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时,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运多舛。,第三部分,“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他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 “睢园”。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也为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大功。平息了七王之乱后,遂在
2、梁国大兴土木。他以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后人称为梁园。他经常于此狞猎、宴饮,大会宾朋。天下的文人雅士云集梁园,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宾。彭泽指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令,喜欢饮酒,所以说“彭泽之樽”。归去来辞中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句“朱华冒绿池”。朱华,字面是红色的花,这里指荷花(芙蓉)。曹植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有七步之才,钟嵘在诗品说曹植的诗“骨气奇高,
3、词采华茂”。“邺水朱华” 指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就像当年的曹植,写出“朱华冒绿池”一般的美丽诗句,其风流文采映照着谢灵运的诗笔,意谓可以和谢灵运相比。临川,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这里称谢灵运是称官职。曹植与谢灵运分处魏晋时代的首尾两端,植是出汉音,启魏响,灵运是出东晋,启宋端;二人身世相似,命途多舛,其诗歌承继亦有渊源。诗品中说:“宋临川太守谢灵运(诗),其源出于陈思。”谢灵运对曹植的才华非常崇拜,曾说过一句比较狂的话:“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所以这里将曹植和谢灵运两人的事迹一起引用,是很恰当很自然的。这个典故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
4、的文士。,“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日下” “云间”:说的是:西晋文学家陆云、荀隐两人互不相识,一起在张华(任过中书令,右光禄大夫)家中会面。张华让他们交谈,因二人皆有突出才学,要他们别说平常俗话。陆云拱手说:“我是云间的陆士龙。”荀隐回答:“我是日下的荀鸣鹤。” 风从虎,云从龙,所以才思敏捷的陆士龙自称“云间陆士龙”。荀隐是洛阳人,洛阳是西晋都城。辞源:“封建社会以帝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之地为日下。”故荀隐自称“日下荀鸣鹤”。王勃原本年少气盛,再加上自己才华横溢,很容易产生心高气傲的心理。后来,果然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得罪了高宗皇帝,被逐出京城,还连累老父也被贬官受罚。一时间,使
5、王勃有一种从云端里跌落下来的感觉。为怀才不遇而伤感,为前途渺茫而黯然,故而遥望京都长安如在天边一样遥远虚无。这正是王勃当时对政治前途伤心失落情绪的真实表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冯唐易老” :,冯唐身历文、景、武帝三朝,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时,有人举荐他时己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史记记载:冯唐和汉文帝在有旁人在场时聊天,谈到古代名将,认为廉颇和李牧很有指挥才能
6、。文帝感慨道自己要有廉颇和李牧做将领就好了。冯唐马上说您有此二将也不会任用。文帝大怒,拂袖而去。不过文帝在皇帝中算脾气特别好,后又回来说冯唐大庭广众批评自己没有顾全自己的面子。冯唐说自己是鄙陋之人不懂忌讳回避。并认为陛下对士兵太差了,奖赏太轻,惩罚太重。云中郡守魏尚只多报了六个脑袋的战功,就被免职,被判一年刑期。因此,陛下即使得到廉李二将,也是不能重用的。文帝大悟,马上任命他为特使去云中郡赦免魏尚。这就是苏东坡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典故由来。景帝上任之后,冯唐做了楚相,后来被景帝免了职。到武帝上台后,冯已九十多岁。后世遂用“冯唐易老”慨叹生不逢时,命运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
