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口容量预测.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7451814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容量预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口容量预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口容量预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口容量预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口容量预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成都合理人口容量及规模调控研究(3)四、合理人口容量测算目前,国内外对人口容量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重点进行了研究,创建了多种测算方法。课题组结合成都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各系统的特征,选取经济、人口经济弹性、产业结构、土地资源、水资源、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项指标,采用单因子分析法、因子综合分析法对成都未来的合理人口容量进行了测算。(一)方法一:单因子分析法选取经济、经济弹性系数、产业结构、土地资源、能源、水资源,分别测算出各因子约束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综合比较这些因素对人口容量的约束,我们按照“木桶原理”,取各因素制约条件下的最小人口容量作为最终结果,得出全市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

2、见表 7)(1)如经济增长按高方案,全市到 2010 年,合理人口容量为 1242 万人,2015 年为 1272 万人,2020 年为 1175 万人。(2)如经济增长按低方案,全市到 2010 年人口承载力为1218 万人,2015 年为 1185 人,2030 年则为 1127 万人。(二)方法二:因子综合分析法因子综合分析(factor analysis)是多元统计中的一种降维技术。它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并用主要变量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课题组选取 GDP、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科研经费支出、基本建设投资六个变量为基础,建立模型对全市合理人

3、口容量进行测算。表 7 成都人口容量测度表(万人)2010 年 2015 年 2020 年限制因素 高方案低方案高方案低方案高方案低方案经济总量限制 1354 1243 1417 1185 1480 1127E=5 1242 1218 1371 1319 1514 1428人口经济弹性限制E=8 1180 1256 1225 1261 1336 1288产业结构 1348 1322 1468 1408 1512 1432水资源 2122 2200 1488 1626 1175 1260土地资源 1274 1272 1485综合 1242 1218 1272 1185 1175 1127注:20

4、15 年,经济总量限制下的人口容量是 2010 年与2020 年人口容量的中间值;综合结果的人口容量是在人口经济弹性限制等于 5的情况下,取要素约束的最低值。从表 8 中可以看出,到 2010 年,全市合理人口规模为1139 万人,2015 年年为 1206 万人,2020 年为 1274 万人。表 8 因子综合分析法测算结果年份 因子得分 人口数(万人)2010 年 3.119677 11392015 年 4.721654 12062020 年 6.336303 1274(三)综合测算结果表 9 成都市合理人口容量变化测算(万人)2010 年 2015 年 2020 年高方案 低方 案 高方

5、 案 低方 案 高方 案 低方案方法一 1242 1218 1272 1185 1175 1127方法二 1139 1206 1274对成都合理人口容量的预测,我们从方法上进行比较和选择:首先,单因子分析法和因子综合分析法侧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差。方法一是按照单因子在预定目标下,分析各主要因素变化对全市合理人口容量大小的影响,按照“短边效应”原则,所得出的结论能够反映出各因子对合理人口容量约束的“瓶颈效应”。而方法二是按照当前人口与社会、经济、自然三种系统运行模式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综合结果,所得到的结果更为全面。其次,在不同的阶段,对全市合理人口容量大小形成制约的主要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近期来看,

6、成都合理人口容量大小主要受制于社会系统的制约,而从长远来看,则主要受制于自然系统的约束。再次,无论是哪种方案,所得出的合理人口容量均小于人口规模,也就是说,全市将面临人口压力过大的问题,如何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将是成都发展将面临的挑战。五、合理人口容量与人口发展的问题剖析将全市人口增长预测和合理人口容量的测算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成都合理人口容量一直都小于人口规模,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性,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一)城市资源承载力与人口增长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市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

7、成都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压力,城市资源承载力与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已呈现出不协调的迹象。1. 资源约束之一水资源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 3000m3,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30%。而且在水资源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必然存在此消彼涨的关系,水资源将会给全市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的扩张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再加上水资源分布的时空不均衡性以及用水的低效性使得水资源更为紧缺。2. 资源约束之二土地资源全市人均耕地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人均耕地警戒线,人口急剧增加使耕地资源与建筑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再加上严格的土地政策将使城市规模扩张受到极大的约束。3. 资源约束之三生态资源全市人均生态

8、足迹需求为 1.325133hm2/人,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仅为 0.31975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为 1.005758 hm2/人。可见,当前全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是通过消耗自然资本存量来弥补生态承载力的不足,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二)城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与人口增长问题1. 经济发展与就业岗位的增长问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发展的内在要求,就业岗位将是制约城市合理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处理好技术进步、资本投入与劳动力就业之间的关系。2. 市场效率与社会公正问题社会公正与和谐是合理人口容量的标准之一,而市场效率与社会公正、城市扩张与失地农民、外来人

9、口的社会融入等社会问题、困难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将是构建和谐成都中需逾越的障碍。这些问题的妥善处理,关系到整个城市社会的稳定,是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制约因素。(三)区域人口容量与区域人口分布的不协调问题各因素对区域合理人口容量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市区,环境对人口容量的限制较大,而在郊区,经济条件则对人口容量具有较大的约束。在未来的发展中,成都还将面临区域人口容量与区域人口分布的不均衡问题。1. “外疏内密”人口不均衡分布特征将继续延续以市区为核心的“外疏内密”人口圈层分布特征非常明显。这种同心圆城市空间结构会导致城市功能分工不足,不利于城市经济的高效运行,抑制了新区的发展和城市容量的

