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黄河颂课案.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7446219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颂课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黄河颂课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黄河颂课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黄河颂课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黄河颂 光未然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过程和方法目标 利用 CAI 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二、设计思路: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

2、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本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总的来说,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三:教学设想(一)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二)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

3、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资源与教具:CAI 辅助教学四、教学准备:教师:搜集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通过其他途径了解抗日战争时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 1播放音乐保卫黄河 ,师生欣赏2导入:师问生答:谁能知道这是什么歌曲?为什么要保卫黄河?(学生根据所知回答,教师引导,关键要引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师:是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

4、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黄河,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河! 3CAI 出示:黄河奔腾不息的动画。 (学生欣赏)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 1938 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5、CAI 出示:黄河颂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4欣赏诗朗诵黄河颂 ,感受激情 (二)熟悉课文,整体感知1熟悉、积累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巅(dan) 气魄(p) 狂澜(l n) 澎(P ng )湃 屏(png)障 哺(b )育 倾泻(xi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猛烈的气势。宛转:辗转,经过许多地方。哺育:比喻培养。九曲(q)连环:本 意 指 黄 河 的 地 理 、 自 然 特 征 现 在 是 形 容 很 曲 折 、 复 杂 的 情 况 , 也 可以 形

6、 容 河 流 弯 曲 。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2了解作者、作品:黄河颂是著名的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部,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9 年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 黄河船夫曲 、 黄河颂 、 黄河之水天上来 、 黄河对口曲 、黄水谣 、 黄河怨 、 保卫黄河 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交织,歌唱苦难与抗战,刻画黄河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画面。3生齐读,吟咏成诵,感受诗歌的无穷魅力。 4整体感知诗歌提问思考: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生答:对黄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师析:文章从

7、结构上共分两大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1)序曲 赞美黄河伟大坚强 师问: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生答:拟人。师自问答: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生答: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师问: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生答:望。师问: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生答: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

8、曲连环、劈成等。板书:描绘黄河形象、气势(2)主体:颂黄河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明确: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A、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B 、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C 、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板书:歌颂黄河巨大贡献问:作者从外在形

9、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生答:伟大坚强(3)尾声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明确:伟大坚强的精神师: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板书:尾声 学习黄河精神总体结构可分为:CAI: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尾声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三)问题研究,理解主题1、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明确:不是。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2、在我们心中, “祖国”不是一

10、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民族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请再次感受课文,谈谈文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切的爱?同时用你的朗读把这种爱表达出来?(例:“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的诗风格与之不同,显得委婉含蓄如:我们以前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 、郭沫若的静夜 )(四)总结课文,强化主题刚才我们通过对课文的探讨,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 ,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展

11、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尾声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颂黄河部分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三次,那就是“啊!黄河!” ,是从三个方面来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摇篮、屏障、臂膀。 (五)结束语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今天的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伟大和坚强。然而近年来,黄河屡次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这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恶果,是不肖的炎黄子孙的“杰作” 。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愈而愈形严重,黄河怎能不频繁泛滥?(六) 、 作业:请同学们下课后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来保护我们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最后全体起立,用我们的激情,用我们的爱,歌颂黄河,歌唱祖国,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配乐黄河颂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