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考.doc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7429453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甘肃省藏族计算机教育现状调查1 概况 甘肃藏族地区主要指甘南藏族自治州,下辖夏河县、迭部县、碌曲县、玛曲县、舟曲县、卓尼县和合作市,全州土地面积38141 平方公里,总人口 673521 万人,少数民族人口 390668 人;天祝藏族自治县,土地面积 7149 平方公里,总人口 213629 人,少数民族人口 81286 人;及兰州市部分地区。甘肃省各级政府和学校对建设十分重视,把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采取了各种措施,多方积极努力,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设备,加快本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推动农牧村中小学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

2、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取了突破性进展,先后组织实施了“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 、 “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项目” 、 “甘肃省二期义教信息技术教育项目” 、 “多媒体教学项目” 、 “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 、“中欧甘肃基础教育基础项目”等多个项目。 甘肃藏族地区位于我国五大藏族地区的中心腹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对整个藏族地区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藏文是我国第一个具有国际编码标准的少数民族文字,藏文信息技术为藏文信息处理和交换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从 1984 年开始,西北民族大学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先后投资 500 余万元,成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同元公

3、司,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藏文视窗平台为核心技术的多功能系列组合软件。该软件包括藏文操作系统、藏汉双语信息处理系统、藏文视窗系统、藏文字处理软件、藏文网站、藏文工具软件与通用软件等。同元藏文信息技术主要用于为藏族地区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平台的软件支持,包括藏文字处理、用高级语言编写藏文应用程序、藏汉双语电子政务、藏汉英三语教学课件、制作藏文网页、藏文多媒体软件、藏文视频节目等。受到了广大藏族群众的欢迎。目前已在甘肃、西藏、青海、四川、云南、北京等 6 省(区、市)推广使用了 2000 多套,并建立了 13 个“藏文信息技术示范基地” 。 2 甘肃省藏族大学计算机教育现状 2.1 从藏族软件

4、业的历史看甘肃藏族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藏族软件业朝着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注重课程教育的综合性,强调应用性,逐步从操作系统转向更为实际的应用程序,其发展趋势如表 1 所示。重点建立在藏文操作系统平台之上的面向用户的应用软件,它们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将决定软件的价值,未来的软件服务,将更加与藏族实际问题相结合,藏文信息化专业就是专门为此开设的,学习者既要掌握藏文领域的一定知识,又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用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于洪志、王维兰、祁坤钰、戴玉刚等组成的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与同元公司团队的不懈努力下,藏汉信息技术研究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成果数十项,其中“藏汉双语信息处理系

5、统”获1999 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藏文视窗平台、字处理软件和藏文网站”获 2001 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藏文网站,该网站的建立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同时,考虑到软件开发的开放性,设置了多门前沿性的课程,跟踪最新前沿技术,适应软件业发展的需要,从以前的多文种信息处理发展到图像处理、语音处理、视频处理等各个领域。对藏文字联机手写识别的研究,对藏语语音分析、合成与识别的研究,对藏族唐卡图像、敦煌壁画的研究,对藏族视频会议的研究等等,涉及到甘肃藏族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 表 1 西北民族大学计算机教育调查表 2.2 加快藏族高等教育信息化

6、进程是实现藏族高等教育飞跃式发展的关键 藏族高校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速度和效率,而且对推动藏族地区各生产领域的信息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藏族高校是未来信息社会的人才与文化的孵化器,在网络化环境下成长出来的一批批大学生群体,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必然会努力在全社会推行信息化,藏族高校信息化程度越高,对全社会的信息化的作用就越大。藏族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优先发展,可以利用其科研力量集中技术设备优良的优势,在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中发挥出它对整个社会信息化的推动作用。 教育部面向 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全面振兴教育事业的重大工程之一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

7、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原有远程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以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符合世界科技教育发展的潮流,是在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要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加大建设力度。这在藏族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表 2表 4 所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藏族高等计算机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无论是受教育人数,软、硬件及资源库建设及其资金来源,还是教师、学生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情况,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其计算机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也看到,目前的投资是远不能满足正常计算机教育需要,还需要更大的投入与培训。 藏族高等教育是面向藏族地区服务藏族

