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麦文老师谈气息训练法 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发声的基础。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的大小与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以及共鸣情况都有直接关系。可以说要想讲一口漂亮英语,就必须学会控制气息。所谓控制气息,就是要学会腹式呼吸法。我是 1995 年在电视台担任播音工作时开始练习的。当时觉得无比“神秘“ ,心里想:我一直都是用胸部呼吸的,怎么可以用“腹部呼吸“呢?但我按照老师告诉我的办法,坚持了两个月,我这只“笨鸟“ 居然成功了,最明显的感觉是:每当我讲英语的时候,感觉气息从小腹深处往上涌动,声音宏亮、饱满、有力,而且持久,于是开始有人说我“底气十足 “,我也就坦然接受。今天,我把这个 “秘密“也告诉你,
2、也许你的英语已经讲得很漂亮了,但你可以做得更好。 腹式呼吸首先要做深呼吸,将空气吸入肺底部-横膈膜处(腰部) ,一般采用鼻子吸气,吸入横膈膜处,使肋骨自然向外扩张,腹部感觉发胀时,小腹逐渐收缩;吐气时要保持横膈膜的扩张状态,这一点很重要,不要一吐气横膈膜就“轮陷“ 了,一下子气息泄掉,声音就失去了气息的支持,致使头几个字有气息支持,后面的字无气息支持,讲起话来前强后弱、上气不接下气,不仅费力,而且声音难以持久。 气息训练的步骤如下:。 (1)坐直,静心,躯干略前倾,头正,肩松; (2)小腹微收,舌尖抵住上腭,如闻花般地从容吸气,感觉气流好像沿脊柱而下,后腰部逐渐有胀满感。 (3)两肋向外扩张,
3、小腹逐渐紧张,吸气至七八成满;控制一两秒,然后缓缓吐气,气息均匀而缓慢地流出。 (4)反复进行上述练习,呼气时间要逐渐延长,以达到 25-30 秒为合格。 (5)请早晨早起练习,效果更佳 二、麦文老师谈胸腔共鸣训练法 气息发音的方法虽可省力,但要让英语更加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响亮而磁性,还必须学会胸腔共鸣的发声方法。我给大家总结了两套简单实用的“胸腔共鸣训练法“ ,希望大家按照实施步骤和方法,仔细体会,反复练习,二个月的坚持,你就可以欣赏到自己充满磁性魅力的悦耳英文了。祝你成功! (1)单音训练法: 发音之前先做好闭口打哈欠状。 在气息推出的同时,胸腔打开,嘴里发长元音 i: (或 u: a:
4、 皆可) ,并尽量拖长(30秒-60 秒) 。 意念中想象体会胸腔打开状(可想象手风琴的风箱张开或雄鹰展翅) 多次反复练习就能获得胸腔共鸣的效果。 (2)长句(段落)训练法 发音之前做腹式呼吸一次,作闻花状。 在气息推出的同时,嘴里开始朗读句子(段落) ,尽量不要换气,坚持拖长至 30 秒-60秒。 意念中想象并体会:胸腔打开状或手风琴风箱打开状。 坚持反复练习即可获得胸腔共鸣效果。 (3)“木塞“ 训练法 如果以上两种方法的效果都不明显,说明你的发声习惯非常顽固,“牙关太紧“ ,“共鸣点“无法象美国人一样“靠后“ ,所以为了帮助你尽快地养成正确的好习惯,我教给大家一个“野蛮“的办法:那就是使
5、用常见的“木塞“ 进行训练,听起来不太 “ 雅观“ ,但对于“反应稍慢“的学员,效果却是非常直观、有效!正如俗话所说:一蛮三分理! 将木塞清洗干净,然后放置于牙根处,感觉口腔空间增大。 做腹式呼吸。 在气息推出的同时,开始朗读句子(段落) 。 意念中想象并体会:胸腔打开状或手风琴风箱打开状。 坚持反复练习即可获得胸腔共鸣效果。 请相信,人的潜能是巨大的,科学的、艺术的发声训练方法加上你本身追求成功的欲望,你一定可以讲一口魅力非凡的漂亮英文!唱歌要用胸腹式呼吸,也就是胸和腹部一起呼吸,吸气先学会用鼻子吸(深呼吸的感觉) ,而后加上嘴,吸气要快,要吸得深,直至小腹,呼气要慢,带着节奏练气,你先学会
