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安徽高考考试说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科.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497163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安徽高考考试说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2012安徽高考考试说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2012安徽高考考试说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2012安徽高考考试说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2012安徽高考考试说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数学(理科)制定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中数学学科(理科)部分的依据,是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方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2011 年版)(以下简称考试大纲)以及安徽省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实际。制定考试说明既要有利于数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

2、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的要求,符合安徽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情况,又要有利于推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考试说明对安徽省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学科(理科)的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和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进行了诠释,并选编了题型示例,以帮助教师和考生进一步了解考试的性质、内容和要求。 I.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II.考试内容和要求一、 考核目标与要求(一

3、) 知识要求知识是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系列 2 和系列 4 中 4-4 和4-5 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

4、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二) 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空间想像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像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

5、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空间想像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像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像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像能力高层次的标志.2、抽象概 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一观点或作出某项结论.

6、抽象概括能力就是从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3、推理论证能力: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论证是由已有的正确的前提到被论证的结论正确的一连串的推理过程.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中学数学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来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初步的推理能力.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

7、、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

8、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

9、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三) 个性品质要求 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四) 几点说明 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

10、卷的框架结构.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2、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迁移并广泛应用于相关学科和社会生活中。因此,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3、对数学能力的

11、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 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 对能力的考查要全面考查能力,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要切合学生实际。对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是考查的重点,强调其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的互相转化上;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主要是算法和推理的考查,考查以代数运算为主;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运用概率

12、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对应用意识的考查主要采用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要把握好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要结合安徽省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使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更加符合考生的水平,引导考生自觉地置身于现实社会的大环境中,关心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促使考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5、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也要有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以及研究

13、型、探索型、开放型等类型的试题.6、 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现实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实现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要求.二、考试范围与要求(一)集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3.集合的基本运算(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

14、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两个简单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二)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1.函数(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3)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4)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含义。(5)会运用函数的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2指数函数(1)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15、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4)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3对数函数(1)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2)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3)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4)了解指数函数 ( ,且 )与对数函数 (a0,且 a 1)互为反函数。4幂函数(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2)结合函数 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5函数与方程(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

16、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与根的个数。(2)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1)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知道 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 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2)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三)立体几何初步1.空间几何体(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 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法画

17、出它们的直观图。(3)会用 平 行 投 影 与 中 心 投 影 两 种 方 法 画 出 简 单 空 间 图 形 的 三 视 图 与 直 观 图 ,了 解 空 间 图 形 的 不 同 表 示 形 式。(4)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5)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同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此平面内。公理 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18、。公理 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2)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 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定理 1、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定理 2、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定理 3、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定理 4、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两个平面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

19、并能够证明:定理 1、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定理 2、两个平面平行,则任意一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交线相互平行。定理 3、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定理 4、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3)能运用定理、公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四)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直线与方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3)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4)掌握确定直线位置

20、关系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5)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6)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圆与方程(1)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2)能根据给定直线和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 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4)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3空间直角坐标系(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2)会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五)算法初步1.算法的

21、含义、程序框图(1)了解算法的含义和算法的思想。(2)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2基本算法语句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輸入语句、輸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六)统计1随机抽样(1)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2用样本估计总体(1)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2)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平均数和标 准差。知道平均数与标准差是样本数据基本的数字特征。(3)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

22、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4)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变量的相关性(1)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并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2)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不要求记忆)。(七)概率1事件与概率(1)了解随 机 事 件 发 生 的 不 确 定 性 和 频 率 的 稳 定 性 , 了 解 概 率 的 意 义 以 及 频率 与 概 率 的 区别。(2)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2古典概型(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23、2)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八)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1任意角、弧度(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的概念。(2)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2三角函数(1)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2)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 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画出 的图像,了解三角 函数的周期性。(3)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0,2 上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图像与 x 轴的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 内的单调性。(4)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5)了解函数 的物理意义;能画出函

24、数 的图像。了解参数 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6)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了解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九)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2)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3)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2.向量的线性运算 (1)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理解其几何意义。(2)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3)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3平面向量的 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1)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2)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3)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

25、运算。(4)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1)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2)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3)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4)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5向量的应用(1)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2)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 问题。(十)三角恒等变换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1)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3)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

26、、正切公式和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 /P 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不要求记忆)。(十一)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应用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十二)数列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特殊函数。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1)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2)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

27、项公式与前 项和公式。(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4)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十三)不等式1.不等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一元二次不等式(1)会从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2)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 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二元 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

28、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3)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基本不等式: (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十四)常用逻辑用语1、命题及其关系(1)理解命题的概念。(2)了解“若 p,则 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含义。2、简单逻辑联结词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 ”的含义。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理解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意义。(2)能正确地对含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十五)圆锥曲线与方程1、圆锥曲线

29、(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掌握椭 圆 、 抛 物 线 的 定 义 、 几 何 图 形 、 标 准 方 程 和 简 单 的 几 何 性 质 。(3)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其简单的几何性质。(4) 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5)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2、曲线与方程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十六)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1)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2)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用