8、经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阵地,在实现我国藏族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迎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方面, 藏族高等教育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如何通过现有藏族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改变藏族地区低质量的人口素质现状,实现藏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是当前藏族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藏族高等教育的传统运作方式不可能培养出现代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队伍,只有藏族高等教育自身完成现代化的转变,实现教育的信息化,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承担时代赋予的重任。 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藏族高校中的广泛运用,为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最优化教学创造了条件。信息技术媒体以其电子

9、化和形声化的特点,为学生直接展示各种事物的现象与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感知水平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智能的培养,教学手段和育人方式的信息化可以极大地增进教学效率,提高教学速度,节约教学时间,增加教学容量,加快藏族人才培养的步伐。 3 甘肃省藏族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现状 3.1 总体概况 近年来,藏族中小学通过国家援藏资金和省、州拨款,县、校自筹等多种形式,积极筹措资金,全州教育信息建设累计投资达 600 多万元,有 227 所中小学被列为“二期义教信息技术教育项目”学校,237 所中小学被列为“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 ,设备己全部安装到位,投入使用;80 多所中小

10、学建立了电教室,甘南州教育主干网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实现链接,合作地区在 2005 年年底实现“校校通” ,并逐步向各县延伸。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建设等虽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较大缺口。到目前为止,全州仅有 3 座教育电视传播站,两个校园网,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十分缓慢,教育信息资源不畅通,严重影响全州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开展;只有 37 所中小学配备了计算机教室,且全部集中在城镇学校,仅占全州学校总数的 4;计算机人机比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 2661,311,16,而据统计结果,截至 2004 年底,甘肃省全省中小学校共有计算机 13. 43 万台,小学、初中

11、和高中的生机比已经达到 55.931,39.7l 和 11.351,而且部分学校还在使用若干年前从别的单位淘汰下来的旧计算机,计算机配备和应用水平较低;有 485 所学校有光盘播放系统,占学校总数的 68%,313 所学校有卫星收视系统,占学校总数的 44%。随着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开展,学校都不同程序的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教学软件,但以传统的幻灯、投影机、VCD/DVD 碟片居多,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利用、积累和计算机网络教学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调查显示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对幻灯机、投影机、VCD/DVD 播放机、录音机、录像机等传统媒体的使用率较高,教学方式仍然处于传统教学状态,计算机、网络在教

12、学中也开始逐渐进入课堂,但整体应用水平相当低。 可见,藏族中小学的计算机生机比与全省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使占全州学校总数的 90%以上,占学生总数 70%左右的广大农牧村中小学和寄宿制学校无计算机教室,无法开设计算机课,根本不能满足学校教学的需要,使广大农牧村中小学生不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造成接受教育信息闭塞,学习方法落后,严重影响着藏族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2 藏族中学计算机教育现状 藏族中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是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支持下起步的。自 1984 年 9 月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藏族中学计算机教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如表 5表 6 所示。此后,藏族中学计算

13、机教育的发展逐渐从依靠拨款、救济等形式向自我造血方向发展,从软件、课件引进的方式向自我制作、开发的方向发展。 3.3 藏族小学计算机教育现状 藏族小学教育是双语教育,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对提高其教学质量与容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确保藏族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从教育平台硬件设施、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 三种模式”的应用效益等方面制订出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适合甘肃省农村小学教育平台的评价体系。从表 7 可以看出,远程教育和多媒体课件应用都取得了相当的进展。 4 甘肃省藏族计算机教育分析与展望 4.1 制约藏族计算机教

14、育的因素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策略之一,而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信息技术素养是编者按:“微软学者奖学金”的竞争以其“各高校没有保底名额,评审严格”而显得异常激烈,然而在这样的高手较量中,也饱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在采访周志华教授之前,我们只知道他是首届“微软学者奖学金”的获得者,是一位在学术上颇有建树的青年科学家,从破格被提拔为副教授,到 29 岁成为最年轻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及 32 岁就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他的四位博士研究生也先后获得“微软学者奖” (2004 年“微软学者奖学金”获