6、吸四拍呼四拍,或者吸三拍或两拍,呼四拍,先要学会如何运气再用这口气发声唱歌,还要学会换气,每首歌都有换气口,通常一句一换。 说到共鸣,在通俗唱法中鼻咽腔、胸腔、喉腔用的较多,你平时多练练气泡音,就发“额” ,头腔共鸣怎么得来呢,头腔共鸣点在两眉之间,唱歌要抓住这个点去唱,唱歌时舌根抬起,舌根软腭用力。鼻腔共鸣的点在鼻梁之间,演唱时舌面抬起,跟硬腭一起用力,找找打哈欠的感觉,用鼻子发“恩”,用手压在胸上与之对抗,说到方法有很多,关键看怎么练,还得做示范你才能明白怎样做是正确的论歌唱与呼吸歌唱艺术是人声与语言文字相结合的艺术,是人类感情的传递,思想沟通的一种艺术。那么,对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音乐兴
7、趣,提高他们的歌唱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了。歌唱与呼吸的关系,在传统与西欧声乐教育理论中分别有“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及“谁知道如何呼吸、吐字,谁就会歌唱”的说法。歌唱与呼吸关系如何?歌唱是靠我们的气息支撑的,没有气息,就不会有声音,更不用提歌唱了。一、声乐的呼吸方法,并非如许多人所想象的那么容易,它其实包含着最复杂、微妙而神秘的因素。平时我们说话时气息是单向运动的,而在唱歌中,为了使柔美贯通的声音能在较宽广的音域里伸展,保持音乐旋律线条的优美统一,就必须使声音的原动力气息运动的状态符合于声乐音响的要求,是由所谓的呼吸法而得来的。这种呼吸过程是怎样的呢?首先在吸气前,必须使身体立直,取其最自然状
8、态,然后由鼻腔和口腔静静地吸入大量的空气,到一定状态时,再吐回原位,这时不可操之过急,经反复练习,便能认识和掌握其要领。呼气正好与吸气运动相反。气流呼出时,腹腔必须先回到原来位置,且不能像安静呼气时那样使膈肌、腹肌很快放松,而要继续保持吸气状态,呼气时则要均匀、缓慢、稳健、灵活。呼吸量也更要增大,并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去支配呼吸。二、正确的呼吸方法及它的优点是:首先,科学的呼吸方法即“胸腹式呼吸式”也叫“深呼吸” 。它是一种运用胸腔、两肋膈膜及腹肌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方法,它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全面调动歌唱呼吸器官的能动作用,使胸腔、横膈膜和腹肌互相配合,协同完成控制气息的任务。2、由于吸气时,
9、下降横膈膜和张开肋骨同时并用,使胸腔全面扩大,气息的容量大,有较高的气势而且稳定。3、控制气息的能力强,呼吸均匀,有节制,并能对呼气时气势的强弱进行调节,使声音的高、低、强、弱的变化控制自如。4、有明显的呼吸支点,声音统一符合歌唱时声音变化的要求。其次,科学的呼吸方法有以下三种:1、缓吸缓呼缓吸缓呼用鼻子象闻花和闻气味那样地吸气,使气息慢慢的吸入体内,迫使横膈膜下降,使胸腔部向下伸展,则时胸腔两肋张开,使胸腔全面扩大。控制瞬间后,呼气时张大嘴巴,使气息冲到硬腭处发出振动声响,胸肋部分尽量保持住吸气时的状态,使气息有控制地平稳均匀地吐出。另一种呼气法是 M 闭口哼唱法,呼出时口腔象有打哈欠感觉那