10、提升,同时市中心人口过密、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城市病也将随之而加重。2. 区域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将加剧问题严重程度人口的不合理分布,使得城市各区域人口承载压力分布不均,城市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运用,实质上限制了合理人口容量的规模。从全市产业结构现状特点来看,缺乏错位发展,经济功能分工不明显,城镇间存在产业结构雷同的问题。(四)城市管理水平与适度人口增长问题城市管理的优劣对城市健康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影响城市合理人口容量大小的重要方面。城市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等等,都会影响到人口容量的大小。在未来的发展阶段中,城市管理还需要应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城市建设规模与人口增量的一致性问题

11、城市建设规模小于城市人口的增量,则会导致城市交通、住房、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如城市建设规模过于超前于城市人口的增量,又会导致投资效率低下,土地资源浪费。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保持城市建设规模和人口增量的协调,将是成都城市管理中的难点之一。2. 外来人口的管理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外来人口将是成都人口增加的主要来源,它对于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外来人口的增加,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合理调控和疏导外来人口的流动,将是全市必须面临的问题之一。3. 人口安全危机管理能力问题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中,政府的组织管理模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安全意识等都直接影响到城市安

12、全。随着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对全市城市人口安全危机管理能力也形成了一大挑战。六、人口发展战略与人口规模调控政策在未来的发展中,全市人口规模与合理人口容量之间不再存在一定的问题,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还面临多方面的问题。因此,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来看待成都人口问题,制定合理的人口发展战略和人口规模调控政策,以促进人口规模和合理人口容量的协调。(一)人口发展战略转变1. 必须充分认识到城市人口总量增长的必然性城市形态将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交通通讯条件和产业组织形式的变化而变化,现代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城市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人口和社会经济资源向城市集中,经济发展将在更大

13、程度上依赖于城市的发展。必须认识到城市人口增长的必然性,制定合理的人口发展战略和人口政策,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 注重城市合理人口容量的提升现代城市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城市容量的大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化使得城市人口容量成为一个弹性的发展变量,其承载条件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为此,要用发展的眼光研究成都人口问题,加强城市规划,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合理人口容量。3.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协调首先,统筹城乡资源配置,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带动乡村的发展,提升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从而促进全市人

14、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其次,要促进城市体系的合理化,充分利用各级城镇人口承载力。针对主城区、卫星城、郊区县市三个地域发展的不平衡,要加强对城市边缘区、卫星城市组团的科学规划,以规划统揽全市的城镇体系建设,通过城镇体系的合理化,提高城镇人口综合承载力。(二)人口规模调控思路未来成都人口干预政策,应该是在顺应人口快速增长的基本背景下,对人口增长进行有效的引导,提高城市人口的承载力和竞争力,在人口管理方面,必须将传统的人口总量控制战略转变为提高城市的经济容量与环境容量,从而增加全市的人口容量。1. 继续加强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成都人口已进入“低生育、低死亡”的现代型人口再生产时期,人口

15、自然增长率已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这对于缓解全市的人口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目前情况来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多生、超生的潜在威胁因素依然存在,在未来的发展阶段,全市必须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减缓城市人口数量与合理人口容量之间的矛盾。针对全市流动人口日益活跃的特点,要加快推进属地化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的步伐,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2. 优化经济要素的空间布局,引导人口空间的合理分布经济的高度密集是人口高度集中的根本原因,通过调整经济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引导人口形成合理的空间分布应是有效手段。近年来,全市一直在进行产业布局的调整,在中心城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将城区的工

16、业迁往郊区。在进行经济要素空间布局调整的同时,还应建立相应激励机制,使人口结构在经济布局调控的同时,实现空间分布的合理化。3. 分散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引导功能服务人口流向郊区加快市级行政管理中心的外迁的步伐,将中心城市的一些功能迁往郊区,不仅可使相应的就业人口迁出中心城区,而且还可引导功能服务人口流向郊区,从而达到缓解中心城区人口压力。同时要降低远郊区县生活成本,提高远郊区县生活便利程度,增强郊区的居住功能。建议政府从城市长远发展利益出发,重视远郊区(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和具有现代城市文化特色的人文环境建设,增强郊区的综合吸引力。4. 规范外来人口管理制度,促进外来人口流动的

17、有序化及时调整外来人口管理思路,从以控制规模为主向以规范外来人口管理制度、提高外来人口服务水平为主转变。改变对外来人口以防范为主导的管理方式,通过细化外来人口管理各环节的有关制度规定(例如出租房屋的规定、就业技能的规定等),提高外来人口的服务水平(例如子女入学服务、发布就业供需信息服务等),使外来人口的工作、生活更加有序化,以此减少相应的社会问题,达到缓解外来人口压力的目的。5. 加强人口生存支撑条件建设,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增加对城市资源环境的投入力度,加强人口生存支撑条件建设,对于城市合理人口容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首先,在内部建设方面,要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城市的环境承载力。环境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一种对自然供给能力和净化能力缺口的补充,随着各类环境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增加,接纳人口的能力会相应增强。其次,加强外部交流,增强城市资源环境的供给能力。在城市自身资源环境缺乏的情况下,成都需要加强与城市外部的资源环境交流,以优化城市的人口生存支撑条件。来自成都经济信息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