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社会中的自我,第一节 自我的性质,“知己者,智之端也,可推以知人也。”-(宋)王安石,一、什么是自我 二、自我的特性 三、自我的结构,一、什么是自我,(一)对“自我”的理解 含义:指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人-我关系以及人-社会关系的认知 、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或行为倾向。,(二)“自我”的研究方法 戈登(1968):20问“我是谁” 涉及:个性、生理特征、所有物等,互动:用20个句子描述 “我是谁” 1.我是 2.我是 。 19.我是 20.我是,【自我是多样化的】,对于问卷“20问我是谁”的回答(样例),二、自我的特性,熟记自我的四个特性 “特神秘(密)的一个主人。”(联想记忆),
2、自我这一心理结构主要有四个特性 自我的独特性(与共性) 含义:指每一个人的自我都是不同的。 -即自我的“独一无二” -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自我图式与自我参照效应,2.自我的一致性,两层含义:-一层指自我的“一脉相承”:-二层指自我的“牵一发而动全身”:,自我的私密性 含义:指在个人的内心世界中,“我”思、“我”觉、“我”打算都是隐私的,而不是暴露在外的。,认识 “私密性”的方法:,内省法: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内省的两种结果:正视自己或美化自己 内省法的不足: 受社会赞许的影响、回忆不准确、对潜意识无法内省,A.正视自己,B.美化自己,4.自我的主动性,含义:指自我会对个体的主客世界能动地
3、起作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揭示自我的积极主动性 术语 “自我设障”:揭示自我的消极主动性,自我设障,1. 自我设障(self-handicapping)的含义 指人们给他们自己的成功设置障碍的情境。 相近成语:“作茧自缚” 2.自我设障的功能 (1)失败不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而是没有全力以赴 (2)维护自尊,防止其受挫,三、自我的结构,主体自我与客体自我,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过去自我、现在自我和将来自我,1,2,3,4,认识自我的切入点,客体自我(object self ) 即宾我(ME)自我中被注意、思考 或知觉的客体 -认识的对象指的是人
4、们对于他们是谁 以及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的想法 。,主体自我(subject self )即主我(I)自我中积极地知觉、 思考的部分 -认识的主体指的是个体对自己 正在思考或自己正 在知觉 意识,而不 是身体或心理过程。,(一)主体自我与客体自我 威廉詹姆斯(1890)最先提出,主体自我与客体自我 -举例,“我看到王同学。” 自我所使用的是第一人称我,是我在看。 其中只牵涉到主体自我 。“我看到我自己。” 我是看的主体,也是看的客体。 两个术语主体自我与客体自我均涉及。,(二)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 -威廉詹姆斯对经验自我的划分,物质自我 社会自我 精神自我,William James 1
5、8421910,(二)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 -詹姆斯对经验自我的划分,对于问卷“你会告诉他们什么”的回答(样例),(三)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各种特性,孰轻孰重? 个体自我 指我们所知觉到的内部或心理品质。 关系自我 指我们认为别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集体自我 指我们对于属于某个更大群体如种族、民族或宗教群体的感受。,(四)过去自我、现在自我和将来自我,从时间维度划分 三者分别指个体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在生理、心理、行为和社会特性方面的认知和评价。,小结 第一节 自我的性质,一、什么是自我 自己或我(中文):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 、人-我关系以及人-社会关系的认知 、情感以及
6、由此产生的行为或行为倾向 。 二、自我的特性 “特神秘(密)的一个主人。”(联想记忆) 三、自我的结构 主体自我与客体自我 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重点) 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 过去自我、现在自我和将来自我(重点),第二节 自我的发展,一、主体自我的发展 二、客体自我的发展 三、自我认同感的形成,思考:了解自我发展有何意义?,俗话说:“人是复杂的”,那其复杂由何而来? 人生的发展历程特点:由单纯成熟由简单复杂;由不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我发展的意义,一、主体自我的发展,婴儿模仿被认为是主体自我产生的重要标志,出生23天的婴儿已能进行面部模仿。 研究表明,婴儿天生具有把自我从“非
7、我”中区分开的能力。,认识的主体:意识的主人,二、客体自我的发展,婴儿期(出生2岁) 婴儿知道自己的存在后,能否认识自己? 实验:婴儿的镜像测验,认识的客体:被观察者,对物质自我的认识,经典实验:婴儿的镜像测验,1.镜像测验的含义: 将婴儿放在自己的视觉像之前(录像或镜像),观察他们的反应。,经典实验:婴儿的镜像测验,2.镜像测验的发现 情况1:婴儿鼻子不抹胭脂 结果,看己与看他人有区别,偏好他人不偏好己 情况2:婴儿被悄悄在鼻子上抹胭脂 结果,一些1517月的小孩出现自我再认,多数1824个月小孩用手摸鼻子,并用代词指代自己的照片,思考:以后你们的孩子长大了,怎么重复这个实验?,一旦幼儿出现