7、,再不能有所作为。,“李广难封” :,典出于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从弟李蔡俱事汉,“蔡为人在中下,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 李广一生与匈奴打了大大小小70多仗,威名远扬,匈奴望风而逃,称之为“飞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都是赞扬他的名句。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然而一直难以封侯,最后还自杀身亡,引来史家一片惋惜,民间无数惆怅。其原因何在? 千百年来,人们提出种种看法。有人说是他命不好,王维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有人说他虽然作战勇敢,但不善用兵,缺乏政治头脑和治军才能。更有人说是
8、汉武帝重用外戚,宠信卫青、霍去病,而并不真正器重李广,甚至故意排挤他,不给他立功的机会。后世多把李广作为有才华而无法施展的代表性人物。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则是从历史中撷取的两个实例,用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贾谊:洛阳人,18岁就以文才著称,20岁被汉文帝召为博士,深受倚重,在博士之列为最年轻者,每次参议诏令,诸博士尚未能言,贾谊即尽为之对答,并得到众人的赞同。汉文帝对贾谊的才能颇为赏识,拟任贾谊为公卿。然而,朝中的那些公卿王侯对贾生并不宽容,在文帝面前毁谤贾谊“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文帝只得把他贬为长沙王太傅。汉文帝常宣他进宫,问鬼神之事。后转任梁
9、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他自恨失职,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此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古代贾谊常作为怀才不遇、英年早逝的代表。,“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见后汉书梁鸿传后汉书逸民列传,梁鸿,字伯鸾,东汉初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文学家,梁鸿幼年丧父。东汉初年,梁鸿入太学受业,虽然家境贫寒但学习刻苦,受业期间曾遍览古今典籍,经史子集无所不通。学成后梁鸿被分配到上林苑牧猪,虽然专业不对口,倒也乐得做他的“猪倌”。一天闲来无事,梁鸿和他的猪们在晒太阳,有两只小猪在泥坑里打滚。梁鸿看见了,就对小猪说:“猪啊猪,其实我是很羡
10、慕你们的。从前有一位庄周老伯伯说过,郊祭时用的牺牛,虽然平时用好养料喂养,又披以纹绣,舒服是舒服,可一旦要把它送进太庙作祭品时,这头牛想做一头小猪,这可能吗?所以我不愿意做卿相,不愿意被国事羁绊,我宁愿作一个小猪在污水沟里游戏,这样我的心志倒可以愉快。”一次,梁鸿误遗火种,烧毁了人家部分财物,他便寻访到那户人家详细地询问了主家的损失,然后以猪作价抵偿。那家主人为人刻薄,以为赔少了,梁鸿说我家贫没什么财物,就让我为你干几年活吧。主人便让他做护院,梁鸿恪尽职守。几位邻居看不下去了,一起责备那家主人。主人便要将猪归还给他,梁鸿拒辞不受,也不再当猪倌,径回老家平陵去了。,汉章帝时,梁鸿因去看望好友高恢
11、,经过京城,作了一首五噫歌,一共五句诗,每句后面有一个“噫”字。大意是:登上高高的北芒山,俯览脚下的帝京城,宫室是多么地崔嵬,老百姓的辛勤劳苦,却远远地没有尽头。这首诗被章帝知道了,章帝勃然大怒,便下令搜捕梁鸿。梁鸿闻讯后改名换姓,携妻儿逃到了渤海边上居住。“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然而太平的日子并不长久,章帝的派出的人追到了齐鲁,梁鸿见这里也待不下去了,只得携妻子和一个儿子南逃。梁鸿夫妇逃至吴地(今苏州一带)后,在富商门下做雇工,全家三口总算有了个安身的栖所。白天梁鸿为人舂米,晚上每当他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家时,妻子孟光已经为他做好了香喷可口的饭菜。她非常敬重丈夫,不敢抬头直视,就半曲身子将盛
12、着饭菜的托盘举至眉前端给丈夫吃。这就是著名的“举案齐眉”典故的由来。有一次给主人看见了,惊叹道:“能使妻子这样敬重自己的人必非常人!”于是换了间大房子给梁鸿夫妇居住,自此梁鸿方得潜心学问,闭门著书十余篇。后代文人常引“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来抒发自己一生襟怀未曾开的抱怨。,“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前一个典故出自晋书吴隐之传,晋人吴隐之上任途中,经过一处泉水,名叫贪泉,据说喝了这水人就变得贪心。他不信,就取水喝了,而且写了一首诗,大意说不存贪心的人喝了这水不会变贪。他到任后,非常廉洁。“酌贪泉而觉爽”表达了廉洁的人绝不会受外界污浊的侵蚀,有德行的人即使在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保持纯正。后