15、得者张敏灵、2005 年“微软学者奖学金”获得者黎铭、2007 年“微软学者奖学金”获得者刘胥影、俞扬) 。如果说一门出了五位“微软学者”体现了南京大学雄厚的学术底蕴和高超的育人水平,那么更具传奇色彩的是,周志华教授的太太、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姜远老师也曾在 2002年获得“微软学者奖学金” 。串联起这些精彩的故事,我们终于明白周教授提到的“我与微软学者奖学金是颇有渊源的”的深意,在这里我们也想通过这篇访问与大家分享这个把他们师生、夫妇情牵在一起的“微软学者奖学金” ,来深刻体会这份历久弥新的不解之缘。 计算机教育:周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计算机教育杂志的采访!我们知道,微软亚洲研究

16、院于 1999 年设立了“微软学者奖学金” ,用于鼓励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很有研究潜力的博士生,为他们搭建平台,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您作为第一届“微软学者奖学金”获得者,能否回忆一下自己获得这个奖项的经历?周志华:我记得申报这个奖是在 1999 年上半年,当时我在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念博士一年级。微软亚洲研究院那时的名字是“微软中国研究院” 。虽然初到中国,但微软中国研究院已经开始与国内高校合作。 “微软学者奖学金”是微软中国研究院的一个重点项目,他们向全国计算机和相关学科实力比较强的若干所高校和研究所发出了邀请,请这些院所推荐最优秀的博士生来参选,打算最终评选出 10 名“微软学者” 。 南京大学计

17、算机学科的实力在国内一直居于前列,而微软在计算机界又很有影响力,因此系里对这个奖项很重视。当时所有在读的博士生及硕博连读的学生都可以参选,因此竞争很激烈。系里先进行了选拔,最后把我推荐出来。我记得当时感觉压力很大,主要是觉得不能让学校失望。各校推荐出来的候选人一起汇聚到北京面试。第一天,主办方热情周到地安排我们住进翠宫饭店,第二天就是整整一天的面试。当时是第一次评这个奖,因此研究院非常重视,派出了豪华的面试团队,包括张亚勤博士、沈向洋博士、张宏江博士、郭百宁博士、王坚博士、黄昌宁教授等。每一位候选人都要和面试官一对一交流。我们一个个分别走进他们的办公室去和他们谈。面试的内容五花八门,有的询问学

18、生的研究方法、研究经验,有的直接出题目给学生做。中午微软研究院安排我们和研究院高层一起吃饭,这顿饭吃得也不轻松,后来才知道这是 lunch interview。几个星期后发榜, 11 位候选人成为首届“微软学者奖”得主,很荣幸我榜上有名。 计算机教育:任何人获得奖励后都会感到欣喜和感动,您当时获奖后有何感想? 周志华:去北京面试时挺兴奋和激动的,回来后得知自己当选的消息,反倒比较平静,可能是心态趋于平和的缘故。不过,得知自己有幸入选,感觉还不错。 计算机教育:您获奖时对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有何计划和打算,这些计划是否一一实现? 周志华:博士生其实“学习”的成分不多,主要是做研究。如果要说“学习”的

19、话,那就是学习“做研究” 。我做研究没什么特别的计划,主要是凭兴趣。 计算机教育:在获得“微软学者奖”后,您都获得了哪些宝贵的机会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周志华:首届“微软学者”的奖励除了奖学金之外,还包括每年一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资助当然前提是有论文被录用。在我做学生的时候,国家对科研的资助远不如现在,和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也相当少,教授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都很少,研究生能有机会参加国际会议简直是天方夜谭。而参加国际会议对计算机学科来说恰恰非常重要。因为计算机学科发展很快,很多最新成果都是先在会议上发表出来,而期刊审稿周期很长,虽然论文系统性、完整性比较好,但时间滞后。因此参加学术会议就成为了解