8、自我再认,开始用类别标记自己,分清性别,幼儿期(36岁),幼儿的自我描述: 多数是具体的、可观察到的特征 具体的、可观察的生理特征,如我是男孩) 所有物:如我有很多玩具(物质自我) 典型行为和活动,自我评价(如我乖)等 (心理自我),儿童期(711岁),自我描述:更概括、具有心理特征(如可爱)社会比较:采纳他人观点,从他人眼中看待自己。 如我比小明更聪明,青少年期(1218岁),初中生(1216岁): 幼稚与成熟并存,成人感出现; 对他人认知有较大发展 高中生(1418岁): 更善于内省、更善于从他人角度观察自己; 利己的自我评价,表3-2 儿童和青少年自我描述的发展,三、自我认同感,(一)自
9、我认同感的含义 指个体对于自己是谁,将要走向何方,在社会中处于何种地位的一种稳固而连贯的知觉。 包括三个问题的解决: 职业 性取向 意识形态,(三)影响认同感形成的四种因素,认知发展状况。 教养方式的不同 学校教育的影响 社会文化的影响。讨论:作为未来中学教师,你将如何促进学生自我认同感的形成?参考:第十四章 学校教育与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小结 第二节 自我的发展,一、主体自我的发展 婴儿天生具有把自我从“非我”中区分开的能力 婴儿模仿被认为是主体自我产生的重要标志,出生23天的婴儿已能进行面部模仿。 二、客体自我的发展 纵观人的一生对自我的认识 三、自我认同感的形成 四种可能和影响因素,第三节
10、 觉知到的自我控制,一、自我效能感 二、控制观 三、习得性无助与自我决定,觉知到的自我控制,控制观,自我效能感,习得性无助与 自我决定,指个体对实现特定 目标所需要的组织 和执行行为的 能力的信念,指个人日常生活中 对自己与周围世界 关系的一种观念。,前者指有机体经历了 某种学习后,在情感 、认知和行为上表现 出消极的心理状态,后者指人们对自己选择 和决定做什么和怎样做 的心理倾向,一、自我效能感,(一)含义 Self-efficacy,指个体对特定目标所需要的组织和执行行为的能力的信念。 即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做好到何种程度的估计。 种类:高自我效能感与低自我效能感,反映自我的主动性与独特性,属
11、于心理自我,(二)自我效能感的功能,决定对活动的选择、坚持 影响对困难的态度 高低自我效能感的不同表现 影响行为的习得和表现 影响活动的情绪,觉知到的自我 的表现形式,(三)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因素,个体自己的成败经验 他人成功的榜样作用-替代性经验 鼓励性的谈话引导其克服挫折思考: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呢?,(四)教师效能感,1.含义 指教师相信自己能够帮助困难学生学习的信念。 教学效能(teaching efficacy):指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能够克服环境的影响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信念 教师效能(teacher efficacy):指教师对自己能够积极发展学生能力的评价,即相信
12、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技能技巧的信念,2.形成因素,教师本人的教学经验和从教学校的教学环境 教师教学的成败归因有关思考:优秀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二、控制观,(一)含义 指个人日常生活中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一种观念。 (二)种类: 内控者:相信个人的命运由自己掌握,成败皆归因于自己。 外控者:相信个人的命运由外部因素控制,即成功归因于幸运,失败归因于他人影响。,反映自我的主动性与独特性,属于心理自我,思考:命运在自己手中或他人手中?,控制观的测量工具:内外控量表,Internal-External Scale,简称IES. 该量表中两个项目中的四个陈述句: 选择a或b: (2) a 人
13、们生活中很多不幸的事都与运气不好有一定关系。b 人们的不幸起因于他们所犯的错误。 (9) a 我常常预先发现那些将要发生的事果真发生了。b 对我来说,信命运不如下决心做实事好。,(三)个体的控制观是怎样形成的?,与父母有关 父母内控或外控、父母是否离异 与学校教育有关 是否发展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控制感 与个体的成败归因有关。(控制观),思考:内控学生与外控学生有何区别?,三、习得性无助与自我决定,(一)“习得性无助”的来源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的经典实验 (二)“习得性无助”的定义以及表现 定义: 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
14、态。 表现:习得性无助学生形成了自我无能的策略,最终导致他们努力避免失败。态度不端正、情绪意志消极。,反映自我的主动性与独特性,属于心理自我,四、自我决定,1. 自我决定(self-determination)的定义 指人们对自己选择和决定做什么和怎样做的心理倾向。 2.学生自我决定的价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能感和创造性 专题讨论:谈谈教师支持学生自我决定和自主性的一些方法。,习得性无助的研究意义,对学校和家庭教育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对学生和孩子的教育, 应当以正面教育为主, 多鼓励少惩罚, 万不得已必须惩罚时,切忌惩罚到产生 “习得性无助” 的程度。一个人若是产生了 “无助感”, 在生活
15、和工作中就会缺乏动力, 缺乏主动发起某种活动的首创精神, 对困难、对逆境表现为逆来顺受, 缺乏改变现状的勇气和信心。,小结 第三节 觉知到的自我控制,一、自我效能感 功能与影响因素 教师效能感 二、控制观 内控者与外控者 三、习得性无助 四、自我决定,小结:觉知到的自我控制,控制观,自我效能感,习得性无助与 自我决定,指个体对实现特定 目标所需要的组织 和执行行为的 能力的信念,指个人日常生活中 对自己与周围世界 关系的一种观念。,前者指有机体经历了 某种学习后,在情感 、认知和行为上表现 出消极的心理状态,后者指人们对自己选择 和决定做什么和怎样做 的心理倾向,本篇知识点内在结构,自我处于静态与动态中,并存在一定社会情境中。,推荐网站,心理学空间:http:/ 心理月刊更好的生活: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