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血液循环一基本要求掌握:1、心动周期,心脏泵血功能及机制,心输出量的调节及影响因素。2、工作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理。3、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及影响因素,心血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4、掌握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的递质,受体及作用。5、掌握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压力
血液循环途径Tag内容描述:
1、第四章 血液循环一基本要求掌握:1、心动周期,心脏泵血功能及机制,心输出量的调节及影响因素。2、工作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理。3、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及影响因素,心血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4、掌握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的递质,受体及作用。5、掌握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熟悉:1、心脏泵功能的评价指标。2、自律性心肌动作电位及形成机理,心肌的生理特性及影响因素。3、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静脉血压和静脉回流,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4、延髓心血管。
2、血液循环歌诀胸中左下一颗心,拳大心肌似桃形;上房下室左右反,房静室动要记清;瓣膜协作把血泵,保证方向向前行;体循一致肺循反,交叉循环使命完;左室右房体循环,右室左房肺循环;左动右静有规律,相连血管亦不变。人体心脏结构和血液循环部分1、房连静,室连动(血管)2、左动右静(血液)3、肺反体同(两循环中血液与血管的关系)即:与心房相连的是静脉,与心室相连的是动脉;在心脏及血液循环路线中,流动在左边的血液是动脉血,流动在右边的血液是静脉血;在肺循环中血液与血管的关系是相反的,在体循环中血液与血管的关系是相。
3、第七章 血液循环(一)填空题1、亚极量运动中,心率增加的幅度越大,体能水平越 。2、估算人体最高心率的经验公式是 。3、在一个心动周期中,第一心音标志着 的开始,其发生主要是 、 和室内压力突然升高,使血液与心室壁振荡所致。4、第二心音标志着 的开始,其高低可反映 的高低。5、运动时最大心输出量的大小,取决于 和 的最高值,它是心泵功能 的标志。6、心率加快时,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期均 ,其中以 的改变最明显。7、健康成年男子安静时的心指数为 Lmin -1m-2,运动时则随运动强度增大 。8、耐力训练可使心室腔舒张末期容积 ,心。
4、我不想 打针!,血 液 循 环 途 径,下腔静脉,肺动脉,上腔静脉,肺静脉,主动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血液循环途径动画示意图,体循环:,血液从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 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肺循环:,血液循环途径:,体循环:肺循环:,血液从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 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肺 泡,(二氧化碳),(氧气),血液循环过程中的变化:,组织细胞,(氧气),(二氧化碳等废物),体循环:肺循环:,血液从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
5、,下腔静脉,肺动脉,上腔静脉,肺静脉,主动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体循环1、体循环的途径:2、(1) 血液成份发生变化的部位?(2) 血液成份是如何变化的?(3) 结果是:,探究任务(一),体循环:,血液从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 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循环途径:,体循环:,血液成份的变化:,血液从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 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氧气),(二氧化碳等废物),组织细胞,血液成分的变化:,体循环:,动脉血,静脉血,静脉血,含氧少, 颜色暗红,动脉血,含氧多, 颜色鲜红,肺循环1、肺循环的路线是2、血液成份。
6、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主讲人:沈志成 说课内容:初中生物血液循环途径,一、【教 材 分 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血液循环途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中用。
7、心脏的结构及血液循环途径,生物复习,练习4.右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出的示意图,箭头代表血流方向,请据图回答: (1)动脉是图中 字母所示,判断依据是 。 (2)毛细血管是图中 字母所示 (3)静脉是图中 字母所示。 (4)为了便于观察,应取尾鳍含_少的活的 小鱼。,C,B,血管沿血流方向血管变小,A,色素,心脏的结构及血液循环途径,心脏的位置: 胸腔中部偏左。
8、物质循环的途径,第三节,课前回顾,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毛细血管:连接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的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充 分进行物质交换。,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主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房室瓣,动脉瓣,肺静脉,左心室,1.什么是血液循环?,2.人体内物质运输是通过 实现的。,在心脏的推动下,血液在血管中按一定的方向不停地流动,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循环。,血液循环,1.血液循环可以分为哪两条途径?,2.描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两条途径的共同点是什么?,3.两条循环途经中血液成分发生。
9、物质循环的途径,第三节,课前回顾,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毛细血管:连接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的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充 分进行物质交换。,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房室瓣,动脉瓣,肺静脉,左心室,1.什么是血液循环?,2.人体内物质运输是通过 实现的。,在心脏的推动下,血液在血管中按一定的方向不停地流动,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循环。,血液循环,1.血液循环可以分为哪两条途径?,2.描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两条途径的共同点是什么?,3.两条循环途经中血液成。
10、教案设计:血液循环途径姓名:张红梅单位:周口八中2010 年 3 月 23 日血液循环途径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2、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及其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2、通过分析血液循环的血液成分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情感目标:感悟血液循环过程中蕴藏的生命魅力生命的高度有序性;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科学观。二、 教学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三、 教学难点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四、 教。
11、血液循环的途径知识目标: 复述血液循环的概念,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血液循环的血液成分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2、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血液循环的录像片,血液循环相互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教 学 重 难 点:教 学 重 点 :1. 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教 学 难 点 :1. 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 (1)挑选学生组织游戏(2)教师导入:我们已学习了血液、血管、心脏,心脏和全身的血。
12、,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房室瓣,动脉瓣,肺静脉,心脏的结构,肺静脉,知识回顾,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二课时),1.能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2.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意义。,(1)血液循环分为哪两个部分? (2)什么是动脉血?什么是静脉血? (3)经过体循环,血液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4)经过肺循环,血液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5)完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图,并用红蓝两色笔分别标出动脉血和静脉血。,腹腔内器官 的毛细。
13、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江西省鹰潭市贵溪第五中学:刘星亚一、 【教 材 分 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血液循环途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中用整页篇幅特意安。
14、肝脏的血液循环肝脏的血液循环十分丰富,它是由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供血:流入肝脏的血液14来自肝动脉,它主要供给肝脏所需的氧气,另外34来自门静脉(由胃、肠、脾、胰等脏器静脉汇集而成),它把来自消化道的各种营养和有害物质输入肝脏, 经肝脏加工处理后,进入全身循环。门静脉反复分支,发出很多的微静脉,伸入肝小叶,血流汇入肝窦;肝动脉分支形成小叶间动脉,其血液也注入肝窦,所以,肝窦是由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汇合而成的。肝窦毛细血管壁不完整,内皮细胞之间有较大间隙,故通透性较大,血浆中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均可通过,这对。
15、右心室,右心房,上腔静脉,下腔静脉,1、说出心脏的四个腔,心脏各腔分别与哪些血管相连通?,左侧,右侧,a,b,c,1,2,3,4,5,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知 识 回 顾,d,血液循环的的途径,1、以左心室为起点,按箭头所示的血液流动方向,尝试描述血液循环途径。,2、示意图使用不同颜色来表示血液成分的 变化,尝试分析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部位和原因,一、血液循环的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各级静脉,氧养气料,组织细胞,二氧化碳代谢废物,(动 脉 血),(静 脉 血),体循环,小资料,动脉血,静脉血,体循。
16、血液循环途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2. 区分动脉和静脉、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在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发生的变化。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2、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3、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有关知识,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和结构相适应的观点。2、引导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命,建立科学的价值观。教。