10、样打开,两嘴唇轻轻闭拢,使声音在眉心、鼻子处骤集起来,腮部周围微微振动,均匀呼出。在刚开始练这条呼吸时,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吸气方法,如肩膀往上端,胸部往上提的,这是“浅呼吸”胸式呼吸法。还有一种腹式呼吸法,把气吸到小腹部。这两种呼吸方法都是错误的,不可取的。因为它们没有很好的气息支持点,会使声音出现紧张感、生硬感,声音较重,不自如,不灵活。所以在要求学生练习时要双手叉腰,感觉气息和气息控制状态。练习时,一出现错误方法,就及时给予纠正,经常叫学生单独示范,通过对比,有利于正确掌握呼吸方法。2、急吸缓呼急吸时象突然遇到一位熟人惊奇地发出“啊”字倒抽一口气的感觉,打开喉咙,控制瞬间后慢慢地有控
11、制均匀的呼出。3、急吸急呼急吸与前面一样,急呼时像吹灯一样的感觉,有力的吹,或模仿激烈运动的呼吸感觉。三、那么歌唱时呼吸方法不正确的情形有哪些呢?1、 “激起”时呼气方法不正确的各种情形。(1) “激起”就是歌唱时的起音,在激起时如果声带先靠拢而呼气,晚到一步就常常引起咽部紧张,致咽喉一带全面束紧。这样发出的音常常不干净,有“滑”的现象,给人有“闷塞”在喉底透不出气的感觉。惯用这种方法发音的人,歌唱时也必定很紧张,老感到费力而唱不响亮。这种毛病在声音效果方面主要有表现是“滑”与音量小,在发音动作方面则表现为呼气动作迟缓,而吸气的方法也不正确。(2)如果发音时呼气先通过声门,然后声带开始合并,激
12、起的音就不但不准,还会有显著的“漏气”现象,且声音带“带” 。这种“漏气”的现象不仅是发生在激起的一刹那,即激起之后仍然存在。理由很简单:在猛烈呼气冲击的进行中,要声带靠拢得很紧,是不容易做到的,即使披裂肌加倍用力也难保证没有漏气。呼气达到声门时冲击的力量越强, “漏气”的现象就越严重,发出的声音就越“沙” 。经常用这种方法发音,就不但发音费力,歌唱不能持久,唱高音时还常常有困难,长时间这样歌唱会引起声带充血,甚至发炎。这种“激起”时有“漏气”毛病的人,歌唱时排气的情形也不正常,而且在激起开始的一刹那排气的动作也不稳定。2、呼气与发音的动作在力量上不相配合的各种情形。(1) “激起”时如果能及
13、时在达到声门,但力量太弱,不能配合发音的需要,等到发觉唱出的声音有差错,再酌量增加力量,就会产生滑音现象,原因与上述呼气晚一步到达声门的情形大致相同。(2) “激起”时如果呼气力量太强,动作过于冲动,常在“激起”的开始“音”就不准,并且两声带合并,常会突然相碰;有时用力过甚,还会叠在一起,发音时声带这样地用力相碰,对边缘的组织是有害的,会引起边缘部分产生“小结”一类的病变。由于激起时呼气过于强烈,发音时歌唱者的脸部常有紧张的表情;发音时舌部就往后退缩。此时再加上用力地猛,碰到咽后壁时就会产生“喀嘞”声肌肉相碰的声音夹在“激起”音中。3、在歌唱中,呼气的强弱没有配合声带发音需要的各种情形。(1)
14、发音方法正确的人,发低音时一般排气量是需要加大些的,原因是发低音时声带较松,而不是呼气肌肉努力在排气所致。如不知道这个原理,唱低音用气过于猛烈,结果反而造成喉口束紧,声音闷塞透不出。(2)唱低音时呼气始终太弱的情形。发低音时,如果怕浪费气,而且不自然的方法控制呼气以减少排气量,那么咽部就会缩小,以适应这种呼气的情形来发音。结果发出的音量就很小,音也同时的闷塞。由此可知,发低音时呼气过猛或不足都能促使咽喉束紧,造成声音“闷塞”现象。(3)唱中音时呼气始终太强的情形。唱不高、不低的音时,应当用说话那样的气息来发音,声带才能正常地动作。如用唱低音(像叹气)那样的气息来发音,声音不但“空洞”无力,咬字
15、不清,且唱来也费力,老会感到气短;因为用这种气息发音,声带不能紧密靠拢,发音时声门就有漏气现象,经常这样唱歌声带就会因不断受到过分冲击而容易疲劳,如果唱的人没有自知之明,还常大声唱,这样,声带就会充血发炎,以至失去正常的弹性和正常的发音机能。(4)唱高音时不按声带发音的需要“提气”的情形。按正确的发音法,唱高音须用“远处喊人”那样的气息,因为这样才能引起咽腔适当的共鸣,而把高音唱响亮。可是每个人共鸣腔构造各有差异,歌唱时唱到高音就必须“提气” (即由“说话”的气息改变为“喊人”的气息)才唱得响亮。这不但对于不同声部的人的情形各有不同,即是同一声部的人,往往也不尽相同。不同声部的歌唱家,不但要分
