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液循环途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2. 区分动脉和静脉、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在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发生的变化。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2、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3、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有关知识,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和结构相适应的观点。2、引导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命,建立科学的价值观。教学重点: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一、导入
2、新课:“疑,思之始,学之端。”先请同学们看扁鹊切脉图片(进行爱国思想教育)学习测量脉搏(亲身体验中华医学传统)提出疑问“心脏为什么在不停地跳动?”导出新课探究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这样置学生于知与不知的矛盾中,使学生注意力开始集中,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问题的解决过程。)二、突出重点: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教学光盘展示体循环途径和和肺循环途径(必要时多放几遍,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总结两条循环的路线图设置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问题 1:两条循环途径的交汇点在哪里?问题 2:两条循环途径的相同点和区别点有哪些?学生仔细观察总结出的循环途径思考,寻找规律找出规律后进行实战演练,亲手绘制循环图课堂游戏找朋友思
3、维升华,突出重点。三、突破难点:在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观察课前准备的一杯凝固的血液学生探究思考得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定义再观察血液循环图片学生寻找出循环途经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发生变化关键部位设置悬疑,“为什么在这些部位血液成分会发生改变?”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血液的变化”的教学光盘完成活动“锦上添花”和课堂游戏小小旅行家设置探究问题“探究血液循环的意义”四、课堂知识反馈1、下列血管中流动着静脉血的是( B、D )A 肺静脉 B 上腔静脉 C 主动脉 D 肺动脉2、小明得了支气管炎,医生给他输液,消炎药从手部静脉输入,怎样到达支气管的发炎部位?答:消炎药各级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参与肺循环左心房左
4、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支气管发炎部位。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标题:人体的血液循环(一)、血液循环途径: (血液变化: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血液颜色由鲜红变为暗红。)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网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肺循环: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毛细血管网 肺动脉 右心室(血液变化: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血液颜色由暗红变为鲜红。)(二)、血液循环的意义:为全身各部分的细胞带来氧气和养料,带走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出发点,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让学生发现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用科学,并运用探究式、启发式、直观式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为他们创设思维的空间,思想的时间,并适时穿插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和有趣的课堂游戏,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堂知识,还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以实现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