20、国际研究最新动向的首选。所以当得知获奖消息时我就在想,一定要把握住出国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大多数获奖者只用了一次资助机会,因为有的在获奖时已经是博士生最后一年了,还有的在获奖后第一年没来得及投出去论文。而我比较“赚” ,从微软研究院得到两次参加国际会议的资助。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对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帮助,让我有机会能够了解到国外的学者在做些什么,自己的眼界开阔了,见识增长了,研究的信心也有很大提高。 在获奖的当年,我在暑假期间到研究院做了两个月的访问生。去微软研究院之前,我在学校一直研究机器学习,到微软后我开始接触人脸识别领域,直到现在,这方面的研究仍是我很感兴趣的内容之一。除了导师张宏江博士,我

21、在研究院还接触到很多其他的研究员,他们都是很优秀的学者,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另外,当时大概有二十来位访问学生,大多是“微软学者奖”得主或候选人,大家在一起学习和交流,确实感觉到相互促进。另外,在微软研究院做访问学生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经常参加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的报告会。做计算机科学研究,多听报告很重要,报告听得多了,与别人的对话多了,就会产生思维的碰撞和研究的灵感,不仅可以知道别人都在做什么,还可以受启发研究一些新问题,有时候甚至可以借助其他领域的技术来解决当前考虑的问题。 计算机教育:您认为在微软获得的这份奖励和这些机会对您个人自身的发展和成长有何帮助和作用? 周志华:一个方面是刚刚

22、谈到的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如果没有“微软学者奖”的支持,我在博士生期间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去参加国际会议。即使我留校任教以后,开始的几年我每年也只能向一个顶级会议投稿,因为手里的经费只够每年出国一次。 另外一个很大的帮助是对国际文献的获取。我记得很清楚,1997 年我念研究生的时候,国内很难看到最新的国际文献,在学校能找到的最新一本国外文献还是 1995 年的 IEEE Transaction,而最新的会议文集就更看不到了。一般来说,1995 年期刊上发表的工作大概是 1993 年甚至之前就做完的,这就是说,我们看到的资料是别人已经做完了 4、5 年的成果,这后面的若干年别人在做什么,我们只能靠“

23、猜” 。所以当时要想做一些和国际接轨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到微软研究院做访问学生后,我发现微软有非常好的数字图书馆,能访问到最新的文献。当时不少访问学生每天晚上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把感兴趣的文献下载下来。到访问结束回学校的时候,我带回去若干张装满文献的光盘,事实上这就是后面一、两年里我最重要的“食粮”了。 还有一方面是信心的提高。博士毕业时微软研究院邀我去工作,当时进微软研究院是众多计算机专业博士生的梦想,虽然我因为系里的挽留选择了留下来,但是从微软研究院得到的肯定使我更有信心能在国内做出好的工作。 总的来说,获得“微软学者奖”后,在参加国际会议、获取资源、增强信心这些方面都从微软研究院得到了帮助

24、。今天回头看,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微软研究院的影响相当大,我衷心感谢他们对我的鼓励和支持。 计算机教育:我们知道,随着您个人的发展和在学术研究领域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在人才培养方面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您培养的学生也相继获得了“微软学者奖学金” 。您能谈谈您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吗? 周志华:我现在已经指导了 5 位博士生,毕业 1 位,在校 4 位,他们中有 4 位获得了“微软学者奖学金” ,对此我很高兴,甚至比自己得奖还高兴。不过在指导学生方面,其实我还不太有经验,还在不断学习如何指导学生。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成为“微软学者” 。 计算机教育:我们知道,您在 2006年又获得了第一届“微软青年教授奖”

25、 ,您能否谈谈自己对这两个奖项的看法? 周志华:“微软学者”现在已经有很高的声誉,不少人认为这是国内计算机学科博士生的最高奖。 “微软青年教授奖”的主旨是支持青年教师,虽然从 2006 年开始到现在还没几年,但是这个奖很重要。学校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教师是相对稳定的。要创办高水平的学校,拥有高水平的教师是最重要的。以往国内对青年教师的奖励和培养相对较少,微软亚洲研究院意识到这一点,给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大力支持,这是很有远见的。 计算机教育:您能否说说“微软青年教授奖”对您有何帮助和作用? 周志华:最直接的就是,微软青年教授奖的经费使得我的团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国际会议,现在

