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726792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人的社会化,第一节 人的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一般来说,社会学上的所谓社会化就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对个体社会化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理解认为,个体社会化就是一个人从生到死的学习或受化过程。狭义的理解认为,个体社会化主要指一个人从出生到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二、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社会化的必要性 (1)从个人方面分析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的途径。 (2)从社会方面分析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及人类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经

2、过社会化的人也就没有社会,没有具备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人,社会就不能维持正常运行;没有社会化,社会及其文化就不能保持其一致性,共同的社会目标也就无法实现;没有社会化,社会文化就不能世代延续和发展。,案例:三个“野人”,(1)亚维伦(Aveyron)的野童。1799年9月,在法国南部亚维伦 11岁 的儿童。(2)卡斯巴浩塞(KasparHauser)的野童。 1828年在德国南部纳安堡发现的野童,当时他已经有十多岁。(3)印度的狼孩。1920年10月,印度牧师在加尔各答附近的狼洞中发现两个女孩,大的8岁,名叫玛拉,小的约1岁半,不久,小女孩死于疾病。,2人的社会化的可能性(条

3、件),1、人具有不同于其他一切动物的特殊生理条件。 2、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3、人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4、人有语言能力 5、人的需要,三、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学习生活的基本基本技能 2、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 3、学习社会行为规范社会的行为规范,就是指人们行为的准则、规矩和方式。它包括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生活准则、宗教戒律、政治法律规范以及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准则、条例、条令等。 4、明确生活目标 5、培养社会角色,第二节 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一、社会化的实施机构 1社会化的机制(见课本第54页)人的社会化的机制是指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内在机理。对于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化的实施者与社会化对象

4、的关系或机制的理解可以分为三种:教化论、学习论和互动论。教化论将人的社会化过程视为社会化的实施者向社会化对象实施教他的过程。学习论将人的社会化过程视为社会化对象主动学习的过程。 互动论认为,人的社会化是一个由社会化的实施者与社会化对象共同参与的过程。,2社会化的机构(外部社会环境条件),1、家庭是社会化的摇篮 2、 学校是社会化的基地 3、工作单位(劳动集体)是社会化的主要阵地 4、同龄群体是社会化的榜样 5、大众传媒是社会化的催化剂,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与特点,一、社会化的过程 1、个体社会化过程的阶段划分有影响的两种划分社会化过程的方法是E埃里克森的8阶段划分方法和R哈维格斯特的6阶段划分

5、法。 2、社会化的过程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分为4个阶段:少儿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二、基本社会化,1艾利克森的人类成长阶段说 美国心理学家E埃里克在童年和社会(1950)一书中,以个体在各个时期的典型心理反应来表示社会化的8个阶段: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时期,0-1岁) 自主与怀疑(幼儿时期,2-3岁) 主动与内疚(学前时期,4-5岁) 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时期,6-ll岁) 认同与角色混淆(青少年期) 亲密与孤独感(青年期或成年早期) 关注后代和关注自我(中年期或成年期)。 完善与绝望(成熟期或老年期)。,2儿童青年社会化,从婴儿时期到青年时期的社会化称为基本社会化。 (1)婴儿学龄初期的社会

6、化 (2)少年期社会化 (3)青年期的社会化。,3少年青年社会化遇到的问题(详见课本第58-59页),(1)心理上的断乳 (2)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化 (3)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4)社会的迅速变迁 (5)代沟,三、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1继续社会化也叫发展社会化。继续社会化是指青年人步入成年之后,个体继续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以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角色的过程。继续社会化的必要性在于:一是因为个体在基本社会化中的内容较为简单,生活阅历又比较贫乏,进入成年期后,环境复杂了,社会不仅赋予了他新的角色、新的责任和义务,也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这会使个体不适应。二是前期社会化所学的知识、技能和规范不

7、断受到新的角色期待的冲击。三是现代化社会的急剧变化需要新的知识、技能和规范。,2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是指个体从原有的生活方式向另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转变、适应和内化的过程。再社会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由于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或变迁,人们自觉地转变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这是主动的再社会化。另一种是指特殊的、带有高度强制性的社会化,它的教化对象是越轨者。这是被动的再社会化。,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的联系和区别,联系:他们都是继续学习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区别: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有本质的不同。第一,继续社会化着眼于人的完善,而再社会化着眼于人的改造;第二,再社会化的形式一般比继续社会化要剧烈。

8、再社会化虽然着眼于人的改造,有些是负面的和强制性的。而继续社会化,不是强制性的负面的。,第三节 社会化与个性发展,一、个性及其形成 1、什么是个性所谓个性,是指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与陶冶,逐步形成的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存在着差异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是以下三个因素:(1)遗传因子的结合。 (2)环境的特殊模型。 (3)个人对环境的特殊反应。 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人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2、个性的形成,人的个性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生物基础为前提,特别是以高等动物的高级神经类型为前提的。但是,人的个性主要是社

9、会化的产物。人的个性是在人们所处的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制约下,在教育作用的影响下,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在一定的社会群体环境中形成的。社会化对于人格的形成起着决定的作用。,二、社会化在个性形成中的作用,1、个性与社会个性社会心理学家把这种同一群体中多数成员共同具有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称为社会个性。不同性别、年龄、阶层和民族的人们构成了不同的群体,他们都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即形成了不同的社会个性。,2、雷同个性与人的能动性,如果过度社会化,即过分控制和压抑群体成员的不同思想和行为模式,追求高度的一致性,也可能造成群体成员的雷同性格 。,本章思考题,1、人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化?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人的社会化大致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影响人的社会化条件有哪些? 4、社会化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5、人为什么要进行再社会化?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的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6、什么是角色扮演?简述角色扮演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