13、一个典故出自庄子外物篇,大意说庄周向监河侯借粮食,监河侯答应等封邑地方的赋税征收到手后借给他一大笔钱。庄周听了生气说,车辙中的鲋鱼需要的是斗升之水,如果拖延时间去取西江之水,就等于将鲋鱼置于枯鱼之肆。后来形成成语“涸辙之鲋”,用以比喻处在困境之中急待救助,庄子大宗师:“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相呴x以湿,不若相忘于江湖。”又有成语“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课文中引用这个典故意为处境艰难但能自得其乐。,“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孟尝,字伯周,东汉会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洁奉公著称,为民兴利除弊,百姓称为神明。但由于志趣高尚,洁身自好,长期不得升迁,后来隐居耕田。桓帝时,虽有人多
14、次举荐他,但终不见用。年七十,死于家。事见后汉书孟尝传。此处用典表明了作者自己的怀才不遇、功业难成之情。关于孟尝,有著名的成语“合浦珠还”,说的是合浦不产谷物,沿海出产珍珠,由于前任太守贪污受贿,珍珠纷纷运往相邻的交阯郡内。孟尝到任,革除弊端,迁离的珍珠又回到合浦。后遂用“合浦珠还”比喻人去而复还或物失而复得,对其人或其物有称美之意。 (一般写作“珠还合浦”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出自晋书阮籍传: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阮籍借此宣泄对现实不满的苦闷心情。作者认为这种行为是消极的,不打算仿效。这是反面用典,表达了作者不甘沉沦,力求振作自强,具有自慰自勉
15、之意。“猖狂”与今义有所不同,今指狂妄放肆,气势汹汹。这里指狂放,不拘礼节。 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阮籍不受世俗礼教的束缚,表现出怪诞的行为。他好喝酒,附近有美妇人当街卖酒,他经常去喝,醉了就在美妇人旁边倒卧;他不屑遵循“男女有别”,嫂子回娘家,他为嫂子饯行并送她上路。对旁人闲话、非议,阮籍说:“孔孟礼教,与我何干?”我们现在说青白眼、青睐、垂青等,都来自阮籍的故事。阮籍见一般的凡夫俗子,以白眼对之;他喜欢和佩服的人来了,就用青眼相对。是真名士自风流,阮籍是真正的性情中人,超凡脱俗。,赞美与会者:遥襟俯畅-二难并 由宴会引出感慨:穷睇眄于中天-识盈虚之有数 抒发身世之感:望长安于日下-奉宣室以何
16、年 引用典故抒怀:呜呼-岂乏明时 勉励自己守节不变:所赖君子见机-岂效穷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第四部分,鸣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17、,“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据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遣(终)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终军出使南越,向朝廷表示,只要给他一根长绳,定把南越王缚至汉朝宫廷来。后果然说服南越归汉。这两句是说,自己跟终军的年龄相仿,却没有请缨报国的门路。“请缨”作为典故,常表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投军或出使等意。今多用于指主动请求参战或参加某些重要而有风险的活动,或主动要求分配任务等。有赞扬的意味。 “长缨”指缚敌的长绳,比喻克敌制胜的力量。毛泽东诗词多次引用“长缨”的典故。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1930):“六月
18、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清平乐六盘山:“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有怀投笔:有投笔从戎的怀抱。见后汉书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尤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乎?”班超的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姐姐班昭都是汉代著名的史学家。班超最初在官府中从事抄写工作,他从军以后,受到大将军窦固的赏识。公元94年,在窦固的推荐下,班超出使西域,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使西域全境统一于东汉。班超因功被封为定远侯。后人把文人从军叫做投笔从戎。宗悫:字元干,南朝宋南阳人。宋书 宗悫传:“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
19、炳,高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唐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现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也形容事业迅速地向前发展。成语一般写作“乘风破浪”。这两句是说,自己羡慕宗悫乘风破浪的远大报负,所以怀有投笔从戎的志向。,“非谢家之宝树” :,谢家:晋朝谢安、谢玄的家庭。宝树:谢玄曾以“芝兰玉树”比喻好子弟。上句是说自己并不象谢家子弟那样的好,有谦虚的成分。晋、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时,谢氏最为兴盛,一时人才辈出,声誉鹊起。尤以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的谢安、谢玄、谢灵运、谢惠连这一家族的人,皆名著于史。所谓“芝兰玉树”,其典出自晋书谢安传:“(谢玄