26、我的研究组每年可以向几个国际顶级会议投稿,我们被国际同行了解的速度明显比以前快得多。 计算机教育:您获得第一届“微软学者奖学金”到今天,整整十个年头过去了。作为一名与微软结下不解之缘的年轻学者,您有什么感受与大家分享呢? 周志华:我和微软研究院确实颇有渊源,一转眼十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和研究院一起成长吧。记得微软研究院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不少媒体大呼“狼来了” ,学术界也很担心,害怕他们争夺优秀学者和学生。但是这些年下来,我们可以看到,微软研究院对国内计算机界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国内计算机界培养了人才。当年的一些“微软学者”或者访问学生现在已经是国内活跃在第一线的知名学

27、者了。前段时间我在国外参加一个顶级国际会议,会议期间有人做了一个粗略的统计,在来自中国大陆的论文中,几乎总有作者“是”或者“曾是”微软研究院的“微软学者”或访问学生。 我衷心希望微软研究院今后对国内计算机界的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也希望今天的“微软学者”和访问学生们成为中国计算机界未来的栋梁之才。 微机五防与继电保护回路系统在变电运行中的应用 关键词:变电运行;微机五防;继电保护回路 摘要:变电设备的可靠运行直接影响到输变电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所以保证变电设备处于健康状态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微机五防系统与继电保护回路在变电运行中的应用。 一、引言 随着微机防误闭锁装置的使用,操作票专家系统微

28、机开票系统也逐步得到了应用。在全国的 500KV 变电站中,防误闭锁装置的主体全部为微机装置,构成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以大屏幕模拟盘为核心的微机防误闭锁系统,主要应用于常规型中央控制系统变电站,系统主要由模拟盘、防误主机、应用软件、电编码锁、机械编码锁、电脑钥匙构成。第二种为以五防工作站和操作票专家系统(软件)为核心的微机防误闭锁装置,主要应用于全监控综自站 ,系统主要由五防工作站、监控操作员工作站、测控装置、应用软件、通讯适配器、电编码锁、机械编码锁、电脑钥匙构成。 二、微机五防系统工作原理 微机防误闭锁装置由防误计算机、防误闭锁软件系统、电脑钥匙、锁具、解锁钥匙和模拟屏(可选) 组成。

29、在应用综合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变电站中,实现微机防误装置与自动化系统的通讯。本装置以微机模拟盘为核心设备,在工控机内预先储存了所有设备的操作规则,微机模拟盘上所有的模拟元件够有一对接点与工控机相连。进行模拟预演操作时,工控机就根据预先储存的规则对每一项操作进行判断;若正确 ,则显示设备编号及操作正确标识符,并发出正确的音响信号;若错误,则闪烁显示错误操作项及错误标识符,并发出持续的报警声。预演结束后,通过微机模拟盘上的传输插座将正确的操作内容输入到电脑钥匙中,进行现场操作。操作时,运行人员依据电脑钥匙上显示的设备号,将电脑钥匙插入相应的编码锁内,通过其探头检测操作的设备是否正确,若正确则显示“锁

30、编码正确”并发出两声音响,同时开放其闭锁回路,进行正常操作。操作结束后电脑钥匙将自动显示下一项操作内容。若走错间隔则不能解锁,同时电脑钥匙发出持续的报警声提醒操作人员。该系统功能全面,具有操作票浏览、操作追忆、音响提示等功能及按操作票注意解锁操作、中止操作、跳步操作、清票等功能。 该系统以操作票专家系统为核心,在操作票系统中输入一次系统接线图和一次设备的操作逻辑。启动操作票系统后,通过手工开票功能开出操作票,在开票过程当中如果设备初始状态与操作任务不符将不能开出操作票,同时系统给出相应的解释。通过打印功能打印出操作票后,在电子模拟屏上针对操作票进行模拟操作,错误操作,系统将报警,并提示错误原因

