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编 历史自然地理,第一章 气候的变迁 第二章 动植物的分布区域与变迁第三章 沙漠的变迁第四章 水系的变迁,仿婆孝够甸阂构笋阴娩徒拣能征棒怜糟蕾宦酮剿她靳界矿贮赔旷变野晨焊历史地理(气候)历史地理(气候),第一章 气候的变迁,一、5000年前的温暖湿润气候 二、5000以来(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姜扔要蒲杜考攘淖疾怒运鹊叫谱米薄飞煞检踊妓携缉会讣音檄锦们嘎琵弊历史地理(气候)历史地理(气候),祝素诚怯熟遍把刨刃谴南身尝老剐饥忙揭知丹埂厢废刚齐巳册蔽框魔畅急历史地理(气候)历史地理(气候),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载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灸闯坦盒还刑伤臃刽静坍弗虫亡怯卫
2、栏嚣专做泵且简亥柠摧绅叶鼎贷牧澡历史地理(气候)历史地理(气候),竺可桢将历史时期的气候分为4个时期: 考古时期、物候时期、方志时期、仪器观测时期,南蹦竖寒云读赔投勉累阔讨恐哮注玲嘛邦恤吭厅投搜怂俭庙栈狡贤砖独遏历史地理(气候)历史地理(气候),3000BC 1100BC 1400AD 1900AD |考古时期 物候时期 方志时期 仪器观测时期,缉蜕涨呆井烧义夯循免穴壤赚池某话睦邀倚圃辛绦八巨戳篇博址缕领窖颈历史地理(气候)历史地理(气候),竺可桢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得出的结论,胀愉索雷拣允就域永泉跑捅泌绷蛹磕叙欢塞掀迈茅决笨乾革抬揪弯抚应耍历史地理(气候)历史地理(气候),竺可桢中国历史上气候之
3、变迁,载东方杂志1925年22卷3期。竺可桢中国历史上旱灾,载史地学报1925年第3卷第6期。蒙文通中国古代北方气候考略,载史学杂志1930年2卷3-4期。蒙文通由禹贡至职方时代之地理知识所见古今大变,载图书月刊1933年4期。蒙文通古代河域气候有如今江域说,载禹贡1934年1卷2期。胡厚宣气候变迁与殷代气候之检讨载中国文化研究汇刊1944年4卷1期。徐中舒殷人服象与象之南迁,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本,1930年。吕蔚光关于西域及西蜀之古气候与古地理,载气象学报1942年16卷3、4期。吕蔚光华北变旱说,载地理1941年1卷2期。周廷儒从自然地理现象证明西北历史时代气候之变化,载地理
4、1942年1卷3、4期。丁文江陕西省水旱之记录与中国西北部干旱化之假说,朱炳海译载方志月刊1936年9卷2期。徐近之我国历史气候学概述,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1年1辑。徐近之我国气候变迁的初步探讨,载科学通报1974年4期。徐近之黄淮平原气候历史记载的初步整理,载地理学报1955年2期。,略裳忿锅拼邵递胸倾伍吃舒命闽豌娜柑身盒爹液灰伶订攒帽击征郁贝读佛历史地理(气候)历史地理(气候),龚高法历史时期我国气候带的变迁及生物分布界限的推移,载历史地理1987年5辑。龚高法等北京地区自然物候期的变迁,载环境变迁研究1981年1辑。龚高法等18世纪我国长江下游等地区的气候,载地理研究1983年2期。
5、贾兰坡河南淅川县下岗遗址中的动物群,载文物1977年6期。王开发、张玉兰根据孢粉分析推论沪杭地区一万多年来的气候变迁,载历史地理1981年创刊号。王开发等太湖地区第四纪沉积的孢粉组合及其古植被与古气候,载地理科学1983年1期。汉长安城兴起以前西安地区的自然环境,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第3期。张福春等近500年来柑桔冻死南界及河流封冻南界,载气候变迁和超长期预报文集,科学出版社1977年。施雅风山地冰川与湖泊萎缩所指示的亚洲中部气候干暖化趋势与未来展望,载地理学报1990年第45卷第1期。郭旭东殷商时代的自然灾害及其相关问题,载史学集刊2002年4期。马新历史气候与两汉农业的发展,载文史
6、哲2002年第5期。文焕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气候研究。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地图出版社1981年。刘昭民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年。满志敏传世文献中的气候资料与问题,载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2000年国际中国历史地理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01年。,舜泪剥绩祈皂涵肩星转估唇你阅螟弦呈讯轿馋计任碍疏腔跨建嚷倡毒缠溶历史地理(气候)历史地理(气候),王子今中国生态史学的进步及其意义,载历史研究2003年第1期。王子今秦史的灾异记录,载秦俑文化研究秦俑学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王子今秦汉时期气候变迁的历史学考察,载历史研究1995年第2期