30、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和垂直。2、空间向量的应用(1) 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其平面的法向量。(2) 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直线和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平行关系。(3) 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4) 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计算问题,了解空间向量方法在研究立体几何问题中的作用。(十七)导数及其应用1、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1)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2)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2、导数的运算(1)能根据导数的定义求函数 y=C(C 为常数),y=x, ,y=x 2,y=x3 ,的导数。(2)能利用以下给出的基本

31、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能求简单的符合函数(仅限于形如 的复合函数)的导数。常见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C 为常数) ( )( )( ) 常用的导数运算法则法则 1:法则 2:法则 3: 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2)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会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会用导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5、定积

32、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1) 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了解定积分的基本思想,了解定积分的概念。(2) 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十八)推理与证明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2)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演绎推理。(3)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联系和差异。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2)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3)数学归纳法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

33、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十九)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引入1、复数的概念(1)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2)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2、复数的四则运算能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二十)计数原理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会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排列与组合(1)理解排列的概念。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理解组合的概念。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组合数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

34、问题。3、二项式定理(1)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2)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式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二十一)概率与统计1、概率 (1)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了解分布列队于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2)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理解 n 次独立重复试验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的概念,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利用实际问题的直方图,了解方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2、统计案例了解下列一些常见的统计方法:(1)独立性检验了解独立检验(只要求 2

35、*2 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初步应用。(2)回归分析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的应用。(二十二)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 坐标系(1)理解坐标系的作用。(2)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3)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表示点的位置,理解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的区别,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4)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如过极点的直线、过极点或圆心在极点的圆)的方程。通过比较这些图形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理解用方程表示平面图形时选择适当坐标系的意义。2、参数方程(1)了解参数方程,了解参数的意义。(2)能选择适当的参数写

36、出直线、圆和椭圆曲线的参数方程。(二十三)不等式选讲1、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并能利用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证明以下不等式:(1)(2)2、会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以下类型的不等式:3、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III.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全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全卷分为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第 I 卷为选择题,第 II 卷为非选择题,全部为必考内容。整卷共 20-22 题,含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四选一型的单选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或

37、推理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三种题型分数的百分比约为:选择题和填空题共 50%左右,解答题 50%左右。试卷应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数学各部分知识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使得考查各部分内容基本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对考生的要求,考查选修系列 2 和选修系列 4 的内容约占 35%。试题应用合理的能力层次结构(试卷对能力要求的层次和占分比例),使得对能力要求的层次和占分比例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对考生的要求。试题按相对难度即得分率( )分为容易题(P 为 0.7 以上)、中等难度题(P 为 0.4-0.7)、难题(P 为 0.4 以下)。试卷应设计合理的

38、难易结构(包括各题型的难度结构)。应发挥各种题型的区分选拔功能,每种题型原则上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以有利于考生稳定应考情绪,正常发挥考试水平。试卷以中等难度题为主,总体难度要适当。IV.题型示例(理科)为了更好地理解考试内容和要求,特编制下列题型示例(题型示例由近年高考试题组成)供参考,所列样题力求体现试题的各种题型及难度,它与考试时试题的题序安排、考查内容、难度没有对应关系。示例 略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理科综合(化学部分)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编I.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

39、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II.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 笔试、闭卷(二)考试时间150 分钟(三)科目分值试卷满分 300 分。其中物理 110 分、化学 100 分、生物 90 分。各学科试题原则上不跨学科综合,只涉及本学科内容。(四)试卷结构试卷分第第 I 卷和第 II 卷。第 I 卷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单项选择题组成,共 20 题,每题 6分,合计 120 分。其中物理 7 题、化学 7 题、生物 6 题。第 II 卷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非选择题组成,

40、合计 180 分。(五)组卷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III.考试内容与题型示例化 学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 (以下简称考试大纲 ) ,结合安徽省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实际,制定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 (以下简称考试说明 )的化学科部分。一、 考核目标与要求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

41、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考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3)能够 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

42、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 、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

43、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了解:对化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 ,还能“ 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二、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化学科学素养的要求和化学学科的特点,依据考试大纲 ,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结合安徽省普通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确定化学学科的考试范围和要求如下。考

44、试范围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考试内容包括必修模块“化学 1”、 “化学 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 (对应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必考内容”部分)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包括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和“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部分内容,约占 15%。第一部分 (一)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

45、标志。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 思想的重要性。(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

46、、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7)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 、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8)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3溶液(1)了解溶液的含义。(2)了解溶解度、饱 和溶液的概念。(3)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4)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4)了解胶体是

47、一种常见的分散系。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3)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4)以第 3 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5)以 IA 和 VIIA 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6)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7)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5化学反应与能量(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掌握氧化还原

48、反应的有关知识(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物质的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强弱比较等)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5)了解能源是人 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6)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7)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

49、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7电解质溶液(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4)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5)了解溶液 pH 的定义。能进行 pH 的简单计算。(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弱酸弱碱盐的水解不作要求) 、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 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7)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8)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不要求计算)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