16、别按照规定的音开始提气,才能把高音唱响亮。那么,要提高发音的效率,就必须加强声门挡气的作用,或是增加共鸣腔对呼气的阻力,才能减少排气。可是把声带靠拢的力量加强,就会完全改变声带的发音情形,也就发不出弱音了。如不改变声带靠拢的情形,单独把咽腔缩小以增加呼气的阻力,排气量固然也减少了,但是发出的声音就变为粗糙难听。一般叫“喉音”的就是应用这种不自然的调节发出的。要想唱好歌,应注意很多方面:1、学会正确的咬字、吐字语言是歌唱的基础与核心,正确的咬字、吐字是唱好一首歌曲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使学生的歌声纯、清、远、美,就必须在咬字、吐字上下功夫。我国传统音乐有“依字行腔,以字行腔,字正腔圆”之说。所以,
17、在唱歌前,让学生读读歌词,可以体味歌词,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健康的情感,塑造完善的人格。2、懂得歌曲的曲式结构每唱一首歌都像在讲述一个故事,要想把歌唱得生动形象,就必须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手法,结构特点及歌曲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等。通过对它的了解,掌握歌曲的主要特点,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在歌唱中结合实际使感情得到升华,这样的歌唱才能给人以完整的艺术形象。3、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一首优秀的歌曲为什么会久唱不衰,原因之一就是它有与众不同的风格,即所谓味道。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歌曲的速度、力度、调式、节奏、旋律等主要特点。像歌曲红梅赞 ,这是一首中速、赞美的抒情歌曲,采用民族七声调式所写成
18、的,它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很多地方借鉴了戏曲中的拖腔方法,使旋律更加优美抒情,装饰音及附点 16分音符多次运用,细致地表达了歌词的感情,八度跳跃的反复出现则加强了歌曲的挺拔的形象。因此,要求学生在歌唱拖腔时要细腻,附点 16 分音符要准确,装饰竟要柔和,八度跳跃要饱满、舒展。学生对此有了了解,并掌握了这种风格特点的表现方法,演唱起来才会生动有味。4、启发学生用真挚的感情去歌唱要想感动别人,首先得感动自己。因此,歌唱前要充分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用歌声把作者创作歌曲的情感表现出来。教师要善于启发调动学生的感情,让他们用“心”去唱,而且要唱好它,为此,我认为还要做到以下几点:(1)注意唱
19、好歌曲的第一句。歌曲的第一句是全曲的基础,是听众的第一印象,因此,唱好第一句很重要。(2)注意句与句之间的演唱联系。一首歌是由若干乐句连接而成的,句与句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完美地表达一首歌曲的情感,就要认真细致地唱好每一乐句。(3)注意唱好歌曲的结束句。歌唱时结尾不能草率,有很多学生不注意这一点,前面唱得很好,结束句却不注意感情的控制,草草收场,其结果是歌唱前功尽弃,给人留下遗憾。在这方面,教师要多帮助学生认识到,不管曲目大小都要有始有终,有了细致的开头,还要有完美的结束。总之,在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时强调要认真的练、不能漫不经心的随便唱,就是发一个简单的音,也要做到情绪饱满,有目的地体会歌声
