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舟中二首(其一)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起坐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注释:风用壮:大壮,易卦名,乾下震上,表示阳刚盛长之象。 “风用壮” ,表示风力壮猛。三江五湖:解释不一, 汉书地理志以北江、南江、中江为三江。 水经注以太湖及其附近的四湖为五湖。火:这里指磷火。1舟中共有两首,这是第一首。这首七言古诗作于 1094 年(宋哲宗绍圣元年) 。这一年因朝中党祸,苏轼被贬谪惠州安置,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等人,都因受牵连相继被贬。作者在这年春初,也被罢去颍州州学教授的职务。在离开颍州(州治在今安徽阜阳)的舟中,感慨时
2、事,写下舟中组诗。诗的头两句:“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写舟行之险。江上恶风卷浪,黄流湍急,风势壮猛,浪涛骇人。作者处于这样的情境当中,感到惊心动魄。三四两句:“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紧承上文,以重笔渲染风浪的威势。先写风涛之迅疾,仿佛如万马破空而来,瞬息千里,次写风涛气势之猛,有横压三江五湖之概。这里, “万骑千里”是眼前所见;“气压江湖” ,是心灵激荡所感。这几句把“情为境移” 、 “心为事慑”的景况,写得十分突出。但尚未表示由此而生的内心感慨,重点在于绘景。下面四句,则着重抒吐情怀。第五六两句:“岸上空荒火夜明,舟山坐起待残更。 ”表明险境之来,如此突然,难以拒
3、抗。作者此刻身在舟中,任其颠簸,凝神远瞩,江岸上一片空旷荒凉,只见星星磷火,随风飘荡,送来点点微弱的光亮,只好在舟中坐起,静待更残, “长夜漫漫何时旦” ,在风涛之夜,十分盼望黎明能及早到来。诗的末尾两句:“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作者回想他二十多年以来,历尽人世的坎坷,他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到此时的萧萧头白,饱尝行路艰难的滋味,此时此地,诉说不尽还家去国之情,深感进退都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还家也罢,去国也罢,全是迫于世事,旅途艰难,以致有此时的迁徙,他由此感到了人生的悲痛。综观全诗,以写江上风涛入手,以痛感世事艰虞作结。前半极写风浪的险恶,后半流露志士的悲辛,情在境中,深沉悲壮
4、。北山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作品赏析注释(1)北山:即今南京东郊的钟山。(2)陂:池。 (3)堑:沟渠。回塘:弯曲的池塘。滟滟:形容春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样子。译文北山绿色的山泉涨满山塘,笔直的沟渠和曲折回环的池塘里的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因陶醉于春天美丽的景色,静静地细数落花久坐;因慢慢地寻找碧绿的芳草而回家晚了。晚年寓居金陵钟山,却除了满身的公务之后,王安石潜心于著述,创作了大量工致雅丽的绝句,表达了闲适散淡的心绪。这首北山就写在此时。 北山的前句写春水漫涨,直堑、横塘波光滟滟、耀人眼目。 “输绿”生动传神,写出春天盎然的生机及山泉的澄碧。沉
5、浸在明媚的春光中,诗人王安石细数落花,缓寻芳草,留连于自然的美景中,不忍归去。萨都剌越台怀古赏析赏析:“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日幕鹧鸪啼更急,荒苔野竹雨斑斑。 ” 这首诗题为越王山 ,作者萨都剌(拉) (1272?)字天赐,号直斋,蒙古族人,世以膂力起家,累著勋伐,元英宗命镇云、代,赐姓萨。都剌生于雁门,博学能文,工诗词,擅书画,后人推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 ”有雁门集传世。风格清婉,擅写自然景物及民间疾苦。至元元年(1335年)入闽,任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司知事,在职一年半,因弹劾权贵被降职。入闽期间,诗作近百首, 越王
6、山是其著名之篇。 越王山即现在的屏山,这是一首登临凭吊的诗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怀古悲今,感叹盛世伟人的逝去。此诗风格苍凉悲壮,慷慨雄浑,富有气势,善于写景抒情。所谓“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作者从人事变迁中感悟到的东西,需要读者自己去解读、领悟。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作者极目远望,只见当年的闽越国古都仍被高山包围,四周群山蜿蜒盘旋,层峦叠嶂连绵起伏;远处突兀险峻的山中,云气蒸腾,笼罩着虎豹雄关。作者极力形容,福州自古为形胜之地。巍峨的天然屏障横亘于目前,易守难攻。闽越王无诸开闽建国,定都福州,实有远见卓识。这两句描述的重点似在冶城北面远处高峻的山岭。 “铜兽暗随秋露泣,海