31、。在生成操作票后可通过五防传票功能将操作票通过通讯适配器,把操作内容传输到电脑钥匙中,操作人员可到现场进行解锁及倒闸操作。操作过程与其他类型的微机防误闭锁装置一致。对于设定为后台操作属性的设备,操作票系统通过监控网络,根据操作票的操作顺序依次将许可操作的设备的开放指令传送给监控操作员工作站,操作人员通过工作站对现场设备进行遥控。 三、防误装置使用、维护的管理 加强对防止电气误操作装置专业的管理,做好防误装置的运行、维护、检修等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防误装置的作用。 (一)变电站防误装置在设备投运前应按照上级有关的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验收管理规定和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验收,确认

32、站内防误装置满足上述规范要求才可将设备投入正常运行。 ( 二)新建、扩建的变电工程,防误装置必须做到“三同时”,即与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对未安装防误装置或防误装置验收不合格的电气设备不能投入运行。三同时:系指防误装置与主设备同时设计、同时安装、同时投运。 (三)防误装置的运行维护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变电站防误装置设备台账及相关运行资料档案。 ( 四)运行单位指定的防误装置技术维护人员应熟悉各变电站防误装置情况及使用、维护方法。对微机型防误装置的主机维护,原则上由厂家调试人员进行,有条件许可时也可由经厂家培训合格的运行单位人员来进行维护。 (五)运行单位指定的防误装置技术维护人员应对

33、防误装置的主机中的有关信息(包括闭锁逻辑程序、编码数据库等 )做好备份,当主机信息变更时 ,应及时更新备份。其备份信息的储存应与主机分离,以满足防误装置的主机故障时恢复信息的要求。 (六)微机型防误装置主机不能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合用,严禁与因特网互联 ,网络安全要求等同于电网实时监控系统。与计算机监控系统共用一台监控主机的,应同时满足监控主机的运行要求。 (七)微机防误装置主机必须凭密码操作,且该密码和数据库管理密码不能相同。 (八)现场操作通过电脑钥匙实现,操作完毕后,要将电脑钥匙中当前状态信息返回给防误装置主机进行状态更新,以确保防误装置主机与现场设备状态的一致性。 (九)运行单位防误装置负

34、责人应督促运行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做好防误装置的检查、维护工作,确保能及时发现存在问题,避免影响正常的倒闸操作。 ( 十)防误装置的检查维护可分为日常巡视检查和专项检查维护,日常巡视检查由运行人员在设备巡视中实施,专项检查维护由运行部门指定的防误装置技术维护人员组织实施。 ( 十一)采用微机防误装置的变电站发生电气设备或接线方式改变的,运行单位应于投运前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完成微机防误装置防误软件和逻辑(包括闭锁逻辑程序、编码数据库等) 的更新及备份。 四、继电保护回路 变电所是电力系统的枢纽,变电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居民的生活用电。继电保护和二次回路是变电所的中枢神经,保护回

35、路的可靠直接关系变电设备的安全性。 继电器的线圈烧毁或触点烧死都导致继电器拒动或误动作,造成开关越级跳闸,冲击变电所的变电设备,使之瘫痪,既造成经济损失,又影响了变电所安全运行的纪录。因此要想使变电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必须有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特别是保护出口继电器必须设计合理,具有跳跃闭锁回路,这样就可以降低保护出口继电器的故障率,提高了继电器保护的可靠性,如图 1 所示: 图 1 跳跃闭锁继电器的作用是: 断路器的控制开关 KK5-8 触点接通断路器合闸。若系统发生故障,继电保护动作使跳闸线圈 TQ 回路接通,跳跃闭锁继电器 TBJ 的电流线圈带电,其触点 TBJ2 断开合闸回路。触点 TBJ

36、1 闭合因而经过 KK5-8 的触点使跳跃闭锁继电器电压线圈带电,并使跳跃闭锁继电器辅助触点断开,使跳跃闭锁继电器电流线圈矢电,但因电压线圈已自保持,这样就有效的控制了保护出口继电器的故障,尽可能的降低可因变电所开关误动作或拒动而造成的必要的停电损失。因此,可以说继电保护回路是变电所的中枢神经,必须予以重视。只有高度可靠的继电保护回路,变电设备才能安全经济的运行。 参考文献: 1 罗劲 .微机五防系统发展方向探讨J.四川水力发电,2008 2费晓亮.微机型综合防误操作系统的应用 J.上海电力,2008 摘要:本文以福建师范大学数字化课程网络平台建设与应用为背景,首先探讨软件工程专业双语教学模式