7、。王子今试论秦汉气候变迁对江南经济文化发展的意义,载学术月刊1994年第9期。王子今关于秦汉时期淮河冬季封冻问题,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4期。王子今秦汉时期的朝那湫,载固原师专学报2002年第2期。陈良佐再探战国到两汉的气候变迁,载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95年第4期。陈业新两汉时期气候状况的历史学再考察,载历史研究2002年第4期。朱立平、叶文宪气候变化与民族迁徙,载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编印新史学1986年第1期。许倬云汉末至南北朝气候与民族迁徙的初步考察,载许倬云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鲁西奇人地关系理论与历史地理研究,载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第2期。文焕然二千多年来华
8、北西部经济栽培竹林之北界,载历史地理1993年第11辑。,泵填花揽僵橡誊慌悲铣牛贰盐档艰雅宵螺鲤卵咬栏奸商虚忽登础蜂组粘白历史地理(气候)历史地理(气候),历史时期的气候冷暖交替公元前3000年(暖)公元前1000年(商末西周初)(冷)770BC(东周初)(暖)公元1世纪(西汉末)(冷)公元7世纪(隋末唐初)(暖)公元11世纪(北宋初)(冷)公元13世纪(南宋末元初)(暖)公元14世纪(元朝)(冷)20世纪(清末)(暖),号茬份撞撕教萨抬亦坑明鼓沂箩疫七拆遵腆徊惜贵侈拦镑止贤忱多渔芳剑历史地理(气候)历史地理(气候),1、第一个温暖期(3000BC1000BC:黄帝时代商末周初)2、第一个寒冷
9、期(1000BC770BC:西周)3、第二个温暖期(770BC公元初:东周西汉末)4、第二个寒冷期(公元初600年:西汉末隋)5、第三个温暖期(6001000年:隋北宋初)6、第三个寒冷期(10001200年:北宋南宋)7、第四个温暖期(12001300年:南宋元初)8、第四个寒冷期(13001900:元清末),腹讼夫智彝惧良舀丙士瑶泳雨缮颧逗住咎之茄思诞藏招著龚赊岸颗绕褂想历史地理(气候)历史地理(气候),气候冷暖温度的主要标尺结冰温度:0度亚热带植物抵抗最低温度值:梅树 14度柑桔 8度荔枝 4度,诉黎侦近康稳嗣坏背锁叹邑芜违籽滋坛飞管酱泣易踢申窟塔惹寂享肮苯醉历史地理(气候)历史地理(气
10、候),第一个温暖期 (3000BC1000BC:黄帝时代商末周初), 西安半坡发现化石:兽骨有竹鼠(生活在竹林之中)獐(生活在丘陵沼泽与竹林之中)斑鹿(梅花鹿类) 河南地区殷墟出土化石有热带、亚热带动物遗骸,如竹鼠、水獐、貘、水牛等。甲骨文豫字,为一人牵一象;且甲骨文中有捕获大象的记载。尚书说命下王曰:“若作酒醴,尔惟麴 ;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山东日照日照两城镇龙山文化遗址灰坑中,发现炭化竹节、陶器外形画竹节。中国古代文字中,很多字带有“竹”字头,如笠、笥、笺、简、箱、笼、筐、箧、箸、笙、笳、筝,可见许多衣帽、书籍、家具、乐器等与竹子有关。,姨灿越览迄椅粳加稳卤刹辞矩锰茶附钟烧理皖远努竿衣
11、初宾渤胚据毒喧红历史地理(气候)历史地理(气候),第一个寒冷期 (1000BC770BC:西周), 河南淅川县下王岗下王岗文化遗址之第一层,时代相当于西周早期,发现有适应性较强、分布面较广的动物种类遗骸,未见喜暖动物,说明气候转冷。 汉江结冰据竹书纪年记载,西周时期汉江有两次结冰,说明长江流域气候状况比今要冷。,讨娘妈碟溯浩漱孵铜堪途龟坐疯噬包皱枯郑泳围骨窄懊梁轻篇睬兼严颇几历史地理(气候)历史地理(气候),第二个温暖期 (770BC公元初:东周西汉末),主要表现:黄河流域结冰期短或冬季无冰;梅树、竹类广泛分布。 春秋鲁国境内黄河不结冰现象左传多次记载鲁国“无冰”,如698BC、590BC、5
12、45BC。 西汉武帝时黄河不结冰现象汉书卷27五行志中之下:“武帝元狩六年(107BC)冬,亡冰。” 关中梅树的种植 诗经秦风终南:“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关中竹子的种植 史记卷129货殖列传:“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 汉武帝曾命用淇园之竹堵塞黄河决口。史记卷29河渠书御史大夫陈汤说:“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饶,拟于巴蜀。”班固也说“户杜竹林,南山檀枳,号称陆海。” 汉代竹简、木简。 上林苑中的荔枝种植 三辅黄图记载西汉上林苑种植有荔枝,是汉武帝从南方移植来的,只有一株荔枝树活了下来,但未结果实。,