7、鸦多背夕阳还”。这两句似是作者转身南望所见场景:收近目光,看不远处废殿颓宫,只剩面目狰狞、象征霸气的青铜巨兽,也已锈迹斑斑,无人问津,独自伤神;孤寂地肃立于荒草丛中,在萧瑟凄清的秋风下,蒙霜含露,似在泣诉往事。夕阳西下,夜幕将临,海湾内、江面上只见暮鸦点点,自西南向眼前飞还,这是一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天然写意画图。倦鸟知还,暮鸦背对残阳晚照回归老巢。此句采用拟人手法,借物咏怀,写景抒情。用“秋露、夕阳”这凄凉、冷峻的字眼表明时序变迁、人事代谢;用“暗、泣、背、还”这些阴森、悲苦的词语隐指繁华盛世的没落与千年间王朝的更替。句中动静结合、古今对比,生动形象,相得益彰。作者用象征性
8、的场景勾画出闽越国灭亡后遗址的萧索、孤寂寥落,读来令人黯然神伤。 “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下半首由历史陈迹品评人物、事业,以抒发作者的感慨。本联为概括总结。作者直抒胸臆,感慨时事人物:功勋卓著、声名显赫的人物,已经风流云散,随烟尘飘没于九霄云外;而纵横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也已伴随悠悠流逝的岁月,埋没于荒烟蔓草之间。此句对仗工整,似乎是信手拈来的句子,却感慨深沉,字里行间流露出哀婉忧伤。“日暮鹧鸪啼更急,荒苔野竹雨斑斑。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近景描写,并抒发感慨。夕阳西下,雨后山间清幽凉爽,空谷回响着鹧鸪所发出的急促而悲切的啼鸣:“行不得也哥哥!”似在催促作者收回思绪,赶紧回去。荒岩
9、上长满苔藓,野地上的翠竹被秋雨撒得斑斑点点。 “版主一枝千滴泪”,正用以比喻悲伤愁苦的感情。这里再次点出“日暮”,意在加深衬托对昔日繁华的没落、逝去的哀婉之情。又借“鹧鸪、荒苔、野竹”等眼前景物,烘托苍茫、悲凉的意绪。注解:1、越王故国。即史记中立传的闽越古国,福建历史上时间最早也最为强盛地方割据政权。公元前 334 年楚灭越后,越之余部退至福建,传至勾践七世孙无诸立国称王,都冶(今福州)传国 92 年(前 202前 110 年) 。闽越古国的历史,详见拙作越王故国今何在 。越王山即现在福州三山中的屏山,其旁边的小山坡治山,古称泉山,是福州最早的城池冶城所在,闽越国的发祥地。2、云气犹屯虎豹关
10、。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 。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虎豹关,即虎豹九关 。九关,九重天门。到天庭去的九重门都有虎豹把守。虎豹九关指宫门,如辛弃疾水调歌头汤坡见和、用韵为谢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九关虎豹后比喻凶暴残虐的弄权之臣,出屈原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上天兮;虎豹九关,啄害天下人兮。一夫九首,拔木九千兮。 ”,虎豹关此处指越王故国的宫门。 3、铜兽暗随秋露泣,铜兽指铜制的兽头形铺首。铺首旧式门上衔着门环的底座,大多冶兽首衔环之状。以金为之,称金铺;以银为之
11、称银铺;以铜为之,称铜铺。其形制,有冶蠡状者,有冶兽吻者,有冶蟾状者,盖取其善守济。又有冶龟蛇状及虎形者,以用其镇凶辟邪。而兽首衔环之冶,商周铜饰上早已有之。它是兽面纹样的一种,有多种造型,嘴下衔一环,用于镶嵌在门上的装饰,一般多以金属制作,作虎、螭、龟、蛇等形。它起源于史前人们对兽类的崇拜。汉代宫殿寺庙多装饰铺首,以作驱妖避邪。 汉书哀帝纪:“孝王庙殿门铜龟蛇铺首鸣。 ”又名“金铺” 、 “铜蠡” 、 “兽环” 、 “铜铺” 。元代王逢 塞上曲之一:“月黑辉铜兽,风高啸紫驼。 4、海鸦多背夕阳还。海鸦,即乌鸦。去过北京故宫的人都有感觉。阴云密布,寒风瑟瑟,乌鸦便终日在故宫各个高大的老树林里,
12、飞着又叫着。断魂天气,哀鸦乱飞,颇有些古今治乱盛衰之感。闻一多的诗句: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 (口供 )用的就是“海鸦多背夕阳还”的典故。5、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风尘:比喻纷乱的社会,也特指战乱,如风尘之警。草莽:原意指丛生的杂草,常代指偏僻的乡间;落后愚昧之地。此处用的是草莽的原意,指丛生的杂草。千古英雄,指闽越国的建国者无诸,他建冶城,开辟闽疆,因而,成为中国历史上闽越族的第一个卓著人物,被人尊奉为“开闽始祖” 。明代闽中十才子之一的王恭冶城歌道“无诸建国何英雄,赤土分茅在此中” 。“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 ,此联是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即“诗眼” 。用的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叫作互文,即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 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不是真的说是秦朝时的明月,汉朝的的关塞,而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塞。此联的意思是,秦未汉初,战乱纷起,涌现出了多少一时人物和千古英雄,而如今,一时人物和千古英雄都埋在杂乱的野草之间了,古今对比,盛衰反差。6、鹧鸪,产于我国南部,形似雌雉,体大如鸠。其鸣为钩辀格磔 ,俗以为极似行不得也哥哥 ,故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