20、)少颖悟,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契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以“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也。又有“玉树临风”,比喻英俊潇洒的美少年。“玉树盈阶”比喻子弟既多又好。,“接孟氏之芳邻”:,孟母三迁是有名的典故,出自列女传(西汉刘向编)。孟子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被后世称为“亚圣”的孟子,其实小的时候非常顽皮淘气。为教育他学好,其母亲花费了很多心思。据说其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第一次他家住在坟墓附近,孟子小时候专门学埋死人,哭死人,孟母觉得这不是我的孩子所住的地方,就搬到城里去了,谁知这是一个农贸市场附近,孟
21、子又和小伙伴玩起做买卖的游戏,孟母认为这样不利于孩子专心读书,再次搬家,搬到一所学校附近。芳邻:好邻居。此句是说,自己很高兴能与参加宴会的各位嘉宾结交。,“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出自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说话没有依据)。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立身没有准则)。鲤退而学礼。”他日:来日。趋庭:恭敬地快步走过庭前。作为典故,“趋庭”“鲤对”“庭对”都指子女接受父亲的教诲;“庭训”多指父亲的教诲或培育。叨陪:惭愧地用以自比。鲤:孔鲤,孔子之子。对:指庭对,有接受教诲之意。意思是说,过些
22、时候将到父亲那里去接受教诲。,“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事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杨意:杨得意的省称。抚:抚弄。凌云:指司马相如的大人赋。杨得意是汉武帝时一位掌管天子猎犬的官员,一次武帝读到子虚赋,连连称赞,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杨得意告诉武帝这篇赋是司马相如写的,于是武帝就召见相如。相如把自己的大人赋上奏武帝,“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这一句是说如果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推荐自己的人,司马相如就只能抚凌云之赋而自我惋惜了。意思是说,未遇到推荐自己的人,只能抚弄着凌云之赋而叹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钟期:即钟子期,春秋时楚人,善知音。流水:指伯牙鼓琴,心里在
23、想高山或流水,钟子期就一定能猜到。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后世用“高山流水”比喻难得的知音、知己。文中此处用典是说,遇到钟子期那样知音的人,奏高山流水的曲子,有何惭愧呢?这是作者以伯牙自比,表示既然遇到阎都督这样的知音,所以敢作此序了。,“请洒潘江,各倾陆海” :,潘江陆海:钟嵘诗品:“陆(机)才如海,潘(岳)才如江。”作为成语,一般写作“陆海潘江”。这里用来形容众宾客的文才。这两句是说,敬请在座的诸位嘉宾,就象陆机、潘岳那样,各尽其才,写出精彩的诗篇吧。陆机(261303
24、年),西晋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人。太康末年,与弟陆云同至洛阳,文才倾动一时,时称“二陆”。曾官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善骈文,且多拟古之作。所作文赋为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潘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诗名与陆机齐。其悼亡诗较有名。南朝梁钟嵘诗品对陆机、潘岳诗作的评价极高,至于偏颇,他把陆机、潘岳列为上品,而列陶渊明为中品,曹操为下品,这就有欠公平了。,写自己报国无门之情怀:勃-慕宗悫 之长风 写路过滕王阁的原因及与会的喜悦:舍簪笏于百龄-喜托龙门 借典故表明自己愿意作诗:杨意不逢-奏流水以何惭 再赞盛会表作序旨意:呜呼-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阁诗:滕王高临江渚-槛外长江空自流,文章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地理位置,宴会主宾 第二部分(2):阁楼壮丽,风景秀美第三部分(3):宴会盛况,人生感慨 第四部分(4-5):身世之感,写作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