20、与呼吸的关系和气息的运用。呼吸还要结合练声曲和歌曲来练习。要按照规定的换气号来换气。从易到难,逐步掌握,只有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奥妙,只有掌握好呼吸的基本功,才能有自然、流畅、圆润、优美的歌声。如何气息控制一、气息和语声1、发音器官:动力系统、振动系统、吐字系统、共鸣系统。1) 动力系统:由与呼吸有关的器官组成,他提供使声带发声振动的动力气息。动力系统主要包括肺、气管、隔膜、胸廓,以及参与呼吸的肌肉群。经过锻练,我们可以控制气息的深浅、多少、快慢及长短。气息运用如果能做到“深、匀、通、活” ,将对有声语言的传播提供有力的动力保证。2) 振动系统,包括喉和声带。喉原音:喉头内的声带是人发音
21、的振动体,是声源,提供咬字器官和共鸣器官加工的声音。a、 虚声:声带分开,气流通过。b、 实声:声带紧闭,气流通过时振动声带,发出的是虽亮但偏紧而生硬的实声。c、 虚实声:声带轻松靠拢,气流通过,发出的是柔和的虚实结合的声音。3) 吐字系统吐字器官是由能够形成具有意义的语言的口腔和鼻腔构成,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口腔中唇、舌、齿、硬腭、软腭等。它们的不同接触,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元音和辅音。吐字器官要做到准确、有力和灵活,这是播音员和主持人应该努力做到的。4) 共鸣系统由与发音有关的一些腔体组成,主要有口腔、咽腔、鼻腔、胸腔、颅腔等。共鸣器官的作用,是把声带振动发出的喉原音经由吐字器官构成的语音,加以
22、扩大和美化,最后传出体外,被旁人所接受。在有声语言活动范围里,主要应运用好口腔这个共鸣器官,使声音比较圆润集中,比较响亮清晰而不费力。发音的生理过程:人的发音,是由动力系统提供气息,气息振动声带发出喉原音,再经过吐字器官的加工,微弱、缺少变化的喉原音就形成了丰富多变、具有社会功能的语言,与此同时,共鸣系统扩大和美化了这些语声,最后传出体外,进入人类话语交流传播过程。声音练习是综合考虑,科学练习的过程。二、气息对语声的支持1、学会胸腹联合呼吸呼吸三种方式:腹式呼吸、胸式呼吸、胸腹联合式呼吸。1) 腹式呼吸:通过横隔肌的上下移动,带动肺部的扩大或收缩进行呼吸。在卧位可以直观地看到呼吸过程中腹壁凸起
23、与平复,这是人在平静状态下主要的呼吸方式。2) 胸式呼吸:一般不是正常状态下的呼吸,它音位紧张,或惊恐,或病体沉重,导致横隔收缩发生障碍,只能靠双肩耸起扩大胸腔上部,所以也叫“锁骨式呼吸” 。这种呼吸方式的气息十分短浅、无力,因而累及声音也纤细、微弱。3) 胸腹式联合呼吸:是横隔升降与胸廓张缩相结合的一种呼气方式。好处:a、气量大,进气无声,速度快。b、由于对呼气有效的控制,能够达到稳健的语言状态。c、对气息深浅、多少和快慢的控制,有利于感情的表达。d、有利于嗓音的保护。2、胸腹联合呼吸的吸气要领吸气总要求:吸气无声、吸气到位。一般采取站姿和坐姿两种方式。a、 站姿:两脚同肩宽或取两脚稍有前后
24、的小丁字步,重心在两脚之间,自然站立,两眼平视,下颌微收,两肩放松。b、 坐姿:坐于硬凳椅的前 1/3,腰部挺直,胸部微含,两眼平视,下颌微收,两肩放松。吸气要领:两肩放松,两肋打开,横隔下降,小腹站定,吸气到位。a、小腹站定:口鼻进气的同时小腹保持“ 微收”的状态。b、吸气到位:气息下沉吸到肺底。胸腹联合呼吸有慢吸和快吸两种基本状态:a、慢吸:“沁人心脾 ”闻花练习,做闻花的想像,任意想一种自己喜欢的花卉,把花香慢慢吸入肺底,这时会感觉到躯干下部渐渐向四周扩张,腰带渐紧。b、 快吸:兴奋从容两肋开,不觉吸气自然来。吸气时,精神兴奋从容,口鼻微微张开,两肋有意识地用力向外扩张,不用强求吸气就可