37、研究的主要内容,给出基于数字化课程网络平台建设与应用的双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所取得的成果;其次阐述在双语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尚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最后提出需进一步加强和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教学改革;双语教学;数字化课程 1 引言 2001 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了迅速推动双语教学,尤其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专业课教学的文件。2006 年 5 月,在教育部召开的“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研讨会上,高教司张尧学司长列举了高教司在“十五”期间抓教学质量主要进行大力提倡和促进双语教学改革等 20 件工作。同时指出,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是注重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之一。可见,双语

38、教学在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任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作者参加了 2008 年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高等学校软件学院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项目,研修主题为国际化办学和国际合作模式、经验探讨,更突出体现双语教学乃至全英文教学在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多层次、实用型、应用型、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软件工程型人才,根据软件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基于数字化课程网络平台的软件工程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尤为必要,对于深化教学改革举足轻重。 2 双语教学模式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软件学院于 2002 年 12 月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成立,2004 年 7 月与英国ULSTER

39、 大学签署“3+1 ”联合办学协议, 2005 年 5 月通过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2007 年 4 月与福建富士通公司签署校企联合办学协议,2008 年与网龙公司达成校企联合办学协议,目前与国内 8 家 IT 企业长期建立学生工程实践基地。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努力培养能与国际接轨的、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办学思路是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突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走与企 业联合办学和与国外著名高校联合办学的道路。 学院建院初期便根据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要求开展双语教学,努力探讨符合校情及院情的双语教学新方法

40、,端正师生们对双语教学必要性和有效性的认识。对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循序渐进,初见成效,最基本的收获是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最直接的收获是外语水平的提高;更深层次的收获是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1,促进国际化办学与国际合作模式的深化。 2.1 双语教学立项 根据福建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行动计划的文件精神,为保证双语教学稳步推进,有序进行,学校实行双语教学申报制,本着鼓励试点、注重效果的原则,根据申报课程的性质、特点以及申报教师条件,合理安排双语教学课程。在每次申报过程中,软件学院就软件工程专业特点积极申报立项, “3+1”的国际化办学模式使得软件学院成为在学校率先实施双语教学的学

41、院。 2.2 师资队伍建设 双语教学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双语教学中往往很难把握运用英语的尺度。由于国际化的软件工程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化视野下的专业能力,所以软件学院倡导全英文教学。 在师资培养上,软件学院除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赴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进行双语教学培训外,充分利用学院“3+1”办学模式,每年选派 2 名教师赴英国 ULSTER 大学进修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与科研能力,引进发达国家软件工程专业教学特色和所研究的前沿专业知识。同时聘请母语是英语的外籍教师来学院为教师讲授英语口语课程,提高教师英语听说能力。除了进行内部培训以外,学院从国内外大学及 IT 企业

42、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大贯彻双语教学力度,鼓励全英文教学。师资培养和引进是双语教学模式研究的重中之重。 2.3 基于数字化课程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建设 软件学院引进英国 ULSTER 大学课程建设模式,在福建师范大学率先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学院提出每门课程都要上传教学资源,尤其对双语教学课程,要求教材、教案、课件、习题与作业、试卷全部采用英语形式,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实验任务书及相关教学辅助资源全部网络共享,方便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其中作者所在课题组主持建设的“计算机系统概论” 、“软件工程” 、 “C 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等课程均已实现基于数字化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且初具规模,通过数字化课程网络平台

43、,实现消息公告、讨论、课程资源建设、答疑、作业批改及结果统计、习题测试、考试。使学生与任课教师在课下充分互动。 2.4 教材与教学模式建设 软件学院双语教学全部选用英文原版教材,根据原版教材的特点和编写风格适当微调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使课程设置合理化、科学化。迄今学院采用多家国内权威出版社引进出版的国外著名高等院校信息科学与技术优秀教材、世界著名大学计算机类核心教材以及教育部推荐的优秀英文原版教材。 教学模式采用全程多媒体英文课件,课堂教学中,关键专业术语中文解释,课堂用语英文化,根据学生接受程度和课程的专业特点灵活掌握英文教学比例,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双语教学非一朝一夕,应本着由浅入深,

