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第 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明确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运用相关的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过程与方法 运用教材中三幅表提供的相关数据,结合“世界人口密度”图,分析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 结合自身生活体验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综合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对地理事物分析、探索的兴趣和热情,养成积极主动,合作学习的习惯。教材分析 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是本节学习的重点,教材在情景设置中首先说明 “环境人口容量”和“
2、人口合理容量” ,实际上就是“地球上最多能够供养多少人”以及“供养多少人合适”的问题。提出问题 环境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它是一个确定值吗?讨论这个问题有什么价值?点名了本节学习要解决的问题。教材首先用大量篇幅讲述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以及世界和我国人口的分布,通过搞清楚人口分布的大势及成因,为更好地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作一铺垫。本课时讲述了两个问题一、 “世界人口分布” 。教材首先以图解的形式分析说明了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其次以活动的形式,利用三组图表呈现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 二、 “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教材从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文化因素三层面
3、详细地阐述,对第一节和第二节内容也起到了总结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2) 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难点 (1) 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课前准备 教师: 搜集世界人口分布及中国人口分布的相关资料和图片;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学生: 依据学案预习本节的教材知识,找出疑点,搜集与人口分布相关的资料。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人口分布图片及相关资料 ,让学生观察,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适当解说 1999 年 10月 12日“地球村”第 60 亿位居民诞生,预计到 203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 80亿,有人惊呼,人类目前进入“人口爆炸时代” 。那么地球上最多能够供养多少人
4、?供养多少人合适?世界人口分布如何?进而导入新课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板书)板书 一 世界人口分布学生思考 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及联系。学生运用初中学过的知识并结合图 131,思考然后回答。学生回答 略教师强调 人口的密度相同的不同地区,人口分布格局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人口分布的状况,而且要分析人口分布格局。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全班分为三组,分别从纬度、海陆、地形三个角度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提醒学生,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相关 图表学会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并联系实际分析、讨论总结。2 分钟后,分别找学生单独回答。学生总结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
5、的近海平原地带。读图分析 多媒体展示“世界人口密度图”学生读图观察,然后单独回答 1、 世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方?2、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的地方?学生回答 略学生讨论 东亚、南亚、西欧、 、美国东北部人口密集的原因?讨论并回答 学案“主干知识”表格。学生回答 略问题探究 为什么 40?S以南地区人口特别稀疏?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课堂反馈 学案 综合题 14题,学生单独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情况,及时补充或订正。承转 人类总是选择最适于生存与发展的地区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影响着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的移动,使人口分布不断变化。板书 二 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问题探究 1、
6、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有那些?3、 热带地区那些地方人口最稠密?在拉丁美洲,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区,为什么?提供相关资料 (1) 、五带图、世界降水量分布图、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叠加图(2) 、中国西北部人口分布图(3) 、东北三省人口密度与黑土分布的关系图。(4) 、胜利油田对山东东营人口分布的影响。学生读教材的相关内容,结合提供的相关资料,同时联系实际,进行讨论总结,教师巡回指导,释疑解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总结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4 分钟后,学生单独回答。学生回答 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热带地区由于气候湿热,人口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地区而在高原
7、和山区。如: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由于湿热人口稀少。教师强调 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人类的工农业生产多集中在气温适宜,降水适度,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少;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学生活动 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有那些?举例说明。学生回答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及文化教育状况等。 教师强调 社会经济因素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读图分析 多媒体展示“两次世界大战世界政治地图的变化”图,并提供相关的资料,学生讨论、分析,举例回答政治文化因素对人口分布多少的影响。
8、让学生理解政治文化因素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知识运用 展示“临沂市人口分布图” 、 “临沂市地形图” 、“临沂市降水分布图”等,运用本节所学的知识,联系实际,分析影响临沂市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分析。课堂反馈 学案 第 15题师生共同总结 通过本节的探究,学会运用从提供的相关资料中分析总结人口分布的基本规律: 世界人口的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带;联系实际的例子理解掌握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其中主导因素是社会经济条件。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中的其他习题并预习第二课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第 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明确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二概
9、念的区别;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学会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阅读分析地图、概念辩析等学习活动,培养搜集、整理地理信息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学习过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丰富学习地理的过程体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了解我国的国情、国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观、环境观。教材分析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是本节学习的重点,通过世界和我国人口的分布及成因,为更好的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作一铺垫。“我国的人口分布”主要介绍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教材以插图的形式给出了最近两次人口普查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人口增长的差异,说明人
10、口分布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谋求人口合理容量”主要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影响因素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双重性.最后教材选择热点话题“三峡移民”这一具体实例设置活动,有助于学生深入分析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难点:阅读分析地图、辩析概念。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我国第四次、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有关资料,有关“三峡移民方案”的资料。学生:依据学案,预习本课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复习旧知 提问: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2、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成因?承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以及世界人口
11、分布的特点,那么我国的人口分布有何特点?三、我国的人口分布引导学生阅读知识窗,对照图 1-3-6“中国人口分布” ,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学生回答:东多西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多高山、高原少;经济发达地区多经济落后地区少。教师强调并提问在这些特点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东多西少,为什么东多西少?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引导学生阅读图 1-3-7和 1-3-8,从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讨论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人口密度的差异及其变化。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引导学生讨论从自然、经济和社会角度,说说 2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学生发言。教师强调:一是自然环境优越。地势低缓、气候温暖
12、湿润、河网密布、沿海交通方便,利于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二是经济实力雄厚。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我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和科技集中地,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人口迁入;三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大大剌激了人口的迁入。过渡伴随着人口的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那么,我们的地球能承受人口的持续增长吗?地球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口?下面我们通过学习 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来寻找答案。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教师展示、学生明确以下概念:环境人口容量: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它资源、知识、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13、。合理人口容量:是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学生讨论、二者的区别?学生回答。教师强调: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如超过这个警戒值,易造成环境生态破坏;而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课堂练习学案第 17页,第 6、7、8 题。提问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的?学生回答。教师展示图表总结: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资源丰富程度正相关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经济越发达,环境
14、人口容量越大;经济越落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地区开放程度正相关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越封闭,环境人口容量越小生活消费水平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课堂练习 辨析:1、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一定很小。2、环境人口容量的数量是一成不变的,因为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总结。承转刚才的问题说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那么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没法确定吗?展示以下图表,师生共同
15、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两个特性:引导学生阅读知识窗,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学生讨论为什么我国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根据我国的国情,为使我国不突破 16亿的环境人口容量、谋求合理的人口容量,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课堂练习学案第 17页,第 9、10 题,第 18页,14 题知识运用运用环境人口容量的有关知识,分析活动案例“三峡移民”的三种方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综合分析第三种方案比较科学。第一种方案将导致当地人口压力增大,造成山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第二种方案会给迁入地带来巨大经济负担。第三种方案则既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又可以缓解迁入地的经济负担。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内容研究环境人口容量可以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环境与人口的关系,有利于人们了解各种环境问题,促使人类自觉地保持与自然环境的良性平衡关系。布置作业完成学案中的其他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