25、以获得较深的气息。吸气到位后,要屏息片刻,不吸也不呼,这时可以体会到小腹与两肋之间一种对抗的感觉,这个感觉非常重要,它是胸腹联合呼吸方式中控制呼吸的基本感觉 。3、胸腹联合呼吸的呼气控制呼吸要领:开始呼气时,两肋不能立即放松,要与小腹收缩的动作形成对抗,这实际上是吸气肌肉群与呼气肌肉群的拮抗动作,这个力量可以拉住在小腹收缩动作中回弹上升的横隔,减慢横隔回弹的速度,做到 “两肋有控制地回缩,横隔有控制地上升” 从而控制呼出的气息均匀、稳劲而持久。这样,说话不至于前重后轻、头高尾底,可以有效的解决句尾几个字让人听不清,以及气息浮浅上提的问题。用气息唱歌(转)很多歌手只注意句与句的细节,把演唱的细节
26、单位放在“ 句 “的上面,而不是在整首歌上.把整首歌画成一条起伏的线条吧,你会知道哪里该低调、哪里该高亢。眼光放高一点,就像足球场上的位置感一样,盯着局部怎么打出长传进攻的有效配合呢?除非有一定的实力,否则别谈风格。演唱要投入,但投入是要有一个度的,不是要你“使劲” 投入,过分伤感或喜悦,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有分寸的投入即可。比如有些类似的词:“你怎么舍得我难过 ”,我就见过唱的痛苦至极的人,那样就没有感染力,反而觉得好笑。但我见过一个真正失恋的朋友在卡拉 ok 唱这首歌,演唱时面无表情,唱的很平静,嗓音沧桑,唱腔演绎出来的那种无奈和孤独感染了每一个人。我觉得这就是刚刚好的分寸,不要抱头痛苦。
27、但又要几个人随时能演绎这么到位。这就要靠歌手的音乐感受了。又如,有些朋友在模范歌星时,不自觉的夸大了明显的特点,比如模仿张学友时,会过分压着嗓子做出那种怪怪的厚实声音(那是张学友早期的一个特点,现在好像不多见) ;在模仿张国荣时,会夸大他的那种大舌头似的靠后共鸣;模仿王菲时更是那种让人觉得好笑的舌头打结的怪音。其实仔细听听原唱,并没有那么夸张。情感丰富的人唱歌会比情感平淡的人要演绎的好。与歌曲中的情感会产生共鸣,也需要歌手的生活阅历丰富,经历得越多,感悟得就越透彻。颤音,实质是用气息演绎歌曲的时候,强大的气流冲击口腔和鼻腔后部所产生的震动,小腹给于气息的压力产生了气流。我倒不赞成流行音乐一定要
28、用这样死板的方式产生颤音,有些歌星通过喉结的抖动(刘德华)和嗓子眼的一松一紧(张信哲) “做”出颤音。这些都是一些小的技巧或是一种风格,但在很多*部分,他们也有强大气流的颤音。所以,还是那句话,气息是根本。用了气息,自然会有气流的冲击产生颤音。对于流行歌曲,有些低调的地方不需要像唱民歌一样每个字都在气息上,有时似一种悄悄话,有时像一种无奈的叹息,不会有强大的气流支持你的颤音,这时就需要你用一些技巧来修饰你的尾音,我认为流行歌曲的颤音表现不完全靠气息顶出来,有时候抖抖喉结,控制嗓子眼里声音也未尝不可,只有整体在歌曲的氛围之中不受影响即可。没有颤音的朋友如果铁定对颤音垂涎三尺,就从模仿开始吧模仿救
29、护车叫唤,好笑吧?这只是没有声乐老师在身边、一种自我揣摩的方法,当然不属于常规的声乐练习。发出“呜呜”的依次循环高低的滑音(稍快) ,他能让你找到抖动喉结的感觉,慢慢的吧“呜呜”的发音转变成“嗯嗯” 的发音,再慢慢的转成“ 你” 的发音,再唱一些“你” 结尾的一句哥呵呵,这只是一种感受喉结颤动的颤音方式,与气息发音不一样,保准声乐老师看了会气死!但每件事都需要循序渐进,慢慢揣摩,不妨试试。最后,如果我们眼光放高一点,这段历史时期流行强调颤音的唱法,也许再过 5 年就不流行强调颤音的唱法。何必为了没有颤音而苦恼呢?颤音虽然能有效的渲染歌曲气氛,深沉而具有穿透力,但我也喜欢听一些质朴、纯洁的声音。所以,只要用心唱就好,也许你会更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