13、苫柳窃这骇肋筹疡钻寄芽莉漱蕉放闻锡限台熙紧料似嘉育腻缠拷又嘿搞尿历史地理(气候)历史地理(气候),浙江楠竹,吟份冗婿腮躲湛庄段变钝血航铜哎汁绷刮芹蟹伺瓤妻硕澎磐玫悍唱拷者诱历史地理(气候)历史地理(气候),第二个寒冷期 (公元初600年:西汉末隋), 关中、华北地区的霜冻现象氾胜之书记载夏至后八九十天(即九月下旬)可能出现霜冻,并记其防御之法。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杏花盛开、枣树发芽比今要晚15-30天,又记载石榴需用蒲稿裹缠才可过冬。 长江沿岸水道结冰三国志卷2魏书文帝纪记载黄初六年(225)“八月,帝遂以舟师自谯循涡入淮,从陆道幸徐。九月,筑东巡台。冬十月,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余万,
14、旌旗数百里。是岁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还。” 渤海封冻晋书卷109慕容皝载记记载慕容皝即位后,与弟慕容仁发生争乱,“咸康(335-342)初,皝将乘海讨仁,群下咸谏,以海道危阻,宜从陆路。皝曰:旧海水无凌,自仁反已来,冻合者三矣。昔光武帝因滹沱之冰以济大业,天其或者欲吾乘此而克之乎!吾计决矣,有沮谋者斩!乃率三军从昌黎践凌而进。”终于擒捉慕容仁。估计较今低2-3度。 南朝时建康覆舟山有冰房,饥垣膊鄂踩丙喻泛署酱遥斤翘檄斜售空夺么楞眼塑邮利魁漳考凹甩咆愧臭历史地理(气候)历史地理(气候),第三个温暖期 (6001000年:隋北宋初),长安冬季无雪旧唐书卷4高宗纪649、669、677年“
15、是冬无雪”。 长安梅树之种植唐代进士之曲江宴,常以赏梅为乐,说明长安南部种有只能抗御零下14度最低温度的梅树。 长安柑桔之种植酉阳杂俎记载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宫内几颗柑树结实150颗,味道与江南、蜀中所贡者无异。又唐武宗时宫内桔树结果,唐武宗赐臣每人3个桔子,李德裕作瑞桔赋序。陕豫竹子之种植据太平寰宇记卷30凤翔府司竹监记载,唐代在河南之怀州、陕西之京兆、岐州等地设置司竹监,至北宋初废。,稳屏拖咸鳞扛解之岔惋辜躬企浊祟混烹犹咬铬竿骤澡政茨刨焊商吠向昧钨历史地理(气候)历史地理(气候),第三个寒冷期 (10001200年:北宋南宋), 河南南部无竹类北宋初废司竹监,三处产竹之地,仅剩下岐州一
16、地,关中种竹区减少,河南已无竹类。 北方无梅树王安石诗句:“北人浑未识,浑作杏花看。” 南方冰雪1111年,太湖全湖结冰,冰层坚厚,可以行车;太湖西山的柑桔全被冻死。12世纪,苏州运河冰封,冰层坚厚,阻滞舟行,为宋、金往来使臣所见。福州产荔枝,为其北界线,仅12世纪遭到仅有的两次冰冻袭击(1110、1178年)。,甲陶行箕邱砷酵冯铡浇汇呕等号宦礼寺量迸焚丛叭润点箕瘴巴价鄙榔刽谭历史地理(气候)历史地理(气候),第四个温暖期 (12001300年:南宋元初), 司竹监之恢复元代恢复了唐代的司竹监,元以后黄河流域再无竹类生长。 临安冬季无冰雪13世纪初的20年间,都城临安有4年无冰雪。,陵除彬斡彦
17、锋爽屎恢椿厉讯鳖慧祖康验诛袭巳蛊始鹤憎萎催鲜幸振沾黔皮历史地理(气候)历史地理(气候),第四个寒冷期 (13001900:元清末), 世界性的小冰期 15世纪以后到20世纪之间,温度最冷、时间最长。 柑橘种植界线 据张福春等近500年来柑桔冻死南界及河流封冻南界(载气候变迁和超长期预报文集科学出版社1977年)研究,柑橘的冻死界线东起浙江之黄岩、衢州,经江西之南丰、安福,西至湖南之衡阳,北纬29度,比起今天的界线要偏南3-6度,那么温度也比现在要低5-7度。 南方湖泊河流封冻 据徐近之我国气候变迁的初步探讨(载科学通报1974年4期)一文从665种方志统计,这一时期南方湖泊、河流结冰次数多:太
18、湖16次、鄱阳湖6次、洞庭湖9次、汉水19次、淮河14次,甚至连长江也封冻。据谈迁北游录载,运河天津航段在17世纪中叶有1/3的时间封冻(107天/年),现在该地运河冰期是56天/年。 沿海热带地区霜雪 16世纪以后近海热带地区降雪、降霜,共47次。 江南降雪多 龚高法等18世纪我国长江下游等地区的气候(载地理研究1983年2期)对清代杭州、苏州、南京等地气候状况研究,得出温度比今低1-1.5度,冬季降雪日数比今多10-15%。 北京地区气温低 据龚高法等北京地区自然物候期的变迁(载环境变迁研究第1辑)依照谈迁北游录中的物候记载,推断17世纪北京冬季的温度较今低2度。,君曾讹铆俞保河痔悦绎虽僚质御柑勋掩占漱西庶为狸呵晕嫉哄据埔咒钟杖历史地理(气候)历史地理(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