44、分层教学,循序渐进,教学方法多样化2(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及理论联系实际等)的原则,国际化的软件工程专业使得双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的过程。 软件工程领域知识更新速度快,应用范围广,双语教学过程中应提供大量相关文献和参考书目,鼓励学生阅读,培养阅读英文原版文献的习惯,汲取感兴趣的大量相关知识,突破教材,逐步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 3实践与成果 软件工程学院曾经开设 24 门双语教学课程,其中学校双语教学立项 5 门,一门省级精品课,一门校级精品课。 多年来,作者一直从事基于数字化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的双语教学改革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曾主讲“数据结

45、构 ”、 “计算机专业英语” 、 “管理信息系统” 、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 “计算机系统概论”等课程,均双语教学,教学效果得到师生认可。其中, “计算机系统概论”课程已于 2006-2007 学年、2007-2008 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申请且已双语教学立项,项目资助经费 0.4 万元。 (2) 主持建设福建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计算机系统概论(双语教学)” ,项目资助经费 1.5 万元,数字化课程网络平台建设链接为:http:/ 670/tpl_index.htm。采用国外著名高等院校信息科学与技术优秀教材(影印版),课堂教学基本英语讲授,完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课件、教案、习题、作业、

46、考试等全部课程资源均采用英文。2008 年 3 月, “计算机系统概论(双语教学)”荣获福建师范大学质量工程奖,奖金 0.5 万元。 (3)2007-2008 学年,主讲“计算机系统概论(双语教学 )”,建设健全数字化课程网络平台,上传全部教学资源,完成课程讨论、布置与批改作业、测试、消息公布,充分实现课下教与学的互动,该课程数字化课程网络平台连接如下:http:/ Index.asp 。 (4) 被评为福建师范大学首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讲的“计算机系统概论(双语教学) ”课程,参加 2008 年 4 月福建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荣获一等奖。 (5)2008 年 1 月在国家级学术期刊

47、计算机教育发表教改论文“软件工程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6)2007 年被评为 2006-2007 学年软件学院先进工作者; 2008 年 3月获软件学院“迎评促建”课堂教学优秀奖。 依托软件学院“3+1”办学培养模式,双语教学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2001 级 7 名毕业生在英国 ULSTER 大学获得本科学士学位后,5 名学生在英国各著名高校获得硕士学位,其中 2 名学生继续在英国攻读博士学位。2003 级 24 位留英学生中,15 人被英国著名高校(布里斯托大学、爱丁堡大学、华威大学、约克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录取为硕士生。2004 级 8 名学生正在 ULSTER 大学攻

48、读学士学位。这些学生得益于软件学院针对软件工程专业进行双语教学模式的开展和研究,他们在软件学院 3 年的学习得到 ULSTER 大学的充分肯定,从中体现双语教学切实引进国外优秀教材内容之精华,使得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紧跟国际步伐。 4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 软件工程专业双语教学应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英语仅是一个载体,实质应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创新技能3。当前对双语教学的认识、教师和学生的外语水平、教材的选择以及资金投入等都是双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障碍。4.1 教师的教授过程 教师的英语水平是否过硬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鉴于此,软件学院不断制定双语教学教师培养机制,加大鼓励双语教学力度,提

49、供提高教师英语水平的机会,全方位建设双语教学模式,努力向全英文教学过渡。通过扩大全英文教学的课程范围,不仅实现将中国学生送出去,还要将外国学生引进来,平等互惠的国际化办学是努力的方向。 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课程,教师应学会运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做到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析透。课堂上不仅实时地安排好应传授的知识点,而且还要管理好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每节课的不同时间段以各种形式创造出思维的兴奋点,抓住学生的思考“脉搏” ,创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 。 “将每节课作为最好的礼物奉献给学生” ,这就是双语教学改革的初衷。 4.2 学生的学习过程 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