事后设计也称事后回溯设计,研究的对象是已发生过的事件。研究中不需要处理或操纵自变量,只需要观察自变量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并加以分析。它既不属于准实验设计,也不是真实验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和完全随机化设计属于真实验设计。轮组设计又称平衡对抗法设计,它的特点是用拉丁方的安排,使实验顺序、不同的实验处理的交互

2、影响所产生的误差大致平衡,但是被试不能在各组中随机分配,因而不是真实验设计,而是准实验设计。2如果自变量是连续的量的变化,则要求所选自变量的检查点,一般( )为宜,只有这样,才能足以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函数关系。A23 个左右 B35 个左右C57 个左右 D以上都不对【答案】B【解析】因素型实验的自变量一般不超过 4 个水平;函数型实验的自变量水平,如果预期实验考察的是线性函数关系,可以取 35 个水平。3如果一个实验中,每个处理水平下的任务都很繁重。那么最适合做什么设计?( )A完全随机设计 B随机区组设计C完全被试内设计 D混合设计【答案】A【解析】完全随机化设计是指用随机化的方法给处理

3、指派实验序号和实验对象的实验设计。在此种实验设计中仅有一个实验因素,分处 K 个水平(K2) ,用随机化的方法经被试分为K 组,每个实验组被随机的指派接受一种实验处理。4完全不会受到来自被试个体差异影响的实验设计方法是( ) 。A完全随机设计 B随机区组设计C被试内设计 D混合设计【答案】C【解析】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又称“重复测量设计” 。被试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5在以下几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能够确定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是( ) 。A观察法 B问卷法C访谈法 D实验法【答案】D【解析】实验法是指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有组织地

4、逐次变化条件,对相伴随的心理现象的变化进行观察、记录和测定,从而确定条件与心理现象的关系。实验研究可以产生在自然状态下不能随意观察到的现象,这决定了实验法可以探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6研究者试图预测的行为被称为( ) 。A因变量 B观察对象 C自变量 D控制变量【答案】A【解析】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控制变量即额外变量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被试的反应有一定影响的变量,在实验中应该进行控制;观察对象是在实验法或观察法中需要观察记录的行为或表现。7由实验者选择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变化的量叫( ) 。A因变量 B额外变量C控制变量 D自变量【答案

5、】D【解析】自变量是指有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因变量是指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额外变量是指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被试的反应有一定的影响的变量。8不能排除成熟等因素影响的设计是( ) 。A单组前后测设计 B时间序列设计C双组前后测设计 D双组后测设计【答案】A【解析】单组前后测设计是指通过前测可以获得所抽取样本的最初水平或心理特征,再与单组后测结果进行比较,以分析实验处理的效应。该研究设计的结论缺乏可靠性,因为其中可能存在练习效应以及历史、成熟因素的影响。9随着时间的经过,被试内部历程发生改变,而影响了实验结果的真实性。这是指

6、( )。A历史 B选择 C成熟 D亡失【答案】C【解析】成熟是指在那些时间跨度较大的实验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的身心会发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如果没有控制好的话,就会影响实验的内部效度。10以下为准实验设计的是( )。A事后设计 B随机区组设计 C完全随机化设计 D轮组设计【答案】D【解析】事后设计是非实验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和完全随机化设计是真实验设计,轮组设计则属于准实验设计。11下列自变量中,属于暂时的被试变量的是( ) 。A被试的年龄 B被试的饥饿水平C被试的文化程度 D被试的健康状况【答案】B【解析】通过主试的言语、态度以及用某些方法使被试的特性、机能状态等方面产生一时的变化,由这种一

7、时的变化作为自变量的被试因素,就叫暂时的被试变量,如疲劳、焦虑、恐惧、奖励、惩罚、饥饿等。ACD 三项是具有持续性特征的被试变量。12在“材料呈现形式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这项研究中,肯定存在的自变量是( )。A材料呈现方式 B内隐记忆 C外显记忆 D被试类型【答案】A【解析】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欲测量的因变量;被试类型可以作为自变量进行考察,也可以作为额外变量进行控制。13主试不知哪些被试接受的是哪种实验处理,被试不知实验目的的实验是( )。A双盲实验B单盲实验C不具有可重复性D控制不佳【答案】A【解析】双盲实验控制法是指在主试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实施实验,排除由于主试和被试

8、知道实验目的和实验者的意图而引起的额外变量。14下面会引起天花板效应的是( )。A让高三学生完成小学五年级的数学题B被试不了解实验目的C被试和主试之间有不恰当的接触D因变量不够稳定【答案】A【解析】天花板效应是指一项任务或实验太简单时,许多被试轻易就能完成任务,获得的分数都很高,从而使测验的评价性和预测性降低的现象。A 项让高三学生完成小学五年级的题目,对于他们来讲过于简单,将会引起天花板效应。15在实验中,主试和被试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能带来一些额外变量。下面不属于这种相互作用的是( )。A实验者效应B安慰剂效应C回归效应D需求要求特征【答案

9、】C【解析】实验者效应是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典型的是实验者效应是罗森塔尔现象。要求特征是指被试自发地对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如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ABD 都是可能会干扰实验、混淆实验结果的一些额外变量。16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希望考察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以下变量中最需要控制的是( )。A性别 B人格 C运动技能 D智力水平【答案】D【解析】智力水平的高低对于成绩的进步有重要影响,所以在实验中应该选择智力水平相同的被试以控制此额外变量。17下列设计

10、方案中,不属于真实验设计的是( )。A随机实验组和控制组前后测设计B随机实验组和控制组后测设计C随机多组后测设计D事后设计【答案】D【解析】事后设计是指研究者不需要设计实验处理或控制自变量,将以自然发生的处理或自变量与某种结果或因变量联系起来加以考虑,从而推断二者之间关系的方法。事后设计属于非实验设计。18下面关于准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错误的说法是( )。A准实验设计的实验控制不如真实验设计严密B准实验设计在真实性和生态效度上高于真实验设计C准实验设计本质上是一种相关研究D由于控制较差,且难以探究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故而应尽量避免使用准实验设计【答案】D【解析】在实际的社会情境中,常常不能用真正

11、的实验设计来控制额外变量,但可以对一些影响实验结果的额外变量进行分类,将其作为自变量纳入,使用真实验设计的某些方法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实验材料,这就是准实验设计。19对于随机实验组和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可以采用的统计处理方法是( )。A分别对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成绩进行平均数差异的检验,如果实验组前后测成绩有显著差异,而控制组前后测无显著差异,那么可以证明实验处理发生作用B分别对实验组、控制组前测成绩,以及实验组、控制组后测成绩进行平均数差异的检验,如果两组前测成绩无显著差异,而两组后测成绩有显著差异,那么可以证明实验处理发生作用C对每一名被试,用其后测成绩减去前测成绩,分别求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增值分数的平均数,再对两组增值分数进行平均数差异的检验,如果有差异,那么可以证明实验处理发生作用D上述三种方法都可以【答案】C【解析】只有实验组前后测成绩差和控制组前后测成绩差两者间有显著差异,才能说明实验处理发生作用,故选择方法 C。20一个 222 的多因素实验设计中,主效应和交互作用的个数分别为( )。A3 个主效应,4 个交互作用B3 个主效应,8 个交互作用C8 个主效应,4 个交互作用D8 个主效应,8 个交互作用【答案】A【解析】3 个自变量会产生 3 个主效应;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有 3 个,再加上三者间的交互作用,共有 4 个交互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